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越南岸外上升流区48万年来高分辨率的生源组分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向霏 王汝建 +1 位作者 李建如 叶芳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1-89,共9页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 南海西部越南岸外MD05-2901孔沉积物分析显示,该孔覆盖氧同位素1-12期,底界年龄约为48万年。生源组分记录显示表层古生产力冰期高、间冰期低,体现间冰期海平面下降、陆源物质输入增强的影响。生产力在末次冰期达到最高,体现末次盛冰期海陆差异增强,东北风发育对生产力提高的促进作用。碳酸钙含量变化呈现冰期早期含量低、冰消期和间冰期含量高的趋势。其冰消期的高值在MIS1/2、MIS3/4和MIS5/6分界处,与浮游有孔虫碳同位素低值对应,揭示该地区的碳酸钙沉积旋回是“稀释旋回”。同时碳酸钙含量变化领先于同一地区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的变化,证明低纬海区碳酸钙泵作用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有影响。滤波分析结果显示碳同位素存在23 ka的岁差周期和偏心率长周期,生源组分的含量变化显示出典型的岁差周期,体现南海季风环流的轨道响应,证明低纬热带过程是调节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源沉积物 古生产力 轨道驱动 越南岸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冰洋西部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21
2
作者 王汝建 肖文申 +7 位作者 向霏 陈建芳 高爱国 陈荣华 程振波 李秀珠 韩贻兵 李亮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69,共9页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 通过对中国首次和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在北冰洋西部所采取的66个表层沉积物中生源组分的分析,探讨了该海区表层生产力变化与水团的相互关系。楚科奇海西南部呈现出高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而中部和东部哈罗德浅滩至阿拉斯加沿岸,以及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表现出低的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楚科奇海陆架区表层沉积物以底栖有孔虫为主,丰度低;而楚科奇海台、北风脊和加拿大海盆则以浮游有孔虫占绝对优势,丰度较高。生源组分的分布特征显然与通过白令海峡进入楚科奇海的三股太平洋水和大西洋次表层水相关。楚科奇海西侧沿富营养的阿纳德尔流方向的区域呈现出高的表层生产力。而东侧受寡营养的阿拉斯加沿岸流及阿拉斯加西北沿岸陆源物质输入的影响,呈现出低的表层生产力。北纬75°以北及加拿大海盆受海冰覆盖影响,也表现出最低的表层生产力。而受北大西洋次表层水的影响,楚科奇海陆架外侧高纬海域表现出较高的钙质生物生产力。表层沉积物中Corg/N比值及其分布反映楚科奇海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碳以海洋自身来源为主,且主要受生物泵过程控制。有机碳和生源蛋白石含量呈现高的正相关关系,说明硅藻等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可能控制着生物泵对碳的吸收和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生产力 水团 生源组分 表层沉积物 北冰洋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令海DSDP188站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 被引量:5
3
作者 何沅澎 王汝建 +2 位作者 郑洪波 向霏 杨颖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71,共7页
白令海南部DSDP188站沉积物生源组分分析显示,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在MIS3早、晚期(3.3和3.1)以及MIS2期增加,而其他时期表层生产力相应降低,并且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没有显示明显的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沉积物的C/N比值反映了有机碳的混合来源,... 白令海南部DSDP188站沉积物生源组分分析显示,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在MIS3早、晚期(3.3和3.1)以及MIS2期增加,而其他时期表层生产力相应降低,并且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没有显示明显的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沉积物的C/N比值反映了有机碳的混合来源,说明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可能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该站位沉积物的非生源组分分析显示,MIS3早、晚期陆源物质输入量增加,反映洋流加强和气候变化。MIS2出现两次陆源物质输入量的增加,显示了洋流和气候的波动。MIS3和末次冰消期碳屑丰度增加,但MIS2降低,指示MIS3和MIS1陆地天然火灾概率大,而MIS2天然火灾概率低,反映间冰期比冰期更容易发生天然火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产力 古气候 晚第四纪 白令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塔斯曼海800ka以来的海水表层温度与亚热带锋迁移历史 被引量:3
4
作者 李文宝 王汝建 +2 位作者 向霏 丁晓辉 赵美训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2413-2421,共9页
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迁移控制着南大洋深层水通风,从而驱动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作为西风带直接控制的锋面,亚热带锋面(STF)的移动反映了西风带的迁移.通过南塔斯曼海西部ODP1170站位高分辨率的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δ18OB... 南半球中纬度西风带的迁移控制着南大洋深层水通风,从而驱动大气CO2浓度的变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作为西风带直接控制的锋面,亚热带锋面(STF)的移动反映了西风带的迁移.通过南塔斯曼海西部ODP1170站位高分辨率的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δ18OB)地层和海水表层温度(SST),及其他站位温度记录和南极冰芯中古气候参数的综合研究,重建了800ka以来STF的迁移历史,以及其与南大洋通风性、冰盖体积大小和大气CO2浓度之间的关系.南塔斯曼海域800ka以来的SST平均值为10.2℃,低于该海域现代年均SST(12℃).但MIS1的平均SST最高,达到11.6℃,而MIS4的平均SST最低,为7.8℃.最高SST出现在MIS5,为14.7℃;最低的SST出现在MIS2,为6.2℃.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STF相对于其现代的位置,向南或北迁移超过3个纬度.在最暖的MIS5,STF可能向南迁移到49°S以南;在最冷的MIS2,STF可能向北迁移到43°S以北.在轨道周期上,西风带的迁移领先于冰盖体积大小变化,但与南极大气温度同步变化.当太阳辐射同时影响南极大气和南大洋表层海水温度时,南大洋SST变化导致STF和西风带迁移.而STF和西风带的迁移又控制南大洋环流和深层水通风,从而驱动大气CO2浓度变化.冰盖体积变化只是大气CO2浓度变化的积极反馈,而不是独立的驱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T STF 西风带 南大洋通风 大气CO2浓度 800ka 南塔斯曼海
原文传递
珠宝行业专利概览及外观专利申请注意事项
5
作者 向霏 《中国宝石》 2019年第6期168-168,共1页
根据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目前中国珠宝相关专利总量约为63000件,其中发明约2600件,实用新型约5600件,外观设计约55000件。外观设计申请量占行业专利总量的近90%,由此可见,珠宝行业主要通过外观专利的方式保护创新。自1985年至今,珠宝行... 根据专利数据库检索结果,目前中国珠宝相关专利总量约为63000件,其中发明约2600件,实用新型约5600件,外观设计约55000件。外观设计申请量占行业专利总量的近90%,由此可见,珠宝行业主要通过外观专利的方式保护创新。自1985年至今,珠宝行业专利申请量呈现逐年递增趋势。2000年以前,整个行业的专利申请量比较少,2000年以后国家开放管制,专利申请量有了较大增长,这一增长势头持续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宝行业 专利申请量 专利数据库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外观专利 注意事项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