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前超声指标与巨大儿的相关性:597例回顾性分析
1
作者 齐晓轩 刘晓芳 +4 位作者 陈冰 于梦囡 吴凤云 李婉婷 贾静辉 《中国医药指南》 2025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1周超声指标与巨大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分娩的孕产妇及胎儿的病历资料,按是否为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分为巨大儿组和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前临床及胎... 目的探讨产前1周超声指标与巨大儿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于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分娩的孕产妇及胎儿的病历资料,按是否为巨大儿(出生体重≥4000 g)分为巨大儿组和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产前临床及胎儿超声检测指标与巨大儿的相关性。结果最终纳入597例,巨大儿组70例,正常组527例。巨大儿组产妇年龄、产前体重、产妇腹围、产妇宫高、剖宫产率均高于正常组,产道损伤发生率低于正常组(均P<0.05)。巨大儿组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和股骨长均高于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妇年龄、产前体重、产妇宫高、胎儿双顶径、腹围与巨大儿的发生独立相关,均P<0.05。结论产妇年龄、产前体重、宫高、胎儿双顶径、胎儿腹围对巨大儿的发生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大儿 风险评估 超声 腹围 双顶径 宫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技巧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吴凤云 黄景昊 +2 位作者 张东昌 孙甲甲 王英楠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7年第3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系膜癌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的手术技巧及疗效差异。方法 57例Ⅰ~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CME患者28例纳入CME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9例纳入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时...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系膜癌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ME)的手术技巧及疗效差异。方法 57例Ⅰ~Ⅲ期右半结肠癌患者,行CME患者28例纳入CME组,行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患者29例纳入传统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恢复时间、术后半年、1年、2年复发与转移情况。结果 CME组淋巴结清扫总数[(20.1±7.1)枚]和阳性淋巴数[4(0,10)枚]明显多于传统组[(16.6±5.3)枚、2(0,6)枚],手术时间[(205.4±35.5)min]、术中出血量[(151.8±67.3)mL]、术后排气时间[3(2,4)d]、进食时间[5(4,6)d]和术后3年复发转移率(28.6%)明显少于传统组[(224.0±35.5)min、(231.0±100.4)mL、4(2,6)d、5(4,6)d、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在右半结肠癌患者可提高淋巴结清扫数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复发与转移,提高患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癌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 传统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半结肠癌手术中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技巧 被引量:4
3
作者 吴凤云 张东昌 +5 位作者 黄景昊 孙甲甲 孟震 郭永刚 王英楠 陈立明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385-387,共3页
探讨右半结肠癌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技巧。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9月45例行传统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传统组)和2012年12月—2014年10月53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右半结肠癌患者(CME组),CME组采用对侧站位剥离筋膜,以胰颈部... 探讨右半结肠癌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手术技巧。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2012年9月45例行传统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传统组)和2012年12月—2014年10月53例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右半结肠癌患者(CME组),CME组采用对侧站位剥离筋膜,以胰颈部与肠系膜上动静脉交点为中心立体式清除结肠三站淋巴结;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差异。CME组淋巴结清除总数(20.46±6.08)枚和阳性淋巴数4(2,7)枚,明显多于传统组的(17.06±4.40)枚、2(1,4)枚,手术时间(206.35±33.08)min、术中出血量(151.92±72.06)mL、术后排气时间3(2,4)d、腹腔引流量(157.9±25.7)mL,明显少于传统组的(224.91±18.57)min、(237.27±94.90)mL、4(2,6)d、(278.7±47.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组与传统组在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可提高右半结肠癌淋巴结清除数量、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侧站位及立体式淋巴结清除方式能提高手术效率,增加手术安全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半结肠肿瘤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传统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浸润转移中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凤云 刘运江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730-732,共3页
目的 通过研究组织蛋白酶D与乳腺癌传统临床指标及部分生物学因子的关系 ,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处理。结果 16 0例乳腺癌组织Cath D的总表达率为 6 8.8% (110 / 16... 目的 通过研究组织蛋白酶D与乳腺癌传统临床指标及部分生物学因子的关系 ,探讨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处理。结果 16 0例乳腺癌组织Cath D的总表达率为 6 8.8% (110 / 16 0 ) ;Cath D表达与临床分期、肿块大小、组织学分级、c erbB 2、VEGF呈正相关 (P <0 .0 5 ) ,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 (均P <0 .0 2 5 ) ;与淋巴结转移、月经状况、年龄无相关性 (均P >0 .0 5 )。结论 Cath D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浸润及转移有密切关系 ;Cath D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是血行播散而非淋巴道 ;ER、PR阴性患者中Cath D的高表达 ,提示应加强这部分病人的化疗及综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D 乳腺癌 浸润转移 临床生物学指标 免疫组织化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损伤的术式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凤云 吴凤东 +2 位作者 张松 丁树常 李西达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探讨治疗胰腺损伤的术式选择及危险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1例中29例行胰腺清创缝合引流术,17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7例行胰体尾空肠Roux-Y式吻合术,2例行胰管吻合术。结果:71例中62例治愈,9例死亡(12.7%)。... 目的:探讨治疗胰腺损伤的术式选择及危险并发症的防治。方法:71例中29例行胰腺清创缝合引流术,17例行胰体尾切除、脾切除术,4例行胰体尾切除术,17例行胰体尾空肠Roux-Y式吻合术,2例行胰管吻合术。结果:71例中62例治愈,9例死亡(12.7%)。结论:Ⅲ~IV级胰腺损伤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主要是胰肠吻合瘘,在术式上应选择切除远端胰腺及脾脏,避免胰肠Roux-Y式吻合术及胰管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损伤 术式选择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力负压引流及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术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凤云 吴凤鹏 +1 位作者 张东昌 王英楠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4期3742-3744,共3页
目的探讨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6例应用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及常规包扎;对照组56例应用手风琴式负... 目的探讨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在预防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6例应用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及常规包扎;对照组56例应用手风琴式负压引流器、创面加压包扎固定。比较2组在导管留置时间、总引流量、拔管后皮下积液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采用强力负压引流装置+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方法的患者,术后导管留置时间、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总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强力负压引流装置及腋窝皮瓣点式缝合固定方法,能显著降低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强力负压引流装置 皮下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封闭式负压引流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 被引量:16
7
作者 吴凤云 张东昌 张松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55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多孔引流管或蜂窝式引流管置于切口深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切口,引流管接50-60kPa...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55例腹部污染性或感染性手术,手术结束前,将多孔引流管或蜂窝式引流管置于切口深处,间断缝合皮下组织及切口,引流管接50-60kPa持续负压吸引。同时采用传统方法引流80例同类患者手术切口,比较负压组与传统组的感染情况。【结果】负压组切口感染及脂肪液化率(10.9%)明显低于对照组(22.5%),在切121拆线时间、换药次数等方面,负压组与传统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能有效引流创面渗出、消除感染、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是预防切口感染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引流 腹部手术 切口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严重损伤 被引量:4
8
作者 吴凤云 张东昌 +1 位作者 郭永刚 李西达 《武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2期1105-1107,1110,F0003,共5页
【目的】探讨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86个创面)软组织损伤或/和感染者,经清创后,将自制蜂窝式引流管填入创腔内,缝合或以透明膜封闭创面,引流管接自制可控负压装置,给予持续50。60... 【目的】探讨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对软组织严重损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5例(86个创面)软组织损伤或/和感染者,经清创后,将自制蜂窝式引流管填入创腔内,缝合或以透明膜封闭创面,引流管接自制可控负压装置,给予持续50。60kPa负压引流。40例51个创面采用传统换药或引流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所有创面均治愈。41个新鲜创面中有32个经7~13d治疗,伤口一期愈合。45个陈旧性及感染创面中,20个创面伤口无需缝合而愈,25个创面经二期缝合或植皮后顺利愈合。在创面缩小程度、换药次数及总体治疗费用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制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能充分引流和刺激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缩短治愈时间和消除感染,是治疗急性软组织损伤及感染的一种简便、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制封闭式负压引流 软组织损伤 创面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酚醛树脂的X线显影和抑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凤云 吴礼堂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02-204,共3页
用酚醛树脂液充填根管(又称牙髓塑化)常因X线不显影无法发现充填不全而造成治疗失败。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表明酚醛树脂液加碘仿粉0.3g进行离体牙根管充填可以良好显影。观察1年无显影减弱。碘仿粉不改变酚醛树脂的抑菌性能和其凝聚过... 用酚醛树脂液充填根管(又称牙髓塑化)常因X线不显影无法发现充填不全而造成治疗失败。现进行了一系列实验,表明酚醛树脂液加碘仿粉0.3g进行离体牙根管充填可以良好显影。观察1年无显影减弱。碘仿粉不改变酚醛树脂的抑菌性能和其凝聚过程。而且无副作用、无毒性、操作简便、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碘仿酚 X线显影 抑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消化液转流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凤云 陈志军 张东昌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12年第3期31-32,共2页
目的:研制一种消化液转流装置,以解决外科患者消化液丢失问题。方法:利用负压及单向活瓣抗返流原理,通过可压缩球囊,将消化液一次性转流至空肠营养管。结果:该装置能使多种消化液同时一次性转流至空肠营养管,无需繁杂操作。结论:便携式... 目的:研制一种消化液转流装置,以解决外科患者消化液丢失问题。方法:利用负压及单向活瓣抗返流原理,通过可压缩球囊,将消化液一次性转流至空肠营养管。结果:该装置能使多种消化液同时一次性转流至空肠营养管,无需繁杂操作。结论:便携式消化液转流装置简单实用,操作方便,能解决临床消化液丢失难题,利于患者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液 转流 可压缩球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中组织蛋白酶D的表达及与其他相关指标的关系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凤云 刘运江 +2 位作者 王晓玲 杨会钗 王勇军 《肿瘤防治杂志》 200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 D(cathepsinD,Cath -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对160例乳腺肿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Cath D的总表达率为 68 .8% (110/160),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0 025(P值分...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 D(cathepsinD,Cath -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其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SP 法对160例乳腺肿瘤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Cath D的总表达率为 68 .8% (110/160),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P<0 025(P值分别为0 .001和0 023);与C erbB- 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临床分期、肿块大小和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 .01(P值分别为 0.001、0 .001、0 .015、0. 005 和 0 .003);与淋巴结转移、月经状况和年龄无相关性,P> 0 .05 (P值分别为 0. 406、0 .510 和 0. 950 )。结论:Cath D在乳腺癌中过度表达与肿瘤的高侵袭性及转移有关;Cath- D在促进乳腺癌组织血管生成、肿瘤细胞生长与 C -erbB-2、VEGF2个因子有密切的协同关系;Cath- D促进肿瘤细胞转移的主要途径是血行播散而非淋巴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病理学 组织蛋白酶D/分析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织蛋白酶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凤云 刘运江 吴祥德 《医学综述》 2003年第10期577-579,共3页
关键词 组织蛋白酶D 乳腺肿瘤 基因表达 分类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人恒牙根管情况的初步调查 被引量:6
13
作者 吴凤云 《口腔医学》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57-158,共2页
近年来根管充填已逐渐成为后牙治疗的常规方法,但是在根充术中因多根管漏充或根充物超填引起术后反应甚至手术失败者也屡见不鲜.为了提高后牙治疗效果,必须熟练掌握牙齿的解剖特点.作者观测了280只我国人恒牙,对此问题做了初步... 近年来根管充填已逐渐成为后牙治疗的常规方法,但是在根充术中因多根管漏充或根充物超填引起术后反应甚至手术失败者也屡见不鲜.为了提高后牙治疗效果,必须熟练掌握牙齿的解剖特点.作者观测了280只我国人恒牙,对此问题做了初步调查,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收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恒牙 根管 调查 根管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转移检测在乳腺癌治疗及预后中的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凤云 刘运江 《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 2004年第2期127-128,共2页
乳腺癌作为一种全身性恶性疾病 ,其远期生存率无明显改善的主要原因是不能及早发现和控制微转移。现综述乳腺癌微转移检测及其对治疗、预后的意义等研究进展。
关键词 微转移检测 乳腺癌 治疗 预后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牙根尖周炎保存治疗的药物研究
15
作者 吴凤云 马怡红 《辽宁医学杂志》 1999年第5期237-238,共2页
乳牙根尖周炎常因各种原因引起牙根吸收,甚至髓室底穿通,不宜采用强烈剌激性药物治疗或根管充填术。本实验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配方,进行实验室抗菌研究,经24 小时恒温孵育,发现各组药物均可透过乳牙牙本质抑菌而且作用明显优于... 乳牙根尖周炎常因各种原因引起牙根吸收,甚至髓室底穿通,不宜采用强烈剌激性药物治疗或根管充填术。本实验采用多种抗生素联合配方,进行实验室抗菌研究,经24 小时恒温孵育,发现各组药物均可透过乳牙牙本质抑菌而且作用明显优于干尸剂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糊剂 离体乳牙 细菌培养 根尖周围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fT4/fT3比值与甲状腺功能检查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赵跃 王宁 +6 位作者 刘春蓉 张桐硕 黄景昊 孙甲甲 周广磊 王英楠 吴凤云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0期1833-1837,共5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283例。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良性组(良性结节)172例,恶性组(恶性结节)111例。单因...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探讨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结节283例。根据术后组织病理结果将其分为两组,良性组(良性结节)172例,恶性组(恶性结节)111例。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fT4/fT3的比值等结果,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甲状腺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gAb、fT4(P<0.05)和fT4/fT3的比值(P<0.01)在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fT4/fT3的比值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OR:2.065,95%CI:1.270-3.3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34,95%CI:0.911-0.957),TgAb(OR:2.069,95%CI:1.008-4.247)、fT4(OR:1.206,95%CI:1.038-1.401)水平是恶性结节的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清fT4/fT3的比值对鉴别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当fT4/fT3>3时增加了恶性结节的风险。患者年龄及血清学指标TgAb、fT4水平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可指导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良性 恶性 危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7在肿瘤血管生成和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8
17
作者 赵跃 梁国庆 +1 位作者 吴凤云 牛秀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004-1008,共5页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经典的Th1和Th2细胞的第3类辅助性T(Th)细胞亚群。Th17细胞能特异性分泌IL-17,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就Th17细胞的来源与分化调节、IL-17与肿瘤微环境、IL-17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不同于经典的Th1和Th2细胞的第3类辅助性T(Th)细胞亚群。Th17细胞能特异性分泌IL-17,在肿瘤发生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主要就Th17细胞的来源与分化调节、IL-17与肿瘤微环境、IL-17与肿瘤的血管生成及转移的关系进行综述,力图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TH17细胞 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状况与ER PR VEGF及Cath-D等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运江 吴凤云 +1 位作者 刘巍 吴祥德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0期1178-1181,共4页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CK19mRNA的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各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一步法)检测骨髓组织中CK19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C-erbB-2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 目的:检测乳腺癌骨髓组织CK19mRNA的表达,判断骨髓微转移状况,探讨其与各因子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一步法)检测骨髓组织中CK19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Cath-D、C-erbB-2及VEGF的表达。结果:10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组织CK19mRNA表达阳性率56.9%。骨髓CK19mRNA表达随乳腺癌组织中ER及PR蛋白表达增强而降低(P<0.05,P<0.01);随Cath-D、VEGF蛋白表达增强而呈增高趋势(P<0.005,P<0.05);但与C-erbB-2表达状况无关。结论: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癌组织中某些生物学因子表达有关;这些因子决定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骨髓微转移 CK19生物学因子 RT-PCR免疫组化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T管窦道生物蛋白胶植入协助治疗拔T管后胆漏 被引量:5
19
作者 任贵兵 毛中鹏 +3 位作者 吴凤云 张瑞奎 马熙 王磊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16-19,共4页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处理办法;在临床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探讨生物蛋白胶封堵T管窦道漏口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LCTD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1...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TD)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处理办法;在临床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探讨生物蛋白胶封堵T管窦道漏口的可行性。方法研究对象为LCTD术后,拔除T管出现胆漏的患者36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2组。对照组18例,拔除T管出现胆漏后,行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治疗,同时经胆道镜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研究组18例,拔除T管出现胆漏后,除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治疗、经胆道镜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经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外,经胆道镜从T管窦道置入生物蛋白胶堵漏,封闭窦道撕裂或未完全愈合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单纯使用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鼻胆管引流,腹膜炎体征恢复慢,治疗时间长,费用高,其中2例患者行二次手术;研究组在使用T管窦道尿管置入或鼻胆管引流的基础上,加用生物蛋白胶封堵窦道漏口,腹膜炎体征恢复快,治疗时间短,费用低,无二次手术患者。两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拔除T管后出现胆漏的患者,除禁食水、胃肠减压、抑酸、抑酶、抗感染、再次T管窦道置入尿管引流或鼻胆管引流外,联合胆道镜植入生物蛋白胶堵漏治疗拔T管后胆漏,较单纯使用尿管引流或鼻胆管引流效果更好,恢复快,费用低,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管 胆漏 胆道镜 生物蛋白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刘伟 黄景昊 +4 位作者 赵跃 周广磊 陈旭义 李云超 吴凤云 《广西医学》 CAS 2018年第18期2137-2140,共4页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NLR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NLR(≥2.75)组93例和低NLR(<...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行结肠癌根治术的Ⅰ~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的NLR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NLR(≥2.75)组93例和低NLR(<2.75)组104例。比较两组患者间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与低NLR组比较,高NLR组肿瘤直径更大,组织分化程度和5年生存率更低(均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癌胚抗原水平、分化程度和NLR是结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NLR升高的结肠癌患者预后更差,其可结合组织分化程度、癌胚抗原等指标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