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虚、滞、郁、瘀”病机理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微观辨治 被引量:1
1
作者 班彦然 方霜霜 +4 位作者 王琳 卿香丽 白薇 杨洋 魏玮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9期990-995,共6页
魏玮教授认为“虚、滞、郁、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本病的发病主要与脾胃虚损、阻滞不通、情志郁结、脉络瘀阻等因素有关,立足辨证论治,广泛汲取和采纳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虚、滞、郁、瘀”核心病机及其... 魏玮教授认为“虚、滞、郁、瘀”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发生发展的核心病机,本病的发病主要与脾胃虚损、阻滞不通、情志郁结、脉络瘀阻等因素有关,立足辨证论治,广泛汲取和采纳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虚、滞、郁、瘀”核心病机及其物质基础、胃镜检查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等,从宏观与微观结合辨治等多角度系统探索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物质基础与中医微观辨证的关系,实现中医药客观化、标准化的诊治策略,为本病的病机理论阐释与临床精准辨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癌前病变 微观辨证 宏观辨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P信号改变的清热化湿调枢方对预防结肠炎小鼠肠黏膜屏障损伤的作用
2
作者 钟卓泰 杨晨 +6 位作者 张涛 赵润元 王倩影 卿香丽 王琳 姚梦茜 苏晓兰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89-1294,共6页
目的基于VIP及其受体变化,观察清热化湿调枢方对于预防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肠黏膜屏障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24只C57BL/6雄性小鼠,正常组6只予纯水自由饮用,其余18只分为模型组、美沙拉秦对照组、清热化湿调枢方组,予2.5%葡... 目的基于VIP及其受体变化,观察清热化湿调枢方对于预防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肠黏膜屏障的损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用24只C57BL/6雄性小鼠,正常组6只予纯水自由饮用,其余18只分为模型组、美沙拉秦对照组、清热化湿调枢方组,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自由饮用,并分别予灌胃等量纯水、美沙拉秦混悬液(0.52g·kg^(-1)·d^(-1))、清热化湿调枢方(1.69g·kg^(-1)·d^(-1)),连续干预7d。观察各组小鼠的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结肠组织HE染色病理切片;ELISA法检测血清IL-2、IL-4水平;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IL-10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sIgA、Claudin2、MUC2、VIP、VPAC1、VPAC2水平。结果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DAI分数升高,结肠长度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切片显示肠黏膜上皮结构损伤,炎症浸润;血清IL-2、IL-4差异不显著;结肠组织IL-10 mRNA、sIgA、Claudin2、MUC2、VIP、VPAC2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VPAC1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热化湿调枢方和美沙拉秦对照组都能降低小鼠DAI分数、恢复结肠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清热化湿调枢方比美沙拉秦更能恢复小鼠的体质量;清热化湿调枢方和美沙拉秦组小鼠有更紧致的肠黏膜上皮结构及更少的炎性细胞浸润;血清IL-2差异不显著,仅有清热化湿调枢方能提高小鼠血清IL-4水平;清热化湿调枢方和美沙拉秦对照组能恢复结肠组织中IL-10 mRNA、SIgA、Claudin2、MUC2、VIP、VPAC2水平,降低VPAC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VIP的改变与体重、Cladudin2和VPAC2存在相关性;VPAC1与SIgA存在相关性;VPAC2与DAI分数、IL-10 mRNA、MUC2、VIP存在相关性。结论清热化湿调枢方在一定程度上对于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预防作用,并能恢复损伤的肠黏膜机械、化学、免疫屏障,且能调节免疫。其中,机械屏障的修复作用可能由VIP-VPAC2驱动;化学屏障的修复与VPAC2相关;免疫屏障的修复与VPAC1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热化湿调枢方 预防 肠黏膜屏障 DSS VIP
原文传递
运用动物粪便类药物治疗脾胃病机制探讨
3
作者 张凯轩 卿香丽 +3 位作者 王琳 杨洋 苏晓兰 魏玮 《北京中医药》 2024年第3期325-328,共4页
动物粪便类药物是由哺乳动物的排泄物加工而成,作为天然的肠道菌群调节剂,是经过实践检验确有疗效的药物,但因该类药物来源的特殊性而导致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和粪菌移植的研究为粪便类药物提供了现代支持,助推了该... 动物粪便类药物是由哺乳动物的排泄物加工而成,作为天然的肠道菌群调节剂,是经过实践检验确有疗效的药物,但因该类药物来源的特殊性而导致其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和粪菌移植的研究为粪便类药物提供了现代支持,助推了该类药物的发展。临床上配伍使用粪便类药物可靶向调节肠道微环境,为临床脾胃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粪便 脾胃病 粪菌移植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因子κB信号通路观察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苏晓兰 卿香丽 +4 位作者 张涛 王琳 张格知 姚梦茜 魏玮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766-772,共7页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随机选取6只为正常组,其余小鼠均给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模型评价后,3... 目的:基于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36只无特定病原体(SPF)级C57BL/6小鼠随机选取6只为正常组,其余小鼠均给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建立UC小鼠模型。模型评价后,30只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剂量组。后3组分别给予3.38、1.69、0.845 g/(kg·d)清热化湿调枢方混悬液0.5 mL灌胃;美沙拉嗪组给予0.52 g/(kg·d)美沙拉嗪混悬液0.5 mL灌胃;其余小鼠给予0.5 mL纯水灌胃,均1次/d,干预10 d。干预过程中测量小鼠体质量,干预结束后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测量小鼠结肠长度,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远端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Western Blotting测定结肠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和磷酸化NF-κB p65(p-NF-κB p65)水平,计算p-NF-κB p65/NF-κB p65值,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肠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趋化因子(KC/CXCL1)的mRN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结肠长度一定程度恢复,结肠组织病理炎症减轻,干预前后DAI差值增加(均P<0.05);p-NF-κB p65、p-NF-κB p65/NF-κB p65值、IL-1β、KC/CXCL1、IL-6、TNF-α的mRNA水平降低(P<0.05)。结论:清热化湿调枢方能够改善UC小鼠症状、修复结肠黏膜,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激活,从而抑制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SS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 清热化湿调枢方 结肠组织 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炎症介质 作用机制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和临床用药经验 被引量:6
5
作者 魏玮 卿香丽 +2 位作者 张涛 苏晓兰 张旖晴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9期951-953,共3页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诊断复杂、治疗困难。虽然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为UC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仍有大量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医药防治UC具有特色。笔者传承国医大师路志...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诊断复杂、治疗困难。虽然5-氨基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和生物制剂等为UC治疗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手段,但仍有大量患者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中医药防治UC具有特色。笔者传承国医大师路志正先生的学术经验,结合临床实践,认为UC的病机为“虚、滞、瘀、郁”,治疗当以脑肠同调、温肾健脾调枢、调气导滞、凉血止血为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药疗法 治疗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魏玮教授基于“湿热致病”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琳 卿香丽 +4 位作者 张涛 张格知 姚梦茜 苏晓兰 魏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9期1737-1740,1775,共5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无湿不成泻”“泻痢皆本于脾”的前人经验,结合“湿邪致病”理论,魏玮教授认为UC的病机涉及内湿和外湿,内外湿邪合而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司...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以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无湿不成泻”“泻痢皆本于脾”的前人经验,结合“湿邪致病”理论,魏玮教授认为UC的病机涉及内湿和外湿,内外湿邪合而导致大肠传导功能失司,湿久化热,湿、热久羁肠腑不去,损伤肠膜脉络。因此,“湿热致病”是UC病情反复、迁延难愈的关键环节。在对UC认识过程中,“湿热”不论是在UC的发病还是治疗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临证中魏玮教授以清热化湿为基本治则,辅以健脾祛湿,而健脾又细分为健脾消食、疏肝健脾、温肾暖脾,灵活选用,效如桴鼓,将其总结如下,以期为中医治疗UC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湿热致病 病因病机 清热化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治疗胃肠疾病伴失眠经验 被引量:12
7
作者 姚梦茜 张涛 +5 位作者 张格知 王琳 卿香丽 龚卓之 魏玮 苏晓兰 《北京中医药》 2023年第3期294-297,共4页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胃肠疾病致失眠的中医理论基础。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失眠症状。魏玮教授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认为胃肠疾病伴失眠的病机为气血不化... “胃不和则卧不安”是胃肠疾病致失眠的中医理论基础。功能性消化不良、炎症性肠病、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肠易激综合征等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失眠症状。魏玮教授基于“胃不和则卧不安”理论,认为胃肠疾病伴失眠的病机为气血不化、营卫失和;胃肠不和、神明不安;肝胃不和、上扰心神;升降失常、阴阳失交。提出从补气血以助睡眠、调营卫以促安寐、和胃肠以安神明、和肝胃以安心神、调升降以复阴阳5个方面调和胃肠、调节睡眠,为此类疾病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不和则卧不安 失眠 胃肠疾病 魏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代谢产物胆汁酸在脑-肠轴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琳 罗晓颖 +5 位作者 卿香丽 方霜霜 蒋天媛 苏晓兰 杨洋 魏玮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3年第7期1480-1484,共5页
肠道微生物群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胆汁酸由肝脏产生,并由肠道微生物衍生的酶代谢,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稳定肠道生物屏障至关重要。鉴于胆汁酸信号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 肠道微生物群与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很强的相关性。胆汁酸由肝脏产生,并由肠道微生物衍生的酶代谢,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稳定肠道生物屏障至关重要。鉴于胆汁酸信号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从系统生物学的角度来理解微生物代谢产物胆汁酸在伴有情绪障碍疾病中的作用。文中对微生物代谢产物胆汁酸在脑-肠轴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其中涉及两种主要的胆汁酸敏感受体,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FXR)和G蛋白偶联胆汁酸受体1(Takeda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5,TGR5)。并进一步阐明了胆汁酸代谢在中药机制中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胆汁酸 脑肠轴 中医药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湿调枢方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结肠炎模型小鼠肠黏膜屏障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苏晓兰 姚梦茜 +5 位作者 陈琳 张涛 王琳 卿香丽 张格知 魏玮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566-1572,共7页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抽取6只小鼠为正常组,其余小鼠均给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天以制备DSS结肠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 目的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6只C57BL/6小鼠随机抽取6只小鼠为正常组,其余小鼠均给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天以制备DSS结肠炎小鼠模型。将造模成功小鼠再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以及清热化湿调枢方低、中、高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予0.5 ml纯水灌胃;美沙拉嗪组小鼠给予0.52 g/(kg·d)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清热化湿调枢方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清热化湿调枢方0.845、1.690、3.380 g/(kg·d)灌胃;各组均每日1次,连续10天。干预后测量各组小鼠体质量并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测量结肠长度并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检测结肠组织黏蛋白2(MUC-2)阳性表达及带状闭合蛋白1(ZO-1)、闭合蛋白1(Claudin-1)、咬合蛋白(Occludin)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低剂量组小鼠的体质量下降,DAI评分明显升高,结肠长度变短,结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低剂量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剂量组小鼠体质量增加,DAI评分下降,结肠长度增长,结肠组织ZO-1、Claudin-1、Occludin蛋白表达升高(P<0.05)。正常组小鼠肠黏膜上皮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小鼠肠黏膜上皮缺损,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固有层及隐窝结构破坏严重,排列紊乱,并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和美沙拉嗪组小鼠结肠黏膜上皮几乎无缺损,极少炎性细胞浸润;而清热化湿调枢方中、低剂量组改善不明显。正常组MUC-2表达为棕黄色颗粒,广泛分布在杯状细胞胞浆(核周及核膜);模型组小鼠结肠组织中MUC-2阳性表达明显减少;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剂量组MUC-2阳性表达较模型组有较明显的恢复。结论高、中剂量清热化湿调枢方对DSS结肠炎小鼠的肠道黏膜屏障损伤具有一定修复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增加结肠组织MUC-2表达,促进ZO-1、Occludin、Claudin-1分泌,从而促进黏膜化学及机械屏障的修复,维持肠黏膜屏障的稳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清热化湿调枢方 结肠组织 肠黏膜屏障 黏蛋白 紧密连接蛋白
原文传递
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苏晓兰 张格知 +4 位作者 张涛 王琳 卿香丽 姚梦茜 魏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73-978,共6页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选用36只SPF级小鼠,除正常组6只外,其余小鼠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天以制备UC模型。将制备成功的小鼠按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为模型...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肠道黏膜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选用36只SPF级小鼠,除正常组6只外,其余小鼠予2.5%葡聚糖硫酸钠(DSS)水溶液自由饮用7天以制备UC模型。将制备成功的小鼠按随机对照原则平均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正常组和模型组予0.5 mL纯水灌胃;美沙拉嗪对照组给予0.5 mL剂量为0.52 g/(kg·d)美沙拉嗪混悬液灌胃;清热化湿调枢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5 mL剂量为0.845、1.69、3.38 g/(kg·d)清热化湿调枢方混悬液灌胃。各组均连续干预10天后,观察各组小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10、C-反应蛋白(CRP)以及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水平,异硫氰酸荧光素-葡聚糖(FITC-D)法检测小肠黏膜通透性,并取小鼠结肠组织HE染色以观察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体重减轻,IL-10和slgA含量降低,结肠长度减短(P<0.05),DAI评分、TNF-α和CRP水平、血清FITC-D含量升高(P<0.05),结肠黏膜上皮显著缺损、隐窝结构紊乱、腺体变形且数量减少、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DAI评分差值升高(P<0.05),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剂量组小鼠体重差值、IL-10和slgA含量、结肠长度增加(P<0.05),TNF-α和CRP水平、血清FITC-D含量降低(P<0.05),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小鼠结肠黏膜均显著改善,黏膜上皮稍欠光滑,隐窝和腺体结构大致完整,极少炎性细胞浸润。结论清热化湿调枢方对DSS诱导的UC小鼠肠道黏膜损伤及腹泻、便血等症状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效应机制可能与改善肠道通透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湿调枢方 溃疡性结肠炎 葡聚糖硫酸钠 肠黏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 肠黏膜通透性
原文传递
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苏晓兰 王琳 +4 位作者 张涛 卿香丽 张格知 姚梦茜 魏玮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2期68-75,共8页
目的:基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在36只C57BL/6小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自由饮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制作UC模型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美... 目的:基于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改变,探讨清热化湿调枢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在36只C57BL/6小鼠中随机选取6只作为正常组,其余小鼠自由饮用2.5%的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7 d制作UC模型小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6只。美沙拉嗪组给予0.52 g·kg^(-1)·d^(-1)混悬液灌胃,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低组分别用3.38、1.69、0.845 g·kg^(-1)·d^(-1)混悬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用等体积纯净水灌胃10 d。干预结束后,对比6组小鼠的一般状况、体质量、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结肠长度。使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对结肠组织进行病理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组织中Ki67表达情况,使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剪切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结果: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剂量组可更好缓解UC小鼠腹泻、便血、体质量下降等症状,降低DAI评分(P<0.05),恢复结肠形态(P<0.05)。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中剂量组结肠黏膜缺损及炎性细胞浸润较轻,具有较多完整隐窝干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测定可以发现与模型组比较,美沙拉嗪组和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MMP-9、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量明显减低(P<0.05),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清热化湿调枢方高剂量组Caspase-3蛋白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清热化湿调枢方可以有效缓解DSS诱导的UC,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MMP-9、cleaved Caspase-3、Caspase-3的表达,促进肠黏膜屏障修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湿调枢方 溃疡性结肠炎小鼠 肠黏膜屏障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