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疑诊冠心病患者胱抑素C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吕侣 刘宏斌 +2 位作者 田洪榛 杨俊杰 刘飞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5期550-552,共3页
目的探讨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疑诊冠心病并接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503例,其中男性... 目的探讨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中胱抑素C(Cys 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疑诊冠心病并接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503例,其中男性278例,女性225例,年龄42~78(57.5±5.1)岁。测定所有患者胱抑素C水平并分为正常组(308例,Cys C≤1.25 mg/IL)和升高组(195例,Cys C>1.25 mg/L)。通过冠状动脉CTA检查测定两组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升高组患者多支病变的比例升高,28.9%vs.3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重度狭窄比例较正常组升高,轻度狭窄比例较正常组降低,38.0%vs.1 9.5%,32.3%vs.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胱抑素C水平是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重度狭窄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疑诊冠心病患者中,血浆胱抑素C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相关,检测胱抑素C水平有助于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胱抑素C 斑块 256层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P-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吕侣 刘宏斌 +3 位作者 王娟 王锦达 张华巍 刘飞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第9期1129-1131,共3页
2001年前的研究都忽略了中性粒细胞胶原酶(MMP-8)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认为MMP-8在粥样硬化中不易表达。Herman MP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损害中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达MMP-8。2011年Sorsa T等发现MMP-8与平滑肌细胞、浆细胞及... 2001年前的研究都忽略了中性粒细胞胶原酶(MMP-8)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认为MMP-8在粥样硬化中不易表达。Herman MP等研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损害中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表达MMP-8。2011年Sorsa T等发现MMP-8与平滑肌细胞、浆细胞及巨噬细胞中CD40、肿瘤坏死因子及脂多糖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P-8 粥样硬化斑块 巨噬细胞 斑块破裂 不稳定型心绞痛 平滑肌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 内皮细胞 稳定型冠心病 稳定斑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值与冠脉斑块易损性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洋 周叶 +1 位作者 吕侣 刘宏斌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8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斑块内组织成分的关系,并评价其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住院的243例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 目的探讨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与斑块内组织成分的关系,并评价其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6月于本院心内科住院的243例稳定型冠心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入院行血常规检查获得NLR值,通过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对冠状动脉内斑块的形态及组织成分进行评估。分析NLR与斑块内各种组织成分百分比的相关性。并根据IVUS得到的数据,将纳入研究的斑块分为易损斑块组及非易损斑块组,通过ROC曲线评价NLR对易损斑块的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斑块内脂质成分含量(r=0.32,P<0.001)及纤维成分含量(r=-0.43,P<0.001)与NLR具有相关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高NLR是斑块内脂质增加(β=0.59,P=0.034)和纤维成分减少(β=-0.22,P=0.004)的独立相关因素。NLR>2.78对于SCAD患者易损斑块预测的敏感性为77.6%,特异性为74%(AUC:0.789,95%CI:0.731~0.846,P<0.001)。结论 SCAD患者NLR与斑块内脂质及纤维成分含量具有独立的线性相关性,NLR可能成为SCAD患者斑块易损性的简易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斑块 稳定型冠心病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膜后寄生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4
作者 甘毅 熊灿娟 +2 位作者 吴君辉 李小荣 吕侣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3-216,共4页
回顾性分析1例典型腹膜后寄生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结合国内文献,发现我国寄生胎有4个临床特点:1)发病率极低,以婴幼儿多见;2)寄生部位呈向心性;3)腹膜后和腹腔是好发部位;4)男女发病无性别差异。腹膜后寄生胎需与各种良恶性肿瘤相鉴别,... 回顾性分析1例典型腹膜后寄生胎病例的临床特点,并结合国内文献,发现我国寄生胎有4个临床特点:1)发病率极低,以婴幼儿多见;2)寄生部位呈向心性;3)腹膜后和腹腔是好发部位;4)男女发病无性别差异。腹膜后寄生胎需与各种良恶性肿瘤相鉴别,影像学检查是术前诊断的最佳方法 ,轴骨系统是其特征性表现。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手段。胎盘附着部位血运丰富,须谨慎处理。本病切除后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寄生胎 畸胎瘤 临床特点 手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割球囊在介入治疗中对冠状动脉分支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华巍 陈韵岱 +6 位作者 孙志军 王锦达 陈思 李传威 刘继轩 张建 吕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7年第3期297-300,共4页
目的对比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应用普通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是否对分支血管增加了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机... 目的对比弥漫性病变介入治疗过程中,在应用普通球囊扩张的基础上应用切割球囊是否对分支血管增加了保护作用。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5年1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20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通过计算机随机软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普通球囊基础上加用切割球囊100例,另一组单纯应用普通球囊预扩张100例,术后即刻观察手术成功率(残余狭窄小于10%)、分支受累情况、手术引起的外周血管并发症及围手术期心血管MACE事件情况(复发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死亡)。结果切割球囊组患者100例,普通球囊组患者10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危险因素,心功能,既往病史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切割球囊组与普通球囊组在即刻造影结果上相比对分支影响明显降低(P=0.005),围手术期并发症上也低于普通球囊组(P=0.032)。结论对于弥漫性病变治疗过程中,应用切割球囊行预扩张及血管成形术对比普通球囊减少了分支的闭塞率,并发症较少,是临床实践中治疗冠状动脉弥漫性病变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切割球囊 切割球囊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甘毅 吴君辉 +1 位作者 李小荣 吕侣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3期81-83,共3页
目的研究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止血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4月-2012年7月期间对9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研究组)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腋顶区和腋血管周围填塞联合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作为术... 目的研究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止血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在2010年4月-2012年7月期间对96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研究组)采用可吸收性明胶海绵在腋顶区和腋血管周围填塞联合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作为术后止血的主要措施,另放置负压引流管(双套管)引流。另选取同期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82例患者(对照组)接受常规加压包扎并持续负压引流(单管)。观察并对照两组患者的术后止血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2 h内的引流量以及术后拔管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皮下积液的发生率也显著下降,效果令人满意。研究组住院天数、创面一期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改良的止血与引流方法可以有效促进乳腺癌根治术后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 乳腺癌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CT与和肽素相结合评估冠状动脉临界病变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华巍 陈韵岱 +4 位作者 孙志军 王锦达 陈思 张健 吕侣 《医学研究杂志》 2017年第7期94-97,共4页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探索通过CT与和肽素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危险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之间100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CT示临界病变80例作为实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作为金标准,探索通过CT与和肽素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冠状动脉临界病变患者的危险程度。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之间100例行冠状动脉CT检查的患者,其中冠状动脉CT示临界病变80例作为实验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造影结果分为重度狭窄组48例,非重度狭窄组32例,冠状动脉正常20例作为对照组,均行和肽素(copeptin)检查,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和肽素水平,探讨其诊断意义。结果对照组2个亚组血浆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狭窄组和肽素水平(ng/ml)显著高于非重度狭窄组。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浆和肽素水平较高,其在一定程度内可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与CT相结合对于临界病变诊断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和肽素 冠状动脉CT血管狭窄 冠状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C.巴赫四部钢琴协奏曲音乐风格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吕侣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2年第2期78-87,共10页
在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音乐的鼎盛期与古典主义音乐的成熟期之间有一个转型的阶段——前古典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一些器乐曲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从旧有的模式和风格中脱离而出,向古典范式演进,如协奏曲。文章以前古典时期代表作曲家J... 在西方音乐史上,巴洛克音乐的鼎盛期与古典主义音乐的成熟期之间有一个转型的阶段——前古典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一些器乐曲体裁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从旧有的模式和风格中脱离而出,向古典范式演进,如协奏曲。文章以前古典时期代表作曲家J.C.巴赫的四首钢琴协奏曲为例,试图探索协奏曲体裁在转型期的特点,并展现其在时代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奏曲 前古典时期:J.C.巴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长分化因子15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通路对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
9
作者 肖湖南 郝本川 +3 位作者 吕侣 蔡雨伦 王晓凡 刘宏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79-1083,共5页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目的 探讨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 15,GDF-15)/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样受体(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receptor alpha-like, GFRAL)通路对载脂蛋白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择8周龄C57BL/6雄性载脂蛋白E^(-/-)小鼠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每组4只。对照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重组GDF-15组:高脂饮食4周后,每周1次尾静脉注射重组GDF-15(0.05 mg/kg)。高脂饮食12周,监测小鼠体质量,处死小鼠。取4只同等周龄(20周龄)正常小鼠作为正常组,比较3组空腹血糖、血脂、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主动脉冷冻切片油红O染色评估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斑块大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和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及GFRAL表达。结果 重组GDF-15组血清GDF-1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9±2.90)ng/ml vs(20.09±1.27)ng/ml,P<0.01]。重组GDF-15组11周和12周体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低[(28.60±0.22)g vs(29.47±0.25)g;(28.98±0.22)g vs(30.35±0.13)g,P<0.01]。重组GDF-15组三酰甘油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22±0.02)mmol/L vs(0.38±0.09)mmol/L,P<0.05]。重组GDF-15组斑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22±2.58)%vs(31.61±3.51)%,P<0.01]。重组GDF-15组脑组织GDF-15和GFRAL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0.088±0.007 vs 0.030±0.006,0.031±0.003 vs 0.010±0.001,P<0.01)。对照组及重组GDF-15组皮质醇和醛固酮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组GDF-15组醛固酮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01±3.67)mg/ml vs(87.29±8.63)mg/ml,P<0.01]。结论 GDF-15可能通过GFRAL调控小鼠体质量、三酰甘油及醛固酮水平影响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模型 动物 生长分化因子15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 脂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BL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急诊医学课程的教学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吕侣 易露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第23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d-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研究生急诊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桂林医学院2020级60名研究生作为本次试验的样本来... 目的探讨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d-based learning,CBL)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在研究生急诊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1年6月桂林医学院2020级60名研究生作为本次试验的样本来源,将数据录入计算机后以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分成两组组别,分别命名为对照、观察组,分别30名,观察组采用CBL联合P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教学法(lecture-based learning,LBL)。课后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比较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核成绩,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评价教学质量。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和临床技能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理论知识的掌握、临床能力的提高、总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联合PBL教学法应用于研究生急诊医学课程,在提高学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技能和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 研究生 急诊医学 课程教学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损伤标志物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病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邓伏雪 卢紫薇 +5 位作者 吕侣 杨强 高登峰 王蓉 巩守平 蒋伟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20年第9期1047-1050,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整体接...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心肌损伤标志物以及基础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对病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3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整体接管的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区住院的87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新冠肺炎第七版诊疗指南将患者分为重症和危重症2组,收集2组患者的基础病史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通过对比2组的基线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心肌损伤标志物在病情中的影响进行评价。结果发现危重症组年龄、冠心病史和高血压病史百分比均高于重症组(P均<0.05),且白细胞数、肌酐、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及4项心肌损伤标志物(hs-cTnI、MYO、CK-MB、NT-proBNP)水平均高于重症组(P均<0.01),而性别、糖尿病史、红细胞数及谷丙转氨酶水平在2组中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既往冠心病和高血压病史、4项心肌损伤标志物均为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相关因素(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s-cTnI、MYO、NT-proBNP是COVID-19危重症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是COVID-19重型和危重症患者预后的重要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心肌损伤标志物 危重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民营企业档案管理
12
作者 吕侣 《江苏纺织》 2014年第9期58-59,共2页
通过分析企业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档案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 民营企业 档案 刍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行业干部人事档案工作中处理若干问题的体会
13
作者 孙丽珍 吕侣 曲丽娜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01年第4期91-92,共2页
关键词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BL教学法在皮肤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易露 吕侣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34期46-48,共3页
目的观察PBL教学法在皮肤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该院皮肤科实习的学生40名,分为两组,2018年进院报到的学生为常规组,2019年进院报到的学生为研究组,各20名。常规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应... 目的观察PBL教学法在皮肤科护理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该院皮肤科实习的学生40名,分为两组,2018年进院报到的学生为常规组,2019年进院报到的学生为研究组,各20名。常规组学生应用传统教学方法;研究组学生应用PBL教学法。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及成绩优良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学生的教学效果(90.0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0%);研究组学生的成绩优良率(95.00%)显著高于常规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教学方法相较于传统单一理论教学办法,明显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的成绩显著提高,对学生的实习经验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教学法 皮肤科 护理带教 教学效果 成绩优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学自主知识体系“钱学”的积极构建——“钱仁康教授诞辰11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活动”会议综述
15
作者 吕侣 王丹丹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5-89,共5页
钱仁康先生(1914—2013)素有“当代音乐学界的百科全书”之称誉,作为中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翻译家,他的研究领域几乎遍及音乐理论的方方面面,学术成就之多元令学界仰目。他是全国最早的音乐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 钱仁康先生(1914—2013)素有“当代音乐学界的百科全书”之称誉,作为中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翻译家,他的研究领域几乎遍及音乐理论的方方面面,学术成就之多元令学界仰目。他是全国最早的音乐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之一,为上海音乐学院获得音乐学学科博士学位点(1983年),引领了音乐学学科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研讨活动 上海音乐学院 博士研究生导师 钱仁康 音乐学家 音乐教育家 会议综述 音乐学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