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麦赤霉病与抗病育种若干问题的探讨 |
叶定生
张秋英
张绍南
金美玉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2 |
5
|
|
2
|
安徽省保健奶牛场奶牛隐性乳房炎病原菌及其流行情况的调查 |
叶定生
孙健
|
《中国奶牛》
|
1999 |
30
|
|
3
|
福建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回顾和展望 |
叶定生
张绍南
张秋英
余建华
涂祖荣
|
《福建稻麦科技》
|
1997 |
3
|
|
4
|
福建省大麦育种回顾与今后育种策略 |
叶定生
张秋英
朱雄涛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6 |
4
|
|
5
|
大麦新品种闽麦02的丰产性与栽培技术 |
叶定生
张秋英
涂祖荣
谢兆英
张绍南
余建华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0 |
2
|
|
6
|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进行小麦回交育种技术简介 |
叶定生
张秋英
张绍南
金美玉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5 |
1
|
|
7
|
小麦轮回选择的若干问题与实践 |
叶定生
张秋英
张绍南
金美玉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4 |
1
|
|
8
|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中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
叶定生
张秋英
张绍南
余建华
涂祖荣
|
《福建稻麦科技》
|
2000 |
0 |
|
9
|
大麦新品系——闽诱3号 |
叶定生
张绍南
余建华
张秋英
|
《福建稻麦科技》
|
1990 |
0 |
|
10
|
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一些体会与思考 |
叶定生
张秋英
张绍南
余建华
涂祖荣
|
《福建稻麦科技》
|
1999 |
0 |
|
11
|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鉴定结果(1995~1996年度) |
叶定生
张绍南
张秋英
余建华
涂祖荣
|
《福建稻麦科技》
|
1996 |
0 |
|
12
|
小麦新品种福繁11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
叶定生
张秋英
张绍南
金美玉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1 |
0 |
|
13
|
小麦轮回选择的若干问题 |
叶定生
张绍南
张秋英
余建华
涂祖荣
张元昌
|
《福建稻麦科技》
|
1997 |
0 |
|
14
|
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选育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系)鉴定结果 |
叶定生
张绍南
张秋英
|
《福建稻麦科技》
|
1994 |
0 |
|
15
|
小麦新品种“福太 2 号” |
叶定生
张绍南
余建华
张秋英
|
《福建农业科技》
|
1993 |
0 |
|
16
|
平阳霉素诱导小麦农艺性状变异的研究 |
张秋英
叶定生
金美玉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
2002 |
8
|
|
17
|
福建省小麦抗赤霉病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
叶定生
|
《福建农业科技》
|
2004 |
0 |
|
18
|
小麦赤霉病病麦粒浸出液在小麦抗赤霉病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
张秋英
张绍南
张海峰
叶定生
吴泽津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
1994 |
6
|
|
19
|
采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轮回选择法提高小麦品种抗赤霉病性的研究 |
张绍南
叶定生
张秋英
余建华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
1995 |
5
|
|
20
|
福建省育成大麦品种(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稳定性的初步分析 |
涂祖荣
张绍南
张秋英
余建华
叶定生
|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
1996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