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研究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培耿 叶冬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2822-2831,共10页
背景: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为创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异质性以及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目的:就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更加全面、深入地阐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 背景:近年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为创伤后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和分子异质性以及结构变化提供了新的见解。目的:就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更加全面、深入地阐述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领域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系统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2009-2023年出版的文献,英文检索词为“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pinal cord injury,sequencing technology”;中文检索词为“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脊髓损伤,测序技术”。排除质量较差、内容重复及不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57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目前,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在脊髓损伤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几点:①鉴定了小胶质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神经元和神经干细胞等细胞亚群,并识别了这几种亚群的特异性标记基因。②小胶质细胞在脊髓损伤后保持永久活跃,通过增殖、免疫和稳态功能来协调脊髓损伤后的早期阶段。星形胶质细胞以激活的方式在脊髓损伤中发挥许多重要功能,包括维持微环境平衡、清除坏死组织、形成保护屏障以及胶质瘢痕等。巨噬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均在脊髓损伤后的慢性神经炎症中起重要作用。③神经干细胞和神经元亚群能够在脊髓损伤后进行自我更新,新发现的SCV^(sx2::Hoxa7:Zfhx3→lumbar)和SCV^(sx2::Hoxa10)等神经元亚群可再生到自然靶区,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④发现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提高了研究者们对脊髓损伤病变进程的理解,并为脊髓损伤在不同时间点的治疗提供了新见解。截至目前,这些研究结果均还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和足够的临床试验来验证。在未来,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通过与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科学、组织工程学和临床医学等跨学科合作,有望为脊髓损伤的诊疗打开新的一扇窗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 脊髓损伤 测序技术 测序分析 分子亚型 标记基因 细胞异质性 胶质细胞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髋关节置换与PFN内固定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5
2
作者 叶冬平 李锋生 +1 位作者 梁伟国 陈鸿辉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1371-1374,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4月间接受PFN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82例高龄... [目的]分析比较PFN内固定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探讨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7年4月间接受PFN内固定或半髋关节置换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82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PFN内固定组46例,半髋关节置换组36例;均合并有多系统内科疾病。按改良Evens-Jensen分型,均为不稳定骨折。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输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方面的指标。[结果]PFN内固定组和半髋关节置换组的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16、18个月。PFN内固定治疗组与半髋关节置换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较长,手术出血量、输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小(P<0.05),但内科并发症、内植物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等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术和PFN内固定术均是治疗高龄患者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髋关节置换术 PFN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 高龄患者 不稳定型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与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细胞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6
3
作者 叶冬平 梁伟国 +2 位作者 戴丽冰 沈雁 陈鸿辉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68-172,共5页
目的:研究人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探讨这些相关基因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筛选明显差异基因作为退变纤维环细胞体外刺激因子,逆转椎间盘退变。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SYBR Green)... 目的:研究人正常和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细胞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探讨这些相关基因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筛选明显差异基因作为退变纤维环细胞体外刺激因子,逆转椎间盘退变。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RT-PCR,SYBR Green)技术检测人正常和退变纤维环细胞TGF-β、IGF-1、bFGF、IL-1、TIMP-1、COL1A1、BMP-14、PDGF、aggrecan、COL2A1、SOX 9、BMP-2、iNOS、EGF、MMP3、BMP-4和BMP-7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纤维环细胞相比,退变纤维环细胞TGF-β、IL-1、PDGF和IGF-1 mRNA表达量降低(P<0.01,P<0.05);bFGF、TIMP-1、BMP-14和COL1A1 mRNA表达升量高(P<0.01);正常纤维环细胞aggrecan和BMP-2 mRNA高表达,退变纤维环细胞两者表达阴性;COL2A1、iNOS和MMP3在正常纤维环细胞mR-NA有表达,在退变纤维环细胞表达阴性;EGF在正常纤维环细胞mRNA表达阴性,而在退变纤维环细胞有表达。Sox-9、BMP-4和BMP-7在正常和退变纤维环细胞mRNA表达均为阴性。结论:椎间盘纤维环退变与TGF-β、IL-1、PDGF、IGF-1、aggrecan和BMP-2 mRNA低表达,bFGF、TIMP-1、BMP-14和COL1A1 mRNA高表达相关;BMP-2、TGF-β、PDGF和IGF-1可作为退变纤维环细胞体外刺激因子,用于逆转椎间盘退变的研究;bFGF、TIMP-1和BMP-14可能是椎间盘纤维环细胞退变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纤维环细胞 退变纤维环细胞 差异表达 椎间盘退变相关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对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影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叶冬平 梁伟国 +2 位作者 戴丽冰 沈雁 陈鸿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7-319,共3页
目的:探讨bFGF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观察退变髓核细胞基因表达量高于正常髓核细胞的生长刺激因子对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取第2代髓核细胞,随机将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5组。A组... 目的:探讨bFGF对人退变髓核细胞合成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观察退变髓核细胞基因表达量高于正常髓核细胞的生长刺激因子对退变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取第2代髓核细胞,随机将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分为5组。A组:加入100μg/L bFGF;B组:加入200μg/L bFGF;C组:500μg/L bFGF;D组:1 000μg/LbFGF,E组:对照组,不加干扰因素。通过对试验组和对照组髓核细胞测定细胞II型胶原和糖胺多糖的mRNA表达;检测细胞外基质II型胶原和糖胺多糖表达水平。结果:bFGF刺激退变髓核细胞,II型胶原、糖胺多糖mRNA,细胞外液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含量在第7天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14 d、21 d II型胶原、糖胺多糖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细胞外液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含量在14 d、21 d两个时间点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结合文献调研,bFGF在椎间盘髓核细胞中存在着双重效应(促进或改善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BFGF 生长刺激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体外不同培养代次的生物学性状分析:适应于组织工程椎间盘种子细胞的选择 被引量:3
5
作者 叶冬平 梁伟国 +1 位作者 戴丽冰 沈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376-4379,共4页
背景:目前用作组织工程椎间盘研究的种子细胞主要来源于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而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传至一定代次后即出现老化现象,老化的细胞失去生长能力不适于组织工程研究。目的:比较不同代次正常髓核细胞的形态学、增殖特性以及细胞... 背景:目前用作组织工程椎间盘研究的种子细胞主要来源于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而体外培养的髓核细胞传至一定代次后即出现老化现象,老化的细胞失去生长能力不适于组织工程研究。目的:比较不同代次正常髓核细胞的形态学、增殖特性以及细胞的主要细胞外基质成分基因表达情况。方法:以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对不同代次髓核细胞采用光镜、电镜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采用XTT实验检测不同代次细胞间的生长动力学差异,测定髓核细胞的活力和细胞Ⅱ型胶原及糖胺多糖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传3代之前细胞形态饱满,胞浆丰富,细胞呈多角形、短梭形,细胞内细胞器丰富,形态正常,线粒体含量少,核糖体含量多,说明细胞代谢旺盛,增殖能力强,生长曲线和XTT实验也提示传3代之前髓核细胞活性高,增殖能力强,细胞活力高,细胞外基质分泌旺盛。从传4代起,部分细胞形态逐渐向长梭形演化,逐渐表现为成纤维细胞的形态,说明细胞开始出现"返祖"现象,也称为老化现象,细胞的生长趋缓,传六七代后细胞均表现为长梭形,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增多,细胞活力降低,细胞外基质明显减少,生长处于停滞状态。实验结果提示,体外培养条件下,人髓核细胞前3代细胞形态良好,增殖能力强,适合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种子细胞,而细胞传4代后增殖能力逐渐减弱,不宜作为组织工程椎间盘的种子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人髓核细胞 生物学性状 椎间盘 骨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可注射自固化含锶复合胶原磷酸钙骨水泥的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4
6
作者 叶冬平 周子强 梁伟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8期7411-7416,共6页
背景:骨科学界正致力于磷酸钙骨水泥的改性研究,通过向磷酸钙骨水泥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包括固化促进剂、增塑剂、抗水/血溶剂、致孔剂、增强剂,或是将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复合到磷酸钙骨水泥中,以提高其理化和生物学性能是目前该领域的... 背景:骨科学界正致力于磷酸钙骨水泥的改性研究,通过向磷酸钙骨水泥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包括固化促进剂、增塑剂、抗水/血溶剂、致孔剂、增强剂,或是将生物活性物质或药物复合到磷酸钙骨水泥中,以提高其理化和生物学性能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的:了解一种新型可注射可降解的磷酸钙骨水泥的理化性能。设计、时间及地点:重复测量试验,于2008-12/2009-05在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采用部分结晶的磷酸钙,部分结晶的磷酸锶和二水磷酸氢钙,添加改性淀粉﹑Ⅰ型胶原制备了新型可注射自固化磷酸钙骨水泥。方法:采用X’PertPro型X射线衍射仪对磷酸钙骨水泥固化体进行相分析。采用HITA2-CHIH-800型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磷酸钙骨水泥固化体的形貌进行观察。用维卡仪根据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C190203标准进行凝结时间的测试。使用Instron5567型万能电子材料试验机来测试固化样品的抗压强度。用注射器测试材料的可注射性,针头内径为1.6mm。通过浸泡摇动定性测试材料的抗溃散性。主要观察指标:①骨水泥水化产物的相组成和显微结构。②骨水泥的凝固时间、可注射性和抗压强度。③骨水泥的抗溃散性。结果:研究表明该材料具备优良的可注射性能;添加改性淀粉显著的改善了骨水泥的抗溃散性。随着骨水泥液固比的增大,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下降,当骨水泥的液固比为0.3时,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为(48.0±2.3)MPa,当骨水泥的液固比为0.6时,骨水泥的抗压强度下降为(21.0±2.5)MPa。骨水泥的水化产物为类骨羟基磷灰石结晶,从X射线衍射图谱还可以看出,因骨水泥的水化不完全,基线水平波动较大,说明了在充分水化的条件下,骨水泥的压缩强度还能进一步提高。结论:制备的可注射含锶复合胶原磷酸钙骨水泥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强度,能满足手术条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锶磷酸钙骨水泥Ⅰ型胶原 可注射性 抗溃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锶羟基磷灰石的材料学特性及其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叶冬平 梁伟国 周子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4期6737-6740,共4页
可注射性磷酸钙材料是目前临床骨科解决骨组织缺损和破坏的潜在理想替代物。但其材料学特性及生物学评价仍有待于提高。因此材料学界和骨科学界对磷酸钙骨水泥进行了各种改性研究,其中锶的加入明显改善了骨水泥的各项性能。文章详细研... 可注射性磷酸钙材料是目前临床骨科解决骨组织缺损和破坏的潜在理想替代物。但其材料学特性及生物学评价仍有待于提高。因此材料学界和骨科学界对磷酸钙骨水泥进行了各种改性研究,其中锶的加入明显改善了骨水泥的各项性能。文章详细研究了掺锶磷酸钙骨水泥的抗压强度、降解性、固化时间、溶解性、注射性和抗水溶性、分析了掺锶磷酸钙骨水泥的临床应用。展望了掺锶磷酸钙骨水泥作为骨组织修复领域中人工骨替代材料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锶羟基磷灰石 材料学特性 生物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析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叶冬平 梁伟国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9期11-13,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94例,男性7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岁,空心螺钉治疗55例,单纯钢板治疗21例,... 目的:回顾性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不同类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并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02年1月~2010年12月胫骨平台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94例,男性72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52岁,空心螺钉治疗55例,单纯钢板治疗21例,钢板加植骨术18例,根据治疗方式及骨折严重程度将所有患者分为4组及2个亚组,对照组为空心螺钉固定组,临床随访平均50.4个月,对患者随访过程的SF36,WOMAC,Rasmussen分值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单纯钢板治疗组临床效果较好(OR=5.613; p=0.004 ),在Schatzker IV,V,VI型骨折中,钢板加植骨术治疗组临床效果较好(OR=13.832; p=0.008).单纯钢板治疗组SF36评分最低,植骨术可以改善钢板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结论:在相同程度的骨折情况下,运用钢板加植骨术更有利于恢复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空心钉内固定 钢板内固定 骨移植
原文传递
X线透视导航下运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18例 被引量:8
9
作者 李锋生 叶冬平 +1 位作者 梁伟国 陈瑞光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74-476,共3页
目的探讨在X线透视导航下运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X线透视导航下与传统方法应用Gamma钉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导航下Gamma钉内固定组(导航组)18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 目的探讨在X线透视导航下运用Gamma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X线透视导航下与传统方法应用Gamma钉治疗且具有完整资料的3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导航下Gamma钉内固定组(导航组)18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0例,Ⅱ型8例。传统Gamma钉内固定组(传统组)20例,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14例,Ⅱ型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X线暴露时间、内植物并发症3、个月内骨折愈合率及术后1年关节功能状况等。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导航组切口小、术中出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18例患者术后获18~26个月[平均(24±6)个月]随访。传统组20例患者术后获16~24个月[平均(20±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全部获骨性愈合,3个月内骨折愈合者导航组12例,传统组1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X线平均采集图像3~5(4±1)次,传统组6~10(8±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组优7例,良10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传统组优8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内植物相关并发症。结论与传统Gamma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比较,导航下Gamma钉内固定可以精确地保证尖顶距<25 mm,且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部骨折 GAMMA钉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老年人 尖顶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棒复合优化问题的Lagrange对偶 被引量:4
10
作者 叶冬平 方东辉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95-1107,共13页
利用共轭函数的上图性质,引入两类新的约束规范条件,等价刻画了鲁棒复合优化问题与其对偶问题之间的Lagrange零对偶,强对偶,稳定零对偶及稳定强对偶,推广和改进了前人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 鲁棒复合优化问题 约束规范条件 零对偶 强对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性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锋生 梁伟国 +2 位作者 叶冬平 戴丽冰 陈鸿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8期5141-5144,共4页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很难自行修复,研究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组织工程椎间盘构建、基因治疗等提供理论基础。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采用... 背景:椎间盘退行性变后很难自行修复,研究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可为研究椎间盘退变机制、组织工程椎间盘构建、基因治疗等提供理论基础。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分离培养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采用光镜、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人Ⅱ型胶原水平,DMMB比色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糖胺多糖水平。结果与结论:体外培养的传2代内的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结构与原代细胞相似,传3代后的细胞出现退变及凋亡改变。对体外培养第1代的退变髓核细胞和正常髓核细胞的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进行检测发现,退变髓核细胞Ⅱ型胶原、糖胺多糖mRNA水平及细胞外基质中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正常髓核细胞,呈现去分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细胞 退变椎间盘 生物学特性 Ⅱ型胶原 糖胺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转染椎间盘正常髓核细胞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劲风 叶冬平 +1 位作者 戴丽冰 梁伟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59-263,共5页
背景:椎间盘髓核细胞分离培养困难,老化较快,迫切需要一种标准细胞株用于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正常髓核细胞构建永生化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质粒中目... 背景:椎间盘髓核细胞分离培养困难,老化较快,迫切需要一种标准细胞株用于实验研究。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染正常髓核细胞构建永生化细胞的可行性研究。方法:通过目的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质粒中目的基因序列测定、目的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转染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检测等步骤进行实验。结果与结论:构建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重组绿色荧光表达载体,成功转染正常髓核细胞并在细胞中稳定表达。结果表明运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转染椎间盘髓核细胞构建永生化细胞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脊柱组织构建 髓核细胞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 DH5α感受态大肠肝菌 转染 永生化 目的基因 髓核细胞转染退行性椎间盘病 省级基金 组织构建图片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与退变髓核细胞的生物学性状比较:可以为干预退变髓核细胞提供最佳时机吗? 被引量:1
13
作者 梁伟国 叶冬平 +1 位作者 戴丽冰 沈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5155-5158,共4页
背景:人体椎间盘是一个承受载荷却又缺乏血管的结构,因而容易发生退行性变,但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与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性状比较,认识退变髓核细胞的细胞学退变时机。方法:分离、培养人正... 背景:人体椎间盘是一个承受载荷却又缺乏血管的结构,因而容易发生退行性变,但椎间盘退变的机制尚不明确。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正常椎间盘髓核细胞与退变髓核细胞生物学性状比较,认识退变髓核细胞的细胞学退变时机。方法:分离、培养人正常及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对两种细胞采用光镜、电镜等形态学方法进行大体形态和超微结构观察,采用生长曲线和XTT实验研究两种细胞的生长动力学差异,测定髓核细胞的活力和细胞Ⅱ型胶原及糖胺多糖的mRNA表达。结果与结论:退变椎间盘细胞至少要比正常椎间盘细胞提前2代出现形态学老化表现。退变髓核细胞表现为G1期阻滞,使细胞不能进入S期,细胞有丝分裂受到抑制。退变髓核细胞总体来说,生长要比正常髓核细胞快,但老化也较快。退变髓核细胞自第1代开始,Ⅱ型胶原和糖胺多糖的mRNA表达比同期正常髓核细胞低得多。说明在体外培养条件下,退变髓核细胞持续增殖能力低,更容易衰老、凋亡。提示退变髓核细胞体外培养衰老较快,进行干预试验逆转椎间盘退变的最佳时机为传2代之前的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髓核细胞 退变 生物学性状 骨组织工程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1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俊 叶伟雄 +3 位作者 梁伟国 颜显毅 叶冬平 姚依村 《临床骨科杂志》 2018年第6期754-754,共1页
患者,男,56岁,因不慎扭伤致左大腿疼痛伴活动受限1d于2018年1月21日入院。患者3年前因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右侧Ⅳ期,左侧Ⅱ期,在我科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年前因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再次住院,左侧髋部MRI提示: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 患者,男,56岁,因不慎扭伤致左大腿疼痛伴活动受限1d于2018年1月21日入院。患者3年前因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右侧Ⅳ期,左侧Ⅱ期,在我科行右侧全髋关节置换术。2年前因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再次住院,左侧髋部MRI提示: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期。遂在我科行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区病灶清除+钽棒植入术。术后14d,患者夜间上厕所不慎摔倒,摄片提示左股骨转子间骨折,遂在我科行左股骨头重钽棒取出术+钉道植骨术+左股骨转子间骨折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1年前患者左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再次住院,X线片提示:左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加剧,出现股骨头塌陷及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股骨转子间骨折已愈合。遂在我科行左侧PFNA取出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d前行走时不慎扭伤左大腿,当即感左大腿明显疼痛,活动后加重,无胸闷、气促、头晕、呕吐。当时未予重视,近1d来左大腿疼痛逐渐加重,伴左大腿明显畸形,遂再次入院。X线片提示:左股骨干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B1型),见图1A。遂行左股骨干假体周围骨折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及钢缆环扎内固定术+植骨术,见图1B。随访4个月,患者拄拐行走,左髋部无疼痛,左髋关节活动度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假体周围骨折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Vancouver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棒锥规划的Fenchel-Lagrange稳定零对偶
15
作者 叶冬平 方东辉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在函数不一定连续的情况下,利用共轭函数的下端卷积性质,引进新的约束规范条件,等价刻画了鲁棒锥规划问题与其对偶问题之间的Fenchel-Lagrange零对偶和稳定零对偶.
关键词 鲁棒锥规划 约束条件 零对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骨架与力学信号传导 被引量:18
16
作者 姚依村 梁伟国 叶冬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7期1109-1114,共6页
背景:细胞在感受力学刺激后,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机制,将力学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进而实现其生物功能。在这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中,横贯细胞的细胞骨架作为枢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细胞骨架在力学信号转导通路... 背景:细胞在感受力学刺激后,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机制,将力学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进而实现其生物功能。在这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中,横贯细胞的细胞骨架作为枢纽,发挥着重要作用。目的:通过系统的分析和总结细胞骨架在力学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机制,为细胞骨架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方法:以英文检索词为"cytoskeleton,microtubules,microfilaments,intermediate filaments,mechanical stimulation,signal transduction"及中文检索词为"细胞骨架、微管、微丝、中间纤维丝、机械刺激、信号传导",由第一作者检索1990至2012年PubMed数据库及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数据库,查阅近年机械刺激对细胞骨架影响的相关文献,最终保留48篇文献。结果与结论:机械刺激是细胞增殖、生长发育以及凋亡的重要因素。随着对细胞骨架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发现细胞骨架在细胞对力学刺激的感受和信息传导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机械刺激作用于细胞后,通过Rho家族蛋白、蛋白激酶C、整合素以及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等多条信号通路,且各种信号传导通路中存在交联,从而影响细胞骨架的重组,并将力学刺激进一步转换成化学信号,最终完成其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细胞骨架 力学信号 Rho家族蛋白 蛋白激酶C 整合素 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 信号通路 生物功能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腱移植结合皮瓣治疗跟腱再断裂合并感染1例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显毅 刘付仟 +3 位作者 梁伟国 叶伟雄 叶冬平 姚依村 《临床骨科杂志》 2017年第1期123-123,共1页
患者,女,30岁,因"行右跟腱吻合术后25 d,伤口皮缘坏死、渗液11 d"于2015年7月入院。25 d前患者因切割伤致右跟腱断裂在外院行带线锚钉缝合跟腱术,后出现伤口皮缘坏死与感染,行定期换药与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并出现跟腱外露。入院检查... 患者,女,30岁,因"行右跟腱吻合术后25 d,伤口皮缘坏死、渗液11 d"于2015年7月入院。25 d前患者因切割伤致右跟腱断裂在外院行带线锚钉缝合跟腱术,后出现伤口皮缘坏死与感染,行定期换药与抗感染治疗后无好转,并出现跟腱外露。入院检查:右跟部手术切口中下段有一直径为2.5 cm的皮肤缺损区,外露的跟腱表面发黑,伤口有脓性分泌物(见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腱再断裂 逆行岛状皮瓣 肌腱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水华治理投入优化模型
18
作者 李金虎 叶冬平 +3 位作者 田晨 杨世云 欧祖军 向茜 《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63-66,共4页
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的水华治理问题,选取藻类密度为衡量指标,利用电子舌技术测量.基于傅里叶级数理论和逻辑斯谛理论,建立湘西州水华污染处理的优化模型,并对6种常用的污染处理方法采用遗憾准则计算.结果表明,在3—5... 针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湘西州)的水华治理问题,选取藻类密度为衡量指标,利用电子舌技术测量.基于傅里叶级数理论和逻辑斯谛理论,建立湘西州水华污染处理的优化模型,并对6种常用的污染处理方法采用遗憾准则计算.结果表明,在3—5月采取微生物絮凝剂强化混凝方法处理水华污染更经济有效.最后结合湘西州地域的特点,提出防治和治理水华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傅里叶级数 逻辑斯谛理论 遗憾准则 电子舌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棒锥规划的Fenchel-Lagrange强对偶
19
作者 罗胜欣 叶冬平 《铜仁学院学报》 2018年第9期63-66,共4页
利用共轭函数的上图性质,引进新的鲁棒型约束规划条件,等价刻画了鲁棒锥约束优化问题与其对偶问题之间的Fenchel-Lagrange强对偶和稳定强对偶,推广和改进了前人的相关结论。
关键词 Fenchel-lagrange强对偶 鲁棒型约束条件 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髓核置换、全椎间盘置换及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应用与思考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付仟 梁伟国 叶冬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40-444,共5页
背景:腰椎融合作为退行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有效手段广泛用于临床已近百年,但是长期的临床随访表明,腰椎融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包括腰部柔韧性减退、供骨区并发症、融合节段运动丧失,以及载荷转移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剧等。近十几年来,脊柱... 背景:腰椎融合作为退行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有效手段广泛用于临床已近百年,但是长期的临床随访表明,腰椎融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包括腰部柔韧性减退、供骨区并发症、融合节段运动丧失,以及载荷转移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剧等。近十几年来,脊柱动态固定的理论广泛传播,多种不同的非融合手术越来越普遍地被应用于处理腰椎退行性疾病。目的:综述非融合手术在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应用,阐述应用方面的观点与经验。方法:检索中国知网和Pub Med数据库,检索词分别为"腰椎、非融合、植骨融合、动态固定、相邻节段退变"和"lumbar,non-fusion,bone fusion,dynamic stabilization,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检索时间:2007年至2016年,语言分别设定为中文和英文。搜集关于非融合技术应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临床经验与观点。结果与结论:由2名研究员独立对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30篇文献。总结了3大类非融合技术:髓核置换、全椎间盘置换及腰椎后路动态稳定系统,这些新技术体现的理念是提供脊柱稳定性同时保留一定的灵活性,消除能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异常应力。这些方法可作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阶梯化治疗,减少对患病节段的融合;同时,需严格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准确鉴别下腰痛和腰椎不稳的致痛原因、选择最适合的非融合装置进行个体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物 人工假体 脊柱外科 非融合 植骨融合 内固定 腰椎退行性疾病 相邻节段退变 髓核置换 椎间盘置换 动态稳定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