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fC对Mo-La_(2)O_(3)合金组织与室温/高温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陈大军 李忠盛 +4 位作者 王乐 丛大龙 刘正涛 吴厦 花泽荟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9-304,共6页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Mo-La_(2)O_(3)/HfC合金,研究了Mo-La_(2)O_(3)/HfC合金中物相分布、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测试了合金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微量掺杂的HfC、La_(2)O_(3)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在钼基体中;...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了Mo-La_(2)O_(3)/HfC合金,研究了Mo-La_(2)O_(3)/HfC合金中物相分布、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测试了合金的室温/高温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表明:微量掺杂的HfC、La_(2)O_(3)第二相粒子弥散分布在钼基体中;钼晶粒尺寸随HfC含量增加而减小,相互穿插和搭接的纤维状组织呈现出变细变短趋势;合金纵截面断口为沿晶脆性断裂,横截面为韧窝和解理混合断裂,轴向方向的韧性优于径向方向;合金的室温/高温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和弯曲角随HfC含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Mo(La_(2)O_(3))1.5(HfC)2.0合金力学性能最优;高温氧-乙炔焰作用后Mo(La_(2)O_(3))1.5(HfC)2.0合金的质量损失率显著低于Mo(La_(2)O_(3))0.5,在氧化时间150 s时其质量损失率为0.87%,仅为Mo(La_(2)O_(3))0.5合金的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末冶金 钼合金 HFC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定制3D打印假体治疗双侧幼儿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
2
作者 张威 赵宝晶 +3 位作者 蔡谞 吴厦 马琦 高宏 《实用骨科杂志》 2025年第3期274-276,共3页
幼儿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RA)是一种影响16岁以下儿童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病因不明,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1-3]。固定屈曲畸形(fixed flexion deformity,FFD)是JRA的常见并发症,可影响儿童运动... 幼儿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JRA)是一种影响16岁以下儿童的慢性炎症性关节疾病,病因不明,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1-3]。固定屈曲畸形(fixed flexion deformity,FFD)是JRA的常见并发症,可影响儿童运动功能和心理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类风湿性关节炎 膝关节 关节置换 定制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10S不锈钢焊接接头组织及力学性能研究
3
作者 吴厦 任璐 +8 位作者 代野 张立业 郭健 詹青青 刘博 宋凯强 闫慧敏 刘正涛 付扬帆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2期128-135,共8页
目的研究310S不锈钢性能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方法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310S不锈钢,获得HR3C焊丝焊接接头。对焊接接头进行室温拉伸试验、高温拉伸试验和高温蠕变性能测试。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 目的研究310S不锈钢性能焊接接头组织和力学性能。方法采用手工钨极氩弧焊焊接310S不锈钢,获得HR3C焊丝焊接接头。对焊接接头进行室温拉伸试验、高温拉伸试验和高温蠕变性能测试。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及其附带的能谱仪对接头微观组织和断口形貌进行分析。结果在焊接接头焊缝金属的晶内,Fe元素和Cr元素变化明显,枝晶边界上Cr元素发生富集。310S不锈钢焊接接头在室温和850℃拉伸条件下,抗拉强度分别为300、140 MPa。在蠕变温度为850℃、蠕变应力为50 MPa条件下,平均蠕变断裂时间为26.7 h。焊接接头经高温蠕变试验后,晶界上形成粗大的富铬相,焊缝内纳米相随机分布于晶界与晶内。结论310S不锈钢HR3C焊丝接头具有良好的室温力学性能,在850℃下高温拉伸性能、高温蠕变性能良好,焊缝组织内纳米相阻碍了位错运动,提升了接头焊缝组织的高温拉伸性能、高温蠕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0S不锈钢 钨极氩弧焊 高温力学性能 高温蠕变 微观组织 纳米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4
作者 庄明 刘正涛 +6 位作者 黄安畏 杨九州 刘博 付扬帆 周富 詹青青 吴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58-267,共10页
目的综述国内外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制造业发展趋势及装配技术的发展脉络,对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方法梳理了数字化装配历经的基于虚拟现实的数字化装配、基于增强现实的数字化装配、基于数字... 目的综述国内外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技术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制造业发展趋势及装配技术的发展脉络,对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技术发展前景进行展望。方法梳理了数字化装配历经的基于虚拟现实的数字化装配、基于增强现实的数字化装配、基于数字孪生的数字化装配3个发展阶段及其各自的特点,重点综述了国内外在数字孪生模型构建、孪生体仿真精度预测与控制、数字孪生装配系统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装配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结论明确指出基于数字孪生的装配技术在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时效性和系统集成与兼容性等方面还面临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装配 研究现状 发展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单纯缝合7例
5
作者 张威 吴厦 +3 位作者 高宏 娄佳旺 刘璞 蔡谞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5期719-719,共1页
2016年9月~2021年4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7例发生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7例术中均使用W4843线反复“8”字缝合2~4次固定骨折块,缝合后测试骨折块稳定性好、无移位。术后患者佩带铰链式膝关节支具,... 2016年9月~2021年4月,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中,7例发生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撕脱骨折。7例术中均使用W4843线反复“8”字缝合2~4次固定骨折块,缝合后测试骨折块稳定性好、无移位。术后患者佩带铰链式膝关节支具,4周后可在带支具下进行完全负重锻炼。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术后1个月,1例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块移位,但关节稳定性良好,其余患者未见骨折移位情况;7例伸直位行外翻应力试验均未见韧带松弛,1例屈膝30°位出现韧带轻度松弛。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KSS评分由术前的63~137(98.4±20.6)分提高至145~189(164.9±17.7)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由术前的65°~95°(76.3°±11.0°)提高至112°~125°(118.5°±3.8°);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内侧副韧带 撕脱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对关节间隙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璞 蔡谞 吴厦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454-457,476,共5页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切除后交叉韧带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对膝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5月因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致膝内翻畸形在我院行单膝关节置换患者83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中进... 目的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中切除后交叉韧带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对膝关节间隙的影响。方法 2013年4月-2014年5月因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致膝内翻畸形在我院行单膝关节置换患者83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术中进行软组织平衡过程中,A组顺序使用切除后交叉韧带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两种方法,B组仅使用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一种方法。使用关节间隙测量器分别在上述处理前后测量关节在伸膝(0°)和屈膝(90°)时的内、外侧间隙大小及上述处理后的张开幅度。结果 A组中,经过上述两种方法处理后伸膝间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屈膝位内、外侧间隙均显著增大,其中切除后交叉韧带使屈曲内、外侧间隙分别由(15.55±0.42)mm和(19.58±0.53)mm增大至(16.88±0.53)mm和(20.60±0.63)mm(t=5.514、2.985,P=0.000、0.011)。上述方法对内、外侧间隙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中,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后,伸直和屈曲位的关节内侧间隙分别由(18.67±0.54)mm和(15.62±0.68)mm增加至(19.53±0.53)mm和(16.50±0.70)mm(t=3.180、3.705,P=0.007、0.002),且对屈曲间隙和伸直间隙的影响无明显差异。A、B组对比,两种方法联合使用(A组)时屈膝内、外侧间隙张开幅度明显大于单独使用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B组)(t=3.949、5.687,P=0.002、0.000),而伸膝间隙的张开幅度并无显著差异。切断后叉的基础上再行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A组)对比单独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B组),前者的屈膝间隙张开幅度明显大于后者(t=2.880、3.088,P=0.012、0.007),伸膝间隙的张开幅度差异不明显。结论在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后交叉韧带主要影响屈、伸膝间隙平衡。松解内侧副韧带浅层主要影响内、外侧间隙平衡。在术中可根据不同情况单独或联合使用上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关节间隙 后交叉韧带 内侧副韧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浅层贴骨剥离松解的效用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吴厦 蔡谞 +1 位作者 缪力 刘璞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710-712,共3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浅层贴骨剥离技术在软组织平衡中的效用。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6月1日-2014年8月15日膝关节置换病例44例,按照是否采用内侧副韧带浅层贴骨剥离技术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实验组松解前后内侧胫...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中内侧副韧带浅层贴骨剥离技术在软组织平衡中的效用。方法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3年6月1日-2014年8月15日膝关节置换病例44例,按照是否采用内侧副韧带浅层贴骨剥离技术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实验组松解前后内侧胫股间隙的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术后活动度和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内侧副韧带浅层贴骨剥离技术可以分别为屈曲胫骨间隙和伸直胫股间隙提供(1.88±1.05)mm及(2.23±1.00)mm的松解度;两组术后活动度及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副韧带浅层贴骨剥离带来的松解度有限,若术中发现截骨后膝关节内侧胫股间隙过于紧张,则需要结合其他技术综合平衡内外侧间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术 软组织平衡 松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翻修术中结构性异体植骨的应用及手术技巧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璞 蔡谞 吴厦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706-709,共4页
目的比较膝关节翻修术中是否使用结构性异体骨移植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植骨手术技巧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在我院骨科行膝关节翻修术的病例,平均年龄64.6(51~76)岁,... 目的比较膝关节翻修术中是否使用结构性异体骨移植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植骨手术技巧及相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3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由于各种原因在我院骨科行膝关节翻修术的病例,平均年龄64.6(51~76)岁,平均随访28.5(14~46)个月。根据术中是否使用结构性异体骨移植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结构性异体植骨处理骨缺损;对照组使用颗粒打压植骨和骨水泥填充等常规方法处理。通过KSS评分评估患者症状改善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通过X线检查评估术后假体在位情况和植骨愈合情况。结果两组各有1例失访,其他患者假体在位良好。治疗组X线片提示植骨均愈合。两组患者随访时的KSS评分较术前均有显著提高。治疗组术前的骨缺损情况较对照组严重,KSS评分低于对照组(38.19±18.71 vs 52.39±9.79)(t=2.891,P=0.008),但随访时两组KSS临床评分(85.19±10.23vs 90.39±5.71)(t=1.859,P=0.072)、疼痛评分(45.00±5.16 vs 43.33±5.69)(t=0.859,P=0.377)、功能评分(63.13±19.12 vs 72.78±16.74)(t=1.557,P=0.1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结构性异体骨移植修复膝关节翻修中的大块骨缺损可取得较好效果,与其他骨缺损的处理方法相比,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感染 翻修术 同种异体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置换术术中与术后胫骨平台假体后倾角差异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厦 蔡谞 +1 位作者 刘璞 罗杨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55-257,298,共4页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平台假体后倾角度在术中与术后的差异,为术中调整后倾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1日-2014年9月2日行关节置换术病例44例,按照选用假体的不同分为保留后交叉韧带组(22例,33膝)及不保留后交叉韧带... 目的分析膝关节置换术胫骨平台假体后倾角度在术中与术后的差异,为术中调整后倾角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1日-2014年9月2日行关节置换术病例44例,按照选用假体的不同分为保留后交叉韧带组(22例,33膝)及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组(22例,31膝)。分析两组术中与术后后倾角度的差异。结果保留后交叉韧带组术后的后倾角度比术中的后倾角度大5.73°±2.81°(P=0.00);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组术后的后倾角度比术中的后倾角度大1.66°±1.43°(P=0.00)。结论在保留后交叉韧带组中,术后获得的后倾角度大于术中测量的度数,因此当术中后倾角度过小时,可不必调整。不保留后交叉韧带组术后获得的后倾角度与术中测得的度数差异并不大,可基本按照术中角度预测术后的后倾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胫骨平台 后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长鲛 吴厦 +2 位作者 余鹏 房立业 蔡谞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01-708,共8页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的增多,可以预见选择接受膝关节置换改善生活质量的老年患者人数将会增加。需要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同时也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人群,骨科医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 随着我国老龄化人群的增多,可以预见选择接受膝关节置换改善生活质量的老年患者人数将会增加。需要关节置换的骨关节炎患者同时也是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高风险人群,骨科医生会面对越来越多的骨质疏松患者进行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骨质疏松患者在进行TKA时需要考虑几个重要的临床问题:骨质量评估,骨质疏松和TKA的关系,骨质疏松患者术中注意事项,骨质疏松患者TKA术后临床疗效,骨密度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改变,TKA术后骨密度流失的药物干预。本文对骨质疏松患者行TKA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双磷酸盐 假体周围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高位截骨术相关角度的X线片测量及3D重建测量差异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厦 王君玲 +3 位作者 曹光磊 安帅 杨光中 王研农 《实用骨科杂志》 2019年第5期419-422,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胫骨高位截骨术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与3D重建测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拟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的22例合并胫骨内翻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计23膝,分别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及3D重建... 目的本研究旨在验证胫骨高位截骨术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与3D重建测量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我院骨科2016年6月至2018年7月拟行胫骨近端高位截骨术的22例合并胫骨内翻的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患者,共计23膝,分别通过下肢全长X线片及3D重建测量胫骨近端内侧角、股骨远端外侧角及后倾角,比较两种方法测得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X线片测得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 angle,MPTA)为(84.5±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MPTA为(82.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片测得股骨远端外侧角(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LDFA)为(87.7±2.7)°,与3D重建后测量的LDFA(88.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通过X线测得胫骨平台后倾角(posterior slope angle,PSA)为(11.4±3.9)°,与3D重建后测量的PSA(12.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行胫骨高位截骨术的患者中,正常的解剖角度测量,单纯通过X线片测量即可提供相对可靠的结果,但是对于胫骨近端内侧角,尤其是该角度可能影响手术选择、手术预案及术后疗效等方面,3D重建后的测量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建模 3D测量 X线片测量 胫骨高位截骨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灌注“鸡尾酒”疗法的优势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吴厦 房立业 +3 位作者 孙长鲛 景峰 马海涛 蔡谞 《实用骨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877-879,共3页
目的分析探讨灌注“鸡尾酒”注射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02例,按照“鸡尾酒”注射途径的不同分为灌注治疗组及浸润治疗组。灌注治疗组52... 目的分析探讨灌注“鸡尾酒”注射疗法对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行全膝关节置换患者102例,按照“鸡尾酒”注射途径的不同分为灌注治疗组及浸润治疗组。灌注治疗组52例,男11例,女41例;平均年龄(68.2±6.4)岁。浸润治疗组50例,男16例,女34例;平均年龄(63.8±12.5)岁。分析两组间患者术后血红蛋白、血白蛋白及膝关节疼痛评分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血白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术后24h灌注治疗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浸润治疗组。结论虽然灌注“鸡尾酒”注射治疗在术后控制隐性出血等方面无法较传统方法产生明显优势,但是其可以获得更好的远期镇痛效果,除此之外,灌注“鸡尾酒”注射治疗方法还拥有注射简单、节省手术时间等诸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鸡尾酒”注射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C/C表层TaC改性及其高温抗氧化性
13
作者 李忠盛 陈大军 +5 位作者 莫非 黄安畏 付扬帆 刘正涛 吴厦 丛大龙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55-262,共8页
目的研究高密度C/C表层TaC改性层的制备工艺及微观结构,分析TaC改性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和高温原位反应法生成TaC改性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TaC改性层的物相组成,采用体积密度来表征不同浸渍时间、浸渍次数... 目的研究高密度C/C表层TaC改性层的制备工艺及微观结构,分析TaC改性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方法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和高温原位反应法生成TaC改性层,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TaC改性层的物相组成,采用体积密度来表征不同浸渍时间、浸渍次数等浸渍工艺下C/C基体的密度,采用带能谱仪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TaC改性层的截面形貌、元素组成进行表征,采用氧-乙炔焰测试TaC改性层的高温抗氧化性能。结果XRD分析表明,改性层由C和TaC组成。密度测试结果表明,体积密度随浸渍次数和浸渍时间的增加先迅速增大后趋缓,在浸渍15 min、循环浸渍11次后,C/C基体的体积密度达到1.88 g/cm^(3)。SEM观测结果表明,改性层中TaC颗粒呈液滴状或团簇状,尺寸为1~3μm,不均匀分布在TaC改性层中。高温氧-乙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后,TaC改性层表面生成厚度约30~40μm且结构较为完整的黏滞状Ta_(2)O_(5)层,在氧化50 s时,其质量损失率仅1.9%。结论采用真空加压浸渍和高温原位反应法能在高密度C/C表层生成TaC改性层,提高了C/C复合材料的高温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渍 TaC改性层 物相组成 体积密度 高温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三维磁共振影像语义分割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乐 卢倩 +7 位作者 唐虎 吴厦 易懿 孙运达 邱倩 张丽 郑卓肇 蔡谞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22年第5期531-542,共12页
MR三维图像的全膝自动分割对膝骨关节炎疾病的诊断、指导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膝关节的三维MR图像中涉及多种多样的解剖结构,人工勾画费时耗力;全膝自动分割不但节省人力,且可以通过更准确的细节勾画来提高关节炎的诊疗质量。现有... MR三维图像的全膝自动分割对膝骨关节炎疾病的诊断、指导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膝关节的三维MR图像中涉及多种多样的解剖结构,人工勾画费时耗力;全膝自动分割不但节省人力,且可以通过更准确的细节勾画来提高关节炎的诊疗质量。现有的膝关节分割方法只关注众多解剖结构中的一个或几个结构,无法提供全膝分割的结果。本文研究基于三维神经网络的全膝分割方法,并致力于应对以下挑战:(1)在三维MR图像上对包括骨骼和软组织在内的全膝15个解剖结构进行端到端分割;(2)前交叉韧带等小结构的鲁棒分割,前交叉韧带仅占全膝体积的0.036%左右。在基于脂肪抑制三维各向同性中等权重VISTA序列的膝关节MR图像上,验证本文方法的平均分割精度为92.92%,其中9种结构的Dice相似系数在94%以上,5种结构在87%~90%之间,剩余1种结构在7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语义分割 神经网络 磁共振影像 膝骨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线性摩擦焊研究现状 被引量:2
15
作者 何光进 李川 +7 位作者 吴厦 李昊瑜 陈大军 付扬帆 刘正涛 代野 莫非 江波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1-140,共10页
线性摩擦焊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焊接技术,热输入低、焊接应力小,适合于铝合金的焊接。介绍了线性摩擦焊的工作原理,主要综述了铝合金线性摩擦焊数值模拟、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摩擦压力、焊接... 线性摩擦焊作为一种新型的固相焊接技术,热输入低、焊接应力小,适合于铝合金的焊接。介绍了线性摩擦焊的工作原理,主要综述了铝合金线性摩擦焊数值模拟、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等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摩擦压力、焊接时间及振动频率等工艺参数对铝合金线性摩擦焊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介绍了工艺参数对铝合金与不锈钢、纯铜、镁合金等异种金属线性摩擦焊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金属间化合物种类和分布的影响。最后,对铝合金线性摩擦焊在数值模拟、接头性能及金属间化合物调控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其主要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线性摩擦焊 模拟研究 异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板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的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秀如 吴厦 +3 位作者 陈大军 闫慧敏 张薇 付扬帆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9-234,共6页
采用单、双面焊方法对2 mm厚5052铝合金进行了搅拌摩擦焊试验,研究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拉伸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单、双面焊接头内部均存在“S”线,双面焊能够有效改善“S”线的分布情况,避免单面焊底部弱连接;单、... 采用单、双面焊方法对2 mm厚5052铝合金进行了搅拌摩擦焊试验,研究了接头的微观组织形貌、显微硬度、拉伸性能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单、双面焊接头内部均存在“S”线,双面焊能够有效改善“S”线的分布情况,避免单面焊底部弱连接;单、双面焊焊缝截面横向硬度均呈“W”型,硬度沿厚度方向总体逐渐降低,单、双面焊沿厚度方向硬度最高分别为68.4 HV、84.2 HV,双面焊焊缝晶粒更加细化;单、双面焊平均抗拉强度分别为198、210 MPa,双面焊接头力学性能优于单面焊;通过接头断口形貌分析,单、双面焊接头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与撕裂韧性断裂混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052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力学性能 微观组织 “S”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弹药包装防护设计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正涛 胡建华 +2 位作者 张报云 莫非 吴厦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91-297,共7页
目的 综述弹药包装防护的现状,为提升弹药包装技术水平指明方向。方法 简述弹药在储存环境、运输/装卸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形式,综述弹药包装在防振动/冲击、防潮控湿、防静电、防电磁、防殉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 目的 综述弹药包装防护的现状,为提升弹药包装技术水平指明方向。方法 简述弹药在储存环境、运输/装卸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形式,综述弹药包装在防振动/冲击、防潮控湿、防静电、防电磁、防殉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 明确指出弹药包装多功能防护发展对提高弹药使用寿命、使用质量和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药包装 多功能防护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评估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前倾角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璞 吴厦 +3 位作者 高宏 娄佳旺 张威 蔡谞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42-345,共4页
目的:探讨是否可以在普通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评估髋臼假体前倾角。方法:2019年3月至7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2例(共41髋),男18例,女14例,年龄(66.2±4.1)岁,所有患者于术后完成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及骨盆CT平扫。通过骨盆CT平... 目的:探讨是否可以在普通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评估髋臼假体前倾角。方法:2019年3月至7月收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32例(共41髋),男18例,女14例,年龄(66.2±4.1)岁,所有患者于术后完成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及骨盆CT平扫。通过骨盆CT平扫测量髋臼前倾角,在X线片上采用Saka等测量公式进行测量。结果:41髋X线片测量髋臼前倾角为(16.2±5.0)°,与CT测量的髋臼前倾角(31.8±9.7)°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此外,X线片测量与CT测量的髋臼前倾角具有明显相关性(Pearson相关系数r=0.84,P=0.00)。结论:CT可以较准确地测得髋臼前倾角,但是其存在辐射量大、成本较高、假体CT伪影重等明显弊端。在普通双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采用Saka测量公式虽然无法像CT测量一样直接获得准确的髋臼前倾角,但却和CT测得的髋臼前倾角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所以提出的方法也可以初步评估髋臼前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前倾角 影像学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足电极平行度下的螺母凸焊试验研究
19
作者 周昆 余进 +3 位作者 吴厦 宗翠萍 罗滏 严恺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2017年第3期21-24,共4页
在满足电极平行度下对螺母与板材间的三点凸焊,从正交试验、螺母顶出力试验及焊点截面宏观金相、焊点硬度测试分析、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电极平行度情况下,采用合适的焊接规范参数能大大提高凸点... 在满足电极平行度下对螺母与板材间的三点凸焊,从正交试验、螺母顶出力试验及焊点截面宏观金相、焊点硬度测试分析、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等方面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电极平行度情况下,采用合适的焊接规范参数能大大提高凸点的焊接质量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镀锌钢板 电阻凸点焊 正交试验 焊点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胫骨平台截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威 吴厦 +3 位作者 孙长鲛 刘璞 景峰 蔡谞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3期1407-1409,共3页
目的观察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胫骨平台的解剖后倾角(PT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调整胫骨平台解剖后倾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尺测量法行胫... 目的观察标尺测量截骨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获得胫骨平台的解剖后倾角(PTS)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京清华长庚医院收治的4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根据调整胫骨平台解剖后倾的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标尺测量法行胫骨平台截骨,对照组根据术前患者后倾角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度后截骨。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拍摄胫骨全长正侧位X线片,测量胫骨平台后倾角。结果试验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患者PTS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试验组患者PTS明显低于对照组;术中根据术前测量的PTS调整抱踝器后倾角平均为9.6°±1.8°,术后为12.0°±1.4°,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抱踝测得的PTS与术后实际获得的PTS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两者呈较强相关性。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标尺测量截骨可基本还原患者解剖后倾角,而胫骨截骨板及抱踝器所读得的角度与实际获得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有明显差异。采用的标尺测量截骨较传统抱踝器测量截骨可获得更好的解剖后倾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胫骨平台截骨 标尺测量 后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