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
作者 古映莹 邱小勇 +1 位作者 胡启明 刘雪颖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3-56,共4页
简单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及发展电磁屏蔽材料的意义,阐述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表层导电型、填充复合型、导电纤维、导电织物等电磁屏蔽材料及各种材料在工艺上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各种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 简单介绍了电磁辐射的危害性及发展电磁屏蔽材料的意义,阐述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屏蔽原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表层导电型、填充复合型、导电纤维、导电织物等电磁屏蔽材料及各种材料在工艺上的优缺点;同时阐述了各种电磁屏蔽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前景,预测了电磁屏蔽材料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材料 导电纤维 填充 屏蔽原理 工艺 复合型 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质岩钒矿中提取钒的无污染焙烧工艺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古映莹 庄树新 +3 位作者 钟世安 周建良 田俊杰 侯淼淼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2-106,共5页
采用氧化焙烧法研究了无污染的焙烧添加剂碳酸钠、氧化钙、红泥和苛化泥从硅质岩钒矿中提取钒的焙烧工艺。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添加剂用量、入炉温度、焙烧气氛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硅质岩钒矿适宜的添加剂为苛化泥,当苛... 采用氧化焙烧法研究了无污染的焙烧添加剂碳酸钠、氧化钙、红泥和苛化泥从硅质岩钒矿中提取钒的焙烧工艺。考察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添加剂用量、入炉温度、焙烧气氛对钒浸出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硅质岩钒矿适宜的添加剂为苛化泥,当苛化泥添加量为6%、入炉温度低于200℃、焙烧温度为850℃、通空气焙烧3 h时,钒的浸出率达70.53%。与传统的钠化焙烧相比,采用苛化泥焙烧添加剂既解决了废气污染问题,又能综合利用资源,具有成本低、污染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冶炼 焙烧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电铅灰中氟与氯 被引量:13
3
作者 古映莹 苏莎 +1 位作者 杨天足 李家元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55-58,共4页
提出了一种使用pH/电导率/离子综合测试仪检测电铅灰中氟和氯含量的离子选择电极方法。电铅灰试样用过氧化氢、柠檬酸和硝酸的混合酸溶解,硝酸与过氧化氢可以消除硫离子对氯离子测定的干扰,柠檬酸与氟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可以消除电... 提出了一种使用pH/电导率/离子综合测试仪检测电铅灰中氟和氯含量的离子选择电极方法。电铅灰试样用过氧化氢、柠檬酸和硝酸的混合酸溶解,硝酸与过氧化氢可以消除硫离子对氯离子测定的干扰,柠檬酸与氟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可以消除电铅灰中铁、铝对氟离子测定的干扰。样品测试结果显示,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氟离子≤2.5%,氯离子≤2.4%。电铅灰中共存离子对氟离子和氯离子的测定无干扰。该方法用于电铅灰中氟和氯的同时测定,具有很好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氯离子 离子综合测试仪 离子选择电极法 电铅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比表面Ce_xZr_(1-x)O_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古映莹 冯圣生 +2 位作者 李金林 宋丰轩 秦利平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623-1627,共5页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了CexZr1-xO2复合氧化物。采用XRD、AFM、FTIR以及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样品在500℃煅烧2h后,生成了立方相Ce0.75Zr0.25O2和四方相Ce0.5Zr0.5O2固... 分别采用共沉淀法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模板法制备了CexZr1-xO2复合氧化物。采用XRD、AFM、FTIR以及N2吸附-脱附等方法对样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共沉淀法合成的样品在500℃煅烧2h后,生成了立方相Ce0.75Zr0.25O2和四方相Ce0.5Zr0.5O2固溶体,比表面积为62.1m2·g-1,孔体积为0.097cm3·g-1;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模板剂,乙二胺为助模板剂合成的样品在500℃煅烧2h后,生成了纯四方相Ce0.5Zr0.5O2固溶体,比表面积为180m2·g-1,孔体积为0.182cm3·g-1。结果表明,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为模板剂,可以合成高比表面积且具有介孔结构的Ce0.5Zr0.5O2复合氧化物;加入乙二胺作为助模板剂可明显的提高比表面积和孔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铈锆固溶体 介孔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制备PZT压电陶瓷粉体 被引量:16
5
作者 古映莹 戴恩斌 黄可龙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65-668,共4页
本文报道了水热法制备 P Z T 压电陶瓷粉体的研究结果, 给出了 P Z T 粉体的结晶性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氢氧化钾添加量之间的关系, 用 X R D、 S E M 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实验结果, 表明所得到的 P Z T粉体为四方晶... 本文报道了水热法制备 P Z T 压电陶瓷粉体的研究结果, 给出了 P Z T 粉体的结晶性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氢氧化钾添加量之间的关系, 用 X R D、 S E M 等测试手段分析了实验结果, 表明所得到的 P Z T粉体为四方晶相钙钛矿结构, 粒子粒径为06 ~21μm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PZT粉体 压电陶瓷 锆钛酸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钾锰型水合MnO_2的合成及其离子交换选择性 被引量:6
6
作者 古映莹 邓永达 +5 位作者 贾莉英 孟晓虎 桑商斌 钟世安 唐爱东 刘占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915-919,共5页
以硫酸锰和高锰酸钾为原料 ,合成了离子记忆无机离子交换剂—隐钾锰型水合二氧化锰 (CRYMO)。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确证了其晶体结构为α MnO2 ,化学式为MnO2 ·0 .4H2 O。考察了其对Na+ ,K+ ,Rb+ 的表观离子交换容量随溶... 以硫酸锰和高锰酸钾为原料 ,合成了离子记忆无机离子交换剂—隐钾锰型水合二氧化锰 (CRYMO)。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以及热重分析确证了其晶体结构为α MnO2 ,化学式为MnO2 ·0 .4H2 O。考察了其对Na+ ,K+ ,Rb+ 的表观离子交换容量随溶液pH值的变化情况 ;离子交换等温线及分配系数曲线均表明隐钾锰型水合二氧化锰对K+ 和R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钾锰型水合二氧化锰 碱金属离子 离子交换选择性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晶型纳米TiO_2的水热合成及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16
7
作者 古映莹 邱小勇 杜作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4-16,39,共4页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 纳米粉 ,并通过XRD、TEM、激光粒度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发现 ,采用不同的钛源 ,不同的加料方式 ,可得到不同晶型的TiO2 纳米粒子。通过系列样品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发现混晶相纳米TiO2 的光催... 采用水热法制备了TiO2 纳米粉 ,并通过XRD、TEM、激光粒度分析对产物进行表征。结果发现 ,采用不同的钛源 ,不同的加料方式 ,可得到不同晶型的TiO2 纳米粒子。通过系列样品对甲基橙溶液的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发现混晶相纳米TiO2 的光催化性能最好 ,其次是锐钛矿相 ,金红石相的光催化性能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TiO2 水热合成技术 光催化性能 激光粒度 表征 加料方式 甲基橙溶液 无机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铈量法测定过氧化氢的比较 被引量:46
8
作者 古映莹 李丹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88-789,791,共3页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可作为消毒剂、杀菌剂、脱氧剂、漂白剂和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等。目前过氧化氢的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硫酸铈法等。本文分... 过氧化氢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可作为消毒剂、杀菌剂、脱氧剂、漂白剂和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等。目前过氧化氢的分析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和化学滴定法、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硫酸铈法等。本文分别对高锰酸钾法、碘量法和铈量法测定过氧化氢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法 过氧化氢 碘量法 铈量法 测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化学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共沉淀法制备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体 被引量:16
9
作者 古映莹 谭小平 +3 位作者 桑商斌 刘胜 朱丹 李强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64-366,共3页
以硫酸锰、硫酸锌和硫酸亚铁为原料 ,草酸铵为沉淀剂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体 .利用XRD ,SEM ,IR等技术考察了原料中金属离子配比、共沉淀前驱体煅烧温度和添加剂等因素对产物的晶形、纯度和结晶性的影响 ,对不同条... 以硫酸锰、硫酸锌和硫酸亚铁为原料 ,草酸铵为沉淀剂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粉体 .利用XRD ,SEM ,IR等技术考察了原料中金属离子配比、共沉淀前驱体煅烧温度和添加剂等因素对产物的晶形、纯度和结晶性的影响 ,对不同条件下制得的粉体进行了磁性能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 :原料中锰、锌、铁离子的量比对产物的物相影响很大 ,当Zn2 + ,Mn2 + ,Fe2 + 的量比为 1 0∶1 .5∶6 0 ,且共沉淀有添加剂CH3COONa时 ,所得产物为单相的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 ,其晶形为规整的立方体 ;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粉体 ,工艺简单 ,成本低 ,易实现工业化生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尖晶石型 锰锌铁氧体粉体 锰锌铁氧体 共沉淀 软磁材料 磁记录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锆生产中锆硅渣及含碱废液的综合利用 被引量:17
10
作者 古映莹 潘春跃 +1 位作者 黄可龙 杨天足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45-46,F003,F004,共4页
对某厂氧化锆生产过程产生的锆硅渣和废碱液进行了综合利用研究 ,制备了白炭黑产品 ,所得产品达到国家橡胶用白炭黑质量标准 ,使工业废渣和废碱液成为二次资源。
关键词 锆硅渣 含碱废液 硅溶胶 白炭黑 氧化锆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矿石活化焙烧-酸浸新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古映莹 周琼华 +2 位作者 周建良 钟世安 庄树新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92-395,409,共5页
对河南某钒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实验,系统考察了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度、液固比、浸取温度及时间对钒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采用氧化钙为添加剂,控制添加量为10%,850~900℃下焙烧3h,矿样... 对河南某钒矿进行了活化焙烧-酸浸实验,系统考察了添加剂种类与用量、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取酸度、液固比、浸取温度及时间对钒浸取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焙烧过程中,采用氧化钙为添加剂,控制添加量为10%,850~900℃下焙烧3h,矿样的活化效果较好;酸浸过程中,硫酸酸度为5%,液固比为2.5∶1,70~80℃,浸出3h的条件下,钒的浸出率最高,可达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化焙烧 酸浸 浸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锆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4
12
作者 古映莹 冯圣生 +2 位作者 张丽娟 宋丰轩 刘爱红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66-468,共3页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铈锆复合氧化物,并对所得的样品进行了XRD,SEM,BET等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均是由立方相的Ce0.75Zr0.25O2和四方相的Ce0.5Zr0.5O2组成的复合氧化物。所制备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均存在中孔结构,水热... 分别采用水热法和共沉淀法制备了铈锆复合氧化物,并对所得的样品进行了XRD,SEM,BET等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得到的均是由立方相的Ce0.75Zr0.25O2和四方相的Ce0.5Zr0.5O2组成的复合氧化物。所制备的铈锆复合氧化物均存在中孔结构,水热法制备的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26 m2.g-1和7.3 nm,共沉淀法所得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平均孔径分别为95 m2.g-1和4.0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法 共沉淀法 铈锆复合氧化物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沉淀法制备高比表面积的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被引量:4
13
作者 古映莹 刘雪颖 +3 位作者 谭坚 李丹 杨天足 赖琼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37-840,共4页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并用差热分析仪测定铟锡氧化物前驱体的分解温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晶型, 用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的大小和形貌, 用自动吸附仪测量颗粒的比表面积;对分散剂的添加及添加方式、煅烧温度等因素对产... 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并用差热分析仪测定铟锡氧化物前驱体的分解温度、用X射线衍射分析其晶型, 用透射电镜观察颗粒的大小和形貌, 用自动吸附仪测量颗粒的比表面积;对分散剂的添加及添加方式、煅烧温度等因素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也进行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在抽滤洗涤共沉淀凝胶时用Na2SiO3做分散剂润洗, 然后在700 ℃下煅烧2 h, 可以得到粒度为20~30 nm、比表面积达150 m2/g、分布均匀、结晶性好的铟锡氧化物超细粉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粉末 共沉淀法 铟锡氧化物 比表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方法和条件对ITO粉体吸波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古映莹 刘雪颖 +1 位作者 秦利平 吴会永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86-490,共5页
分别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水热-煅烧法制备ITO粉体,并通过测定所得ITO粉体在8~12 GHz频率段的微波吸收率,考察制备条件和制备方法对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得的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优于化学共沉淀法得到... 分别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和水热-煅烧法制备ITO粉体,并通过测定所得ITO粉体在8~12 GHz频率段的微波吸收率,考察制备条件和制备方法对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水热-煅烧法制得的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优于化学共沉淀法得到的ITO粉体微波吸收性能,最大吸收率可达-34 dB,频宽为8.8~10.5 GHz。水热-煅烧法中,水热反应温度影响ITO粉体的微波吸收性能,随水热反应温度的增加,微波吸收率先增大后降低;随煅烧温度的增加,ITO粉体微波吸收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 水热-煅烧法 掺杂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SnO_2电接触材料的制备及烧结条件对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古映莹 宋丰轩 +3 位作者 杨天足 邱晓勇 杜作娟 彭穗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2007年第1期39-43,共5页
以AgNO3和Sn(Ⅳ)盐为原料,采用水热还原法合成了银氧化锡(Ag/Sn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经压片、烧结制得片状Ag/SnO2电接触材料.通过XRD和SEM等手段对制得的Ag/SnO2复合粉体进行表征,系统考察了烧结时间、烧结温度、SnO2含量等因素对A... 以AgNO3和Sn(Ⅳ)盐为原料,采用水热还原法合成了银氧化锡(Ag/SnO2)复合粉体.复合粉体经压片、烧结制得片状Ag/SnO2电接触材料.通过XRD和SEM等手段对制得的Ag/SnO2复合粉体进行表征,系统考察了烧结时间、烧结温度、SnO2含量等因素对Ag/SnO2电接触材料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得Ag/SnO2粉体为高度分散的球形颗粒, Ag/SnO2粉体经压片后,于750℃烧结3h所得电接触材料的密度最大,且材料的相对密度随其中SnO2含量的增加而略有降低,当SnO2含量在8%~16%(质量分数)之间时,所得Ag/SnO2电接触材料的相对密度均达到了9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热合成 银氧化锡 电接触材料 材料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基质粉体YAG及荧光粉体Ce:YAG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古映莹 胡盛青 +1 位作者 周建良 王曼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82-84,共3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立方相钇铝石榴石(YAG)与Ce:YAG纳米粉体。考察了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粉体物相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及Ce3+的掺杂量对Ce:YAG粉体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借助IR、XRD、BET、SEM和荧光分析仪等测试手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出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良好的立方相钇铝石榴石(YAG)与Ce:YAG纳米粉体。考察了煅烧温度和时间对粉体物相和颗粒大小的影响及Ce3+的掺杂量对Ce:YAG粉体的荧光光谱的影响。借助IR、XRD、BET、SEM和荧光分析仪等测试手段对前驱体、YAG及Ce:YAG纳米粉体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表明:共沉淀前驱体经900℃煅烧2h后可得到纯立方相的YAG(Ce:YAG)纳米粉体;所得Ce:YAG粉体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且Ce3+的掺杂量增加会造成其荧光光谱红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钇铝石榴石 掺铈钇铝石榴石 共沉淀法 荧光粉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模板法制备的纳米微孔镍锌铁氧体 被引量:7
17
作者 古映莹 彭穗 +2 位作者 覃展 庄树新 宋丰轩 《磁性材料及器件》 CAS CSCD 2007年第2期37-39,共3页
以镍、锌、铁的硫酸盐为原料、三乙胺和聚乙二醇作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模板法制备了纳米镍锌铁氧体粉体,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检测(BET)、扫描电镜(SEM)、密度测量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模... 以镍、锌、铁的硫酸盐为原料、三乙胺和聚乙二醇作为模板剂,采用水热模板法制备了纳米镍锌铁氧体粉体,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积检测(BET)、扫描电镜(SEM)、密度测量等手段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水热模板法制备的纳米微孔镍锌铁氧体为尖晶石型;模板剂的引入使产物形成了孔结构,平均孔径为14nm左右,且密度降低;SEM显示产物颗粒较小,粒度分布较均匀,分散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锌铁氧体 水热模板法 微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锌铁氧体中锰平均价态的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古映莹 胡启明 +1 位作者 李丹 董宇清 《冶金分析》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2-54,共3页
根据锰锌铁氧体含铁量高的特点,通过绘制按比例添加硫酸铁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工作曲线,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锰锌铁氧体中的总锰含量。然后采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反滴草酸钠的方法测定其中高价锰含量,从而得到还原电子数,结合总锰含量得... 根据锰锌铁氧体含铁量高的特点,通过绘制按比例添加硫酸铁的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工作曲线,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锰锌铁氧体中的总锰含量。然后采用高锰酸钾标准溶液反滴草酸钠的方法测定其中高价锰含量,从而得到还原电子数,结合总锰含量得出其锰的平均价态。对测定总锰含量的条件,如pH值、草酸钠和过硫酸铵的用量等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锌铁氧体 光度法 反滴定法 总锰 还原电子数 锰平均价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加共沉淀水热法制备锰锌铁氧体粉末工艺 被引量:2
19
作者 古映莹 胡启明 +1 位作者 李丹 董宇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3-35,共3页
采用不同的共沉淀方式制备前驱体 ,在 180℃、6h水热条件下制备锰锌铁氧体粉末。将得到的样品进行XRD分析和粒度分析 ,发现采用并加共沉淀水热法制备得到的样品其粒度最小 ,且颗粒一致性很好。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粉体开始发生烧结... 采用不同的共沉淀方式制备前驱体 ,在 180℃、6h水热条件下制备锰锌铁氧体粉末。将得到的样品进行XRD分析和粒度分析 ,发现采用并加共沉淀水热法制备得到的样品其粒度最小 ,且颗粒一致性很好。差热分析结果表明 ,这种粉体开始发生烧结的温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粉末工艺 水热法 生烧 共沉淀 前驱体 粉体 锰锌铁氧体 XRD分析 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热-煅烧法合成纳米ITO粉体 被引量:2
20
作者 古映莹 秦利平 +4 位作者 吴会永 冯圣生 彭穗 宋丰轩 庄树新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36-38,共3页
本文采用溶剂热-煅烧法制备纳米铟锡复合氧化物(ITO)。以In(4N)、SnCl4.5H2O为起始原料,通过XRD、SEM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分析,考察了溶剂热反应中溶剂对ITO粉体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1,4-丁二醇为溶剂,KBr为矿化剂(浓度0.5mol/L)在... 本文采用溶剂热-煅烧法制备纳米铟锡复合氧化物(ITO)。以In(4N)、SnCl4.5H2O为起始原料,通过XRD、SEM及微波吸收性能的分析,考察了溶剂热反应中溶剂对ITO粉体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以1,4-丁二醇为溶剂,KBr为矿化剂(浓度0.5mol/L)在260℃下醇热6h,得到结晶性良好的羟基氧化铟和锡掺杂氧化铟的混合物。溶剂热产物在550℃下煅烧2h得到纳米ITO粉体,醇热-煅烧产物的吸波性能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O(铟锡氧化物) 水热 醇热 煅烧 微波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