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EEMUA 190标准的液化石油气覆土罐设计计算方法
1
作者 司洪涛 郑院梅 《石油化工设备》 2025年第1期26-32,共7页
覆土罐是一种新型的液化石油气(LPG)钢制储存设备,其设计和建造比传统地面储罐复杂,不仅要考虑罐体自身的强度,还要考虑覆土重力、罐体与土壤的摩擦力、相互作用以及腐蚀、防护等要素,国内尚无通用而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针对目前国际... 覆土罐是一种新型的液化石油气(LPG)钢制储存设备,其设计和建造比传统地面储罐复杂,不仅要考虑罐体自身的强度,还要考虑覆土重力、罐体与土壤的摩擦力、相互作用以及腐蚀、防护等要素,国内尚无通用而系统的设计计算方法。针对目前国际上普遍遵循的EEMUA190标准中设计计算和校核内容多而杂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归纳和汇总。可为LPG覆土罐的设计、建造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土罐 液化石油气 设计 计算 公式 汇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兴城郊某危岩成因机制与运动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司洪涛 唐垒庆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1年第8期22-25,共4页
宝兴县城北郊区某斜坡高陡,岩体破碎,崩塌落石时有发生,特别是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不仅造成该处斜坡发生了多处崩塌,并且使斜坡岩体进一步松动拉裂,存在多个规模不等的不稳定危岩体,对坡体下方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 宝兴县城北郊区某斜坡高陡,岩体破碎,崩塌落石时有发生,特别是受汶川特大地震影响,不仅造成该处斜坡发生了多处崩塌,并且使斜坡岩体进一步松动拉裂,存在多个规模不等的不稳定危岩体,对坡体下方的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工程地质条件详细的调查,对其坡体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其成因机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危岩失稳后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岩(体) 成因机制 运动学特征 宝兴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3
作者 李冬斌 许香梅 +4 位作者 司洪涛 徐晓云 茹丽娜 郑志刚 刘津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6-37,共2页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手术前后...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IGF-Ⅰ受体(IGF-Ⅰ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行胃癌根治术的胃癌患者50例(观察组)、体检健康者50例(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手术前后、对照组体检日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分析各指标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均高于术后及对照组(P均<0.05),但术后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低分化者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中分化者,TNM分期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均<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前血清IGF-Ⅰ、IGF-ⅠR、IGF-Ⅱ水平明显升高,其水平变化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滑坡滑带土强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马磊 李满意 +1 位作者 魏燕珍 司洪涛 《工程勘察》 2016年第2期23-26,共4页
滑带土强度参数对斜坡岩土体稳定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准确描述滑带土强度动态变化规律是进行岩土体稳定性评估的前提。本文对一古滑坡滑带土进行了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剪切试验和室内快剪试验确定了抗剪强度,通过反复剪切试验,获... 滑带土强度参数对斜坡岩土体稳定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准确描述滑带土强度动态变化规律是进行岩土体稳定性评估的前提。本文对一古滑坡滑带土进行了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通过现场剪切试验和室内快剪试验确定了抗剪强度,通过反复剪切试验,获得了滑带土的残余强度,通过剪应力—应变曲线的分析,揭示了滑带土剪切破坏规律,对多组原状样室内直剪得出了含水率、粗粒含量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带土 现场直剪试验 强度参数 残余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蓄水对317国道某崩塌堆积体稳定性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海 沈军辉 +1 位作者 彭昌翠 司洪涛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5-48,53,共5页
某堆积体滑坡位于狮子坪水电站近坝库段右岸,属崩塌堆积体在水库库水作用下沿基覆界面发生的后退式逐步破坏滑坡。2009年9月水库初次蓄水导致了崩塌堆积体强烈变形破坏,对317国道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该崩塌堆积体滑坡成因机制对317国... 某堆积体滑坡位于狮子坪水电站近坝库段右岸,属崩塌堆积体在水库库水作用下沿基覆界面发生的后退式逐步破坏滑坡。2009年9月水库初次蓄水导致了崩塌堆积体强烈变形破坏,对317国道造成极大的危害。研究该崩塌堆积体滑坡成因机制对317国道沿线同类型滑坡治理具有重要意义。从堆积体结构以及赋存的地质环境,结合水库蓄水过程坡体变形破坏迹象,研究了该崩塌堆积在水库蓄水过程中的变形机制,评价预测堆积体的稳定性。分析表明:堆积体在现有2 490 m水位天然条件下处于蠕滑状态,在暴雨及地震或水库蓄水至正常蓄水位2 540 m的条件下,滑坡将发生失稳破坏;堆积体进行了必要的应急治理后,目前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库蓄水 崩塌堆积体 变形机制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相合基因DCs-CTL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及GVHD反应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冬斌 司洪涛 +4 位作者 郑志刚 茹丽娜 许香梅 徐晓云 蔡建辉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415-420,共6页
目的:探讨半相合基因来源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he specia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ctivated by dendritic cells,DCs-CTLs)体外静脉注射荷瘤鼠后观察其抑瘤效果及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 目的:探讨半相合基因来源肿瘤特异性树突状细胞活化的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the special cytotoxic T lymphocytes activated by dendritic cells,DCs-CTLs)体外静脉注射荷瘤鼠后观察其抑瘤效果及其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的程度.方法:将B16黑色素瘤体外种植于健康C57BL/6小鼠成功后,全部在第10天给予60CO 7 Gy全身照射.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自体治疗及半相合治疗组,分别于第10、17天给予小鼠自体红细胞、自体来源DCs-CTLs效应细胞、半相合鼠来源DCs-CTLs细胞经尾静脉注射治疗后,行GVHD评分;治疗后处死小鼠,取脾脏、肾和皮肤行病理检查,观察有无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表现,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结果:(1)3组GVHD反应评分结果:阴性对照组与自体治疗组、半相合治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与半相合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取3组小鼠的脾脏、皮肤和肾脏行病理检查,各组均未见明显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的病理变化;(2)肿瘤生长曲线显示,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治疗组均能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阴性对照组对肿瘤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基因治疗组瘤质量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基因治疗组之间瘤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体治疗组和半相合治疗组抑瘤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治疗组及半相合基因治疗组均有明显抑瘤作用,治疗后观察半相合基因治疗组未见明显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治疗 半相合基因 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元回归数学分析模型某区域内斜坡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周洪燕 李满意 司洪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年第1期73-76,共4页
基于多元回归数学分析模型对某县城区域内30个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和该区域的多元回归数学分析模型。此方法对该县城区域斜坡的研究结果表明,得出的回归方程回归效果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斜... 基于多元回归数学分析模型对某县城区域内30个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影响斜坡稳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和该区域的多元回归数学分析模型。此方法对该县城区域斜坡的研究结果表明,得出的回归方程回归效果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可以用于斜坡稳定性的初步分级,并且方法简单、灵活、成本低,是规划阶段斜坡稳定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回归数学分析模型 区域斜坡稳定性 稳定性初步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孤立单薄山体演化机制
8
作者 李满意 司洪涛 +1 位作者 魏燕珍 廖云平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7-322,共6页
条形孤立山体、单薄山脊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极易形成高陡临空的陡崖带,进而形成危岩单体。现行的规范、专著中对危岩体的勘查及评价方法较多,但对条形孤立单薄山体及陡崖带的勘查及稳定性评价方法较少。以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刀子岩为... 条形孤立山体、单薄山脊地质环境较为脆弱,极易形成高陡临空的陡崖带,进而形成危岩单体。现行的规范、专著中对危岩体的勘查及评价方法较多,但对条形孤立单薄山体及陡崖带的勘查及稳定性评价方法较少。以重庆市万盛经济开发区刀子岩为地质原型,对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坡体结构特征、溶蚀发育特征及陡崖带下方堆积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以今推古的地质分析方法,得出该类山体的历史演化机制、岩体变形的地质力学模式,再现了该类山体在历史时期内的地质活动过程;最后提出刀子岩陡崖带勘查建议。对刀子岩陡崖带下方规划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同时为同类山体的分析及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孤立单薄山体 陡崖带 演化机制分析 地质力学模式 溶蚀 危岩体 勘查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度折减法某涉水滑坡稳定性评价
9
作者 李满意 司洪涛 马磊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02期195-198,234,共5页
水位升降对松散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堆积体发生复活是滑坡灾害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因此,对准确评价该类滑坡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直接关系到工程处治措施的选取。以某涉水滑坡发生复活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涉水滑坡的坡... 水位升降对松散堆积层滑坡的稳定性起控制作用,堆积体发生复活是滑坡灾害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因此,对准确评价该类滑坡的稳定性显得尤为重要,这也直接关系到工程处治措施的选取。以某涉水滑坡发生复活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涉水滑坡的坡体结构特征及变形破裂特征,对该滑坡的复活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对其进行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自重状态下当折减到一定数值时,滑坡发生明显的变形破裂特征,塑性区逐渐贯通形成潜在滑面,这与现场地质调查及钻探资料分析的结果基本相吻合。另外,采用基于极限平衡法对该涉水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其计算结果与强度折减法基本一致,这也验证了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对滑坡稳定性评价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差分强度折减法 数值模拟 涉水滑坡 稳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丘陵山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10
作者 司洪涛 朱冬雪 +7 位作者 严有龙 刘江 马建忠 李鑫 钟小华 彭小东 王科 王琛 《绿色矿冶》 2024年第5期75-80,共6页
西南丘陵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威胁矿山企业生产安全,导致人民生产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地区经济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文介绍了西南丘陵山区典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监测对象与方法、政策、制度与技术手段等... 西南丘陵山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诱发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威胁矿山企业生产安全,导致人民生产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地区经济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本文介绍了西南丘陵山区典型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监测对象与方法、政策、制度与技术手段等方面分析了西南丘陵山区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现状和存在问题,并制定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总体目标与体系框架,提出了监测体系构建实施路径。矿山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可为西南丘陵山区矿山企业系统化监测、矿山安全生产动态化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丘陵山区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监测体系 地质安全 地下水 绿色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阻垢剂在锅炉水处理中的阻垢性能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红霞 谭蔚 司洪涛 《化学工业与工程》 CAS 2006年第2期147-150,共4页
本文针对天津的水质条件,在试验室条件下,用标准挂片法研究了有机阻垢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的阻垢性能。在硬度为7 mmol/L时,得到了阻垢率随碱度变化的关系,并与无机阻垢剂(纯碱)的阻垢效果进行了对... 本文针对天津的水质条件,在试验室条件下,用标准挂片法研究了有机阻垢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和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的阻垢性能。在硬度为7 mmol/L时,得到了阻垢率随碱度变化的关系,并与无机阻垢剂(纯碱)的阻垢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表明:有机阻垢剂具有较好的阻垢性能,其阻垢效果优于无机阻垢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阻垢剂 阻垢 锅炉 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洞穴对隧道的稳定性影响及处理措施 被引量:2
12
作者 庄旭峰 肖鸿峰 +1 位作者 周强军 司洪涛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4-16,共3页
213国道川主寺隧道全长500 m,开挖过程中出现多处岩溶洞穴。采用FLAC3D三维离散元模拟软件分析岩溶洞穴不同出露位置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开挖方式,对洞石关键部位出现的岩溶洞穴进行加固处理。由加固段监测资料得出该... 213国道川主寺隧道全长500 m,开挖过程中出现多处岩溶洞穴。采用FLAC3D三维离散元模拟软件分析岩溶洞穴不同出露位置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调整开挖方式,对洞石关键部位出现的岩溶洞穴进行加固处理。由加固段监测资料得出该段在经过略微变形后趋于稳定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洞穴 隧道稳定性 加固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EO-SLOPE对某库岸堆积体的治理效果评价
13
作者 周强军 朱娇燕 +1 位作者 司洪涛 庄旭峰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 2011年第8期32-33,共2页
某库岸堆积体,通过预应力锚索与抗滑桩相结合工程治理后,利用二维GEO-SLOPE计算软件,复核其治理后的稳定性,并对其治理效果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堆积体 抗滑桩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露天矿山修复对植被与土壤固碳效应的影响
14
作者 刘江 司洪涛 +7 位作者 李成 朱冬雪 冯樊 严有龙 王科 王琛 毛铮 徐铭泽 《安徽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5-19,30,共6页
探究西南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固碳潜力,为该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在重庆市铜锣山矿区选取修复后的露天矿坑建立固定样地,在修复后1年、3年和5年开展连续监测,以研究区内典型常绿阔叶... 探究西南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特征及其固碳潜力,为该地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在重庆市铜锣山矿区选取修复后的露天矿坑建立固定样地,在修复后1年、3年和5年开展连续监测,以研究区内典型常绿阔叶林作为参照,在样地中设置样方开展植物群落调查,测定0~10 cm、11~20 cm、21~30 cm土层的有机质、容重、石砾含量,计算不同修复年限植被和土壤碳储量,分析露天矿山修复的植被-土壤系统固碳效应及潜力。结果表明:露天矿山修复后植被-土壤碳密度增加缓慢,修复5年期与1年期未表现出显著差异;修复区植被各组分碳密度表征为地上生物层>根系层>枯落物层;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显著大于11~20 cm和21~30 cm土层(P<0.05),具有明显的表层聚集效应;修复后1~5年植被-土壤系统平均固碳速率为0.039 kg/m^(2)·a,固碳速率随演替呈增加趋势,土壤固碳速率为植被的1.8倍。以复垦和植被建设为主的露天矿山人工修复措施可以快速提升修复区植被和土壤碳储量,是增强矿区生态碳汇的有效途径,露天矿山修复固碳潜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露天矿山 植被与土壤 碳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露天矿区生态修复植被碳储量研究——以重庆铜锣山为例
15
作者 刘江 严有龙 +8 位作者 马磊 李成 应凌霄 朱冬雪 王琛 余西游 王科 司洪涛 钟小华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第6期754-761,共8页
大型露天矿区生态修复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等系列工程往往有助于重构区域碳库,特别是植被碳库,但现阶段针对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尚存在不足。以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原损毁矿坑为... 大型露天矿区生态修复通过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与生态恢复等系列工程往往有助于重构区域碳库,特别是植被碳库,但现阶段针对不同生态修复模式的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研究尚存在不足。以重庆市渝北区铜锣山国家矿山公园原损毁矿坑为例,基于GF-6 PMS卫星影像与地面实测数据,通过多种回归模型模拟构建大型露天矿区生态修复植被碳汇模型,对矿区植被生物量与碳储量进行估算,探讨不同修复模式与修复年限的植被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基于GF-6 PMS卫星影像提取植被指数,结合野外实地采样数据可以完成大型露天矿区植被地上碳储量的估算,而且基于归一化绿波波段差值植被指数(GNDVI)构建的二次方程模型相关性较好;铜锣山矿区植被平均碳密度为1.84 t C/hm^(2),植被碳储量为408.68 t C,且不同修复模式与修复年限的植被碳储量存在差异,工程修复、自然恢复与关闭未治理矿区的植被平均碳密度分别为2.54、2.09、0.88 t C/hm^(2),工程修复完成1~3年的矿区植被平均碳密度分别为2.75、2.45、2.38 t C/hm^(2),说明工程修复可增加植被固碳效益;不同矿坑类型与修复模式对植被平均碳密度的影响显著,且矿坑类型、修复模式、修复年限均与植被平均碳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研究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可靠性,可辅助大尺度植被碳平衡以及评价工作,对于推动中国自主高分卫星数据在生态修复领域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生态修复 植被地上生物量 植被碳储量 西南山地丘陵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形孤立单薄陡崖带变形机制与失稳判据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满意 马磊 +3 位作者 魏燕珍 司洪涛 廖云平 向喜琼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6年第2期1-13,共13页
条形孤立单薄陡崖带、濒危高陡边坡地质环境较为脆弱,陡崖带变形破坏机理较为复杂,其稳定性状况也难以把握。现行的规范、专著中对危岩的勘查及评价方法较多,但对条形孤立单薄陡崖带的勘查及稳定性评价方法较少。本文以重庆市万盛经开... 条形孤立单薄陡崖带、濒危高陡边坡地质环境较为脆弱,陡崖带变形破坏机理较为复杂,其稳定性状况也难以把握。现行的规范、专著中对危岩的勘查及评价方法较多,但对条形孤立单薄陡崖带的勘查及稳定性评价方法较少。本文以重庆市万盛经开区刀子岩为地质原型,在对其赋存的地质环境条件、陡崖带的基本特征、历史演化机制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原型调查、山地工程、工程物探、三维激光扫描、钻探及孔内成像等手段对该陡崖带进行详细勘查。勘查结果表明:该陡崖带变形破裂存在明显的分区分段特征,且各区的失稳机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笔者在对该陡崖带变形机制分析的基础上,对该陡崖带分别采用了悬板梁模型及悬臂式叠合梁概化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并提出该陡崖带的失稳判据。最后,提出对该陡崖带治理措施建议。对刀子岩陡崖带下方规划区的安全具有重要的工程指导意义,同时为同类陡崖带失稳机制分析及稳定性评价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形孤立单薄山体 陡崖带 历史演化机制 地质力学模式 分区特征 失稳机理分析 失稳判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空间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探讨 被引量:2
17
作者 司洪涛 《武警学院学报》 2008年第10期18-22,共5页
通过设定火灾场景、设定火灾、火灾烟气数值模拟分析和人员疏散数值模拟分析等几个方面,从"性能化"设计的角度进行探讨,并通过一个实例对大空间建筑进行了"性能化"防火设计。与"处方式"防火设计相比,性... 通过设定火灾场景、设定火灾、火灾烟气数值模拟分析和人员疏散数值模拟分析等几个方面,从"性能化"设计的角度进行探讨,并通过一个实例对大空间建筑进行了"性能化"防火设计。与"处方式"防火设计相比,性能化防火设计在大空间建筑防火设计上具有更多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空间建筑 防火设计 性能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公园植被恢复动态监测及影响因素——以渝北铜锣山为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马磊 李成 +4 位作者 司洪涛 李满意 王琛 毛铮 王科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120,共10页
重庆市渝北铜锣山—铜锣峡片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对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该区域开展植被恢复动态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对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意义重大。应用铜锣山矿山公园2016—2020年的GF-2卫星遥感影... 重庆市渝北铜锣山—铜锣峡片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对该区域植被恢复和水土流失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该区域开展植被恢复动态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对矿山生态修复效益评价意义重大。应用铜锣山矿山公园2016—2020年的GF-2卫星遥感影像、研究区生态修复资料,采用象元二分模型提取该区域植被覆盖度,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分析植被覆盖度恢复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探究生态修复工程对不同区域植被恢复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6—2020年铜锣山矿山公园植被覆盖度呈增加走势,空间上由研究区西北、东南向中间呈递减的趋势;2)铜锣山矿山公园植被状况明显改善,改善的面积为19.708 km^(2),比例为78.78%,退化的面积为3.047 km^(2),比例为12.18%,表明研究区生态状况得到良好恢复;3)2016—2020年期间,研究区裸地面积变化最大,减少0.424 km^(2)。其次是林地面积,增加0.321 km^(2)。住宅用地增加0.102 km^(2);4)在矿山开采修复区植被恢复较快,植被覆盖度增长率为0.025,高植被覆盖度面积占区域总面积比例由2016年7.14%增加至2020年的26.78%。植被恢复工程对铜锣山矿山公园植被覆盖度产生正向影响,矿山开采修复区尤为突出,矿山生态修复对植被恢复和防治水土流失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覆盖度 空间分布 一元线性回归 矿山 生态修复 土地利用 铜锣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烧对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姚璐 侯瑞萍 +8 位作者 王云琦 王玉杰 崔芯蕊 郑永林 申航 兰越 李成 马磊 司洪涛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8-85,共8页
为探讨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下火烧强度对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的影响,在缙云山火灾发生后短期内,以马尾松林和竹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火烧样地和对照样地0~10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烘干法测定土壤持水量... 为探讨不同林分和土层深度下火烧强度对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的影响,在缙云山火灾发生后短期内,以马尾松林和竹林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火烧样地和对照样地0~10和10~20 cm土层的土壤,采用环刀法测定土壤密度和土壤孔隙度,烘干法测定土壤持水量,土壤入渗情况采用定水头法测定。结果表明:火烧发生后短期内,马尾松林和竹林土壤密度增加,孔隙度和持水性能下降;土壤的初渗速率、稳渗速率、入渗总量及饱和导水率随火烧强度的加强和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递减趋势。火烧强度对土壤水分物理特征的影响表现为重度火烧>中度火烧>轻度火烧。土壤总孔隙度在不同林分中的表现为竹林>马尾松林,土壤密度和饱和持水量表现为马尾松林>竹林。不同林分土壤入渗速率的大小表现为竹林>马尾松林。研究结果可为火烧迹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改造及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烧强度 土壤物理性质 土壤入渗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对重庆缙云山典型林分土壤细菌群落及酶活性的短期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兰越 王云琦 +6 位作者 王玉杰 崔芯蕊 郑永林 申航 姚璐 司洪涛 李满意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0-68,共9页
森林火灾是森林土壤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一个驱动因素。特别是在容易发生火灾的生态系统中,火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复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因此,分析火灾后短期土壤细菌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对理解森林群落的重... 森林火灾是森林土壤及生物多样性产生的一个驱动因素。特别是在容易发生火灾的生态系统中,火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以及酶活性的影响复杂,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未知的。因此,分析火灾后短期土壤细菌以及酶活性的变化动态对理解森林群落的重建过程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以重庆缙云山火灾后针阔混交林和竹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在火灾发生的1个月内,对不同火烧强度下针阔混交林和竹林0~10 cm和10~20 cm土层进行采样,测定土壤中蔗糖酶、纤维素酶和脲酶的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及pH的变化情况,采用高通量测序测定技术分析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在林火发生后短期内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土壤有机质以及土壤酶活性都有所下降,土壤pH、速效钾、有效氮、有效磷都不同程度的上升,尤其在0~10 cm土层受林火的影响更强。2)土壤中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在遭受中度和重度林火后最高;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未遭受林火时最高;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轻度火烧后最高。3)在土壤细菌结构与土壤化学因子的冗余分析中发现,火灾后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也会影响土壤细菌群落和土壤酶活性。森林火灾会导致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下降,土壤酶活性显著下降。中度和重度火灾对土壤细菌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最大,通过冗余分析得知变形菌门与土壤养分呈正相关,酸杆菌门与土壤养分和pH值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火 土壤细菌 酶活性 缙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