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GeoGbrae软件,实现动静转化——《含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教学探索
1
作者 谢蓓蓓 叶旭山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5年第1期85-88,共4页
教学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时,可以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明白了各项系数的含义,能根据表达式画出图像,也能根据图像分析性质,初步感悟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一节拓展课,引导学生控制变... 教学苏科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六章《一次函数》时,可以在学生学习了一次函数的定义、图像和性质,明白了各项系数的含义,能根据表达式画出图像,也能根据图像分析性质,初步感悟了数形结合思想的基础上,设计一节拓展课,引导学生控制变量逐个研究,循序渐进从单一到综合,利用GeoGebra软件的动态几何功能,研究含参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并进行简单的应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参数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参数与函数图像之间的关系,重点感悟动静转化、“变与不变”等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含参一次函数 动态几何软件 动静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主要教学环节的两种设计思路 被引量:1
2
作者 叶旭山 《福建中学数学》 2015年第7期37-40,共4页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第十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本章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突出由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第十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本章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突出由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关系模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建立不等关系及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教学环节 解法 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 一元一次方程 不等关系 学生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数学思想渗透 促进数学素养提升 被引量:1
3
作者 叶旭山 《福建中学数学》 2015年第9期20-24,共5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是义务教育阶...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课程目标的总目标部分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由此可见数学思想是义务教育阶段重要的数学课程目标.《标准》中所提出的“基本思想”是关于数学学科最为根本的要旨,是数学研究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素养 思想渗透 义务教育阶段 数学课程标准 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课程目标 数学学习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个理解”的“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被引量:1
4
作者 叶旭山 《福建中学数学》 2015年第11期29-32,共4页
章建跃认为,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透彻地“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笔者极为赞同.下面笔者以“反比函数(第一课时)”为例谈谈基于“三个理解”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 反比例函数 教学设计 学生学习方式 理解学生 理解教学 数学 课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也能玩游戏 被引量:1
5
作者 叶旭山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4年第9期F0002-F0002,1,共2页
学校应该教什么?学会怎样学习和学会怎样思考.授人以鱼仅解一饭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人有幸作为数学任课教师参加“南京市中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现将在课... 学校应该教什么?学会怎样学习和学会怎样思考.授人以鱼仅解一饭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人有幸作为数学任课教师参加“南京市中学生学习力提升的案例研究”的课题研究活动.现将在课题研究活动实践中的认识和尝试与大家作简单的分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 游戏 研究活动 中学生 学习 南京市 学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玩出来的符号意识——“字母表示数”系列游戏活动的设计与思考
6
作者 叶旭山 《上海中学数学》 2015年第3期9-11,共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给出10个数学课程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关于"符号意识",《标准》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给出10个数学课程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关于"符号意识",《标准》指出"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马复先生在《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初中数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示数 游戏活动 符号表示 教学指导 空间观念 数量关系 数据分析 课程核心 研制组 课程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确定圆的条件”教学案例分析
7
作者 叶旭山 《上海中学数学》 2017年第10期9-10,17,共3页
一、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与应用. 内容解析:本节“确定圆的条件”是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对称图形(圆)”的第三节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会利用基本作图... 一、教学内容和内容解析 教学内容:“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与应用. 内容解析:本节“确定圆的条件”是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二章“对称图形(圆)”的第三节内容,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是“会利用基本作图完成: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作三角形的外接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内容 同一条直线 对称图形 课程标准 九年级 苏科版 外接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数学概念教学策略例谈
8
作者 叶旭山 《上海中学数学》 2017年第1期1-3,6,共4页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策略 数学概念 学生自主学习 初中 教学活动 交往互动 教学内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初中数学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常见类型
9
作者 叶旭山 《上海中学数学》 2015年第7期14-16,共3页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学生进入学校教学情境之前,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文本或材料,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寻求或自主建构答案、意义、理解或信息的活动或过程.学生进入学校教学情境之前,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自发式的探究性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常见类型 学习活动 初中数学 自主建构 探究性学习 教学情境 动手操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 在理性分析中升华——浅谈“矩形判定”的教学设计
10
作者 叶旭山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4年第12期17-18,21,共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吸引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动手,善于发现.这一直是笔者多年的追求.在学校面向兄弟学校的教学开放活动中,笔者上了"矩形判定"的新授课,本文结合教学设计,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求更多同仁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学习活动 操作活动 判定条件 判定定理 自主学习研究 合情推理 解题能力 兄弟学校 概括总结 说明理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有效教学出发谈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结构
11
作者 叶旭山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4年第11期30-33,共4页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预设,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教师课前为课堂教学所做出的计划,就象电视剧的脚本一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有效的“脚本”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大概可以这样认为,教学设计的好坏基本决定...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预设,是教学的一个关键环节,是教师课前为课堂教学所做出的计划,就象电视剧的脚本一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有效的“脚本”可能实现有效的教学效果,反之则不然.大概可以这样认为,教学设计的好坏基本决定了教学生成的质量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下面本人结合参加江苏省教研室重大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设计研究”的研究活动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谈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 结构 数学 初中 教学效果 教学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主要教学环节的两种设计思路
12
作者 叶旭山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4年第8期29-30,共2页
一、内容及目标分析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内容,该内容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之后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关内容是以类似和相近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 一、内容及目标分析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第十一章第四节的内容,该内容是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之后进行的,因此学生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有关内容是以类似和相近的学习经验为基础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可以进行类比,感受类比、化归的思想.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学习为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意义奠定了很好的认知基础,而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学习经验,则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提供了方法储备.教学中应关注从方程到不等式这种学习经验的迁移,注意比较两者之间的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环节 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 概念学习 设计 七年级 类比 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教学失误,一种动态资源——谈一节“展开与折叠”习题课中的尴尬
13
作者 叶旭山 《新课程学习》 2012年第5期151-151,共1页
教学活动中的动态资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能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有一定开发价值的信息、思维趋向、突然爆发的思维火花等;这种教学资源往往是动态的、有开发性的、多样性的。如果适时地捕捉... 教学活动中的动态资源是指教学活动中所蕴涵的,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有促进作用,能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加明显,有一定开发价值的信息、思维趋向、突然爆发的思维火花等;这种教学资源往往是动态的、有开发性的、多样性的。如果适时地捕捉到此类课程资源,例如:老师的错误、学生的错误还有周围环境中的错误,并进行信息加工,就会使知识的形成过程和解决方法得到更好的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活动 动态资源 习题课 折叠 信息加工 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 课程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理运用问题链 促进教学动态生成——“分式(第一课时)”教学实录分析及反思
14
作者 叶旭山 向毅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 2019年第11期13-15,共3页
生成性教学强调知识的生成过程,与问题链教学为学生提供多样思维与探索相契合.文章阐述了问题链下生成性教学设计理念,并以“分式(第一课时)”为例,说明了问题链下生成性教学设计过程,并对生成性教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生成性 问题链 分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学教师终身学习的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探索 被引量:3
15
作者 傅岳新 王宁 叶旭山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9-130,共2页
基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分析完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置,建构教师教育课程职前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和与之相匹配的教师职后培训的新模式。近八年的实践与对师范生业绩的不完全跟踪调查表明:一体化... 基于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与"终身学习"的理念,分析完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的一体化设置,建构教师教育课程职前培养的教学新模式,和与之相匹配的教师职后培训的新模式。近八年的实践与对师范生业绩的不完全跟踪调查表明:一体化培养的实践探索提高了数学教师的整体素养和教育教学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系统思维 终身学习 整体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模型本质挖掘 实现抽象问题直观——“二次函数”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思宇 叶旭山 《中学数学(初中版)》 2015年第5期26-28,共3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模型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它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抽象问题 数学模型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教学实践 二次函数 挖掘 本质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会“基本方法”和“基础作用”——拓展课«研究新函数的性质»教学与思考
17
作者 罗尉 叶旭山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4年第12期89-93,共5页
在学生初步学习一般函数的概念,系统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特殊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基础上,设计一节拓展课,让学生研究一些简单(具体)的新函数的性质,从而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形结合方法和联系转化方法,同... 在学生初步学习一般函数的概念,系统学习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等特殊函数的概念与性质的基础上,设计一节拓展课,让学生研究一些简单(具体)的新函数的性质,从而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研究函数性质的数形结合方法和联系转化方法,同时让学生体会特殊函数性质的基础作用:指引函数性质的基本方面;作为联系转化的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函数 函数的性质 数形结合 联系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刍议初中代数推理教学 被引量:4
18
作者 叶旭山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2年第11期14-21,共8页
代数学习主要表现为符号表征和符号操作。而代数推理主要蕴含在符号操作的过程中,表现为阐述数与式运算的道理或数量关系变形的依据,以及通过运算或变形说明一些结论。强调代数推理,是为了让学生在代数学习中尽可能地感受到推理(尤其是... 代数学习主要表现为符号表征和符号操作。而代数推理主要蕴含在符号操作的过程中,表现为阐述数与式运算的道理或数量关系变形的依据,以及通过运算或变形说明一些结论。强调代数推理,是为了让学生在代数学习中尽可能地感受到推理(尤其是演绎推理)的存在,应该在代数教学的全过程中不断渗透推理的思想,显化各种推理的过程:数的基本运算法则与运算律的教学应在归纳推理的基础上,渗透演绎推理;代数式的基本运算法则与运算性质的教学应在类比推理的基础上,强调演绎推理;基础代数知识应用的教学是重点,应以演绎推理为主,适当融入其他推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代数推理 代数运算 演绎推理 合情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解数学,理解学习,理解学生 被引量:1
19
作者 叶旭山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第4期48-56,共9页
数学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结构、共性和个性。初中数学有4个典型特点:从"数"到"式",从"算术数"到"有理数",从"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从"实验几何"到&qu... 数学的基础是逻辑和直觉、分析和结构、共性和个性。初中数学有4个典型特点:从"数"到"式",从"算术数"到"有理数",从"算术解法"到"代数解法",从"实验几何"到"论证几何"。初中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同构、学会转化、学会类比,养成多想、多做、多问、多总结、多复习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数学学习 学习习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三大促进
20
作者 叶旭山 康叶红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 2022年第12期47-52,共6页
当下是信息技术时代,各科教师都应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以及数学的特点、教学的要素,发现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能促进学习活动可视化、教学评价数据化、内容理解深度化... 当下是信息技术时代,各科教师都应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以及数学的特点、教学的要素,发现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能促进学习活动可视化、教学评价数据化、内容理解深度化。这三大促进作用能使数学教学具备三大显著特征:更生动直观、更精细准确、更深刻透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数学教学 学习活动 教学评价 内容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