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司马迁自叙生于建元年间——兼论张守节《史记正义》不可尽信 被引量:3
1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21期32-37,共6页
司马迁把自己的生年系于父亲的行年之下,就像把父亲的逝年系于君王的行年之下一样,况且自己之生就是父亲生平中的一件大事。所以他说:"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quo... 司马迁把自己的生年系于父亲的行年之下,就像把父亲的逝年系于君王的行年之下一样,况且自己之生就是父亲生平中的一件大事。所以他说:"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有子曰迁"之"有"是生的意思。《词源》"有"的第二个义项是"发生"的意思。从上下文看"有子曰迁"也是"生子曰迁"之意。"有子曰迁,迁生龙门"是司马迁明写自己生于建元年之后。张守节注《史记》之"正义"断章取义,自相矛盾体。说司马迁的家乡韩城在"河之北",不足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正义》 建元 有子曰迁 太史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南游江淮”证明司马迁生于建元年间——兼答张大可先生《司马迁生年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23-30,共8页
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等是司马迁自叙之事迹,是司马迁生年两说之共识。在此基础上,用排比行年法、数学求解法、原文解读法共同考证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35年。前145年说不能成立的关键是:既事实上说司马迁"三十而南... 司马迁"二十而南游江、淮"等是司马迁自叙之事迹,是司马迁生年两说之共识。在此基础上,用排比行年法、数学求解法、原文解读法共同考证出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35年。前145年说不能成立的关键是:既事实上说司马迁"三十而南游江淮",又表面承认"二十而南游江淮",这两者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解决的。排比如果依王说:郭说10岁游江淮不能成立;依郭说是王说30游江淮,但与"二十而南游江淮"不符。"前135年说"依郭说,王说30岁游江淮能成立,而且符合"前145年说"所说。三法共证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考证司马迁生年,相互验证,以证实司马迁生于前135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岁颂古文 二十游江淮 排比行年 数学求解 原文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成王伐东夷及其重大历史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8-64,共7页
周成王亲政后,先命召公、周公复营洛邑,然后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讨伐东夷四国:商奄、徐戎、淮夷、商盖。成王"残奄"后,"自奄归"。召公、周公继续伐东夷,直到"商盖服矣"。伐东夷后,周朝的制... 周成王亲政后,先命召公、周公复营洛邑,然后以"召公为保,周公为师"讨伐东夷四国:商奄、徐戎、淮夷、商盖。成王"残奄"后,"自奄归"。召公、周公继续伐东夷,直到"商盖服矣"。伐东夷后,周朝的制度才真正建立起来,自此确立了周公、召公共同辅佐周王的三驾马车制度,授予了齐国"征伐"大权,为巩固周王朝的统治奠定了基础。今人忽视周成王伐东夷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通史》中代之以"周公东征"。这不符合历史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成王 讨伐东夷 伐诛武庚 周公东征 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史公为司马谈者辨识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5期48-53,共6页
《史记》正文中,"太史公"出现156处,既有司马迁原文,又有东方朔、杨恽所署加的。唐人张守节误注"太史公"为司马迁"自谓""自号",致使后人忽视了《史记》中对司马谈的记述。《史记》中的"... 《史记》正文中,"太史公"出现156处,既有司马迁原文,又有东方朔、杨恽所署加的。唐人张守节误注"太史公"为司马迁"自谓""自号",致使后人忽视了《史记》中对司马谈的记述。《史记》中的"太史公曰""议""读""推"等,表明是对司马谈事迹的记述。《史记》原文太史公是司马迁对父亲司马谈的记述和话语的引用,这是毋庸置疑的。分清哪些"太史公"是司马迁对父亲的称呼,哪些是东方朔等所加之,不但对读懂《史记》是重要的,而且对了解《史记》的创作过程和司马谈对《史记》创作的贡献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 司马迁 太史令谈 推古天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成王伐东夷之商盖在今滨州市考证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7期65-69,75,共6页
周成王伐东夷时灭掉的商盖国在今山东省滨州市境内。清华简《系年》有"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而迁商盖之民"的记载,《孟子》说"驱飞廉于海域而戮之",《韩非子》有周公"将攻商盖,而商盖服矣"之语。商盖是&qu... 周成王伐东夷时灭掉的商盖国在今山东省滨州市境内。清华简《系年》有"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而迁商盖之民"的记载,《孟子》说"驱飞廉于海域而戮之",《韩非子》有周公"将攻商盖,而商盖服矣"之语。商盖是"成王伐东夷"四国之一,《史记·周本纪》之"迁其君薄姑",薄姑就是商盖国君。今阳信县有"薄姑氏国""薄姑庙",惠民县有商墓薄姑冢。"薄姑氏国"即"商盖"国。在"薄姑氏国"周边有26处商周遗址。存世文献、出土简册、周鼎铭文、地方史志、商周遗址、商墓文物、地名遗留等,共同证明了商周之际的"商盖"在今滨州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成王 大盖遗址 薄姑氏国 商周遗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原君“利令智昏”导致长平之战及其惨败 被引量:1
6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第21期16-21,共6页
秦国"伐韩之野王",分割韩国,上党道绝。上党郡守冯亭以"吏民皆安为赵"为由,拉赵国与其抗秦。平原君贪上党大利,在冯亭不合作的情况下,出兵长平,走出了长平战败的第一步;争冯亭以权,失上党官吏人民支持,二败;赵王听... 秦国"伐韩之野王",分割韩国,上党道绝。上党郡守冯亭以"吏民皆安为赵"为由,拉赵国与其抗秦。平原君贪上党大利,在冯亭不合作的情况下,出兵长平,走出了长平战败的第一步;争冯亭以权,失上党官吏人民支持,二败;赵王听信反间,以赵括换廉颇成三败;乞和秦国不成为四败;秦绝赵粮道,赵不能救而彻底失败。论长平之战,不能仅盯住将帅和战场,必须从战略决策、战争全过程追溯其因果,才能理解司马迁说平原君"利令智昏"导致了长平之战及其惨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原君 冯亭 上党 廉颇 白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蒯通卒亡韩信考论 被引量:1
7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9期80-86,共7页
韩信用蒯通之谋,袭破齐历下军,使本已"与汉和,共击项羽"的齐国大乱并倒向项羽。因此司马迁说:"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韩信平齐之后即请封王,随即武涉、蒯通劝其背汉自立,表面上韩信"犹豫不... 韩信用蒯通之谋,袭破齐历下军,使本已"与汉和,共击项羽"的齐国大乱并倒向项羽。因此司马迁说:"甚矣蒯通之谋,乱齐骄淮阴,其卒亡此两人!"韩信平齐之后即请封王,随即武涉、蒯通劝其背汉自立,表面上韩信"犹豫不忍倍汉",实际是汉王困固陵,韩信就不救了。他参加垓下之战是以"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为条件的。韩信是用蒯通之谋而不用其人,分别于汉六年、十一年两次谋反,《史记》的记载是明确的。韩信是个贪功、向利倍义而反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蒯通 齐历下军 齐王信 向利倍义 谋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史公曰”式论赞探源 被引量:1
8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3期82-88,共7页
太史公是司马迁对父亲司马谈的称呼,是其职务加父称,不是官职名,也不是尊称。冠有"太史公曰"的108篇评赞中,部分"太史公曰"的论赞,是司马迁在开头引用了其父的话,这些就成了最早的"太史公曰"形式的论赞... 太史公是司马迁对父亲司马谈的称呼,是其职务加父称,不是官职名,也不是尊称。冠有"太史公曰"的108篇评赞中,部分"太史公曰"的论赞,是司马迁在开头引用了其父的话,这些就成了最早的"太史公曰"形式的论赞。对这些,读者一看"太史公曰"就知道是论赞,而那些没有"太史公曰"的论赞则需认真读过后才明白。所以,"太史公曰"有了标明是论赞的作用。因此,东方朔"平定"《史记》时,在大部分论赞前加上了"太史公曰"。东方朔加的"太史公"是指司马迁。"太史公曰"这一形式便于读者区分本传和司马迁的论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史公 太史公曰 论赞 东方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兵法》中“君”“主”之区分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名岗 《滨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孙子兵法》在有关战争决策和指挥者的论述中涉及三个人物:君、主、将,准确把握"主"的概念内涵,明确"主"与"君"的不同,明白"主"是孙子对中军将的称呼,了解《孙子兵法》中的某些"将"... 《孙子兵法》在有关战争决策和指挥者的论述中涉及三个人物:君、主、将,准确把握"主"的概念内涵,明确"主"与"君"的不同,明白"主"是孙子对中军将的称呼,了解《孙子兵法》中的某些"将"与"主"是同一概念,正确认识"主"这个战争主角,是充分理解古今军事部门负责人在战争中所起关键作用的一个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三军 中军将 上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明初移民中的流民复业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名岗 《滨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2期18-21,共4页
黄河三角洲明初移民问题"不见诸史,惟详谱牒"。2004年惠民出土的《吴铭墓志铭》载,吴铭的高祖吴均让是由棣州城东避元季乱,移侨他省,后归郡西青阳店庵里吴村的复业流民。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五年下诏书说:"流民复业,不... 黄河三角洲明初移民问题"不见诸史,惟详谱牒"。2004年惠民出土的《吴铭墓志铭》载,吴铭的高祖吴均让是由棣州城东避元季乱,移侨他省,后归郡西青阳店庵里吴村的复业流民。明太祖朱元璋曾在洪武五年下诏书说:"流民复业,不以旧田为限。"吴均让正是因了朝廷的这一政策回到本州城西定居的。他既属朝廷所说的"流民复业"又兼具移民性质。流民复业是明初朝廷"招诱"、"招抚"政策主导下,无籍无业流民自愿的回归行动,流民回归原籍也带动了移民工作,这对当时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发展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移民 流民 复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初黄河三角洲军事移民问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名岗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26-29,共4页
明朝施行让士兵以军营为家,世代为军的军户制和戍边、屯田并重,军户固定于某一卫所,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清军、勾军制度。强迫军士在服役卫所世代为军,使得大部分驻卫军士逐渐演变为当地居民,成了事实上的军事移民。军户制本身以及清军、... 明朝施行让士兵以军营为家,世代为军的军户制和戍边、屯田并重,军户固定于某一卫所,以及因此而衍生的清军、勾军制度。强迫军士在服役卫所世代为军,使得大部分驻卫军士逐渐演变为当地居民,成了事实上的军事移民。军户制本身以及清军、勾军被抓的壮丁和战争及勾军产生的大量逃兵,也都以不同形式成了某地的移民。黄河三角洲腹地惠民县的一些村史和谱牒证明了军事移民的大量存在。明朝的军事移民是全国普遍存在的,这些军事移民为开发边疆、巩固国防,为全国各民族的交流融汇,为先进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移民 军户 清军 勾军 军事移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棣州因盛产盐于后周割置滨州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名岗 《滨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30-33,共4页
古代滨州,是五代时期从棣州分置出来的。滨州的建立,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在棣州的渤海县设立"榷盐务",后汉升"榷盐务"为"赡国军",棣州沿海一带产盐区成为后汉赡养国家政权最重要的财源地,后周显德三... 古代滨州,是五代时期从棣州分置出来的。滨州的建立,始于后晋天福六年(941年)在棣州的渤海县设立"榷盐务",后汉升"榷盐务"为"赡国军",棣州沿海一带产盐区成为后汉赡养国家政权最重要的财源地,后周显德三年(956年),升赡国军为滨州,割棣州的渤海和蒲台为属县,历经三朝终于完成了滨州的建置。滨州得以建立的真正原因是棣州沿海一带盛产食盐,封建统治者靠食盐专利、榨取巨额钱财以维持其统治,因此滨州才会在混乱的五代时期得以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州 榷盐务 赡国军 后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对《周易》军事思想之吸纳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名岗 《滨州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6-9,共4页
孙武的高祖父陈文子精通《周易》,孙子有条件在家族中学习《周易》。春秋时期已有运用《周易》军事思想直接指导战争的事实。《周易》中"师出以律","同人于野","左次无咎","击蒙","罔俘,... 孙武的高祖父陈文子精通《周易》,孙子有条件在家族中学习《周易》。春秋时期已有运用《周易》军事思想直接指导战争的事实。《周易》中"师出以律","同人于野","左次无咎","击蒙","罔俘,裕如无咎"等思想在《孙子兵法》中都有更为明确的阐述和发挥。这证实,《周易》是孙子兵法的思想源头之一。了解孙子兵法对《周易》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有益于我们今天对孙子军事思想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有益于运用孙子兵法维护世界和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周易》 军事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国都城营丘在今广饶县考证
14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3期18-23,共6页
齐国以营丘为都城达200年,周夷王时,胡公迁都薄姑城,后"治临淄"。营丘"地舄卤",西近薄姑城,东邻纪国,城中有柏寝。齐桓公时铸造铜器"陈于柏寝"。齐景公在营丘建柏寝台等宫室,并在此与晏婴等商讨应对陈氏... 齐国以营丘为都城达200年,周夷王时,胡公迁都薄姑城,后"治临淄"。营丘"地舄卤",西近薄姑城,东邻纪国,城中有柏寝。齐桓公时铸造铜器"陈于柏寝"。齐景公在营丘建柏寝台等宫室,并在此与晏婴等商讨应对陈氏之计,营丘在历史上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晏子春秋》载齐景公在柏寝台问晏子"先君太公以营丘之封立城,曷为夕",透露柏寝台在营丘城中。考古证实柏寝台在今广饶县花官镇,山东省在柏寝台立有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单位碑牌,以此可证齐都营丘在今广饶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丘 柏寝 柏寝台 晏子春秋 广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齐国的失败与《孙子兵法》的诞生——从《左传》所记齐、晋之战看《孙子兵法》的产生
15
作者 吴名岗 《滨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117-124,共8页
战争失败对战败国人民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自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前555年的齐晋平阴之战,前550年的齐庄公伐晋,到前548年的害怕晋国入侵,齐卿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接连遭受三次惨败。身为将门之后的孙武,对这一系列失败和屈辱的感... 战争失败对战败国人民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自公元前589年的齐晋鞌之战,前555年的齐晋平阴之战,前550年的齐庄公伐晋,到前548年的害怕晋国入侵,齐卿崔杼弑齐庄公,齐国接连遭受三次惨败。身为将门之后的孙武,对这一系列失败和屈辱的感受比常人更深刻,更痛苦。"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孙子兵法》不仅充满了齐国人民的智慧,也饱含了齐国惨败的痛苦和教训。了解齐国这段失败的历史对孙武创作《孙子兵法》的影响,不仅对正确理解《孙子兵法》是重要的,而且对我们在面对现实的战争选择时,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鞌之战 平阴之战 齐庄公伐晋 《孙子兵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孙子对“和”文化的吸收运用
16
作者 吴名岗 《滨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9-43,共5页
晏婴对"和"文化作过深刻的阐述:明确了"和"与"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和"是不同事物、不同意见,乃至看似矛盾的事物和认识"相济"、"相成"的结果。与晏婴同时代... 晏婴对"和"文化作过深刻的阐述:明确了"和"与"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强调了"和"是不同事物、不同意见,乃至看似矛盾的事物和认识"相济"、"相成"的结果。与晏婴同时代且又熟悉晏婴的孙子吸收了"和"文化的精华,把"和"的思想和方法运用于军事,"君命有所不受","必以全争于天下","奇正相生"这些充满辩证法思想的军事原则和方法,其哲学基础都是"和"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和文化 晏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秦先人及其与商盖文化的相同特色
17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9期45-51,共7页
据《秦记》写的《秦本纪》载:秦之先人是颛顼的后代,与大禹治水又调驯鸟兽有功的大费被舜帝赐姓嬴氏。大费子大廉玄孙中衍之后在商朝为诸侯,中衍玄孙中潏始见于西垂,子蜚廉孙恶来俱事纣王。蜚廉的另一个儿子恶来革的后代为在西垂的秦先... 据《秦记》写的《秦本纪》载:秦之先人是颛顼的后代,与大禹治水又调驯鸟兽有功的大费被舜帝赐姓嬴氏。大费子大廉玄孙中衍之后在商朝为诸侯,中衍玄孙中潏始见于西垂,子蜚廉孙恶来俱事纣王。蜚廉的另一个儿子恶来革的后代为在西垂的秦先人。清华简《系年》载:飞廉东逃到商盖,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邾,是秦先人。此前嬴氏在东方已历千年。今甘肃礼县等出土的青铜鼎、金虎、金箔鹿,镂压鹰等文物与山东惠民县出土的虎纹鼎、鸟喙鼎足、鹿角等有相同处,也表明秦先人是商盖人。这证明了《史记》《清华简》之可信,使我们对秦的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记 赐姓嬴氏 蜚廉 虎纹 亚父辛鼎 鹿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努力用孙子的智慧谋求世界和平
18
作者 吴名岗 《孙子研究》 2024年第S01期59-62,共4页
2014年9月,第九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印度等26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到会。我也应约参加会议,并宣读《孙子兵法是谋求和平之法》的文章。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在《第九届孙子兵法国... 2014年9月,第九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澳大利亚、俄罗斯、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印度等26个国家的100多名代表到会。我也应约参加会议,并宣读《孙子兵法是谋求和平之法》的文章。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在《第九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学术综述》中说:“山东惠民孙子研究会理事吴名岗提出了孙子兵法是谋求和平之法的命题,指出孙子虽然用了大量篇幅讨论怎样用兵打仗,那不过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战止战’而已,根本立足点仍然是尽量用‘不战’‘非战’‘非攻’的办法解决战争问题。”(《孙子兵法与和平合作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兵法 学术综述 以战止战 研究会理事 根本立足点 澳大利亚 山东惠民 俄罗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鬼谷子“转圆”思想及其应用
19
作者 吴名岗 《孙子研究》 2024年第5期16-19,共4页
《转圆》是《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之第六篇。“转圆”是纵横家的游说方法之一,就是根据新发现的对方的思想实际而变换自己的游说内容和方式方法,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国利益相互交叉,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如... 《转圆》是《鬼谷子》“本经阴符七篇”之第六篇。“转圆”是纵横家的游说方法之一,就是根据新发现的对方的思想实际而变换自己的游说内容和方式方法,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各国利益相互交叉,既有合作,又有分歧。如何从分歧中找到“合语”,“转圆”之术可视为解决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符 驰说 转圆 合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迁对兵学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名岗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5-21,53,共8页
司马迁看到了军事在社会发展、朝代更替的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在《律书》提出"兵不可以偃于天下",批判了世儒的"猥云德化";他认识到军事理论之重要,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司马法》的著者司马穰苴等立传;记载... 司马迁看到了军事在社会发展、朝代更替的变化中所起的作用,在《律书》提出"兵不可以偃于天下",批判了世儒的"猥云德化";他认识到军事理论之重要,为《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司马法》的著者司马穰苴等立传;记载姜太公、孙武、孙膑、田单、张良、韩信等诸多军事家的英雄事迹,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为军事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深刻认识和理解司马迁在军事方面的"一家之言"至今仍极具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律书》 司马迁 《孙子兵法》 姜尚 孙武 赵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