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对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 被引量:1
1
作者 司二冉 赵文利 +5 位作者 李海云 郑琳静 彭会珍 丁楠楠 王宁 郭亚婷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4年第1期80-82,共3页
目的探讨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对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接收的宫颈癌患者7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患者... 目的探讨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对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2年10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接收的宫颈癌患者7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以患者结局为导向的强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6.220,P<0.001;t=6.620,P<0.001)。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t=7.337,P<0.001;t=6.846,P<0.001;t=6.770,P<0.001)。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1.712,P=0.001)。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3.413,P<0.001)。结论宫颈癌介入栓塞化疗患者通过加强对预后的护理干预,可以使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得到缓解,自信心和生存品质得到提升,从而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强化护理 并发症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12例出血性脑卒中病例流行特征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郑琳静 李海云 +2 位作者 马晶晶 司二冉 赵文利 《华南预防医学》 2022年第9期1158-1160,共3页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流行特征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为防治出血性脑卒中及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18—2021年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及跟踪随访记录获取患者资料,... 目的分析出血性脑卒中流行特征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为防治出血性脑卒中及改善患者近期预后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以2018—2021年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管理系统及跟踪随访记录获取患者资料,并在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采用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估近期预后情况,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特征及近期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近期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18—2021年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依次为964、1015、1087、1146例,病例逐年增多。男性2361例,女性1851例,男、女性别比1.276∶1。患者年龄39~79岁,以60~79岁所占比例最高,为66.64%,有脑卒中家族史者945例,占22.44%。秋冬季病例所占比例较高,分别为26.31%、36.18%。以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为主,占46.89%。首发病例占75.90%。出血部位以基底核区为主,占40.60%。GOS评分提示预后良好2436例、良好率57.83%。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674)、脑卒中家族史(OR=0.655)、发病原因(蛛网膜下腔出血OR=3.600、血管畸形/动脉瘤导致的出血性脑卒中OR=2.331、原因不明OR=1.933)、发病类型(OR=0.730)、出血部位(基底核区OR=2.679、脑干OR=1.335、脑叶OR=2.558、小脑OR=1.078)是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具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发病季节分布特征,发病原因高血压脑出血最多见,年龄、脑卒中家族史、发病原因、发病类型、出血部位均影响患者近期预后,应关注出血性脑卒中流行特征,针对个体情况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获取良好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脑卒中 流行特征 预后 脑血管疾病
原文传递
鼓励性护理模式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PSQI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肖会美 司二冉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0年第16期2992-2994,共3页
目的探讨鼓励性护理模式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PSQ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鼓励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目的探讨鼓励性护理模式对肝癌患者介入术后PSQI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肝癌介入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鼓励性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评分及行为方式评分。结果研究组PSQI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SSRS评分及行为方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SSRS评分及行为方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癌患者介入术后行鼓励性护理模式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改善其自身行为方式,对介入术后恢复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鼓励性护理模式 肝癌介入术 PSQI评分
原文传递
基于治疗性沟通的护理模式对肿瘤介入手术患者HHI、CCMQ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邢孟艳 司二冉 +3 位作者 符晗芳 刘航 李湘 肖会美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273-1276,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性沟通的护理模式对肿瘤介入手术患者Herth希望量表(HHI)、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介入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 目的探讨基于治疗性沟通的护理模式对肿瘤介入手术患者Herth希望量表(HHI)、癌症应对方式问卷(CCMQ)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肿瘤介入手术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其基础上采用基于治疗性沟通的护理模式。分别在干预前后使用HHI和CCMQ对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和应对方式进行评分,并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HHI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CMQ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治疗性沟通的护理模式能有效提升肿瘤介入手术患者的希望水平,优化其应对方式,改善其不良心理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性沟通 肿瘤介入手术 希望水平 应对方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