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利用GeoGbrae软件,实现动静转化——《含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探索 |
谢蓓蓓
叶旭山
|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2025 |
0 |
|
2
|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主要教学环节的两种设计思路 |
叶旭山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5 |
1
|
|
3
|
注重数学思想渗透 促进数学素养提升 |
叶旭山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5 |
1
|
|
4
|
基于“三个理解”的“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
叶旭山
|
《福建中学数学》
|
2015 |
1
|
|
5
|
数学也能玩游戏 |
叶旭山
|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
2014 |
1
|
|
6
|
玩出来的符号意识——“字母表示数”系列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思考 |
叶旭山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0 |
|
7
|
“确定圆的条件”教学案例分析 |
叶旭山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7 |
0 |
|
8
|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例谈 |
叶旭山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7 |
0 |
|
9
|
浅论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常见类型 |
叶旭山
|
《上海中学数学》
|
2015 |
0 |
|
10
|
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 在理性分析中升华——浅谈“矩形判定”的教学设计 |
叶旭山
|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
2014 |
0 |
|
11
|
从有效教学出发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结构 |
叶旭山
|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
2014 |
0 |
|
12
|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主要教学环节的两种设计思路 |
叶旭山
|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
2014 |
0 |
|
13
|
一次教学失误,一种动态资源——谈一节“展开与折叠”习题课中的尴尬 |
叶旭山
|
《新课程学习》
|
2012 |
0 |
|
14
|
合理运用问题链 促进教学动态生成——“分式(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分析及反思 |
叶旭山
向毅
|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
2019 |
0 |
|
15
|
数学教师终身学习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探索 |
傅岳新
王宁
叶旭山
|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
2013 |
3
|
|
16
|
注重模型本质挖掘 实现抽象问题直观——“二次函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
陈思宇
叶旭山
|
《中学数学(初中版)》
|
2015 |
1
|
|
17
|
体会“基本方法”和“基础作用”——拓展课«研究新函数的性质»教学与思考 |
罗尉
叶旭山
|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2024 |
0 |
|
18
|
刍议初中代数推理教学 |
叶旭山
|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2022 |
4
|
|
19
|
理解数学,理解学习,理解学生 |
叶旭山
|
《教育研究与评论》
|
2020 |
1
|
|
20
|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三大促进 |
叶旭山
康叶红
|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
2022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