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产地苦荞和种植土壤资源考察分析
1
作者 徐浪 张继斌 +7 位作者 石卫标 叶涛 陈搏 吕庆银 王玉 黄智安 沈蕊 陈志元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8-83,共6页
苦荞籽粒中的黄酮含量除受遗传影响外,种植地点和土壤品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国内不同种植区域的苦荞籽粒中黄酮及重金属含量与种植地区之间的关系,收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山西和宁夏等苦荞种植区域的苦荞原料和种植... 苦荞籽粒中的黄酮含量除受遗传影响外,种植地点和土壤品质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为研究国内不同种植区域的苦荞籽粒中黄酮及重金属含量与种植地区之间的关系,收集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甘肃、山西和宁夏等苦荞种植区域的苦荞原料和种植土壤样品,检测并分析籽粒黄酮类物质和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苦荞籽粒黄酮含量与种植地区海拔和纬度相关,高海拔、低纬度的云南和四川等地区苦荞黄酮含量较高;土壤重金属与籽粒重金属含量相关,四川和陕西等地土壤重金属含量低,其苦荞中重金属含量也相对较低。综合分析,四川苦荞不仅籽粒黄酮含量较高,且重金属含量也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黄酮 重金属 土壤 芦丁
原文传递
臭常山喹啉生物碱化学成分及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赵伟 邸迎彤 +3 位作者 李岑 吕庆银 张于 张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283-285,共3页
从芸香科臭常山属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种喹啉生物碱,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米利纽碱(melineurine)、普拉迪斯碱(platydesmine)、巴福酮(balfourolone)、嘌度瑞叭啉碱(pseudoribalinine)和青... 从芸香科臭常山属臭常山(Orixa japonica Thunb.)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了5种喹啉生物碱,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为:米利纽碱(melineurine)、普拉迪斯碱(platydesmine)、巴福酮(balfourolone)、嘌度瑞叭啉碱(pseudoribalinine)和青花椒碱(schinifoline),该5个化合物均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萎蔫短小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绿脓杆菌活性筛选试验,发现化合物巴福酮(balfourolone)对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且在50 mmol/m L浓度下抑制率分别达到50.1%、56.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常山 喹啉生物碱 分离鉴定 抑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臭常山理化特征及其脂溶性生物碱的提取工艺 被引量:2
3
作者 吕庆银 赵伟 +2 位作者 李岑 李雄 张振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9-282,共4页
先对臭常山的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及其TLC、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明晰试验药料的理化特征,然后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臭常山脂溶性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材料臭常山的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含量... 先对臭常山的水分、总灰分、醇浸出物及其TLC、HPLC指纹图谱进行研究,明晰试验药料的理化特征,然后采用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对臭常山脂溶性生物碱的提取工艺进行正交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材料臭常山的水分、醇溶性浸出物、总灰分含量分别为8.21%、6.22%、6.20%;在单因素的基础上,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臭常山粗粉400 g,料液比1 g∶20 m L,65%乙醇超声提取80 min/次,超声提取3次,脂溶性生物碱的提取率为0.3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常山 指纹图谱 脂溶性生物碱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蒸馏法纯化宽叶缬草挥发油中的乙酸龙脑酯 被引量:3
4
作者 李雄 吕庆银 +3 位作者 李岑 吴威 赵伟 张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4-278,共5页
采用分子蒸馏法对缬草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缬草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TR-5,在检测器温度为250℃,气化温度为250℃,分流比为50∶... 采用分子蒸馏法对缬草挥发油进一步纯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分子蒸馏技术纯化缬草挥发油所需温度、进料速度、刮膜转速的最佳工艺参数,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TR-5,在检测器温度为250℃,气化温度为250℃,分流比为50∶1条件下进行GC法测定,并用内标法定量。考察蒸发温度,刮膜速率,进料速度等对缬草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乙酸龙脑酯的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进料速度为82 m L/h,蒸馏温度68℃,刮膜转速188 r/min,乙酸龙脑酯的质量分数为77.46%。结论:通过分子蒸馏法可得到比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所提挥发油的有效成分质量分数要高,在挥发油提纯工业化生产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挥发油 分子蒸馏 乙酸龙脑酯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中龙胆苦苷的提取纯化工艺研究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2
5
作者 吕庆银 王玉 +1 位作者 胡晶晶 张继斌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16期49-51,共3页
目的:建立药材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方法:首先对药材的提取工艺进行对比研究,再将提取液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了探索,然后利用酸性氧化铝进一步精制除杂,再用甲醇将酸性氧化铝精制后的样品进行结晶与重结晶,最... 目的:建立药材龙胆中龙胆苦苷的制备工艺,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方法:首先对药材的提取工艺进行对比研究,再将提取液的树脂纯化工艺进行了探索,然后利用酸性氧化铝进一步精制除杂,再用甲醇将酸性氧化铝精制后的样品进行结晶与重结晶,最后将晶体进行结构表征。结果:结晶得到纯度93.22%的粉末,转移率47.29%,重结晶得到纯度99.53%的单体,经MS、13C-NMR、1H-NMR解析比对,确认其为龙胆苦苷。结论:该法简便、快速、环保,所得产物纯度高,适合于龙胆苦苷原料药和科研试验用标准品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苦苷 大孔树脂 酸性氧化铝 结构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叶提取物活性成分及其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吕庆银 陈阳 +3 位作者 赖富丽 陈志元 徐剑 孙代华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5-180,共6页
为研究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热循环提取与有机膜、树脂纯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4个规格的桑叶提取物,分析了4种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与... 为研究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与其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之间的关系,采用热循环提取与有机膜、树脂纯化相结合的方式制备了4个规格的桑叶提取物,分析了4种桑叶提取物的主要有效成分含量差异,并比较了它们的体外抗氧化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发现,桑叶提取物(总黄酮≥2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0、22.47%、16.85%、30.63%,桑叶提取物(DNJ≥1%)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7%、5.34%、5.00%、10.46%,桑叶提取物(DNJ≥5%)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5.43%、18.63%、13.67%、25.25%,桑叶提取物(DNJ≥10%)中DNJ、黄酮、多酚、多糖分别为13.28%、14.29%、11.66%、16.89%。除桑叶提取物(DNJ≥1%)外,另外3种成分均具有较好的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及ORAC自由基吸收能力,且结果具有一致性。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与DNJ的含量正相关,但非线性相关,且与其黄酮、多酚、多糖含量无显著相关性。桑叶提取物中还存在其他非黄酮类、酚类、多糖类的未知成分对α-葡萄糖苷酶具有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叶 1-脱氧野尻霉素 化学成分 抗氧化 Α-葡萄糖苷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