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改进YOLOv8s的土石坝表面人员与渗漏识别方法
1
作者 王勃渊 康飞 +2 位作者 梁学文 吴卫熊 朱思思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18,共6页
针对小型土石坝的异常人员和渗漏安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巡检方法。该方法基于无人机图像和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改进了YOLOv8s网络结构,引入细粒度卷积和新型MPDIoU损失函数,细粒度卷积能够捕捉到更丰富... 针对小型土石坝的异常人员和渗漏安全检测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智能巡检方法。该方法基于无人机图像和深度学习目标检测技术,改进了YOLOv8s网络结构,引入细粒度卷积和新型MPDIoU损失函数,细粒度卷积能够捕捉到更丰富的图像细节,而新型的MPDIoU损失函数则有助于提高模型的定位精度。在自制的大坝异常人员和渗漏数据集上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智能识别算法在人员与渗漏的综合识别能力上具有显著优势,提高了对土石坝工程库区入侵人员和大坝渗漏的检测准确度,并能适应不同环境下的实际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安全监测 无人机 深度学习 YOLOv8 土石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无人机多光谱和热红外影像的蔗田土壤含水率监测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卫熊 金向丹 +2 位作者 李浩翔 陈垒宇 王硕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9-103,共5页
甘蔗作为广西、云南等地的主要农作物,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土壤含水率是评估甘蔗是否受到干旱影响的重要指标。以蔗田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热红外和多光谱传感器数据计算出甘蔗冠层的温度、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等植... 甘蔗作为广西、云南等地的主要农作物,极易受到干旱的影响。土壤含水率是评估甘蔗是否受到干旱影响的重要指标。以蔗田土壤含水率为研究对象,利用无人机搭载的热红外和多光谱传感器数据计算出甘蔗冠层的温度、重归一化植被指数RDVI等植被指数,采用人工测定的方法对无人机监测数据进行校正和率定,构建了甘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模型。结果表明,利用多光谱和热红外传感器计算的TVDI与蔗田苗期、分蘖期、伸长期和成熟期土壤含水率均具有高度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66、0.8190、0.8529和0.9160。因此,TVDI模型最适合用于监测甘蔗苗期和成熟期的受旱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多光谱 热红外 蔗田 土壤含水率监测 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雄市抗旱预案情景分析
3
作者 吴卫熊 李艳 丛沛桐 《广东水利水电》 2007年第1期89-91,共3页
建立了基于MIKEBASIN平台的南雄市抗旱预案情景分析模型,在抗旱预案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等级旱情发生以及抗旱预案实施后的情景,对南雄市干旱用水亏缺状况进行了情景预测。通过预案实施前后旱情分布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情景对比,量化评价了... 建立了基于MIKEBASIN平台的南雄市抗旱预案情景分析模型,在抗旱预案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等级旱情发生以及抗旱预案实施后的情景,对南雄市干旱用水亏缺状况进行了情景预测。通过预案实施前后旱情分布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情景对比,量化评价了抗旱预案的实施效果,展示了抗旱预案实施后的有利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雄市 抗旱预案 MikaBasin平台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滴灌条件下砖红壤水分入渗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陈洁 陈阳 +2 位作者 吴卫熊 李雅楠 李就好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28,52,共4页
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了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滴头流量、滴管埋深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滴头流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的影响大于竖直方向,湿润体的成形主要受到滴头流量的控制;滴管埋深对湿润锋运移影响不大;湿润... 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了地下滴灌条件下不同滴头流量、滴管埋深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滴头流量对湿润锋水平运移的影响大于竖直方向,湿润体的成形主要受到滴头流量的控制;滴管埋深对湿润锋运移影响不大;湿润锋运移速率随土壤初始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其中以水平方向上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滴灌 砖红壤 湿润锋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冰凌地电测试曲线小波分析及预警技术 被引量:2
5
作者 丛沛桐 王瑞兰 +3 位作者 李艳 屈寒飞 吴卫熊 王启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2-65,共4页
采用地电测试技术对黄河冰水两相流进行视电阻率测试,绘制了电测深曲线。曲线经小波分解后,2个水平分解的曲线类型差异都十分显著,且平稳流凌时曲线无明显阈值,端点(河床淤泥)视电阻率值为15.52Ω.m,而局部冰塞时曲线经过2个水平分解后... 采用地电测试技术对黄河冰水两相流进行视电阻率测试,绘制了电测深曲线。曲线经小波分解后,2个水平分解的曲线类型差异都十分显著,且平稳流凌时曲线无明显阈值,端点(河床淤泥)视电阻率值为15.52Ω.m,而局部冰塞时曲线经过2个水平分解后的阈值为6.68Ω.m。现场测试及小波分析表明:黄河封河期间平稳流凌与出现冰塞时的电测深曲线有明显差异,可以通过曲线特征和总体阈值进行判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冰凌 地电测试 预警技术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州半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姚彦欣 吴卫熊 +2 位作者 刘宗强 徐天文 李就好 《亚热带水土保持》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将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雷州半... 将影响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主要评价指标组成模糊物元,同时各开发利用阶段作为物元的对象,以各项评价指标及其相应的模糊量值构造复合模糊物元,运用层级分析法(AHP)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后计算其欧化距离相似贴近度。通过雷州半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验证了该分析方法在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评价上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物元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欧氏贴近度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地电耦合模型的黄河冰凌特征识别与提取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丛沛桐 王瑞兰 吴卫熊 《广东水利水电》 2008年第1期82-84,共3页
该文选取黄河下游济南段,以遥感监测和地电探测为技术手段,提取黄河冰凌影像,结合地电测试的监测断面,基于计算机平台构建耦合模型,建立黄河冰凌立体监测网络。
关键词 遥感 地电技术 冰凌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昌市抗旱预案情景分析
8
作者 丛沛桐 吴卫熊 +2 位作者 陈洁 李雅楠 陈阳 《东北水利水电》 2007年第3期32-33,共2页
基于MikeBasin平台技术建立了乐昌市抗旱预案情景分析模型,分析了一级旱情发生后抗旱预案的实施情景,并对乐昌市干旱用水亏缺状况进行了情景预测。教量化评价了抗旱预案的实施效果。
关键词 抗旱预案 MikaBasin平台 情景分析 乐昌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滨水碧道建设规划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黄旭升 陈书军 +2 位作者 吴卫熊 李存武 梁学文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3期69-73,共5页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域水系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分布特征,从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推广、水景观游憩、水经济价值转换、水智慧管理共八个方面对广西滨水碧道建设规划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广西滨...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流域水系及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分布特征,从水资源保障、水安全提升、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保护、水文化推广、水景观游憩、水经济价值转换、水智慧管理共八个方面对广西滨水碧道建设规划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并提出了广西滨水碧道建设的基本原则、范围、类型、八大重点实施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水碧道建设 水利 生态 水经济 水文化 实施任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方式下甘蔗光合特性 被引量:18
10
作者 谭娟 郭晋川 +6 位作者 吴建强 潘伟 白杨 黄凯 何令祖 吴卫熊 邵金华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50-158,共9页
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积累的重要过程,作物产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为比较不同灌溉模式下甘蔗光合特性差异,探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柳城05-136号为试验甘蔗品种,于2015年3月-12月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试验基地开展6种灌溉模式甘蔗净光... 光合作用是植物干物质积累的重要过程,作物产量主要通过光合作用实现。为比较不同灌溉模式下甘蔗光合特性差异,探明其主要影响因素,以柳城05-136号为试验甘蔗品种,于2015年3月-12月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试验基地开展6种灌溉模式甘蔗净光合速率及主要环境因子的田间观测。结果表明:地埋滴灌甘蔗净光合速率最高,平均值为29.23μmol/m2·s,无灌溉最低,为18.53μmol/m2·s,地埋滴灌分别比无灌溉、管灌、喷灌、微喷和地表滴灌高57.74%、23.54%、12.68%、9.68%和2.56%,灌溉能显著提高甘蔗的光合速率(P<0.05)。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含水率、空气温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甘蔗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子,但各灌溉模式之间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差异,无灌溉和地埋滴灌土壤肥力的影响较为显著,地表滴灌则是土壤含水率和速效氮的影响较为显著,管灌模式主要影响因子为土壤速效钾和空气温度,而喷灌和微喷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均为土壤含水率和空气温度。采用地埋滴灌模式更有利于研究区域甘蔗净光合速率的提升,此外,针对不同灌溉模式的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合理调控可有效提高甘蔗净光合速率,从而提高甘蔗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光合作用 作物 灌溉模式 甘蔗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峰丛洼地植被生态需水定额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吴建强 李林 +6 位作者 谭娟 郭晋川 王敏 吴卫熊 白杨 黄凯 何令祖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6894-6902,共9页
以广西田东县峰丛洼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观测,构建了适宜的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模型,估算了区域典型植物群落不同季节的植被生态需水及生态缺水定额,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种优势植物群落的生态需水定额均是8... 以广西田东县峰丛洼地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野外实地观测,构建了适宜的植被生态需水计算模型,估算了区域典型植物群落不同季节的植被生态需水及生态缺水定额,并分析了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种优势植物群落的生态需水定额均是8月最大、1月最小;五节芒群落的生态需水定额最大,月均最大、适宜和最小需水定额分别为36. 85、25. 80 mm和23.95 mm,灰毛浆果楝最小,分别为23.99、16.80 mm和15.60 mm;生态缺水定额呈现出与生态需水一致的特征。植被生态需水定额与植被覆盖度、叶面积指数、空气温度和土壤容重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田间持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植被覆盖度、土壤容重、土壤含水率和潜在蒸散4个指标是影响植被生态需水定额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植被 生态需水 生态缺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溉模式对广西蔗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郑文静 吴建强 +7 位作者 郭晋川 黎翔 代捷 黄凯 谭娟 吴卫熊 刘敏 由文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22-729,共8页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糖料蔗节水灌溉试验区设置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微喷5种灌溉处理以及无灌溉空白对照共6个样地,于2015年5—11月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进... 为了探讨不同灌溉模式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糖料蔗节水灌溉试验区设置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微喷5种灌溉处理以及无灌溉空白对照共6个样地,于2015年5—11月对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共捕获大型土壤动物1 180只,隶属于2门10纲18目,优势类群为膜翅目(蚁科),占总数的71.44%;常见类群为蜘蛛目、等翅目(白蚁科)、革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蜚蠊目、半翅目和等足目。不同灌溉模式各样地大型土壤动物类群数差异不显著。灌溉处理样地大型土壤动物密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E)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均优于无灌溉样地,Simpson优势度指数(C)则相反,并且地埋滴灌、喷灌样地与无灌溉样地间上述指标均差异显著。不同灌溉模式对蔗田土壤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地埋滴灌、地表滴灌、管灌、喷灌和微喷样地土壤含水率、有机质含量、速效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及速效钾含量均高于无灌溉样地,且地埋滴灌与喷灌样地上述指标值较高。节水灌溉增强了土壤的储水能力,提高了土壤的营养条件,改善了蔗田土壤的微环境。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在不同灌溉模式下变化显著,主要表现在大型土壤动物密度与多样性增加,地埋滴灌和喷灌方式样地表现尤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模式 大型土壤动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蔗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干旱灾害普查成果在旱情预警中的应用
13
作者 黄雪玲 班华珍 +2 位作者 梁学文 吴卫熊 周凌芸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广西干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包含广西全区14市、111县(区)的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成果、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通过分析普查成果把握广西旱情分布、旱情成因和旱情防御现状,发现广西抗旱工作存在干旱灾害资源整合共享利用率不高、旱情... 广西干旱灾害风险普查成果包含广西全区14市、111县(区)的干旱灾害致灾调查成果、干旱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成果。通过分析普查成果把握广西旱情分布、旱情成因和旱情防御现状,发现广西抗旱工作存在干旱灾害资源整合共享利用率不高、旱情监测和预警能力不足等问题。为解决以上问题,本文通过建立干旱数据系统,让普查数据“可查、可看、可管、可用”;建立数据更新机制,以“常普常新”成果数据采集为核心,实现普查成果动态管理与共享,提升抗旱工作协同效能;同时构建旱情预警指标体系,提高广西干旱灾害预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风险普查 动态更新 成果应用 旱情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峰丛洼地4种典型植物蒸腾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4
作者 谭娟 王敏 +4 位作者 郭晋川 吴卫熊 何令祖 黄凯 吴建强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7年第6期16-21,27,共7页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峰丛洼地4种典型植物(甘蔗、五节芒、灰毛浆果楝和青冈)蒸腾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植被生态需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4种主要植物群落不同季节蒸腾速率(... [目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喀斯特峰丛洼地4种典型植物(甘蔗、五节芒、灰毛浆果楝和青冈)蒸腾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开展区域植被生态需水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4月至2016年1月对4种主要植物群落不同季节蒸腾速率(Tr)、叶面积指数(LAI)和相关环境因子开展现场观测。[结果]4种植物Tr夏季与春、秋、冬3季呈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植物类型其Tr也存在差异,其中,甘蔗Tr的季节变化为96.55~197.42g/(m2·h),五节芒为95.26~169.13g/(m2·h),灰毛浆果楝为97.20~239.11g/(m2·h),青冈四季Tr为81.65~124.42g/(m2·h)。4种植物Tr均与空气温度(Ta)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含水率(SWC),LAI,土壤容重(ρb),空气相对湿度(RH)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SWC和Ta对甘蔗Tr起主导作用,是主要决策变量;Ta是五节芒Tr的主要决策变量;SWC和ρb是灰毛浆果楝Tr的主要影响因子;LAI,SWC和Ta是青冈Tr的主要影响因子。[结论]研究区域4种典型植物蒸腾作用存在差异,且均呈季节性变化趋势,不同植物Tr影响因素不同,可通过人工诱导水、光、热等环境因子进而合理调控植被生态需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峰丛洼地 植物 蒸腾速率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漓江流域径流演变归因分析
15
作者 吴沛霖 班华珍 +1 位作者 吴卫熊 李昊翔 《广西水利水电》 2024年第1期27-32,43,共7页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背景下,进行漓江流域径流演变归因分析,有利于漓江流域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线性趋势法和累积距平法对1991—2020年流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均气温、NDV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呈上升趋势,分别...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背景下,进行漓江流域径流演变归因分析,有利于漓江流域生态功能的可持续利用。采用线性趋势法和累积距平法对1991—2020年流域年径流量、年降水量、年均气温、NDVI指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要素均呈上升趋势,分别于2015年、2012年、2017年、2010年前后发生突变。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分析各要素与径流演变的相关性。最后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进一步佐证相关分析结果。研究表明,降雨量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最高,气温与径流量的相关性最弱。气候变化对漓江流域径流演变的贡献率为58.59%,人类活动对漓江流域径流演变的贡献率为41.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演变 归因分析 累积量斜率变化率 漓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峰丛洼地区生态需水与景观格局的空间耦合关系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建强 郭晋川 +5 位作者 谭娟 吴卫熊 黄凯 白杨 何令祖 王敏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00-805,共6页
选取广西峰丛洼地的典型区域田东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气象站实测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和Arc GIS软件模拟研究区域生态需水的空间分布。利用Landsat 8数据解译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 选取广西峰丛洼地的典型区域田东县为研究对象,基于遥感和GIS技术,结合气象站实测资料,应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法和Arc GIS软件模拟研究区域生态需水的空间分布。利用Landsat 8数据解译出的土地利用数据,对研究区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提取,分析生态需水与景观格局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田东县年度植被生态需水定额为85.91~339.27 mm;北部和南部山区的植被生态需水定额相对较大,中部、西部和东南部区域的生态需水定额相对较小。植被生态需水定额与景观多样性、景观破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8和-0.186;与景观连通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1。研究成果可为区域的景观格局优化管理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峰丛洼地 生态需水 景观格局 景观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水、再生水灌溉对甘蔗产量及品质影响的分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吴卫熊 何令祖 +1 位作者 邵金华 张廷强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4-78,共5页
为探求再生水灌溉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试验设置再生水灌溉、清水灌溉以及无灌溉(天然降雨,CK)3种方式,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试验研究表明,由于再生水中富集的As、Hg等重金属元素对蔗种萌芽有抑制作用,再生水灌... 为探求再生水灌溉对甘蔗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试验设置再生水灌溉、清水灌溉以及无灌溉(天然降雨,CK)3种方式,每个处理设置三个重复。试验研究表明,由于再生水中富集的As、Hg等重金属元素对蔗种萌芽有抑制作用,再生水灌溉处理的萌芽率低于清水灌溉处理和无灌溉处理(CK),但再生水中富含N、P、K等元素,可以有效促进甘蔗的分蘖和蔗茎的生长,总的来说,再生水灌溉可提高甘蔗的单产,其单产分别比清水灌溉处理和无灌溉提高17.31%和80.35%;再生水富含N元素,在甘蔗成熟期灌溉会对甘蔗含糖分的累积有轻微的影响;再生水灌溉的重金属分布趋势是根部的重金属累积量最多,其次是蔗茎,最小是蔗叶,即根>茎>叶。再生水灌溉可促进甘蔗提高单产,但对甘蔗含糖分、重金属在蔗体的累积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灌溉 再生水灌溉 甘蔗 产量 品质 田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8-2015年广西木薯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的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卫熊 莫明珠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2,87,共4页
基于1958-2015年南宁站、北海站、玉林站、龙州站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以及2014-2015年木薯生育期的观测资料,采用有效降雨经验公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分别计算了木薯主产区内有效降雨量和木薯各生育期的需水量。结果表明:近60年来,广西... 基于1958-2015年南宁站、北海站、玉林站、龙州站气象站的气象资料以及2014-2015年木薯生育期的观测资料,采用有效降雨经验公式和Penman-Monteith公式分别计算了木薯主产区内有效降雨量和木薯各生育期的需水量。结果表明:近60年来,广西木薯主产区木薯全生育期有效降雨量和需水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除了桂南区(北海站)木薯播种至苗期降雨量充足外,其他主产区的各生育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形成期-块根膨大期缺水尤为严重;广西木薯主产区木薯生育期缺水量和水分亏缺指数呈现东南小、西北大的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薯 有效降雨 需水量 水分亏缺指数 变化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条件下山区典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卫熊 张廷强 +1 位作者 何令祖 邵金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8,共4页
在广西山区选择沙土、壤土和黏土等3种典型土壤,并开展滴灌在这3种土壤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地埋黏土、壤土和沙土以及0.10 MPa工作压力条件下,滴灌管的单米流量为4.17、5.92和6.10 L/h,为地表自由出流的67.... 在广西山区选择沙土、壤土和黏土等3种典型土壤,并开展滴灌在这3种土壤条件下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在地埋黏土、壤土和沙土以及0.10 MPa工作压力条件下,滴灌管的单米流量为4.17、5.92和6.10 L/h,为地表自由出流的67.58%、95.05%和98.87%;2滴灌在黏土的水分运移形状基本为圆形,在沙土和壤土的湿润形状为上小下大的椭圆形;3同等条件下,水分在沙土的水平和垂直向下运移速率最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小;4在土箱相同位置,黏土的土壤含水率最大,壤土次之,沙土最小;5根据滴灌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提出滴灌管在广西山区沙土、壤土和黏土的适宜埋深分别为10、15和20 cm;6滴灌应用在山区条播作物时,在黏土、壤土、沙土的适宜滴孔间距应为35、30和2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山区 滴灌 土壤水分运移 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滴灌和微润灌条件下桂西北山区典型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卫熊 何令祖 +1 位作者 张廷强 邵金华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25,共8页
为了研究滴灌和微润灌在广西山区主要土壤的水分运移规律,在广西山区选择砂土、壤土和黏土等三种典型土壤,在室内建立并开展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在地埋黏土、壤土和砂土以及0.10 MPa工作压力条件下,微润管的单米流量... 为了研究滴灌和微润灌在广西山区主要土壤的水分运移规律,在广西山区选择砂土、壤土和黏土等三种典型土壤,在室内建立并开展土壤水分运移规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在地埋黏土、壤土和砂土以及0.10 MPa工作压力条件下,微润管的单米流量分别为0.24、0.31和0.43L/h,为地表出流量的67.6%~98.8%,滴灌管的单米流量为4.17、5.92和6.10L/h,为地表出流量的38.1%~68.2%;2在3种土壤中,滴灌和微润灌的水分运移形状初期为圆形,后期为椭圆形,但砂土的湿润范围最大、壤土次之、黏土最小;3在土箱相同位置,黏土的土壤含水率最大,壤土次之,砂土最小;4根据滴灌和微润灌的土壤水分运移规律,提出滴灌管和微润管在砂土、壤土的适宜埋深为20cm,在黏土的适宜埋深为1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山区 微润灌 滴灌 土壤水分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