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伟大建党精神赓续与弘扬的时代产物——三论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来源
1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国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时代呼唤精神,精神源于实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 中国20世纪初科学社会主义运动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伟大建党精神的形成,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时代呼唤精神,精神源于实践。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呼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炮声,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在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中建立领导中国革命核心力量和战斗集体时体现出的精神品质的高度概括。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集中昭示了党的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政治品格、优良作风,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精神基因结构,奠定了共产党人精神世界的思想、政治、实践和道德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实现高度统一和坚固团结,担负起领导革命事业的重任,产生了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在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时期,伟大建党精神得到继承和弘扬,其基因、禀赋、特质一脉相承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地区武装起义,开启了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新纪元;与时俱进于“党指挥枪”原则发端、奠基和定型的建军大业,在中国破天荒地建立了一支完全区别于古今中外一切军队的人民军队,对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形成产生决定性作用,极大地丰富发展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党精神的价值 建党精神的赓续 建军精神来源之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革命时代文明熏陶与引领的思想结晶——二论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来源
2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也绝不是天上掉下来或上帝赐予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一对基本范畴起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由波澜壮阔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 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产生并非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也绝不是天上掉下来或上帝赐予的,是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内因和外因一对基本范畴起作用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在由波澜壮阔的世界资产阶级革命、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民族解放运动大潮形成的外部独特的文化氛围、历史境遇和具体条件下,深受世界革命时代产生的文明和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炮声中,摒弃外来的种种“主义与思潮”,接受并坚定地信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铸就了集中外优秀文明和先进文化为一体的政党文化基因。中国共产党凭借“两个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克敌制胜法宝和屡战屡胜秘诀,以组织发动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为标志,在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历程中,将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底蕴,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暴力革命学说和军队建设理论的中国化,在赓续伟大的建党精神中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革命时代文明 文明的熏陶与引领 建军精神来源之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与浸润的璀璨硕果——一论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来源
3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1-12,共12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支撑和推动中华民族创造、奋斗、探索、生长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动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舍生取义、精忠报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支撑和推动中华民族创造、奋斗、探索、生长的深厚底蕴和强大动力。在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以民为本、舍生取义、精忠报国、诚实守信、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以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得到发扬光大。中国共产党诞生伊始,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以南昌起义为标志的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实践中,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性,守正创新,激活和赓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爱国主义情操、自强不息基因、民为邦本思想和赣粤湘闽等区域文化因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绽放出了绚丽的光芒,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在“两个结合”中发轫、发展并逐步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的滋养与浸润 建军精神来源之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革命新纪元前夜的抉择:“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
4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1927年既是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失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元年。当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和人民发动了一系列血腥政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在中国革... 1927年既是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的失败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光辉元年。当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和人民发动了一系列血腥政变,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面临被赶尽杀绝的严重危险。在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刻的紧要关头,中国共产党果断地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开启了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革命新纪元。从大革命高潮汹涌澎拜到迅速失败,再到土地革命的迅速兴起,是有着深刻社会历史背景的。中国共产党以与生俱来的伟大建党精神、彻底的自我革命勇气和实践、超凡的开展社会革命的力量和能力,领导组织广大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书写了近代以来中国工人、农民和社会运动的新篇章,特别是在探索马克思暴力革命理论和军队建设学说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中,通过与国民党合作创办黄埔军校和开展北伐战争,直接掌握和影响的一批革命武装,积累了开展武装斗争和建设人民军队的经验和教训,并在纠正党内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和正确对待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指示时中,懂得了枪杆子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以“南昌首义诞新军”的枪声拉开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以“军叫工农红军,旗号镰刀斧头”的壮举撕开了黎明前的黑暗,在“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中迎来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发轫了伟大的建军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夜的抉择 革命新纪元 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个伟大事件”视域下南昌起义的应然与实然
5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1-14,共14页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当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急关头时,中国共产党汲取没有抓枪杆子“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的惨痛教训,果断地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中国人... 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当神州大地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中国革命处于命悬一线的紧急关头时,中国共产党汲取没有抓枪杆子“建设自己的人民军队”的惨痛教训,果断地做出了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和中国人民命运的历史性选择,毅然决然地领导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用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声,书写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事件。集“三个伟大事件”于一身的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各地的武装起义,标志着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纪元的大幕。南昌起义以敢于斗争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解决了党当时面临的“要不要继续革命”的首要问题,并通过对起义部队的整编和起义军余部的“赣南三整”,实现了党对军队的全面领导,发端了“党指挥枪原则”。研究南昌起义缘何成为“三个伟大事件”的载体?南昌起义的“连同”作用体现在哪里?南昌起义在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根本原则和制度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如何?对于开展中共党史、人民军队史和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起义 “三个伟大事件” 人民军队创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2023年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综述
6
作者 刘星 吕滨卓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征程中的历史主动性与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与内在同一性,2023年12月2日—4日,全国高校党史教...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伟大建党精神犹如一条红线贯穿其中,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征程中的历史主动性与精神力量。为进一步发现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互动机制与内在同一性,2023年12月2日—4日,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在南昌召开。与会的700余名专家学者就会议主题——“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深入探讨。结合会议征文与学者讨论情况,就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与动力机制研究、中国式现代化与治理机制研究、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与经验研究、高校党史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等主要观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党史教育 建党精神 中国式现代化 高校思政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红色文化与职业院校当代工匠精神的培育 被引量:80
7
作者 叶桉 刘琳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4期80-85,共6页
培育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是国家强盛的需要。职业院校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工匠精神是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 培育当代工匠精神,是社会发展的呼唤,是国家强盛的需要。职业院校是培养、训练有开拓创新意识、良好职业操守和专门技术技艺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培育和塑造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工匠精神是其办学指导思想和定位的核心与精髓。红色文化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儿女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亿万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形成的最优秀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将其有机融入职业院校德育和素质教育工作中,以培育当代工匠精神,定能造就数以亿计"德艺双馨"的大国工匠、行家里手,促进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红色文化 职业院校 德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十年来井冈山精神研究综述
8
作者 张丽 胡艳琴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11-24,共14页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井冈山斗争的生动实践中孕育出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21年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滋养。为了更加透彻地、深...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井冈山斗争的生动实践中孕育出的一种伟大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2021年被纳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井冈山精神跨越时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滋养。为了更加透彻地、深入地分析这一重要精神的研究现状,我们收集了2015年以来有关井冈山精神的研究,共有相关论文968篇,相关著作171部。目前,我国学者对井冈山精神的研究主要聚焦在井冈山精神的生成机理、科学内涵、历史作用、现实意义和传承弘扬等角度,研究成果丰硕。但新时代以来,我们担负着新的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如何彰显新时代的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对青年大学生的启示和教育意义非常重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不断创新研究方法、拓展研究视角、开拓研究场域,持续推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运用,这项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斗争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江西红色文化在高校党建工作中的作用——以江西红色文化为例 被引量:22
9
作者 叶桉 李星 刘琳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4年第2期58-61,128,共5页
江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摇篮。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西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 江西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是中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和党的思想路线的摇篮。江西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西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新的历史时期,利用江西红色文化为高校党建工作服务,对弘扬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能够为办人民满意的大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文化 高校党建 内涵 途径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的渊源及流变——兼谈八一文化品牌的塑造 被引量:20
10
作者 叶桉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8-203,共6页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诞生了人民军队,形成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奠定了红色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无产阶级政党先进品质于一...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策源地,中国共产党在此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由此诞生了人民军队,形成了八一精神。八一精神成为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奠定了红色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无产阶级政党先进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本文紧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和运用的核心问题,紧扣红色文化的发展规律,立足革命老区的历史和现实,把握江西进位赶超和绿色崛起战略的需求,从八一精神与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八一精神与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八一精神与强国兴域文化品牌的塑造三方面,论证以八一精神为代表的红色文化在区域文化乃至国家文化实力体系中的价值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精神 红色文化 品牌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大钊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对当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启示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桉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6期92-96,共5页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现象、性质和任务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改革必须与社会的改革相联系、坚持"庶民方向"和"走庶民道路"、采取工读耕读等用灵活多样办学形式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阐明教育现象、性质和任务的教育家。他关于教育改革必须与社会的改革相联系、坚持"庶民方向"和"走庶民道路"、采取工读耕读等用灵活多样办学形式的平民主义教育思想,对建立适应与服务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体系、以职业教育促进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平民主义教育思想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式与载体的创新:毛泽东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伟大贡献 被引量:3
12
作者 叶桉 余玉荣 舒海平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博大内涵、波澜壮阔的形成过程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特点和风格迥异、风采绚丽的特色。毛泽东以其丰富的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阅历、优... 中华民族精神光辉灿烂的博大内涵、波澜壮阔的形成过程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它的表现形式与载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花争艳的特点和风格迥异、风采绚丽的特色。毛泽东以其丰富的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阅历、优秀的世界观品质和独特的个性心理、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和磅礴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不同的时空条件、文化氛围、区域环境、民风习俗和行业人物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内容和形式辩证统一观点,挥洒自如、恰到好处地培育和倡导了大批以地名、人物、事件、行业、数字等冠名的民族精神表现形式与载体。这一创新,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有机结合的产物以及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又是当代民族精神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的体现,空前地丰富和发展了民族精神,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既是毛泽东一生励精图治、丰功伟绩的真实写照,又是胜利完成其时代所赋予的民族任务的精神动力和法宝,实现了民族精神在近现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历史性跨越;既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闪烁和其无与伦比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杰作,又一脉相传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强大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毛泽东 民族精神 事件 行业 表现形式 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关于弘扬八一、井冈山和苏区精神的思考 被引量:4
13
作者 叶桉 胡云 舒醒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12-15,共4页
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 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在江西区域相结合的产物。其既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是民族精神在近现代的表现形式和载体,是赣文化的丰富发展和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又是塑造江西等人民群众新形象,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进行德育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形象 建设红色文化与和谐社会 八一、井冈山、苏区精神弘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高职质量年报缺憾与职教学术期刊的责任 被引量:1
14
作者 叶桉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1期70-74,共5页
连续五年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第三方视角客观记录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对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报告主要从"学生发展"、"教育教学"、"企业参与"、"... 连续五年发布的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第三方视角客观记录反映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历程,对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报告主要从"学生发展"、"教育教学"、"企业参与"、"政府责任"、"服务贡献"和"应对挑战"等方面,比较全面展现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但在"科学研究"和"文化建设"两方面,却反映了当前高职院校总体较普通高校落后的现状,凸显出高职院校改革发展的瓶颈和办学质量水平滞后性问题。职业教育学术期刊对高职院校克服发展中的瓶颈和短板,促进科学研究和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巨大作用,在创建国家优质学校中有着重要意义。职业教育学术期刊目前虽然大量存在,功能和作用却未充分发挥,必须解放思想和改革创新,在期刊的宗旨定位、编辑组稿和品牌塑造方面与高职院校改革发展有机结合,为优化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提升综合实力给予强大持久的动力和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质量年报 科学研究 文化建设 职教学术期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义与铸魂:南昌起义与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的发轫 被引量:5
15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22年第5期1-12,共12页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着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实现了向土地革命转折,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革...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组织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标志着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战争和创建新型人民军队,实现了向土地革命转折,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伟大的革命实践必然产生伟大的革命精神,铸就辉煌的革命文化。中国共产党在以南昌起义为发端的建军大业中,一支完全区别于古今中外旧式军队的新型人民军队初见端倪,肇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特质和人民军队宗旨融为一体的建军精神。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源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精神,在历经南昌起义、三湾改编和古田会议等重大历史节点,形成的建军精神是听党指挥和忠诚于党的军魂,是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坐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党和建军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探求南昌起义在大革命失败向土地革命转折的历史贡献,厘清其与建军精神形成之间的关系,是科学界定建军精神内涵与特征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起义 建军精神发轫 建军精神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秋收起义精神对八一精神的承继和井冈山精神的启迪——纪念秋收起义84周年而感 被引量:8
16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41-45,80,共6页
秋收起义和秋收起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包括赣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优秀文化,上承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下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和井冈山精神,在红色原创革命经典精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桥梁... 秋收起义和秋收起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继承了包括赣文化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优秀文化,上承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下启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和井冈山精神,在红色原创革命经典精神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是新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收起义 八一精神 井冈山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 发展与承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征精神:“文化自信”的底蕴与旗帜 被引量:3
17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5期14-18,56,共6页
长征精神上承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下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宝库中的奇葩和红色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丰富的内涵、隽永的意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文化"文化自信"的基石、旗帜... 长征精神上承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下启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宝库中的奇葩和红色文化体系重要组成部分。长征精神丰富的内涵、隽永的意义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文化"文化自信"的基石、旗帜、号角,是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集中国力量的源泉,继承弘扬长征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需要和必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征精神 文化自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非典精神与新世纪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桉 李雷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里,始终伟岸屹立且日益繁荣昌盛,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起作用。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华民族在悠久的历史里,始终伟岸屹立且日益繁荣昌盛,正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起作用。中国共产党是继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集大成者,当突如其来的非典疫病严重威胁着中华民族的关键时刻,党中央提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抗非典精神。这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对民族精神的大发扬和大培育,对彻底战胜这场重大灾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人民战争产生巨大的作用;对社会主义物质、政治、精神文明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非典精神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 爱国主义 团结统一 自强不息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八一精神研究和八一文化品牌塑造的思考 被引量:7
19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5-61,共7页
南昌起义中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经典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政党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 南昌起义中产生的八一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和红色经典文化之基。历史和现实证明,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先进政党品质于一身的八一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但由于种种因素,对同属红色文化范畴的八一精神研究和运用,却相对滞后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不仅与南昌起义和八一精神的历史地位、伟大意义和现实作用不相符合,而且极不利于科学把握民族文化和革命精神,特别是对红色文化和区域文化的全面、完整和深入地研究与运用。本文将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与运用的核心前沿问题,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纠正对八一精神的偏见与错误,阐述八一精神形成的科学解读、承继的战略意义、能量的释放路径和品牌的塑造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一精神 红色文化 品牌的塑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香山文化与红色经典文化的渊源流变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桉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85-89,共5页
香山文化与以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奇葩,是近代以来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精神产物;二者因同具"革命"的基因与魂魄,故而在实现"救亡图... 香山文化与以八一精神、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为代表的红色经典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奇葩,是近代以来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和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精神产物;二者因同具"革命"的基因与魂魄,故而在实现"救亡图强"和"振兴中华"为主题的中华民族复兴中一脉相承,谱写出民族精神的崭新篇章;香山文化和红色经典文化是区域及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承、弘扬和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山文化 红色经典文化 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