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理生化与肠道菌群的影响
1
作者 齐天鹏 刘莉 +2 位作者 夏美文 吕孙建 徐海圣 《浙江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48,共10页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长性能、酶活力、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10^(7)CFU·g^(-1)乳酸菌、1×10^(7)CFU·g^(-1)乳酸菌+1×10^(9) PFU... 为探究饲料中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对中华鳖生长性能、酶活力、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基础饲料为对照组,以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10^(7)CFU·g^(-1)乳酸菌、1×10^(7)CFU·g^(-1)乳酸菌+1×10^(9) PFU·g^(-1)噬菌体为试验组,以投喂方式养殖中华鳖90 d。对血清和肠道的酶活性,肝、脾、肾等器官的组织切片形态,免疫基因表达和肠道内容物的菌群组成等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单独添加乳酸菌、联合添加乳酸菌和噬菌体的饲料均能显著(P<0.05)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增加胰蛋白酶活性,乳酸菌+噬菌体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但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酸菌+噬菌体组的谷草转氨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显著(P<0.05)降低,乳酸菌组的肝LYSC基因表达量显著(P<0.05)降低。然而,组织切片和肠道菌群的差异变化并不显著,各组织细胞均具有完整的形态与结构,肠道微生物的α多样性和门、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均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适量的乳酸菌和噬菌体能显著提高中华鳖的存活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鳖的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噬菌体 中华鳖 生化特性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品鳖室内生态静养增效技术初探
2
作者 吴成伟 翦晓红 +6 位作者 梅海燕 雷海燕 卜广文 吕孙建 马力 李名友 卜伟绍 《江西水产科技》 2025年第1期23-25,共3页
利用闲置的孵化房改造成有控温功能的生态静养房,商品鳖经过清洗、分拣、消毒后放入带水暂养箱,堆叠存放在生态静养房中,全程保持温度15~18℃。本试验在生态静养房放入商品鳖850只,投入成本13.5万元,经过45 d的暂养,出库商品鳖825只,成... 利用闲置的孵化房改造成有控温功能的生态静养房,商品鳖经过清洗、分拣、消毒后放入带水暂养箱,堆叠存放在生态静养房中,全程保持温度15~18℃。本试验在生态静养房放入商品鳖850只,投入成本13.5万元,经过45 d的暂养,出库商品鳖825只,成活率97.1%,产值15.5万元,增加产值2万元,增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鳖 室内 生态静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对宽体金线蛭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林小清 徐海圣 +1 位作者 沈乃峰 吕孙建 《浙江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1447-1449,共3页
为确定宽体金线蛭的最佳饵料,在外界条件相同(相同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分别单独投喂螺蛳、河蚌和原生动物,以及混合投喂螺蛳和原生动物,每5 d称量1次体重,连续称量7次,35 d后比较各组宽体金线蛭的日增重。结果单独喂食螺蛳后,宽体金... 为确定宽体金线蛭的最佳饵料,在外界条件相同(相同的温度、光照等)条件下,分别单独投喂螺蛳、河蚌和原生动物,以及混合投喂螺蛳和原生动物,每5 d称量1次体重,连续称量7次,35 d后比较各组宽体金线蛭的日增重。结果单独喂食螺蛳后,宽体金线蛭体重增加明显;在螺蛳饵料中添加原生动物,对宽体金线蛭的生长有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而单独投喂河蚌或原生动物后,宽体金线蛭的体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试验表明螺蛳与原生动物混合是宽体金线蛭的最佳饵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体金线蛭 饵料 生长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表达分析
4
作者 夏美文 吕孙建 +2 位作者 李逸群 齐天鹏 徐海圣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4-70,共7页
一氧化氮(NO)参与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病理活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一氧化氮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为了探明iNOS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先天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了iNOS基因在中华鳖组织的分... 一氧化氮(NO)参与生物体内多种重要的生理病理活动,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是一氧化氮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为了探明iNOS在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先天免疫中的作用,研究了iNOS基因在中华鳖组织的分布及外源刺激物对其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iNOS基因在中华鳖的心脏、肝脏、肾脏、脾脏、肌肉、小肠和大肠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大肠中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小肠、肾脏和脾脏。在受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后,肝、脾、肾、肌肉和小肠iNOS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免疫组化实验结果显示LPS刺激后12 h、24 h iNOS蛋白在小肠、脾脏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组。研究结果表明iNOS可能参与了中华鳖的机体免疫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脂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口黑鲈弹状病毒的分离培养及其卵黄抗体的制备 被引量:9
5
作者 袁雪梅 吕孙建 +3 位作者 施伟达 杭小英 刘莉 吴颖蕾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1-157,共7页
本研究从爆发性死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病样中分离培养1株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毒株,采用甲醛灭活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制备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产蛋鸡,收集高免蛋,制备MSRV卵黄抗体,测定其效... 本研究从爆发性死亡的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鱼苗病样中分离培养1株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毒株,采用甲醛灭活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制备佐剂灭活疫苗,免疫产蛋鸡,收集高免蛋,制备MSRV卵黄抗体,测定其效价、中和效果及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内凝集素基因(intelectin)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成功利用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卵巢细胞株CO细胞分离培养大口黑鲈鱼弹状病毒,并用于佐剂灭活疫苗的制备;MSRV佐剂灭活疫苗免疫蛋鸡,成功获得MRSV的卵黄抗体,效价为1∶256,稀释度为1∶64时的中和病毒的作用最为明显,中和作用率达38.29%以上,病毒核酸拷贝数明显降低。同时,还可上调细胞内凝集素的表达。研究表明,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具有明显的中和效果,为后续卵黄抗体作为免疫制剂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卵黄抗体 病毒中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大口黑鲈弹状病毒中草药的筛选及抗病毒效果 被引量:8
6
作者 杭小英 袁雪梅 +4 位作者 吕孙建 张海琪 刘莉 于喆 施伟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155-159,共5页
采用MTT法,选择黄芪多糖、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葡萄糖酸锌、板蓝根、白芍、连翘及黄藤素8种中草药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并挑选黄芪多糖,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其对病毒复... 采用MTT法,选择黄芪多糖、白花蛇舌草、金银花、葡萄糖酸锌、板蓝根、白芍、连翘及黄藤素8种中草药对大口黑鲈弹状病毒(Micropterus salmoides rhabdovirus,MSRV)进行体外抗病毒试验,并挑选黄芪多糖,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研究其对病毒复制和宿主细胞内凝集素基因(Intelectin)表达的影响。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黄芪多糖抗MSRV效果最好,兼具显著的阻断、抑制和中和病毒的效果,其最高阻断作用率为59.13%,最高抑制率为21.64%,最高中和率为105.46%。同时,黄芪多糖还可以抑制MSRV的复制,上调细胞Intelectin基因的表达。另外,连翘、金银花和白芍对MSRV分别有显著的阻断作用(阻断作用率为16.92%)、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1.64%)、中和作用(中和率为54.01%)。结果表明,黄芪多糖相较试验中其他中草药制剂具有更好的抗MSRV效果,可为MSRV的药物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黑鲈 弹状病毒 中草药 黄芪多糖 MTT法 抗病毒试验 Intelectin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暴发性出血病病原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袁雪梅 潘晓艺 +4 位作者 郝贵杰 刘莉 吕孙建 蔺凌云 沈锦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13-920,共8页
2016年6月,江苏某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急性出血病,造成养殖银鲫大量死亡。为分析此次疾病病因及流行规律,本研究从发病养殖场采集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从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个方面对病原进行了分... 2016年6月,江苏某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养殖场暴发一种传染性急性出血病,造成养殖银鲫大量死亡。为分析此次疾病病因及流行规律,本研究从发病养殖场采集患出血病的异育银鲫,从细菌、病毒及寄生虫三个方面对病原进行了分析。采用病原菌分离、组织病理学观察、超薄切片电镜观察、病毒核酸分析、回感实验等对病原进行鉴定。结果显示从发病鲫鱼体内分离到病毒一株,未发现寄生虫及细菌感染。经测序及序列分析,该病毒为鲤疱疹病毒Ⅱ型(Cyprinidherpesvirus 2,CyHV-2)病毒,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显示患病鱼的鳃和肾脏有明显病变,电镜下可观察到病鱼脾脏组织有带囊膜的球形病毒,囊膜直径约为170-200nm,病毒衣壳直径约为110-120nm,核心直径约为60nm,用组织匀浆感染鲫鱼囊胚细胞系(CGB)可稳定地观察到典型的细胞病变,用患病鱼组织匀浆液人工感染异育银鲫的死亡率高达100%,荧光定量PCR检测到该病毒可感染多器官,其中以脾脏中病毒含量最高,其次是脑,肝脏中最少。本研究可为CyHV-2的诊断防控及疫苗研制提供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暴发性出血病 病毒分离鉴定 人工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中华鳖气单胞菌噬菌体的分离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7
8
作者 吕孙建 刘莉 +2 位作者 曹铮 卢淑娟 林锋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2期108-111,共4页
中华鳖是我国主要的名优淡水养殖品种,但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滥用抗生素造成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寻找替代抗生素对中华鳖疾病进行预防及治疗迫在眉睫。从中华鳖养殖塘中分离得到气... 中华鳖是我国主要的名优淡水养殖品种,但病害频发严重影响了鳖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别是滥用抗生素造成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高度关注,寻找替代抗生素对中华鳖疾病进行预防及治疗迫在眉睫。从中华鳖养殖塘中分离得到气单胞菌噬菌体1株,经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确定为肌尾噬菌体科噬菌体。该噬菌体为宽噬噬菌体,对中华鳖及对虾发病养殖塘中分离得到的嗜水气单胞菌及副溶血弧菌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该噬菌体浸染的细菌培养基能形成明显的噬菌斑。此外,经体外试验,发现该噬菌体能够有效治疗中华鳖的腐皮病。本研究分离得到的噬菌体能够有效抑制水产常见致病菌,为后续抗生素代替治疗方法的研发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气单胞菌噬菌体 副溶血弧菌 嗜水气单胞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吕孙建 焦锦彪 +5 位作者 袁雪梅 于喆 张海琪 杭小英 施伟达 吴颖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9-23,共5页
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抗生素和化学消毒剂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对养殖水环境和人类安全都存在巨大威胁。免疫增强剂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类型,其主要作用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增强机体抗病原微生物... 近年来,水产养殖病害频发,抗生素和化学消毒剂滥用现象日益严重,对养殖水环境和人类安全都存在巨大威胁。免疫增强剂作为一种新的药物类型,其主要作用是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从而增强机体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是一种有望取代抗生素的有效方法。本研究主要以近年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免疫增强剂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为基础,从微生物及其多糖、动植物多糖及提取物、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和营养元素等几类免疫增强剂对中华绒螯蟹的免疫、抗病力、抗氧化及生长代谢等重要功能研究现状进行总结分析,为中华绒螯蟹免疫增强剂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期达到中华绒螯蟹健康养殖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免疫增强剂 免疫力 抗氧化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造血组织发育及造血因子Astakine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吕孙建 焦锦彪 +6 位作者 刘莉 袁雪梅 于喆 张海琪 杭小英 施伟达 吴颖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4-761,共8页
血淋巴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HPT)生成并随着开管式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甲壳动物造血组织是否受草本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Erio... 血淋巴细胞在甲壳动物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主要由造血组织(Hematopoietic tissue,HPT)生成并随着开管式循环分布到身体各处。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研究表明甲壳动物造血组织是否受草本植物的影响。本研究以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为对象,利用荧光定量PCR、免疫荧光和组织化学等技术,初步探索了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对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和造血因子Astakine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原代培养的造血组织细胞中添加终浓度为0.85 mg/mL的白芍提取物后,造血因子Astakine mRNA的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进一步制备含1%白芍提取物的中华绒螯蟹饲料并进行饲喂实验,结果显示饲喂含白芍提取物饲料的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的Astakine mRNA的表达量较饲喂前上调了10.5倍,要高于对照组。免疫荧光结果同样表明,饲喂含白芍提取物饲料后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的Astakine蛋白荧光信号也要强于对照组。通过造血组织的形态学观察和造血组织体重百分比的检测,我们发现白芍组中华绒螯蟹造血组织含有较多卵形小叶,且造血组织体重百分比较饲喂前增加了6.64%,而对照组仅增加1.6%。免疫保护率实验显示,在脂多糖急性刺激下,白芍添加组的中华绒螯蟹的存活率(77.5%)要高于对照组(57.5%)。综上所述,白芍提取物可以促进中华绒螯蟹造血因子的表达和造血组织的发育,从而提高中华绒螯蟹的免疫调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提取物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造血组织 造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背景下浙江山区渔业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路径思考
11
作者 卜伟绍 翦晓红 +6 位作者 张东平 袁忠花 江豪 廖达敏 吕伟彪 吕孙建 徐仙娥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6期1291-1296,共6页
文章以浙西南山区县云和渔业发展为样本,通过分析县内水域、鱼类资源、水生态、渔业经济等现状,研究渔业产业发展机制、渔业经营主体、渔业生产模式、产业融合等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健全渔业管理队伍、加强产学研队伍培育、... 文章以浙西南山区县云和渔业发展为样本,通过分析县内水域、鱼类资源、水生态、渔业经济等现状,研究渔业产业发展机制、渔业经营主体、渔业生产模式、产业融合等4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提出健全渔业管理队伍、加强产学研队伍培育、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融资创业渠道、破解土地水域等要素瓶颈、改进养殖模式和优先发展水产种业、建设数字化平台、挖掘“渔”文化、建立产业联盟等渔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渔业 高质量发展 云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谱噬菌体NTHP01的生理特征及噬菌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吕孙建 袁雪梅 +3 位作者 刘莉 卢淑娟 杭小英 施伟达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3期132-135,共4页
针对1株从中华鳖养殖塘中分离得到的宽谱噬菌体NTHP01(保藏号:CGMCC No. 9623),对其感染复数、潜伏期和裂解期、热稳定性、pH稳定性等理化特性展开研究,探讨了氯化镁促噬菌体感染的最佳浓度,并考察了该噬菌体的噬菌谱。结果显示,噬菌体N... 针对1株从中华鳖养殖塘中分离得到的宽谱噬菌体NTHP01(保藏号:CGMCC No. 9623),对其感染复数、潜伏期和裂解期、热稳定性、pH稳定性等理化特性展开研究,探讨了氯化镁促噬菌体感染的最佳浓度,并考察了该噬菌体的噬菌谱。结果显示,噬菌体NTHP01的最佳感染复数为0.01,潜伏期和裂解期分别为150、60 min,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7,氯化镁终浓度为4 mmol/L时对噬菌体的感染促进作用最佳。此外,结果显示噬菌体NTHP01宿主范围宽,能够有效抑制来自不同水产养殖品种的细菌,包括嗜水气单胞菌、脑膜脓毒性黄杆菌、迟缓爱德华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维氏气单胞菌、腐败希瓦菌、温和气单胞菌等。研究结果为噬菌体NTHP01的规模化制备及今后在水产养殖细菌性病害防治中的应用奠定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生理特征 抑菌作用 宿主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胚胎组织原代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曹铮 林锋 +2 位作者 卢淑娟 吕孙建 刘莉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6期141-143,共3页
基于当前市场上中华鳖商业化细胞缺乏,不利于开展其病害防控研究的现状,以中华鳖胚胎为对象,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技术,从孵育15~20 d的受精卵中获得适宜的胚胎组织,经抗生素、乙醇消毒,通过无菌条件下将组织块均匀分散贴壁在细胞瓶中,... 基于当前市场上中华鳖商业化细胞缺乏,不利于开展其病害防控研究的现状,以中华鳖胚胎为对象,采用组织块原代培养技术,从孵育15~20 d的受精卵中获得适宜的胚胎组织,经抗生素、乙醇消毒,通过无菌条件下将组织块均匀分散贴壁在细胞瓶中,然后于30℃恒温培养箱中贴壁培养4 h后加入无血清M199培养基多次清洗,从而获得了中华鳖胚胎组织原代细胞;在此基础上分别对中华鳖胚胎细胞传代培养条件、冻存与复苏等进行系统性研究,初步确定中华鳖胚胎细胞培养温度为26℃,M199或L-15培养基,血清浓度为15%(体积分数),通常7 d传代1次;二甲亚砜冻存保藏后,细胞复苏生长状况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胚胎 原代细胞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凡纳滨对虾养殖期间水体及肠道菌群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吕孙建 袁雪梅 +4 位作者 张海琪 刘莉 于喆 杭小英 施伟达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5-131,共7页
近年,由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业疾病频发,且病原种类复杂多样,对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中又以细菌病最为普遍及严重。以浙江某养殖场的6口养殖塘作为试验塘,在养殖至20 d后开始分别采用水质监测试剂盒及高通量... 近年,由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业疾病频发,且病原种类复杂多样,对对虾养殖业造成巨大的影响,其中又以细菌病最为普遍及严重。以浙江某养殖场的6口养殖塘作为试验塘,在养殖至20 d后开始分别采用水质监测试剂盒及高通量测序等方法连续监测水质指标、水体及对虾肠道微生物群变化情况,从而了解在对虾疾病高发期水体和虾体中微生物群的动态规律。研究发现随着养殖时间延长,水体中的氨氮、硫化氢、钙离子、总氮和总磷等指标会出现显著上升。另外,养殖塘中的主要微生物群为蓝藻细菌纲和变形菌纲类细菌,且蓝藻细菌纲和γ-变形菌纲-弧菌微生物群到养殖后期数量显著上升;对虾肠道中的主要微生物群为γ-变形菌纲-弧菌,在养殖中期有明显上升。本研究首次研究了在对虾疾病高发期水体和虾体中的主要微生物群种类,为后续病害防控技术研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微生物群 γ-变形菌纲 蓝藻细菌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噬菌体对日本沼虾常见细菌性疾病的防治效果研究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杭小英 于喆 +3 位作者 吕孙建 施伟达 袁雪梅 刘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17期97-100,共4页
从3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池塘的水体、虾中分离得到41个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水体分离到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虾肝胰腺中分离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 从3个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养殖池塘的水体、虾中分离得到41个菌株,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菌落形态观察,水体分离到的菌株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属、气单胞菌属、肠杆菌属等,虾肝胰腺中分离的菌株初步鉴定为气单胞菌属、柠檬酸杆菌属、肠杆菌科等。采用滴注法检测了噬菌体NTHP01对分离到的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噬菌体NTHP01对芽孢杆菌、气单胞菌、不动杆菌、肠杆菌、柠檬酸杆菌、原生节杆菌、邻单胞菌、格氏乳球菌等均具有较好的裂解作用。将噬菌体NTHP01制剂在日本沼虾养殖塘进行示范应用,初步结果表明日本沼虾产量提高338~412 kg/hm2,产值提高2.25万~3.00万元/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菌体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细菌性疾病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引起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摇头病”致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药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延利 张海琪 +4 位作者 吕孙建 林锋 刘莉 袁雪梅 苏胜齐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05-414,共10页
从患"摇头病"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的肝脏、脾脏、肾脏、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菌落为圆形乳白色凸起,融蜡状,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整齐;对该菌进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结合... 从患"摇头病"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的肝脏、脾脏、肾脏、肺组织中分离得到1株细菌。菌落为圆形乳白色凸起,融蜡状,表面光滑,边缘清晰整齐;对该菌进行染色镜检可见其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呈单个或链状排列。结合生理生化检测结果、16S rDNA基因和gyrB基因和rpoB基因序列分析以及系统进化树结果,该菌株为蜡样芽孢杆菌群(Bacillus cereus group)内新种。用不同浓度的分离菌腹腔注射感染健康的清溪乌鳖,观察发现死亡的清溪乌鳖出现与自然发病鳖相似的症状且从病鳖内脏中可分离得到同样的菌;经统计和计算,其LD50为2.42×105 CFU/kg体重。应用纸片扩散法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头孢氨苄、氟苯尼考、强力霉素、恩诺沙星、氧氟沙星五种药物敏感;对利福平、头孢他啶则耐药。本研究为清溪乌鳖细菌性病原的报道,旨在为该病的确诊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溪乌鳖(Pelodiscus SINENSIS nigrum) 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 分离鉴定 药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鲈迟缓爱德华氏菌病诊断实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孙建 刘天强 +1 位作者 阳涛 肖丹 《科学养鱼》 2015年第12期64-64,共1页
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学名花鲈、七星鲈,是科、花鲈属的一个物种。海鲈为广盐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沿海一带,目前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养殖量较大,年总产量10万多吨。近年来,随着海鲈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增加... 海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学名花鲈、七星鲈,是科、花鲈属的一个物种。海鲈为广盐性鱼类,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沿海一带,目前在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养殖量较大,年总产量10万多吨。近年来,随着海鲈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养殖密度增加、水质环境变差,造成疾病的频繁暴发,严重阻碍了海鲈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2015年8月,珠海市白蕉镇某养殖场陆续有海鲈出现浮头、游岸,体表溃烂或有创面,鱼塘每天的死亡量在20尾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德华氏菌病 海鲈 实例 诊断 养殖面积 养殖密度 水质环境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设置与设计分析
18
作者 吕孙建 《河南建材》 2017年第3期283-284,287,共3页
从发电机容量确定和选择、应急柴油发电机与市电接线和连锁、发电机机房设计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确保应急柴油发电机组设置合理性的同时实现其优化设计。
关键词 应急柴油发电机组 民用建筑 市电接线 机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渔综合种养在促进山区乡村振兴中的产业优势、存在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
19
作者 卜伟绍 翦晓红 +5 位作者 叶雪平 尹文林 马力 吕孙建 柳慧 《浙江农业科学》 2023年第6期1385-1388,共4页
本文以云和县稻渔产业发展为例,分析该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环境良好产品优质、技术模式易学易做、投资规模可大可小、投入产出性价比高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五大优势及基层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宜种宜养稻田不多、高素质劳动力缺... 本文以云和县稻渔产业发展为例,分析该产业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发挥的环境良好产品优质、技术模式易学易做、投资规模可大可小、投入产出性价比高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等五大优势及基层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宜种宜养稻田不多、高素质劳动力缺乏、技术支撑能力不够等4个主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出台优化产业支持政策、提升技术支撑水平、培育模板示范主体、打造供销链接平台等4个对策,从而促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渔综合种养 乡村振兴 云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