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信号通路参与慢性应激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损伤 被引量:11
1
作者 史为博 易善勇 +4 位作者 王贺 牛世霸 王松军 李英敏 丛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3期280-284,共5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程应激过程中,下丘脑神经细胞是否启动内质网应激,并通过影响HPA轴,引发神经细胞病理性改变,为应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提供依据。建立每日束缚固定8 h加冰水游泳5 min的应激大鼠模型,分为1、3、7、14、21 d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时程应激过程中,下丘脑神经细胞是否启动内质网应激,并通过影响HPA轴,引发神经细胞病理性改变,为应激导致的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提供依据。建立每日束缚固定8 h加冰水游泳5 min的应激大鼠模型,分为1、3、7、14、21 d组及各时间点正常对照组,ELISA检测血清中糖皮质激素水平变化,硫堇染色观察下丘脑神经细胞病理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显色观察下丘脑神经细胞中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ATF4和CHOP的表达变化以及采用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MMTC),进行蛋白表达的半定量分析。糖皮质激素从应激第3天开始显著升高,7 d达到高峰,21 d时又显著性降低;硫堇染色显示随应激时间的延长,下丘脑神经细胞发生水肿,尼氏体消失,细胞固缩浓染的病理性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及MMTC法分析显示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的表达呈现出先增高后降低趋势,ATF4和CHOP的表达随着应激时间的延长显著性增加。应激导致大鼠下丘脑神经细胞的病理性改变,同时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提示内质网应激PERK-ATF4-CHOP通路的激活可能参与了下丘脑神经细胞的病理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糖皮质激素 应激 PERK-ATF4-CHOP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
2
作者 史为博 贾景娜 +3 位作者 杜澍金 韩晓雯 李英敏 丛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8-582,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慢性依赖大鼠模型,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腹侧被盖区(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慢性依赖大鼠模型,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的表达变化。结果: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吗啡依赖时间的延长VTA区内TH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吗啡依赖6周组阳性细胞减少明显。结论:较长时程吗啡依赖大鼠VTA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腹侧被盖区 TH阳性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损伤后内源性NSCs活化增殖、分化、迁移与修复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洁 王洁 +1 位作者 史为博 李英敏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26-230,共5页
对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在胚胎期和出生后早期NSCs经过分化、迁移、成熟后,成为永久性细胞,成年哺乳动物大脑中几乎没有新生细胞的能力。
关键词 创伤 神经系统 神经干细胞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形态学 被引量:1
4
作者 游庆朋 史为博 +4 位作者 刘洁 齐倩 李英敏 左敏 丛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72-274,F0004,共4页
目的:观察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凋亡状态。方法:14~20 d 胎鼠(E14-20 d)、生后0~15 d 幼鼠(P0-15)及成年鼠(P36),取出眼球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观察 PCNA的表达和... 目的:观察视网膜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变化及细胞凋亡状态。方法:14~20 d 胎鼠(E14-20 d)、生后0~15 d 幼鼠(P0-15)及成年鼠(P36),取出眼球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及原位末端标记(TUNEL)观察 PC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变化。结果:发育早期 E14~P7,可观察到有较强 PCNA 阳性表达,P9时 PCNA 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15开始未见明显 PCNA 阳性表达。E18可观察到凋亡细胞,随着发育的进行,凋亡细胞逐渐增多,P7时凋亡细胞数目最多,之后又逐渐减少,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内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结论:在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呈现了有序的动态变化,正是这种有序的增殖和凋亡的平衡才使视网膜最终发育成了正常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发育 增殖细胞核抗原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IB-β在大鼠脊髓神经细胞迁移分化中的表达研究
5
作者 马如飞 李英敏 +4 位作者 齐倩 丛斌 史为博 左敏 张国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7-291,共5页
目的:观察孤儿核受体神经生长诱导基因B-β(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β,NGFIB-β)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β在神经细... 目的:观察孤儿核受体神经生长诱导基因B-β(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β,NGFIB-β)在大鼠脊髓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β在神经细胞迁移分化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结果:NGFIB-β阳性表达在脊髓的发育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动态变化,NGFIB-β阳性细胞显示已经分化的形态。NGFIB-β首先在胚胎13天(E13)脊髓组织的背侧出现阳性细胞,E15可清楚观察到阳性细胞呈"扶梯"样迁移方式从背侧向腹侧迁移,随着发育和细胞的成熟,阳性表达明显减少,成熟脊髓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与PCNA的对比观察表明,两种蛋白分别表达在不同的细胞中,NGFIB-β表达在迁移分化的幼稚神经细胞中,而在有增殖能力的细胞中不表达。结论:NGFIB-β可能在大鼠脊髓神经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迁移分化过程中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NGFIB- βPCNA 分化 迁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生后视网膜发育过程中Nurr1与TH的相关关系研究
6
作者 齐倩 史为博 +3 位作者 贾景娜 丛斌 左敏 李英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1-484,共4页
目的:观察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related factor 1,Nurr1)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在生后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明Nurr1与视网膜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关关系。方法: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 目的:观察核受体相关因子1(nuclear receptor-related factor 1,Nurr1)与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在生后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明Nurr1与视网膜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相关关系。方法: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结果:Nurr1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出现了显著的动态变化,Nurr1阳性产物主要表达在内核层细胞,生后3~7 d达到高峰,之后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表达又逐渐减少,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内仅见少量Nurr1阳性细胞,在视网膜神经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仅见个别TH阳性细胞。Nurr1与TH的免疫组化双标结果显示两蛋白可以共表达在同一细胞中,但众多的Nurr1阳性细胞不表达TH。结论:Nurr1在大鼠视网膜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及非多巴胺能神经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发育 核受体相关因子1 酪氨酸羟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IB-β在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与PCNA的相关关系
7
作者 王冉 胡蕊 +5 位作者 贾景娜 王洁 史为博 齐倩 李英敏 王学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观察NGFIB-β(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β,Nurr1)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PCNA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β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及We... 目的:观察NGFIB-β(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β,Nurr1)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PCNA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β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NGFIB-β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呈现了显著的动态变化,NGFIB-β从E18 d开始在大鼠视网膜组织出现少量表达,阳性表达主要在内核层内缘,随着发育的进行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P3~7 d达到高峰,之后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表达又逐渐减少,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内仅见少量阳性细胞,与PCNA的对比观察发现,两者表达在不同部位和不同细胞中,NGFIB-β主要表达在已分化的幼稚神经细胞中,在增殖细胞中不表达;PCNA蛋白从E14 d到P7 d为强阳性表达,P9 d时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减少,成熟的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结论:NGFIB-β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可能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NGFIB—β 增殖细胞核抗原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儿核受体1在大鼠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
8
作者 王冉 胡蕊 +4 位作者 史为博 贾景娜 王洁 李英敏 王学义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937-941,共5页
目的:观察孤儿核受体1(NGFIB-13)在大鼠视网膜无长突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触融合蛋白、酪氨酸羟化酶(TH)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fl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石蜡包埋... 目的:观察孤儿核受体1(NGFIB-13)在大鼠视网膜无长突细胞发育过程中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及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突触融合蛋白、酪氨酸羟化酶(TH)的相关关系,探讨NGFIB-fl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采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双重显色。结果:NGFIB-13在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呈现显著的动态变化,NGFIB-13从胚胎18d开始在大鼠视网膜组织出现少量表达,阳性表达主要在内核层内缘,随着发育的进行,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生后3~7d达到高峰,之后随着细胞的成熟,阳性表达又逐渐减少,成熟的视网膜组织内仅见少量阳性细胞,与PCNA的对比观察显示,两者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细胞中,NGFIB-β主要表达在已分化的细胞中,在增殖细胞中不表达;NGFIB-β和视网膜无长突细胞特异性标记物syntaxin-1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显色显示NGFIB-β阳性细胞为无长突细胞;NGFIB-β与TH的免疫组织化学双重标记显示两蛋白共表达在同一细胞中,但众多的NGFIB-β阳性细胞不表达TH。结论:NGFIB-β在大鼠视网膜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及非多巴胺能无长突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有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 孤儿核受体1 增殖细胞核抗原 突触融合蛋白 酪氨酸羟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程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室周核神经细胞的影响
9
作者 王贺 史为博 +5 位作者 易善勇 张晓静 王松军 马春玲 李英敏 丛斌 《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73-376,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室周核神经细胞的影响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为应激性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病理形态学依据。方法:建立每日束缚固定8 h加冰水游泳5 min的应激大鼠模型,分为1、3、7、14、21d组及各时间...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室周核神经细胞的影响及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变化,为应激性损伤的机制研究提供病理形态学依据。方法:建立每日束缚固定8 h加冰水游泳5 min的应激大鼠模型,分为1、3、7、14、21d组及各时间点正常对照组,采用硫堇染色观察弓状核、室周核内神经细胞尼氏体变化及细胞形态学改变;TH免疫组织化学标记观察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室周核内多巴胺能神经细胞阳性表达变化,采用全景组织细胞定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较长时程反复的应激刺激导致了大鼠弓状核和室周核神经细胞细胞质内尼氏体消失及部分细胞固缩。TH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显示随着应激时程的延长,下丘脑弓状核和室周核内多巴胺能神经细胞阳性表达数目减少。结论:较长时程的反复应激刺激可导致大鼠下丘脑弓状核和室周核神经细胞损伤及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下丘脑 弓状核 室周核 神经细胞损伤 酪氨酸羟化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GFIB-β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中的表达研究
10
作者 毕海涛 乔晓温 +3 位作者 史为博 贾景娜 王杰 李英敏 《河北医药》 CAS 2013年第2期165-166,共2页
目的观察孤儿核受体神经生长诱导基因B-β(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β,NGFIB-β)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NGFIB-β在神经细胞分化成熟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成熟大鼠5只,孕12~19d妊娠大鼠(每天5... 目的观察孤儿核受体神经生长诱导基因B-β(nerve growth factor-induced gene B-β,NGFIB-β)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中表达的动态变化,探讨NGFIB-β在神经细胞分化成熟中的表达意义。方法选取成熟大鼠5只,孕12~19d妊娠大鼠(每天5只)、生后1~15d幼鼠(每天5只),处死后取大脑皮层组织,采用石蜡包埋组织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NGFIB-β表达变化。结果 NGFIB-β从孕16天开始在大鼠大脑皮层第Ⅴ、Ⅵ层出现少量阳性细胞,随着发育的进行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多,生后天阳性表达达到高峰,在Ⅱ-Ⅵ均见阳性细胞,之后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阳性细胞数目又明显减少,成熟的大脑皮层仅在Ⅴ-Ⅵ层见少量阳性细胞。结论提示NGFIB-β可能在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从幼稚到成熟的分化过程中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GFIB-β 大脑皮层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对体外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贾景娜 史为博 +5 位作者 易善勇 王冉 张国忠 马春玲 左敏 李英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45-351,共7页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easso ciated protein-2,MAP2)、孤儿核受体1(nuclear receptor-related factor 1,NURR1)、拓扑异构酶Ⅱβ(DNA topoisomereⅡβ,TopoⅡβ)在乙醇毒性作用下的表达变化,探讨MAP2、NURR1、Topo...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easso ciated protein-2,MAP2)、孤儿核受体1(nuclear receptor-related factor 1,NURR1)、拓扑异构酶Ⅱβ(DNA topoisomereⅡβ,TopoⅡβ)在乙醇毒性作用下的表达变化,探讨MAP2、NURR1、TopoⅡβ与乙醇导致的神经细胞分化异常的相关关系。方法:取新生鼠(出生24 h内),75%酒精消毒,断头取脑,分离皮层神经细胞接种于培养板,给予剂量75 mmol/L的乙醇培养3 d、5 d、7 d后,采用免疫荧光观察MAP2、NURR1、TopoⅡβ的表达变化;Fluoro-Jade B荧光染色观察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情况。结果:随乙醇染毒时间的延长,原代培养的神经细胞分布较正常对照组稀疏,MAP2的表达发生了变化,以7 d组变化最明显,突起变细变短,阳性表达减弱;NURR1及TopoⅡβ的表达也随乙醇染毒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数目及阳性信号表达的强度均呈下降趋势,以7 d最为显著。NURR1阳性细胞计数为(9.6±3.5)与正常对照组的(45.2±3.96)有显著差异(P<0.05)。TopoⅡβ(55.8±3.77)与正常对照组的(86.2±4.82)有明显差异(P<0.05);Fluoro-Jade B荧光标记显示在乙醇染毒5 d组及7 d组均可见阳性细胞。结论:MAP2、NURR1、TopoⅡβ可能参与了乙醇导致的神经细胞分化异常,改变了细胞骨架稳定,最终导致了部分神经细胞的变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乙醇 神经细胞分化 FLUORO-JADE B荧光标记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κ、δ阿片受体及酪氨酸羟化酶在MN9D细胞中的表达
12
作者 田鹏翔 史为博 +4 位作者 王洁 刘洁 毕海涛 马春玲 丛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51-754,共4页
目的:检测多巴胺能性MN9D细胞中是否存在μ、κ、δ 3种阿片类受体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为建立吗啡依赖MN9D细胞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培养MN9D细胞后,采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μ、κ、δ3种受体蛋白表达... 目的:检测多巴胺能性MN9D细胞中是否存在μ、κ、δ 3种阿片类受体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H)的表达,为建立吗啡依赖MN9D细胞模型奠定基础.方法:培养MN9D细胞后,采用免疫荧光标记观察μ、κ、δ3种受体蛋白表达状态;RT-PCR检测μ、κ、δ3种阿片类受体的mRNA表达;TH免疫荧光标记,观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表达数量.结果:免疫荧光及PCR结果均显示MN9D细胞中存在μ、κ、δ 3种受体,并且TH阳性细胞的数目明显多于多巴胺能SH-SY5Y细胞系.结论:MN9D细胞中同时存在μ、κ、δ3种阿片受体,可作为吗啡依赖细胞模型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9D细胞 阿片受体 酪氨酸羟化酶 SH-SY5Y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在医疗损害鉴定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松军 史为博 +1 位作者 张国忠 丛斌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5期709-714,共6页
医疗损害是全世界的问题,且并没有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发展而减少。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是法医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1],全国法院系统2016年全年共审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20 833 件,同比上... 医疗损害是全世界的问题,且并没有随着现代化高科技的发展而减少。医疗纠纷的防范和处理是法医学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年度报告[1],全国法院系统2016年全年共审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20 833 件,同比上升2.49%,2017 年全年共审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22563件,同比上升8.3%;2018年全年共审结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21896件,同比下降2.96%。医疗损害鉴定为医疗纠纷的调解和诉讼提供鉴定意见,鉴定意见作为医疗纠纷案件处理的重要证据之一,为案件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医疗损害鉴定的主要内容是就民事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及过错的原因力大小进行鉴定,因果关系理论是医疗损害鉴定中的关键技术点,是确定原因力大小的基石,因而显得尤其重要[2-4]。医疗过程具有经验性和复杂性,医疗损害鉴定多为“多因一果”,与相当因果关系的理论相契合。笔者通过分析相当因果关系理论与医疗损害因果关系的契合特性,阐述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在医疗损害鉴定中的运用,为医疗损害鉴定提供理论和实践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医疗事故 医疗损害 相当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醇中毒后迟发性脑出血法医学鉴定1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包俊霞 左敏 +6 位作者 王松军 齐倩 刘霞 史为博 马如飞 赵羽 张国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75-277,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2018年3月25日晚19:00至22:00,王某(男,40岁)与2名同伴在某个体餐馆就餐并饮自酿白酒,餐后3人均出现相同临床症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王某症状最严重并出现抽搐、昏迷症状,经抢救无效于5月12日死亡。... 1案例1.1简要案情2018年3月25日晚19:00至22:00,王某(男,40岁)与2名同伴在某个体餐馆就餐并饮自酿白酒,餐后3人均出现相同临床症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王某症状最严重并出现抽搐、昏迷症状,经抢救无效于5月12日死亡。经检测,自酿白酒中甲醇质量浓度为647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中毒 甲醇 脑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BE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改革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松军 刘霞 +2 位作者 齐倩 史为博 李淑瑾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年第11期61-62,65,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OBE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及效果评价。方法:以OBE教学理念为宗旨对法医病理学课程从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结果:信息化教学改革后的2016级学生的法医病理学技... 目的:探讨基于OBE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改革以及效果评价。方法:以OBE教学理念为宗旨对法医病理学课程从教育目标、提升教学设计、改进授课方式、完善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结果:信息化教学改革后的2016级学生的法医病理学技能整体成绩、综合笔试的整体成绩均明显优于2015级(P<0.01)。结论:以OBE理念的信息化教学改革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BE 信息化教学 线上教学 形成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辟谷”后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
16
作者 王建峰 刘霞 +6 位作者 田成俊 董怡铭 马如飞 齐倩 王松军 史为博 张国忠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23-625,共3页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女,36岁,某年8月1日在他人租住处“辟谷”(除饮水外不吃任何食物),于9月8日结束,持续39 d。王某结束“辟谷”后每日喝粥,至9月19日出现意识障碍,最终死亡。1.2法医学检验于死后第8天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尸长16... 1案例1.1简要案情王某,女,36岁,某年8月1日在他人租住处“辟谷”(除饮水外不吃任何食物),于9月8日结束,持续39 d。王某结束“辟谷”后每日喝粥,至9月19日出现意识障碍,最终死亡。1.2法医学检验于死后第8天进行尸体检验。尸表检查:尸长164 cm,体质量50 kg(“辟谷”前约75 kg),体形消瘦,营养状态差,发育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障碍 法医学鉴定 尸体检验 法医学检验 简要案情 辟谷 营养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H1N1疫苗后心源性猝死法医学鉴定1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为博 刘洁 +4 位作者 易善勇 王洁 张国忠 李英敏 丛斌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440-440,I0001,共2页
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女,12岁。于某月7日在当地门诊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当晚体温37.5℃,次日退热,但出现咳嗽、感冒症状,未就医。当月14日晚出现非喷射性呕吐,无发热。15日出现腹部不适、腹胀。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H1N1疫苗 心源性猝死
原文传递
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黑质多巴胺神经细胞的影响
18
作者 史为博 刘伟兵 +3 位作者 贾景娜 王洁 李英敏 丛斌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5期367-370,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按逐日递增原则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取脑组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后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对大鼠中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的影响。方法按逐日递增原则背部皮下注射盐酸吗啡,建立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取脑组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后石蜡包埋,组织连续切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多巴胺能神经细胞特异性标记物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蛋白表达变化;Fluoro-Jade B染色观察吗啡依赖不同时程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变性坏死情况。结果 TH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随着吗啡依赖时间的延长黑质阳性细胞逐渐减少,吗啡依赖6周组阳性细胞减少明显。Fluoro-Jade B染色结果证实多巴胺能神经细胞发生了变性坏死。结论较长时程吗啡依赖大鼠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细胞损伤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毒理学 吗啡依赖 黑质 TH阳性细胞 Fluoro—Jade 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