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合捕收剂浮选氧化锌矿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
作者 叶军建 张覃 +2 位作者 姜毛 周坤 何晓太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6-50,共5页
贵州某地氧化锌矿含锌6.19%,锌氧化率95%左右,矿石泥化严重。为使该资源得到良好利用,对该矿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丁基黄药或胺类捕收剂GA-1没有捕收效果,单独使用脂肪酸类捕收剂FA-1,在p H>9时有捕收效果,但... 贵州某地氧化锌矿含锌6.19%,锌氧化率95%左右,矿石泥化严重。为使该资源得到良好利用,对该矿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单独使用丁基黄药或胺类捕收剂GA-1没有捕收效果,单独使用脂肪酸类捕收剂FA-1,在p H>9时有捕收效果,但不能形成稳定泡沫层,导致精矿锌回收率低,而使用FA-1和GA-1组合捕收剂时浮选指标较好。通过最陡坡法确定了粗选合适的药剂用量,当浮选入料锌品位为8.90%时,通过一次粗选可以获得精矿锌品位22.59%、锌作业回收率74.03%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矿 组合捕收剂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对捕收剂在胶磷矿和白云石表面吸附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叶军建 王贤晨 +2 位作者 李显波 池晓汪 张覃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65-570,共6页
浮选过程中抑制剂会使矿物表面亲水,还可能与捕收剂存在竞争吸附.硫酸和磷酸是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工艺常用的抑制剂.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及吸附量测定,研究了胶磷矿-白云石反浮选体系中,抑制剂硫酸或磷酸浓度对捕收剂GJBW... 浮选过程中抑制剂会使矿物表面亲水,还可能与捕收剂存在竞争吸附.硫酸和磷酸是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工艺常用的抑制剂.通过单矿物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及吸附量测定,研究了胶磷矿-白云石反浮选体系中,抑制剂硫酸或磷酸浓度对捕收剂GJBW在矿物表面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浓度对矿物上浮率影响较大,但对捕收剂在胶磷矿和白云石表面吸附量影响均较小,说明该体系中抑制剂和捕收剂在矿物表面不是竞争吸附而是共同吸附,综合决定表面亲/疏水性,进而影响其上浮率.于是建立了两者在矿物表面共同吸附的双电层模型,其中不溶油酸分子(HOl)作为主要捕收剂组分在白云石-水界面起主导作用使表面疏水,而胶磷矿酸溶释放出的或磷酸电离出的H_2PO_4^-做为主要抑制组分在胶磷矿-水界面起主导作用使表面亲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白云石 反浮选 捕收剂GJBW 硫酸 磷酸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粒白云石疏水聚团的原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叶军建 张覃 +3 位作者 李先海 王贤晨 沈智慧 卯松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9-42,共4页
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和颗粒录影显微镜原位观测了-30μm细粒白云石在脂肪酸类药剂GJBW以及煤油诱导下的疏水聚团尺寸和形貌,考察了GJBW浓度、煤油用量、油滴粒度、pH值和搅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JBW诱导形成了疏松的支链结构聚团... 采用聚焦光束反射测量仪和颗粒录影显微镜原位观测了-30μm细粒白云石在脂肪酸类药剂GJBW以及煤油诱导下的疏水聚团尺寸和形貌,考察了GJBW浓度、煤油用量、油滴粒度、pH值和搅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GJBW诱导形成了疏松的支链结构聚团,微米级油滴能显著增大聚团尺寸和强度,形成较紧密的球形结构聚团。搅拌速度较高时聚团有所破坏,但当搅拌速度降低时,聚团可以重构。原位表征能更准确地揭示细颗粒的疏水聚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聚团 白云石 聚团尺寸 聚团形貌 乳化煤油 磷灰石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硫尾矿磁选精矿铁硫分离再选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叶军建 张覃 +2 位作者 周颖 姜毛 李先海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5-147,158,共4页
为分离某硫铁矿尾矿经弱磁选后所得精矿中主要以磁铁矿和磁黄铁矿形式存在的铁和硫,使该资源得到利用,对其进行了再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弱磁选—焙烧工艺可达到分离目的:原磁选精矿经浮选后,可获得硫品位为31.08%、硫回收率... 为分离某硫铁矿尾矿经弱磁选后所得精矿中主要以磁铁矿和磁黄铁矿形式存在的铁和硫,使该资源得到利用,对其进行了再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浮选—弱磁选—焙烧工艺可达到分离目的:原磁选精矿经浮选后,可获得硫品位为31.08%、硫回收率为82.91%的硫精矿;浮选尾矿经弱磁选和焙烧后,可获得铁品位为62.61%、硫含量为0.21%、SiO2含量为3.87%、对原磁选精矿铁回收率为31.03%的铁精矿。将所得硫精矿模拟制酸焙烧后对烧渣进行检测,烧渣铁品位为61.08%、硫含量为0.23%、SiO2含量为5.09%,可直接作为铁精矿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磁黄铁矿 铁硫分离 浮选 弱磁选 焙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粉置换硫代硫酸盐浸金液中金试验研究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杰 张覃 +2 位作者 李先海 沈智慧 叶军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91-93,101,共4页
以10μg/L金标准液与硫代硫酸钠、氨水合成浸金液,采用锌粉置换法回收所合成浸金液中的金。结果表明:锌粉用量增加,金置换率提高;选取锌粉用量为0.4 g/L,随反应时间增加,金置换率下降;浸金液中铜离子和单质S、SO_4^(2-)、SO_3^(2-)等多... 以10μg/L金标准液与硫代硫酸钠、氨水合成浸金液,采用锌粉置换法回收所合成浸金液中的金。结果表明:锌粉用量增加,金置换率提高;选取锌粉用量为0.4 g/L,随反应时间增加,金置换率下降;浸金液中铜离子和单质S、SO_4^(2-)、SO_3^(2-)等多硫化物对置换反应不利;游离硫代硫酸盐对置换影响较小;添加铅盐对置换反应有利。SEM-EDS分析表明,经5%乙酸铅溶液浸泡后的锌粉表面有铅生成,生成的铅与锌形成电偶加速置换反应,同时,锌粉表面变蓬松,增大了锌粉与Au(S_2O_3)_2^(3-)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置换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浸金液 硫代硫酸盐 锌粉 置换 铅盐 电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硫代硫酸盐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6
作者 沈智慧 张覃 +1 位作者 卯松 叶军建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90,共6页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Na2S2O3·5H2O用量0.4 mol/L,CuSO4用量4 g/L,NH3·H2O用量4 mol/...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金品位为3.46 g/t,在原矿性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硫代硫酸盐直接浸出工艺,进行了探索试验、条件试验和综合优化试验,确定了合理的浸出条件为:Na2S2O3·5H2O用量0.4 mol/L,CuSO4用量4 g/L,NH3·H2O用量4 mol/L,Na2SO3用量0.3 mol/L,液固比为4∶1,pH为9.5。将原矿直接浸出与预处理后试样浸出进行对比试验,获得金浸出率分别为72.10%和85.09%,并对两者浸出率差异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硫代硫酸盐 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磷矿和白云石的嵌布特征及磨矿细度试验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覃 何发钰 +5 位作者 卯松 刘佳 陈文辉 叶军建 刘冰 黄小芬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8-11,共4页
针对贵州织金中低品位磷矿石在进行物质组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浮选富集磷的试验,主要考察了胶磷矿和白云石的嵌布特征以及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试样中磷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P2O5绝大部分为胶磷矿中的P2O5,该试样浮选回收的... 针对贵州织金中低品位磷矿石在进行物质组成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浮选富集磷的试验,主要考察了胶磷矿和白云石的嵌布特征以及磨矿细度对浮选的影响。试样中磷的化学物相分析结果显示,矿石中P2O5绝大部分为胶磷矿中的P2O5,该试样浮选回收的对象为胶磷矿。对胶磷矿和白云石的嵌布特征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试样中部分呈致密状嵌布的胶磷矿,其整体嵌布粒度粗,且包含大量细粒的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粘土矿物;其次胶磷矿呈生物碎屑状、粒状、肾状、不规则状等嵌布于白云石中,这部分胶磷矿的嵌布粒度相对于其胶结物白云石来说很细。以上两种嵌布特征都给选矿磨矿过程中磨矿细度的选择带来了难题,想要获得好的浮选指标,磨矿细度的选择很重要。对于原矿含P2O523.65%,MgO5.96%,采用"一粗一精"反浮选工艺流程,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74.38%的条件下,获得的磷精矿含P2O532.25%,MgO0.75%,精矿中P2O5回收率84.39%,MgO的脱除率为92.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嵌砟特征 浮选 磨矿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晶体性质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崔伟勇 邱跃琴 +3 位作者 张覃 李龙江 叶军建 王杰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2-65,73,共5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及不同Cl含量的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随着Cl含量增加,体系能量趋于增大,同时晶体结构中a,b值呈增大趋势,c值却逐渐变小。态密度分析显示,Cl取代F后,Cl3s态较F 2...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氟磷灰石、氯磷灰石及不同Cl含量的氟氯磷灰石固溶体晶体结构和电子性质。结果表明,随着Cl含量增加,体系能量趋于增大,同时晶体结构中a,b值呈增大趋势,c值却逐渐变小。态密度分析显示,Cl取代F后,Cl3s态较F 2s态向右移动,且在价带顶部Cl 3p态更靠近费米能级,同时峰费米能级附近Ca_23d态也更活跃。电荷分析显示Cl取代F后,主要电荷转移发生在通道原子F、Cl以及金属Ca;Mulliken键布居显示Ca_2—Cl较Ca_2—F键布居值更大且键长更长,其中在氯磷灰石中Ca_2—Cl键长达到了0.260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 密度泛函理论 分子模拟 固溶体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介质对磷石膏常压盐溶液法制备α半水石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显波 叶军建 +2 位作者 王贤晨 李龙江 张覃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9-86,共8页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用硫酸分解磷矿石排放的固体废弃物,采用常压盐溶液法制备α半水石膏是磷石膏资源化的新途径,其中盐介质的选择是常压盐溶液法的关键。研究了NaCl、NaNO_3、MgCl_2、CaCl_2和Ca(NO_3)2五种盐介质对磷石膏制... 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中用硫酸分解磷矿石排放的固体废弃物,采用常压盐溶液法制备α半水石膏是磷石膏资源化的新途径,其中盐介质的选择是常压盐溶液法的关键。研究了NaCl、NaNO_3、MgCl_2、CaCl_2和Ca(NO_3)2五种盐介质对磷石膏制备α半水石膏转化速率、物相组成和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NaCl、NaNO_3和MgCl_2浓度的增加,磷石膏转化为α半水石膏的速率加快,结晶诱导时间和晶体生长时间缩短;反应产物中α半水石膏的含量在95%以上,显微形貌均为六方长柱状,但端面形貌不同。在NaCl和NaNO_3溶液中,α半水石膏存在多个锥面且晶面完整,长径比约为14∶1;在MgCl_2溶液中端面呈空心层状包裹,长径比为11∶1,粒度均匀,但晶体缺陷较大。NaCl与NaNO_3、MgCl_2相比,具有用量低、磷石膏转化速率快的优点,可作为常压盐溶液制备α半水石膏的盐介质;由于同离子效应的影响,磷石膏在Ca Cl_2和Ca(NO_3)2溶液中未发生转变,不宜作为盐介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石膏 常压盐溶液法 Α半水石膏 盐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氧化铝对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吸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显波 马力 +5 位作者 刘志红 程伟 叶军建 王贤晨 卯松 张覃 《非金属矿》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7,共4页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吸附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磷酸根离子溶液,在活性氧化铝用量为25 g/L,pH值为4,吸附温度为298 K和吸附时间为60 min时,磷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为90.3...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研究了活性氧化铝吸附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对初始质量浓度为10 mg/L的磷酸根离子溶液,在活性氧化铝用量为25 g/L,pH值为4,吸附温度为298 K和吸附时间为60 min时,磷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为90.30%;活性氧化铝再生3次后,废水中磷酸根离子的去除率保持在89%左右。活性氧化铝pHpzc为4.9;当pH值为4时,磷酸根离子以H2PO4-形式存在,活性氧化铝表面带正电,有利于H2PO4-在其表面产生静电吸附。磷酸根离子在活性氧化铝表面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zeta电位测试、热力学参数计算和FTIR分析表明:磷酸根离子在活性氧化铝表面的吸附为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共同作用。ΔG<0,ΔH>0,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氧化铝 废水 磷酸根离子 吸附 动力学 热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非氰浸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沈智慧 张覃 +1 位作者 李先海 叶军建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56,共5页
采用新型非氰药剂SZS对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进行浸出探索试验,原矿直接浸出率较低,为60.53%,采用化学预处理方法对原矿进行预处理后,其浸出率均高于直接浸出率。当采用强氧化剂WH-2进行预处理时,金浸出率最高为66.48%。添加M-2进行预处... 采用新型非氰药剂SZS对贵州某微细浸染型金矿进行浸出探索试验,原矿直接浸出率较低,为60.53%,采用化学预处理方法对原矿进行预处理后,其浸出率均高于直接浸出率。当采用强氧化剂WH-2进行预处理时,金浸出率最高为66.48%。添加M-2进行预处理,浸出率最高为84.67%;添加M-1和M-2联合预处理,浸出率略低,为82.43%。添加M-1和M-3联合预处理,浸出率为86.71%,在此条件下增加充气,浸出率最高可达92.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浸染型金矿 浸出 化学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收剂GJBW作用下胶磷矿浮选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伟勇 张覃 +2 位作者 邱跃琴 卯松 叶军建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3,20,共4页
以贵州省某海相沉积型胶磷矿纯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纯矿物浮选及其动力学行为探索,研究了捕收剂GJBW质量浓度及矿物粒度对浮选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磷矿的浮选动力学与一级动力学模型匹配度最高,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捕收剂GJBW的质... 以贵州省某海相沉积型胶磷矿纯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纯矿物浮选及其动力学行为探索,研究了捕收剂GJBW质量浓度及矿物粒度对浮选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胶磷矿的浮选动力学与一级动力学模型匹配度最高,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捕收剂GJBW的质量浓度和颗粒的粒度均会对浮选动力学行为产生较大的影响。捕收剂GJBW质量浓度越高,各粒级的极限回收率ε∞越高,浮选速率常数k值越大;同时矿物粒度越大,极限回收率ε∞越小,而浮选速率常数k值却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纯矿物 浮选 浮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OC分析仪测定矿物表面药剂吸附量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贤晨 李龙江 +3 位作者 李先海 叶军建 邱跃琴 张覃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4-67,共4页
使用TOC分析仪快速测定有机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并以分析纯试剂油酸钠和自制混合脂肪酸类捕收剂GJBW为研究对象,对该测定方法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OC分析仪法能够准确测定油酸钠、GJBW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相比于传统溶... 使用TOC分析仪快速测定有机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并以分析纯试剂油酸钠和自制混合脂肪酸类捕收剂GJBW为研究对象,对该测定方法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TOC分析仪法能够准确测定油酸钠、GJBW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相比于传统溶剂萃取-分光光度计法,具有操作简便、测定快速、无毒无污染等优势,适合测定实验室单一有机药剂体系(包括组成成分复杂的复配有机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量 浮选药剂 TOC分析仪 白云石 油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矿强化浮选粉煤灰中未燃尽炭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驰 张覃 +3 位作者 卯松 叶军建 李显波 黄延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4-57,共4页
为了高效利用贵州某高炭粉煤灰中的未燃尽炭,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充气量和磨矿细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捕收剂WZ用量1800 g/t、起泡剂YC用量200 g/t、矿浆... 为了高效利用贵州某高炭粉煤灰中的未燃尽炭,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捕收剂用量、起泡剂用量、矿浆浓度、充气量和磨矿细度对浮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捕收剂WZ用量1800 g/t、起泡剂YC用量200 g/t、矿浆浓度25%和充气量0.3m^3/min条件下,在浮选前增加磨矿,磨矿细度从未磨矿时原灰-0.075 mm粒级占42.20%提升到-0.075 mm粒级占97.40%时,浮选完善指标从35.84%提高到45.69%。采用一粗两精一扫、中矿再选试验流程,可获得可燃物含量60.87%、可燃物回收率77.64%的精炭,以及烧失量分别为4.57%和9.55%的两种尾灰。磨矿不仅能够使颗粒变细,还可使未燃尽炭内部新鲜表面暴露,提高其疏水性,强化浮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未燃尽炭 尾灰 磨矿 浮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捕收剂AY作用下不同粒级石英浮选动力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侯波 张覃 +2 位作者 李显波 叶军建 陈青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9-52,共4页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pH=4.0时、阳离子捕收剂AY作用下不同粒级石英上浮率随浮选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浮选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石英粒度越细,极限上浮率和浮选速率常数越小;增大捕收剂AY浓度,石英极限上浮率和浮... 通过单矿物浮选试验,研究了pH=4.0时、阳离子捕收剂AY作用下不同粒级石英上浮率随浮选时间的变化规律,并采用6种浮选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石英粒度越细,极限上浮率和浮选速率常数越小;增大捕收剂AY浓度,石英极限上浮率和浮选速率常数提高,这与捕收剂吸附密度和颗粒与气泡碰撞、粘附概率有关。该石英的浮选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其拟合优度R^2可达0.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 浮选 捕收剂 粒度 浮选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石表面溶出Ca^(2+)、Mg^(2+)对其可浮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时景阳 叶军建 +1 位作者 王贤晨 张覃 《矿产保护与利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0-45,共6页
钙镁质磷矿石中白云石因其较高的溶解性导致矿浆中含有大量Ca^(2+)、Mg^(2+)影响浮选指标。通过测定溶出离子浓度,研究了pH对白云石表面离子溶出行为的影响。考察了酸性条件下白云石表面溶出液及添加Ca^(2+)、Mg^(2+)对其可浮性、Zeta... 钙镁质磷矿石中白云石因其较高的溶解性导致矿浆中含有大量Ca^(2+)、Mg^(2+)影响浮选指标。通过测定溶出离子浓度,研究了pH对白云石表面离子溶出行为的影响。考察了酸性条件下白云石表面溶出液及添加Ca^(2+)、Mg^(2+)对其可浮性、Zeta电位和捕收剂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白云石表面Ca^(2+)、Mg^(2+)溶出速率快,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自然pH及碱性条件下溶出相对缓慢,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白云石表面溶出Ca^(2+)、Mg^(2+)抑制其浮选,与人工添加Ca^(2+)、Mg^(2+)浮选效果相同。Ca^(2+)、Mg^(2+)对白云石表面Zeta电位无明显影响,但使捕收剂在白云石表面吸附量减小,可浮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石 表面溶出 可浮性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抑制剂对某中低品位钙镁质磷矿石反浮选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维骏 张覃 +2 位作者 叶军建 王贤晨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4,共4页
为使贵州某中低品位钙镁质磷矿石得到有效利用,对其进行了反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合适的粗选药剂制度。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抑制剂YHZ-1和YHZ-2、新型脂肪酸类捕收剂GJBW,通过一次粗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P2O5品位... 为使贵州某中低品位钙镁质磷矿石得到有效利用,对其进行了反浮选试验研究,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合适的粗选药剂制度。结果表明,采用组合抑制剂YHZ-1和YHZ-2、新型脂肪酸类捕收剂GJBW,通过一次粗选工艺流程,获得了精矿P2O5品位为35.18%,精矿P2O5回收率为81.91%的浮选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镁质磷矿石 中低品位 反浮选 磷精矿 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人机航拍影像的矿区泥石流物源目标检测——以大同市里道寺窑沟为例
18
作者 燕倩如 张磊 +2 位作者 叶军建 李熙尉 王佳源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01-107,共7页
为解决当前传统泥石流物源识别人工野外实地调查难度大、危险性高、效率低、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s-GCE泥石流物源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Ghost卷积替换普通卷积,完成轻量化特征提取,降低参数量和计算量;其次,在YOL... 为解决当前传统泥石流物源识别人工野外实地调查难度大、危险性高、效率低、检测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YOLOv5s-GCE泥石流物源目标检测方法。首先,利用Ghost卷积替换普通卷积,完成轻量化特征提取,降低参数量和计算量;其次,在YOLOv5s模型的主干网络中添加CBAM双通道注意力机制,关注关键区域的重要特征,有效提升模型性能;最后,将CIOU替换为EIOU损失函数,提升算法检测精度。与YOLOv5s模型相比,YOLOv5sGCE模型mAP@0.5提升8.6%,mAP@0.5:0.95提升10.5%,参数量减少10.6%,计算量下降10.1%。可以有效检测泥石流物源,为泥石流物源的精确识别定位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进一步服务于里道寺窑沟区泥石流的风险评价与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力机制 泥石流物源 目标检测 深度学习 Ghost卷积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盘水金佳井田煤岩特征研究
19
作者 陈玉鲜 张杰 +1 位作者 叶军建 程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60,共4页
通过显微镜鉴定、X射线衍射(XRD)、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研究了六盘水煤田金佳井田1号层和3号层两个煤样的宏观和显微煤岩特征、煤质特征、XRD图谱和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1#煤样属于半暗煤,无机矿物质主要为方解石和石英;3... 通过显微镜鉴定、X射线衍射(XRD)、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等方法研究了六盘水煤田金佳井田1号层和3号层两个煤样的宏观和显微煤岩特征、煤质特征、XRD图谱和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1#煤样属于半暗煤,无机矿物质主要为方解石和石英;3#煤样属于半亮煤,主要无机矿物质为石英。两个煤样的有机显微组分以镜质组为主,3#煤样的变质程度比1#煤样大,都属于低灰、低硫、高热值的烟煤,可作为优质动力煤使用。煤样中微量元素Mn、Cd、Be、Y含量高于我国及世界煤的均值,其中Be和Y有一定的综合利用潜能,Cd存在潜在的环境危害,在煤炭加工利用中需要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佳井田 煤岩学特征 煤质特征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气化细渣炭灰分离研究综述
20
作者 杨开文 叶军建 《广州化工》 CAS 2024年第19期14-17,55,共5页
随着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导致我国气化细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经济造成伤害。目前,气化细渣的脱碳研究,在国内外成为热点话题。对气化细渣的基本性质进行描述,并且对国内外气化细渣脱碳脱水研究现状总结概括。结果表明,... 随着煤气化技术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导致我国气化细渣的排放量日益增加,对环境、经济造成伤害。目前,气化细渣的脱碳研究,在国内外成为热点话题。对气化细渣的基本性质进行描述,并且对国内外气化细渣脱碳脱水研究现状总结概括。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工艺所生产的气化细渣在性质上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主要由无定形碳和无机矿物组成,主要元素为C、Si、Al、Ga、Fe等。浮选法是气化细渣分选的主要方法,虽然有大量学者,针对气化细渣浮选方法,做出大量的改善,但是改善后的浮选法,仍然存在经济效益底下,浮选步骤复杂等问题。重选法同样是一种主流的分选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等优点,但是对于低粒度的气化细渣,重选法分选效率低,且分选产品达不到综合利用的标准,往往还需要对产品进行二次分选。针对以上现象,本文提出一种重选-浮选联合分选工艺,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不降低其分选效率,为气化细渣的脱碳研究开拓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化细渣 浮选 重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