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实证主义历史哲学与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 被引量:7
1
作者 启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30-137,129,共9页
本文作者认为,实证主义历史哲学是一种机械论的历史观,其对历史的解释是一种超历史的解释。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上半期曾受到西方思想界的广泛批判。但是,这种机械论的历史观在西方沉寂之后却在东方重新找到了它的生长地。本世纪... 本文作者认为,实证主义历史哲学是一种机械论的历史观,其对历史的解释是一种超历史的解释。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上半期曾受到西方思想界的广泛批判。但是,这种机械论的历史观在西方沉寂之后却在东方重新找到了它的生长地。本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就是深受其影响的。几十年来,历史学许多重大理论问题的讨论乃至世界历史体系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走向歧路,可以说实证主义历史哲学是其深层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 中国历史学 历史观 亚细亚生产方式 奴隶制社会 五种生产方式说 人类历史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梁启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认识与历史分期 被引量:4
2
作者 启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20-124,共5页
论历史认识与历史分期启良(湘潭大学历史系)一人们认识历史,是从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为横面的,二为纵向的。横面的认识历史,就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作综合分析,找出促成该事件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描述该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在这... 论历史认识与历史分期启良(湘潭大学历史系)一人们认识历史,是从两个层面上展开的,一为横面的,二为纵向的。横面的认识历史,就是对某一历史事件作综合分析,找出促成该事件发生、发展的各种因素,或描述该事件的过程和细节。在这里,时间性并不显得重要,因之亦无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分期 历史认识活动 分期理论 经验事实 认识历史 历史认识主体 人类历史 客观性 史料 阶段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公事迹新说 被引量:3
3
作者 启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60-66,共7页
终先秦史两千年,周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虽然人们常将其与文王、武王并论,但事实上,周公的历史地位远在文王、武王之上。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著名史家夏曾佑更说得具体:“孔... 终先秦史两千年,周公是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虽然人们常将其与文王、武王并论,但事实上,周公的历史地位远在文王、武王之上。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论语·泰伯》)著名史家夏曾佑更说得具体:“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大有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夏曾佑《中国古代史》1935年版,第31页)周公的历史地位如此显赫,倒不是因为他“制礼作乐”,为中国礼乐艾化先,而是人们认为他在政治上辅佐成王,尽君臣之义,为后世君臣名分立下了一座丰碑。《苟子·儒效》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摄政 成王 历史地位 周武王 周公东征 洛邑 逸周书 中国古代史 夏曾佑 召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评陈序经 被引量:4
4
作者 启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6期112-118,共7页
对于西化论代表人物的陈序经,几十年来人们只是责其文化主张的错误,很少有人对之进行过学理上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本世纪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给陈序经一个恰当的评价,认为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虽有偏颇之处,但其文化主张的大旨则是应该... 对于西化论代表人物的陈序经,几十年来人们只是责其文化主张的错误,很少有人对之进行过学理上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本世纪中国思想史的角度,给陈序经一个恰当的评价,认为陈序经的全盘西化论虽有偏颇之处,但其文化主张的大旨则是应该肯定的,充分体现了本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全盘西化 文化圈围 文化层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公才是中国文化的先祖 被引量:3
5
作者 启良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5-90,共6页
中国文化的先祖既非黄帝亦非孔子,而是周代初年的大思想家周公。所谓"炎黄子孙"、"孔孟之徒"等说法均为不确。周公通过对礼文化的重建和政治哲学的创立,以及将殷人的上帝崇拜转换为天崇拜,完成了由自然宗教过渡到... 中国文化的先祖既非黄帝亦非孔子,而是周代初年的大思想家周公。所谓"炎黄子孙"、"孔孟之徒"等说法均为不确。周公通过对礼文化的重建和政治哲学的创立,以及将殷人的上帝崇拜转换为天崇拜,完成了由自然宗教过渡到伦理宗教的伟大变革。自此之后,在周公思想的影响下,中华民族形成了其独特的政治观、历史观、宗教观和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公 中国文化 先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早期国家大一统政治的特点及其成因分析——兼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启良 《学习与探索》 1988年第1期125-130,108,共7页
古代世界其他各国,在文明社会之初,都经历了由村落到城邦,由城邦到王国的发展序列。而古代中国,一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就是一个版图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下,君权独尊、政教合一、分封制、宗法制乃是我国政权形式的... 古代世界其他各国,在文明社会之初,都经历了由村落到城邦,由城邦到王国的发展序列。而古代中国,一跨入文明社会的门槛就是一个版图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这样一个历史环境下,君权独尊、政教合一、分封制、宗法制乃是我国政权形式的主要特点。本文作者以古代希腊为参照系,认为形成中国古代大一统政权形式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滚雪球”式的文明起源方式。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我国古代社会不可能出现象其他文明圈那样的长老议事会和公民大会等民主因素。相反,部落联盟的首领和稍后的君主在滚雪球式的征服过程中,权力越来越大,遂形成了以君主专制为主要内容的大一统政权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国家 部落联盟 政权形式 文明起源 古代希腊 文明古国 分封制 宗法制度 公民大会 议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文明之辨 被引量:2
7
作者 启良 尹江铖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7-112,共6页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概念,内涵虽有相互重合和相互渗透的地方,但却又大不相同。"文化"是人类超出自身之自然状态的诸多发明创造,而"文明"则是相对于人类自身的野... "文化"与"文明"这两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极其重要的概念,内涵虽有相互重合和相互渗透的地方,但却又大不相同。"文化"是人类超出自身之自然状态的诸多发明创造,而"文明"则是相对于人类自身的野蛮状态而言的;辉煌的文化成就或悠久的文化传统并非意味着文明的优越。只有弄清楚"文化"与"文明"的异同,才能理性地理解历史和把握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文明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革命”话语与20世纪中国的激进主义 被引量:2
8
作者 启良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1期11-19,共9页
在封建社会 ,因为没有对统治者弄权行为予以制约的机制 ,因而儒学思想家们提倡的“仁政德治”只能是空想而已 ,面对当时的政治现实———昏君恶政 ,儒学思想家们又提出了“造反有理”的“革命”话语 ,以致使社会陷入非理性的盲动的“革... 在封建社会 ,因为没有对统治者弄权行为予以制约的机制 ,因而儒学思想家们提倡的“仁政德治”只能是空想而已 ,面对当时的政治现实———昏君恶政 ,儒学思想家们又提出了“造反有理”的“革命”话语 ,以致使社会陷入非理性的盲动的“革命”实践 ,正是这种文化思潮导致了本世纪初期中国激进主义的思想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德治思想 “革命”话语 道德理想主义 激进主义思想情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狄尔泰的“历史理性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启良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7-52,共6页
在西方历史哲学发展史上,19世纪是一个引入注目的世纪——一个旧的历史哲学体系崩溃和新的历史哲学体系诞生的世纪。这一世纪里,狄尔泰的名字又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对传统的历史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而且为历史科学创立了一系列的方... 在西方历史哲学发展史上,19世纪是一个引入注目的世纪——一个旧的历史哲学体系崩溃和新的历史哲学体系诞生的世纪。这一世纪里,狄尔泰的名字又格外引人注目。他不仅对传统的历史哲学进行了系统的批判,而且为历史科学创立了一系列的方法论原则。现代西方历史哲学的诸多流派和诸种观点都在某种程度上发端于他的“历史理性批判”。可以说,不了解狄尔泰的历史哲学,就无法深入了解其后的文德尔班、李凯尔特,韦伯、克罗齐乃至波普尔等人的历史理论。因之,学术界一般都把狄尔泰奉为“现代西方历史哲学之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尔泰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 历史理解 历史理性 客观精神 历史主义 理性主义 实证 人的历史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1
10
作者 启良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23-132,140,共11页
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研究不仅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争论未决的学术难题。本文作者在系统考察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到《资本论》写作时期的历史分期理论一直... 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研究不仅是一个意义重大的理论课题,也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争论未决的学术难题。本文作者在系统考察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发展路径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从青年时代到《资本论》写作时期的历史分期理论一直是“三形态”的,而不是“五形态”的;马克思晚年由于对古代社会的潜心研究和对俄国问题的新思考,其历史分期理论发生了明显的变动,从而形成了他的人类历史两种不同发展道路的新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分期理论 所有制形式 资本主义制度 历史分期 共同体 社会形态 公社所有制 前资本主义社会 依赖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维科历史哲学中的人与神 被引量:1
11
作者 启良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9期68-72,共5页
一、《新科学》与哲学的变革维科出生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一个书商家庭,家境清贫,只在一所教会学堂念过小学,大部分时间靠自学。正因为此,在维科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学术上的师承关系,也看不到任何先入为主的思想权威对他的影响。他... 一、《新科学》与哲学的变革维科出生于意大利南部那不勒斯的一个书商家庭,家境清贫,只在一所教会学堂念过小学,大部分时间靠自学。正因为此,在维科身上,我们看不到任何学术上的师承关系,也看不到任何先入为主的思想权威对他的影响。他虽然景仰过柏拉图、塔西陀、培根等先哲,但维科的思想完全是自己的。可以说,维科走的是自己的路——一条创建新的科学体系之路。 当时,整个西方学术界都在为自然科学的成就而欢欣鼓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哲学 《新科学》 人类历史 历史观 人与神 自己创造 原始人 自然科学 哲学思想 科学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刘勰的史学批评 被引量:1
12
作者 启良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61-65,60,共6页
在我国学者看来,世界上对历史学进行系统批评的第一人,是唐代的刘知几。实际上,事实远非如此。先于刘知几四百多年的罗马哲学家琉善著有《论撰史》,在史学批评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参见拙文《论琉善的史学批评思想》,载《史学... 在我国学者看来,世界上对历史学进行系统批评的第一人,是唐代的刘知几。实际上,事实远非如此。先于刘知几四百多年的罗马哲学家琉善著有《论撰史》,在史学批评方面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和广度(参见拙文《论琉善的史学批评思想》,载《史学理论》1989年第3期)。即便在我国,刘知几也算不上史评的第一人。比他早出两个世纪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就提出了较为系统的史学批评思想。我们不能说,有了史学就有了史学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批评 司马迁 刘知几 文心雕龙 历史学家 批评思想 史家 春秋 史传 孔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道的僭妄——也谈孙中山的大同理想 被引量:1
13
作者 启良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3期119-123,共5页
本文作者认为 ,孙中山虽然受过较为系统的西学教育 ,但其价值关怀和思想方式仍是中国传统型的 ,他的大同理想既是出于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拒斥 ,又是对传统儒家民本主义的继承 ,同时亦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这一群体思考社会问题的思想局... 本文作者认为 ,孙中山虽然受过较为系统的西学教育 ,但其价值关怀和思想方式仍是中国传统型的 ,他的大同理想既是出于对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的拒斥 ,又是对传统儒家民本主义的继承 ,同时亦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这一群体思考社会问题的思想局限性。更为重要的是 ,孙中山以“天下为公”为价值目标的民生主义 ,既同现代自由民主的理念和基本原则不合 ,亦同他的民权主义互为矛盾 ,尽管民权主义同样带有儒家民本主义的阴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中山 大同理想 三民主义 民生主义 民权主义 民本主义 自由 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看待儒家与自由主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启良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2-144,共3页
儒家政治学说同自由主义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诉求,儒家“为仁由己”、“人皆可为尧舜”、“独善其身”云云亦无自由主义的内含,更不可能将其视为现代民主政道的思想资源,杜维明等人认为儒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同自由主义“接枝”,多是... 儒家政治学说同自由主义乃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政治诉求,儒家“为仁由己”、“人皆可为尧舜”、“独善其身”云云亦无自由主义的内含,更不可能将其视为现代民主政道的思想资源,杜维明等人认为儒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同自由主义“接枝”,多是望文生义的比附,既是对儒家的错爱,亦是对自由主义学说的误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自由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儒家政治哲学的悖论 被引量:2
15
作者 启良 《船山学刊》 CSSCI 2010年第4期90-94,共5页
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儒家主要是一种政治哲学,其目的在于限制王权的膨胀和保障社会的和谐。然而,此种崇高的学说由于其内在学理的悖论,从而使美好的理想非但难以实现,而且还是专制主义的政治传统得以长期延续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儒家 政治哲学 悖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圣”七议 被引量:6
16
作者 启良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5期3-10,共8页
"内圣外王"是儒学从古至今万变不离其宗的运思模式。"内圣"是外王之根据。对"内圣"进行学理性分析,可透析儒学的真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由于作为"外王事功"之根据的"内圣"本身... "内圣外王"是儒学从古至今万变不离其宗的运思模式。"内圣"是外王之根据。对"内圣"进行学理性分析,可透析儒学的真义及其在现代社会的意义。由于作为"外王事功"之根据的"内圣"本身之根据是难以定立的,由此决定着儒家学说的空蹈,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沟壑,既很难使人们在德行的维度精进,更难于将仁政德治落实于现实的政治行为中,甚至使儒家"内圣"之学成为专制主义的护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圣” “外王” 儒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的中国启蒙 被引量:1
17
作者 启良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1,共6页
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题是启蒙,但百年的启蒙工作并非顺坦。作者通过对百年中国启蒙思想史的梳理,认为其原因既在传统的思想语法之束缚,又在现代学人对影响中国文化定向的一些关键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性判断,特别是作为启蒙思想者,... 20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界的主题是启蒙,但百年的启蒙工作并非顺坦。作者通过对百年中国启蒙思想史的梳理,认为其原因既在传统的思想语法之束缚,又在现代学人对影响中国文化定向的一些关键问题缺乏深层次的理性判断,特别是作为启蒙思想者,其自身却又大多处在待启蒙的思想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 中国 启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道德理想主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启良 《长沙水电师院社会科学学报》 1996年第2期6-13,共8页
道德理性是文明人的一种禀赋,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即在于人心是否为文化之心和道德之心。中国以道德理性而称誉世界,儒家更把道德理性的高扬发展到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然而,中国文明的悲剧亦在于此:道德理想主义崇拜非但没有给中国人营... 道德理性是文明人的一种禀赋,文明与野蛮的分野即在于人心是否为文化之心和道德之心。中国以道德理性而称誉世界,儒家更把道德理性的高扬发展到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然而,中国文明的悲剧亦在于此:道德理想主义崇拜非但没有给中国人营造出真正的道德家园,相反的却是中国文明难以自新的根源。因为道德理想主义崇拜必然导致道德乌托邦的营建,而在道德乌托邦里,是最无道德可言的。因此,中国人哪一天跳出了道德理想主义崇拜的思想陷阱,哪一天也就有了真正的希望和灿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理想主义 道德理性 知识分子 道德乌托邦 道德生活 统治者 道德实践 德治主义 中国文明 中国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到船山(上) 被引量:2
19
作者 启良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11,共11页
几千年来的中国思想史,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自然地形成了如下几个重大的思想史难题:一、道德主体何以证立;二、内圣外王如何贯通;三、生命意义何以在学理上予以说明。对于这些难题,古来多少思想家都在论说,就连现代新儒家诸... 几千年来的中国思想史,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自然地形成了如下几个重大的思想史难题:一、道德主体何以证立;二、内圣外王如何贯通;三、生命意义何以在学理上予以说明。对于这些难题,古来多少思想家都在论说,就连现代新儒家诸贤亦竭尽心力。可时至今日,惟有三百年前的衡阳王子给出了合理的解答。他通过对“气”这一范畴的独特理解,构建起一座以历史本体论为骨架的哲学大厦,且凭此而对诸如政治、经济、历史、道德、宗教等论域提出了全新的解释模式,其见解之深刻,观念之现代,远在20世纪的熊十力、牟宗三等人之上:对于这样一份厚重而又富有现代价值的思想遗产,吾人实应将其宣扬于世界,功德于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山哲学 历史本体论 道德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圣人崇拜与中国政治哲学 被引量:2
20
作者 启良 《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9,共8页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 圣人崇拜有助于社会教化。然而在中国传统文明模式和儒家政治伦理话语中, 圣人崇拜却又很容易演化为专制主义统治的政治实践。原因是: 一, 儒家的内圣之学缺乏外王事功的道德根据;二, 儒家强调“内圣外王”, 由圣而... 从一般的意义上说, 圣人崇拜有助于社会教化。然而在中国传统文明模式和儒家政治伦理话语中, 圣人崇拜却又很容易演化为专制主义统治的政治实践。原因是: 一, 儒家的内圣之学缺乏外王事功的道德根据;二, 儒家强调“内圣外王”, 由圣而王, 圣者为王, 但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又很容易转化为由王而圣, 王者为圣; 三, 圣人崇拜不可避免地使批判儒学转化为帝皇儒学, 从而使儒学成为帝皇专制之护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圣人崇拜 中国 政治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