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茎突的观测及茎突过长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凯 秦耿耿 +4 位作者 龙建胜 曾辉 史昌兵 戴峥 陈卫国 《广东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6-520,共5页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群茎突形态、长度、方位角进行观察,与临床确诊茎突综合征(SPS)的患者的茎突进行对比,探讨形态长度、方位角及茎突形态对SPS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的容积再现(VR)和多层...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MSCT)三维后处理技术对正常人群茎突形态、长度、方位角进行观察,与临床确诊茎突综合征(SPS)的患者的茎突进行对比,探讨形态长度、方位角及茎突形态对SPS诊断的价值。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的容积再现(VR)和多层面重建(MPR)技术对146例292侧非SPS人群茎突和46例66侧临床确诊为SPS的茎突进行评估及测量,评估茎突的形态、测量茎突的长度及方位角。结果将对照组分为〈20岁,20~40岁及≥40岁3组,各组茎突长度平均值为(21.27±17.44)mm,(32.00±8.52)mm,(30.33±7.77)mm,〈20岁组茎突长度小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岁组内倾角为(71.27±4.55)°,前倾角为(68.49±4.66)°。SPS组茎突度长度(36.26±8.47)mm,内倾角为(68.12±3.65)°,前倾角为70.05±5.04度,SPS组茎突长度、内倾角与≥40岁对照组茎突长度、内倾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组茎突长于≥40岁对照组,内倾角小于≥40岁对照组,而两组间前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P〉0.05)。对照组三个年龄段茎突形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对比P〈0.05),随年龄增长完整型所占比例增大,≥40岁对照组与SPS组对比茎突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P〉0.05)。结论 MSCT是目前观测活体茎突的最准确方法,测量茎突时应使用MPR进行测量,对于茎突形态的观察应结合VR和MPR。随年龄增长茎突有逐渐骨化及增长趋势。茎突过长、内倾角过小是诊断SPS的重要依据,而茎突骨化程度的增加也是SPS的发病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CT 多层面重建 茎突过长综合征 茎突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内窥镜设备辐射发射试验整改探讨
2
作者 李翔 雷强 +2 位作者 史昌兵 郝爽雨 李晓婷 《工程与试验》 2024年第4期94-97,共4页
针对电子内窥镜设备电磁兼容测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较低的辐射发射项目,对某电子内窥镜产品进行缺陷分析,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使产品满足试验测试要求,为电子内窥镜设备电磁兼容整改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电子内窥镜 辐射发射 电磁兼容 电磁泄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新进展
3
作者 秦格秀 史昌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040-042,共3页
口腔颌面部具有较多的窦、腔和间隙,且和脑颅联系也较为紧密,因此口腔颌面部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影像学检查如CT片与X线平片是目前常用于诊断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常用的传统方法。随着经济和医学的快速发展,CT三维成像技术应用越来越... 口腔颌面部具有较多的窦、腔和间隙,且和脑颅联系也较为紧密,因此口腔颌面部的解剖关系较为复杂。影像学检查如CT片与X线平片是目前常用于诊断治疗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常用的传统方法。随着经济和医学的快速发展,CT三维成像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64排螺旋CT带来了全新的诊断模式,病人无需变换体位,只需平卧,检查过程快速简便安全,使得口腔颌面部疾病的诊断更为准确,有利于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在CT三维成像技术中,64排螺旋CT在图像处理方面的技术较强,进一步通过后处理技术对获取的原始资料加以处理,使其形成三维图像,可以将不同方位的真实情况直观的呈现在视野中,有利于病人了解自己的病情,属于一种理想检查方法。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诊断与鉴别中应用较多,可提升诊断效果,本文就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治中的应用现状进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螺旋CT 三维重建 口腔颌面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应用及准确性分析
4
作者 秦格秀 史昌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55-57,共3页
研究分析64排CT扫描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准确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64排CT检查并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6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肠壁缺血... 研究分析64排CT扫描对肠壁缺血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进行准确性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46例肠壁缺血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64排CT检查并和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46例患者病理诊断均为肠壁缺血性病变。与病理结果相比较,64排CT扫描对患者肠系膜下动脉狭窄、肠系膜上下动脉狭窄、血管狭窄、腹主动脉狭窄的诊断结果相似,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64排CT扫描与病理诊断在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上也接近,P>0.0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4排CT扫描鉴别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安全性高、及时性强,应与其它检查方法相结合,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具备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4排CT 扫描 肠壁缺血性病变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膝关节损伤中进行低场强磁共振检查的优势与效果研究
5
作者 唐武杰 史昌兵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3期069-072,共4页
研究膝关节损伤中进行低场强磁共振检查的优势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间,入我院接受膝关节损伤诊治的6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片、常规强MRI检查、低场强MRI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涉检查结果进行记录... 研究膝关节损伤中进行低场强磁共振检查的优势与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2024年5月间,入我院接受膝关节损伤诊治的68例病患为研究对象,均行X线片、常规强MRI检查、低场强MRI检查,并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所涉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不同检查模式下诊断效能。结果 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检出骨损伤/骨折阳性60例、阴性8例,经X线片诊断,检出阳性44例、阴性24例,经低场强MRI诊断,检出阳性56例、阴性12例,常规强MRI诊断,检出阳性55例、阴性13例;关节镜检查中软组织损伤阳性58例、阴性10例;经X线片诊断,检出阳性53例、阴性15例;经低场强MRI诊断,检出阳性58例、阴性10例;常规强MRI检出阳性57例、阴性11例。经比对低场强MRI和常规强MRI检测结果均优于X线片检测,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低场强MRI和常规强MRI间数据对比结果无差异,P>0.05。结论 在膝关节受损患者临床诊治期间,进行低场强MRI诊断具有良好诊断效能,可有效针对患者膝关节骨伤和软组织受损程度进行检测,为下步治疗和预后康复提供有力依据,对提高患者疗护效率、早期确诊病症有着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损伤 低场强磁共振检查 X线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