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安阳方言的儿尾--兼论汉语方言化合式儿尾韵的形成次序 被引量:5
1
作者 史艳锋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7-448,共12页
安阳方言的儿尾目前有结合式和化合式两类。单独的高元音韵母、前高元音韵腹入声韵母、韵尾为[+后][+高/半高]元音的复元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儿尾发展相对较慢,目前处于结合式阶段;其余基本韵母儿尾处于化合式阶段。文章分析认为,化合... 安阳方言的儿尾目前有结合式和化合式两类。单独的高元音韵母、前高元音韵腹入声韵母、韵尾为[+后][+高/半高]元音的复元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儿尾发展相对较慢,目前处于结合式阶段;其余基本韵母儿尾处于化合式阶段。文章分析认为,化合式儿尾的形成时序为:中低元音韵腹无韵尾韵母(a,o,)>-n尾韵>-i尾韵>-u尾韵>单独的高元音(,μ,i,u)>-η尾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阳方言 儿尾 结合式 化合式 形成次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汉语”课程适当增加方言例证教学探索 被引量:5
2
作者 史艳锋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7-63,82,共8页
高校"现代汉语"课程中适当增加方言例证的讲授比例,不仅可以增加大学教师的授课魅力,还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引入方言例证授课可以缓解"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枯燥之处,增加教学的新奇感;可以使知识... 高校"现代汉语"课程中适当增加方言例证的讲授比例,不仅可以增加大学教师的授课魅力,还可以对大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引入方言例证授课可以缓解"现代汉语"课堂教学的枯燥之处,增加教学的新奇感;可以使知识浅显化,更便于听课者消化、接受,进而提高汉语、文学教学质量。引入方言例证教学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大学生对语言现象的认识,更易于摸清楚语言现象的来龙去脉,把握普通话的特征。此外,还会直接激发大学生投身科研的热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汉语” 方言 普通话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开口一等字中的j介音考察——以孟州方言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史艳锋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228-232,共5页
孟州(南庄)方言中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舒声字单字音产生j介音,咸山摄开口一等舒声字子变音产生i介音。二者相比,子变音产生i介音的时间较早。研究显示:(一)子变合音过程中,韵尾""对介音""的异化作用,加速了">... 孟州(南庄)方言中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舒声字单字音产生j介音,咸山摄开口一等舒声字子变音产生i介音。二者相比,子变音产生i介音的时间较早。研究显示:(一)子变合音过程中,韵尾""对介音""的异化作用,加速了">i"的转变;(二)咸山摄开口一等韵混入开口二等韵中,承继了二等韵前的介音"",后来开口一等韵中出现新一轮介音"C->Cj->Ci-"的演变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庄方言 咸山摄开口一等韵 单字音 子变音 j介音 i介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州方言中的入声 被引量:6
4
作者 史艳锋 《安康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32-35,共4页
孟州地处豫北地区,位于中原官话和晋语的交接地带。目前学界认为孟州方言中没有入声,而本文认为这一提法有待商榷,实质上在孟州方言中保留有独立的入声调类。从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孟州方言和晋语邯新片的入声的演变方式比较一致。
关键词 孟州方言 入声 入声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座尚未全面发掘的语言宝藏——豫北晋语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2
5
作者 史艳锋 《殷都学刊》 2017年第2期101-104,共4页
从现代方言学角度出发较早对豫北晋语调查研究的是高本汉先生;上世纪60到80年代贺巍先生关于获嘉方言的研究成果成为豫北晋语单点研究的典范之作;90年代豫北晋语研究出现断层;2000年以后不少博士、硕士纷纷加盟其中,研究呈复苏之势。从... 从现代方言学角度出发较早对豫北晋语调查研究的是高本汉先生;上世纪60到80年代贺巍先生关于获嘉方言的研究成果成为豫北晋语单点研究的典范之作;90年代豫北晋语研究出现断层;2000年以后不少博士、硕士纷纷加盟其中,研究呈复苏之势。从研究内容来看,近年来有关豫北语音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多,入声和变韵是学界关注的两大热点;而方言词汇、语法的相关研究成果较少;对豫北晋语整体进行面上探讨的高水平论著更少。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深入地单点挖掘和进行大面积系统调查应是工作重点,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方言间的共时、历时比较和对豫北晋语发展史、演变理论进行系统的探讨乃是研究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晋语研究 不足之处 研究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 被引量:1
6
作者 史艳锋 《安康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36-38,共3页
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多种多样,地域性强,且生动形象。通过对众多称谓中"送饭牛牛"系列、"花媳妇"系列、"放羊娃"系列的分析研究,认为"送饭牛牛"称谓的形成与"瓢虫"... 陕西方言中"七星瓢虫"的称谓多种多样,地域性强,且生动形象。通过对众多称谓中"送饭牛牛"系列、"花媳妇"系列、"放羊娃"系列的分析研究,认为"送饭牛牛"称谓的形成与"瓢虫"的功用有关,"花媳妇"称谓的出现与其色彩紧密相关,而"放羊娃"的称谓来源于"胖牛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方言 七星瓢虫 送饭牛牛 花媳妇 放羊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孟州南庄方言中子变韵尾对声母/韵头的同化/异化 被引量:2
7
作者 史艳锋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73-77,共5页
本文主要关注南庄方言中子变韵尾由后向前对声母/韵头的同化/异化作用,内容包括:韵尾u把声母v、l同化作双唇音p、m;韵尾u把韵头u异化作扪;韵尾扪对韵头的异化作用,促使韵头发生>i的演变。
关键词 南庄方言 子变韵尾 声母 韵头 同化 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说歧义短语的类型和分析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史艳锋 《西安社会科学》 2008年第4期160-162,共3页
本文列举了歧义短语的五大类型,在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五种歧义短语分析的方法。
关键词 歧义短语 类型 分析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方言“瓢虫”名称释疑
9
作者 史艳锋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46-151,共6页
关中方言不同地点"瓢虫"名称有差异,"放羊娃"名称中"放"与"羊娃"的关系较松散,从词源上看"放"本作"胖"讲,"胖"读[fɑ]可能是历史上关中方言江韵唇音字读唇齿... 关中方言不同地点"瓢虫"名称有差异,"放羊娃"名称中"放"与"羊娃"的关系较松散,从词源上看"放"本作"胖"讲,"胖"读[fɑ]可能是历史上关中方言江韵唇音字读唇齿化声母在词汇中的保留。"胖羊娃"写做"放羊娃"应是语音发展后受到俗词源影响的结果。"燕娃虫"实为"艳娃虫","妈妈羊"可能系"娃娃羊"音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方言 瓢虫 音变 放羊娃 燕娃虫 妈妈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国际音标的学习方法与技巧
10
作者 史艳锋 崔珍 《语言与翻译》 CSSCI 2024年第2期57-63,共7页
当前大学生对于国际音标的学习大多采用盲目跟读的方式,学习效果普遍较差。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掌握发音原理”“重视发音技巧”的音标学习法,指出如果能在弄清其发音原理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学习技巧,如“联系参照”“联想生活实际... 当前大学生对于国际音标的学习大多采用盲目跟读的方式,学习效果普遍较差。针对这一状况,本文提出“掌握发音原理”“重视发音技巧”的音标学习法,指出如果能在弄清其发音原理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学习技巧,如“联系参照”“联想生活实际发音”“为含混发音找到可依托抓手”“善用比较分析”“初学适度夸张”“后音拖长”“观察发音特征”等,定会有事半功倍之效。此外,在音标练习的过程中辅助性使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等,可以使音标的学习达到可视化效果,除对发音可以进行更准确纠正外,还增加了学习趣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音标 学习方法 发音原理 技巧 语音分析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词性“汪”在苏鲁豫皖地名中的运用及其成因
11
作者 谢驰 史艳锋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101-106,168,共7页
“汪”字地名大量出现在苏鲁豫皖地区,这些地名中“汪”的意义与普通话常见的形容词用法不同。根据已有研究及方言材料,苏鲁豫皖地区地名中的名词性“汪”作为方言词常被用来指代水体。通过考证“汪”字的来源以及其分布情况,我们认为... “汪”字地名大量出现在苏鲁豫皖地区,这些地名中“汪”的意义与普通话常见的形容词用法不同。根据已有研究及方言材料,苏鲁豫皖地区地名中的名词性“汪”作为方言词常被用来指代水体。通过考证“汪”字的来源以及其分布情况,我们认为该字的词义演变与水文地理的变化、方言音韵的特点密切相关。在与“洼”“湾/弯”等字比较的过程中,尝试探讨该地区宕江摄演变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名 方言 词义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继承与发展——《汉语拼音方案》及其使用再认识 被引量:3
12
作者 史艳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6期38-49,共12页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语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它广泛吸收了之前威妥玛式、注音符号、国罗式、北拉等注音方案的优点,用来拼写普通话读音,但不适用于对古代汉语和汉语方言进行系统标音。用描写、溯源、比较等方法对《汉语拼音方案... 《汉语拼音方案》是拼写汉语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它广泛吸收了之前威妥玛式、注音符号、国罗式、北拉等注音方案的优点,用来拼写普通话读音,但不适用于对古代汉语和汉语方言进行系统标音。用描写、溯源、比较等方法对《汉语拼音方案》分析后认为:汉语拼音中字母ü的变体写法io、yo、yu源于其近代读音——复元音[iu],汉语拼音套用了近代复元音iu[iu](双音素)的外壳形式来表示今单音素合体字母iu[y]的音;合体字母nɡ可称为会意字母,而zh、ch、sh并非如此,其写法主要是为了与z、c、s相区别;汉语拼音中更多是音位标音,此外还有形式标音,后者体现在儿化标音中; zh、ch、sh与j、q、x音感明显不同,二者分立更符合汉语事实;相对于其他方案,《汉语拼音方案》是一种最简洁的注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拼音方案》 适用范围 字母 音位标音 形式标音 简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俗词源影响下的“喝饼子”用字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史艳锋 《励耘语言学刊》 CSSCI 2018年第2期258-265,共8页
徐州一带的炊食“喝饼”词源为“蝎饼”。蝎,蝤蛴也,是天牛的幼虫。“蝎饼”最初得名与其形状像“蝎虫”有关。“蝎饼”一词早见于刘熙《释名》中,由“蝎饼”到“喝饼”,中间还经历了“餲饼”阶段。大致汉至唐时期用“蝎饼”;至少自宋... 徐州一带的炊食“喝饼”词源为“蝎饼”。蝎,蝤蛴也,是天牛的幼虫。“蝎饼”最初得名与其形状像“蝎虫”有关。“蝎饼”一词早见于刘熙《释名》中,由“蝎饼”到“喝饼”,中间还经历了“餲饼”阶段。大致汉至唐时期用“蝎饼”;至少自宋始“餲饼”开始常用,“餲”原为“饭臭”之义,陈彭年《广韵》已经增加了“餲:饼名”的记载;“餲饼”写作“喝饼”,是近来的事。“蝎饼”演变成“餲饼”,“餲饼”继而变作“喝饼”,都是俗词源影响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喝饼 蝎饼 餲饼 俗词源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庆故地精知庄章组声母在洪音前的演变——基于90年前的怀庆话与今各地话的比较
14
作者 史艳锋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2-549,共18页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20世纪初期怀庆方言的读音情况,这为我们了解近些年来怀庆故地方音的演变提供了绝佳参照。文章以洪音前精知庄章组声母读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90年前怀庆方音与今怀庆故地孟州、武陟、济源、沁阳、博爱...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记录了20世纪初期怀庆方言的读音情况,这为我们了解近些年来怀庆故地方音的演变提供了绝佳参照。文章以洪音前精知庄章组声母读音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90年前怀庆方音与今怀庆故地孟州、武陟、济源、沁阳、博爱、修武方言异同,勾勒出精知庄章组声母在上述各自方言中相对于怀庆方音的一段演变历程。研究表明,孟武型处于怀庆型的前一阶段,其他济源、沁阳、博爱、修武读音类型均是在孟武型、怀庆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最后归纳出怀庆故地精知庄章组声母近年来的整体演变链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庆 怀庆故地 精知庄章组声母 洪音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方言内部子变韵的分布格局及其成因——兼论零形式子变韵的演变过程
15
作者 史艳锋 《励耘语言学刊》 2021年第2期130-142,共13页
子变韵是子尾参与合音的变韵,豫北晋语区孟州、济源、博爱、武陟、辉县、淇县话-a■-■类基本韵母不存在与其不同型的子变韵母,中原官话区郑州、开封话-an-■n-a■-■类基本韵母同样没有与其不同型的子变韵母。基于子变韵分布格局的地... 子变韵是子尾参与合音的变韵,豫北晋语区孟州、济源、博爱、武陟、辉县、淇县话-a■-■类基本韵母不存在与其不同型的子变韵母,中原官话区郑州、开封话-an-■n-a■-■类基本韵母同样没有与其不同型的子变韵母。基于子变韵分布格局的地域差异,同时结合先期方言内子尾在各类韵母后分布的均衡性考量,我们认为鼻韵母若无与其不同型的子变韵母,应系零形式变韵。子变韵在演变过程中一般先后经历结合式子变韵阶段和化合式子变韵阶段。化合式子变韵一般形成次序为:基本韵母为-i尾韵的快于-n尾韵的,-n尾韵的快于-■尾韵的,低元音韵腹韵母快于同韵尾的中、高元音韵腹韵母。郑州、开封、淇县等地鼻韵母对应的子变韵由于没能有效从结合式子变韵进一步发展成化合式子变韵,致使结合式子变韵尾部逐渐磨损失去,成为长音子变韵,最终演变为零形式变韵。变韵方言中-ou-au类基本韵母若无对应的与其不同型的子变韵母,也系零形式变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变韵 分布格局 鼻韵母 零形式子变韵 演变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辣汤”名字中“胡辣”用字新解
16
作者 史艳锋 《中国文字研究》 2021年第2期201-207,共7页
胡辣汤是起源于河南及其周边的早餐。我们考证“胡辣”应作“忽喇”解。“胡辣”读“忽喇”音。“忽喇”最早作象声词,是物体翻倒、坍塌、来回摆动或摩擦等产生的声音,明代文献中就有较多使用了。在今中原方言中“忽喇”象声词用法被很... 胡辣汤是起源于河南及其周边的早餐。我们考证“胡辣”应作“忽喇”解。“胡辣”读“忽喇”音。“忽喇”最早作象声词,是物体翻倒、坍塌、来回摆动或摩擦等产生的声音,明代文献中就有较多使用了。在今中原方言中“忽喇”象声词用法被很好保留下来,还逐渐引申出两种动词用法:①指带有“忽喇”声音的动作,该动作带有很强的动感和声感;②指声感减弱的混合动作,突出一种随意性。其中②是在①基础上的进一步引申。“忽喇汤”中“忽喇”系动词②义项,“忽喇汤”即为由多种食材随意混合而成的汤,“忽喇”是汤的制作方式。历史上“忽喇”也写作“忽辣”,作为吃食,民间更倾向选择“忽辣汤”的写法。当坊间弄不清“忽辣汤”的造词理据后,便从俗词源角度出发,把“忽辣汤”改写成“胡辣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辣汤 分音词 忽喇 造词理据 俗词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北晋语的儿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史艳锋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2-73,共12页
文章首先介绍了豫北晋语卷舌儿化与平舌儿化的分布情况及安阳、汤阴儿尾与儿化的共存现象。接着描写了济源、武陟、凤泉、淇县等13个方言点基本韵母与儿化韵母的对应关系,总结出豫北晋语区儿化韵母的地域分布特征。着力讨论了豫北晋语... 文章首先介绍了豫北晋语卷舌儿化与平舌儿化的分布情况及安阳、汤阴儿尾与儿化的共存现象。接着描写了济源、武陟、凤泉、淇县等13个方言点基本韵母与儿化韵母的对应关系,总结出豫北晋语区儿化韵母的地域分布特征。着力讨论了豫北晋语中伴随儿化发生的四种变音:儿化引起声调的变化,儿化引起声母的变化,儿化增生闪音?和儿化引起介音的变化。最后对淇县、卫辉等地儿化韵母较入声韵基本韵母所表现出的滞后/超前层次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豫北晋语 儿化 变音 超前 滞后
原文传递
关中方言见系开口一等字中的i介音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艳锋 《南开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74-80,共7页
目前关中耀州、宜川、临渭等地方言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字都有增生i介音的现象。该现象在陕北神木、清涧、延川等地方言也有发现。通过与《关中方音调查报告》《宜川县志》(1944)比照,笔者发现关中方言开口一等字增生i介音的时间并不是... 目前关中耀州、宜川、临渭等地方言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字都有增生i介音的现象。该现象在陕北神木、清涧、延川等地方言也有发现。通过与《关中方音调查报告》《宜川县志》(1944)比照,笔者发现关中方言开口一等字增生i介音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大体而言,陕北、关中方言开口一等介音“见疑影”母字出现较早,“溪”母字次之,“晓匣”母字出现较晚,且呈现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宏观来看:韵腹为前元音■,ε、E、e的见系字,或见系字声母后伴随摩擦成分,较易增生i介音。微观来看:见系声母发音部位的细微差异、声调长短对介音增生快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单字音中i介音增生速度较语流中快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 陕北 开口一等字 见系 i介音
原文传递
徐州一带“■汤”中“■”的本字考
19
作者 史艳锋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 2022年第1期108-117,282,共11页
徐州“■汤”中“■”系坊间俗字。“■汤”之前曾写作“糁汤”,不过“糁”并非“■”的本字。文章使用方言考本字方法考证出“■”本字为“■”。“■”是“碎麦”之义,这与“■汤”制作时必须加入麦仁相吻合。“■”,中古假开二生母... 徐州“■汤”中“■”系坊间俗字。“■汤”之前曾写作“糁汤”,不过“糁”并非“■”的本字。文章使用方言考本字方法考证出“■”本字为“■”。“■”是“碎麦”之义,这与“■汤”制作时必须加入麦仁相吻合。“■”,中古假开二生母平声字,属于开口“知二庄”组字,徐州话本应读sa,不过今徐州方言读sa,这与徐州市区方言“知二庄”开口字正在由平舌音向翘舌音演变有关。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对“■”本字是“啥”“■”“蛇”观点的不可靠性分别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 考本字 语音变读
原文传递
河南凤泉方言的子变音
20
作者 史艳锋 《语言研究集刊》 2022年第2期48-63,共16页
文章首先罗列凤泉方言子变韵母与基本韵母的对应关系,并对子变音进行举例描写.接着讨论凤泉方言子变音的特点,指出:(1)基本韵母a、e■、e对应的子变韵母中出现i■-/i-音,与子变韵母经历"ə■-→i■-→i-"的音变过程有关,这与... 文章首先罗列凤泉方言子变韵母与基本韵母的对应关系,并对子变音进行举例描写.接着讨论凤泉方言子变音的特点,指出:(1)基本韵母a、e■、e对应的子变韵母中出现i■-/i-音,与子变韵母经历"ə■-→i■-→i-"的音变过程有关,这与王福堂、王洪君先生对相关子变韵母形成过程构拟有些区别,该音变在p、p^(h)、t、t^(h)、v母子变音中的发展速度最快,m、k、x母子变音中次之,s母子变音中较慢;(2)子变韵母的衰变过程事实上是"离散式音变"的过程;(3)子变音今有很大一部分现已被儿化音代替.文章最后对凤泉话中一种基本韵母对应多种子变韵母的事实分五类情况进行讨论,重点指出第五类系归纳音系人为造成,并进一步指出:在分析子变韵母来源时如能不囿于现有单字音系,部分子变韵母与基本韵母的对应来源关系会更明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泉方言 子变韵 变韵演变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