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tL蛋白同系物1/MutS蛋白同系物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炎焱 古骏 +2 位作者 邹俊伟 吴兆映 韩艳丽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6期97-99,106,共4页
目的探讨MutL蛋白同系物1(MLH1)/MutS蛋白同系物2(MSH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LH1/MSH2表达缺失... 目的探讨MutL蛋白同系物1(MLH1)/MutS蛋白同系物2(MSH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MLH1/MSH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随访1年,记录患者生存情况,分析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57例患者中,MLH1/MSH2表达缺失16例,缺失率为10.19%。低分化、Ⅲ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MLH1/MSH2表达缺失率高于中高分化、Ⅰ~Ⅱ期、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MLH1/MSH2表达未缺失患者生存曲线优于MLH1/MSH2表达缺失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M分期、术后并发症、MLH1/MSH2表达缺失为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LH1/MSH2表达缺失与弥漫浸润型胃癌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且MLH1/MSH2表达缺失者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tL蛋白同系物1/MutS蛋白同系物2 弥漫浸润型胃癌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固缝合吻合口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邹俊伟 吴兆映 +1 位作者 左思源 黄勇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57-360,共4页
目的分析加固缝合吻合口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改良技术分为两组,加固吻合组在肠管吻合后,两次闭... 目的分析加固缝合吻合口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1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采用改良技术分为两组,加固吻合组在肠管吻合后,两次闭合器切割线形成的交叉区行加固缝合,并加固吻合口前壁,对照组采用传统缝合,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炎症反应情况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及胃肠功能胃动素(MTL)、胃泌素(GAS)、二胺氧化酶(DAO),并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加固缝合组患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加固缝合组患者CRP、PCT、IL⁃6及SII均低于对照组(P<0.05)。加固缝合组患者MTL及GAS均高于对照组,DAO低于对照组(P<0.05)。加固缝合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5.72%)低于对照组(22.87%)(P<0.05)。结论加固缝合吻合口可帮助降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炎症反应程度,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缝合吻合口 腹腔镜 结直肠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临床思维训练与评价
3
作者 邹俊伟 黄勇 +1 位作者 谢皓 吴兆映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4年第4期0152-0155,共4页
探讨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临床思维训练与评价方法,分析其对本科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影响。方法 自2019年5月起至2023年5月止,我院胃肠外科挑选出30名本科临床专业的实习生,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人数均为1... 探讨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临床思维训练与评价方法,分析其对本科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的影响。方法 自2019年5月起至2023年5月止,我院胃肠外科挑选出30名本科临床专业的实习生,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组人数均为15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实验组采用考研内容教学、多学科团队(MDT)讨论和本科生导师制相结合的临床教学方法。比较两组学生在实习前后的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能和学习满意度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的学员在实习终了后,其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技艺以及学习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与实习启始前相比,均有明显提升(P<0.05)。结论 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采用考研内容教学、MDT讨论和本科生导师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本科临床专业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技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外科 临床教学 临床思维 考研内容教学 多学科团队 本科生导师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苷A2a受体在胃间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4
作者 吴兆映 樊瑞智 +3 位作者 江涛 史沛聪 时林森 宋军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探讨腺苷A2a受体(A2aR)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12年至2017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49例胃间质瘤组织及85例瘤旁正常组织中A2aR的表达,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A2aR的... 目的探讨腺苷A2a受体(A2aR)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2012年至2017年9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49例胃间质瘤组织及85例瘤旁正常组织中A2aR的表达,结合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A2aR的表达与病人预后的关系。结果A2aR在肿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51.0%,明显高于瘤旁正常组织的3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2aR的表达与肿瘤的核分裂象、危险度分级以及肿瘤是否坏死相关(P=0.002、0.010、0.013),而与其他的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表明核分裂象、肿瘤大小、危险度分级、肿瘤是否坏死以及A2aR表达水平均为影响胃间质瘤病人预后的重要因素(P=0.046、<0.001、<0.001、0.005、0.002);COX多因素分析显示危险度分级、肿瘤是否坏死,以及A2aR表达是影响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0.021、0.039)。结论A2aR高表达可能促进胃间质瘤的发生发展,并提示病人的不良预后,A2aR可能是预测胃间质瘤预后的一个新的标志物,并且有望成为其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受体 腺苷A2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临床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9例胃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吴兆映 樊瑞智 +3 位作者 江涛 史沛聪 杨婷 宋军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258-263,共6页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经治的149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49例患者中男性71例,... 目的探讨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经治的149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信息,并分析其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49例患者中男性71例,女性78例,年龄24-84岁,中位年龄62岁,随访时间7~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2个月,随访期间共30例患者因疾病进展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P<0.01)、核分裂象(P<0.05)、肿瘤是否破裂(P<0.01)、危险度分级(P<0.01)、手术是否RO切除(P<0.01)、术后是否服用伊马替尼(P<0.05)均为影响胃间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手术是否R0切除(P<0.01,95%C/:0.013~0.136)、危险度分级(P<0.01,95%CI:3.069~129.759)、术后是否服用伊马替尼(P<0.05,95%CI:0.150-0.840)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完整切除是治疗胃间质瘤的主要方法;危险度分级、手术是否R0切除、术后是否服用伊马替尼是影响胃间质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间质瘤 临床病理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叉头转录蛋白3(Foxp3)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6
作者 吴兆映 谢皓 +2 位作者 邹俊伟 张磊 黄勇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467-2471,共5页
目的: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评估Foxp3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Foxp3的表达是否与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相关。方法:收集96例胃间质瘤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及瘤旁组织中Foxp3的表达。进... 目的:利用免疫组化技术评估Foxp3在胃间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Foxp3的表达是否与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相关。方法:收集96例胃间质瘤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及瘤旁组织中Foxp3的表达。进一步分析Foxp3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与瘤旁正常组织相比,Foxp3在胃间质瘤组织中呈高表达。Foxp3表达与核分裂象、肿瘤大小、肿瘤坏死以及肿瘤危险度分级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Foxp3高表达与总生存率呈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Foxp3是影响胃间质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Foxp3高表达与胃间质瘤患者预后不良有关,Foxp3可能是胃间质瘤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P3 胃间质瘤 临床病理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IF4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
7
作者 江涛 吴兆映 +4 位作者 史沛聪 杨婷 白津 徐溢新 宋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28-632,637,共6页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染色体驱动蛋白KIF4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KIF4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 目的:探讨人结直肠癌组织中染色体驱动蛋白KIF4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1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中KIF4A的表达情况,并分析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KIF4A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5 cm以上结直肠黏膜组织(P<0.001);KIF4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分化程度(P=0.023)、淋巴结转移(P=0.020)、远处转移(P=0.032)、TNM分期(P<0.001)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P=0.014)有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无关(P>0.05)。在随访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中,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KIF4A高表达组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KIF4A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KIF4A表达程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及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相关。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显示,KIF4A表达水平、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KIF4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KIF4A对于术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IF4A 临床病理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抑制剂1对裸鼠结直肠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江涛 吴兆映 +6 位作者 史沛聪 杨婷 樊瑞智 许腾 曹猛 白津 宋军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3-18,共6页
目的建立人结直肠癌裸鼠转移瘤模型,探讨端粒酶抑制剂1(Pin X1)对结直肠癌转移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Pin X1干扰慢病毒、阴性对照慢病毒和空白对照细胞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转染干扰慢病毒后... 目的建立人结直肠癌裸鼠转移瘤模型,探讨端粒酶抑制剂1(Pin X1)对结直肠癌转移的影响。方法分别通过Pin X1干扰慢病毒、阴性对照慢病毒和空白对照细胞转染人结直肠癌细胞株HCT116;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转染干扰慢病毒后Pin X1蛋白表达量,筛选建立稳定干扰Pin X1基因表达细胞株、阴性对照细胞株和空白对照细胞株;将稳定干扰Pin X1基因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阴性对照结直肠癌细胞和空白对照结直肠癌细胞分别注射到裸鼠尾静脉内,建立裸鼠实验性转移模型,定期称量裸鼠体质量并观察其摄食、活动及精神状况;45 d后处死裸鼠,从大体水平及显微镜下观察裸鼠各脏器转移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n X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裸鼠结直肠癌转移模型,经组织病理学确认为结直肠癌肝转移。Pin X1干扰组裸鼠体质量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19.42±2.67)比(16.24±2.17)、(15.89±3.08),P<0.05];Pin X1干扰组肝转移瘤数目明显多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1.10±7.50)比(6.20±5.51)、(6.40±5.10),P<0.01]。Pin X1干扰组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反应性评分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2.90±2.77)比(6.30±2.95)、(6.10±3.41),P<0.05]。结论 Pin X1基因能够抑制人结直肠癌细胞在裸鼠体内的转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模型 动物 裸鼠 端粒酶抑制剂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勇 吴兆映 +2 位作者 邹俊伟 张磊 史良会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351-355,共5页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于2016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1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1例入组患...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于2016年5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71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71例入组患者中,有9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为1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NRS2002评分、术后白蛋白水平以及患者是否合并有基础疾病,与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有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表明,肿瘤最大径>5 cm与NRS2002评分≥3分是影响吻合口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体积较大和NRS2002评分较高的乙状结肠癌患者,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状结肠癌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师制模式下MDT在临床学院本科生教学中的探索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皓 邹俊伟 +1 位作者 吴兆映 黄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7期41-44,共4页
研究探讨基于导师制模式下MDT在临床学院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于2021年1月随机抽取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临床学院4年级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40名),随机抽取采取导师制模式下MDT的临床教学4年级本科医学生为... 研究探讨基于导师制模式下MDT在临床学院本科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于2021年1月随机抽取采取传统教学模式的临床学院4年级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对照组(40名),随机抽取采取导师制模式下MDT的临床教学4年级本科医学生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40名);采用统一的问卷和基础理论、临床技能考核标准,对两组医学生同时进行测评,对比分析两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操作考核结果以及医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实习护理人员的理论考核结果更佳,实操考核结果更佳,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学生的满意度明显更高(P<0.05)。结论 探基于导师制模式下MDT在临床学院本科生教学中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是一种非常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非常具有临床价值,值得在教学方面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于导师制模式 MDT 临床学院 本科生教学 满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L1和A2a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林 时林森 +2 位作者 江涛 吴兆映 宋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423-427,共5页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细胞程序死亡配体1(PD-L1)和腺苷2a受体(A2aR)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中细胞程序死亡配体1(PD-L1)和腺苷2a受体(A2aR)的蛋白表达并探讨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期间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组织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染色方法检测其中PD-L1和A2a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2aR和PD-L1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其在对应的癌旁组织[A2aR:74(69.8%)比35(33.0%),χ~2=28.721,P<0.001;PD-L1:57(53.8%)比28(26.4%),χ~2=16.516,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A2aR和PD-L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肿瘤的Broders分级(A2aR:χ~2=9.198,P=0.010;PD-L1:χ~2=8.354,P=0.015)、T分期(A2aR:χ~2=6.737,P=0.009;PD-L1:χ~2=6.437,P=0.011)及TNM分期(A2aR:χ~2=4.884,P=0.027;PD-L1:χ~2=8.246,P=0.004)有关,且A2aR蛋白阳性表达还与肿瘤直径(χ~2=4.386,P=0.036)和CEA阳性(χ~2=6.315,P=0.012)有关而PD-L1蛋白阳性表达与此无关(P>0.05);A2aR和PD-L1蛋白阳性表达均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及CA19-9无关(P>0.05)。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D-L1与A2aR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s=0.237,P=0.027)。结论 PD-L1和A2aR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均较高,提示其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恶性进展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细胞程序死亡配体1 腺苷2a受体
原文传递
CT征象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2
作者 潘勐 黄勇 +3 位作者 汪汉华 谢皓 邹俊伟 吴兆映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738-742,共5页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单发的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5例单发的cN0 P... 目的探讨CT征象联合临床病理特征对单发的cN0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5例单发的cN0 PTMC的CT征象和临床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瘤体与甲状腺边缘接触情况、瘤体钙化、肿瘤位置、瘤体直径、年龄、性别及甲状腺球蛋白水平与CLNM的关系。根据CT征象中瘤体与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的不同将患者分为<1/4组、1/4~<1/2组和≥1/2组3组,采用χ^(2)检验分析CLNM阳性者在瘤体与甲状腺边缘不同接触范围下的占比情况。结果115例单发的cN0 PTMC中,CLNM阳性和阴性者分别为26例和8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瘤体与甲状腺边缘的接触、瘤体直径、年龄和性别与CLNM阳性相关(P<0.05);进一步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甲状腺边缘接触、年龄<45岁和男性是CLNM阳性的独立风险因素(P<0.05)。CLNM阳性者在瘤体与甲状腺边缘不同接触范围下的占比,3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间两两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P<0.0167)。结论瘤体与甲状腺边缘接触、年龄<45岁和男性是单发cN0 PTMC患者发生CLNM的独立风险因素;多个风险因素联合可进一步提高PTMC患者的CLNM的术前评估水平。剔除临床特征因素,甲状腺边缘接触范围越广,发生CLNM的风险越高,为选择性的施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提供合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组淋巴结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