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蓝玉簪龙胆提取液抗呼吸道合胞病毒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卫飞鹏 田琼 +4 位作者 李晓冰 郭卫平 李旭波 刘菁菁 陈娟娟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1年第2期4-7,共4页
目的:观察蓝玉簪龙胆水煎液及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提取液在体内外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和MTT比色,评价不同浓度的蓝玉簪龙胆提取液抑制RSV感染HEP-2细胞的病变作用;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 目的:观察蓝玉簪龙胆水煎液及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提取液在体内外的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作用。方法: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和MTT比色,评价不同浓度的蓝玉簪龙胆提取液抑制RSV感染HEP-2细胞的病变作用;通过HE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蓝玉簪龙胆水煎液对RSV感染小鼠肺组织炎性病变抑制效果。结果:体外实验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蓝玉簪龙胆水煎液及正丁醇、乙酸乙酯、氯仿提取液分别最高可使RSV感染细胞后活力升至77.3%±7.1%5、8.4%±6.5%、50.4%±3.8%、47.5%±5.2%;体内实验结果与病毒对照组相比,蓝玉簪龙胆水煎液治疗组炎症反应明显轻于病毒对照组;免疫荧光染色示RSV感染小鼠成功。结论:蓝玉簪龙胆不同浓度提取液均可抑制RSV在细胞和动物模型所致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玉簪龙胆 呼吸道合胞病毒 抗病毒 体内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洛铂热灌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2
2
作者 张鹏 李晓冰 +3 位作者 任虎虎 卫飞鹏 刘晓宇 宫卫东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洛铂热灌注化疗在治疗肝细胞癌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术,先采用洛铂联合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行热灌注化疗,然后行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间隔40... 目的:探讨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洛铂热灌注化疗在治疗肝细胞癌中的近期疗效。方法:对20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肝动脉热灌注化疗栓塞术,先采用洛铂联合盐酸表柔比星、丝裂霉素行热灌注化疗,然后行常规肝动脉栓塞化疗,间隔40~50天再次治疗,2次治疗后评价近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20例患者显效4例(20.0%),有效7例(35.0%),稳定7例(35.0%),进展2例(10.0%)。总有效率为55.0%。AFP下降>50%者8例,其中2例恢复正常。结论:肝动脉热灌注洛铂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栓塞术治疗肝细胞癌安全有效,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介入 热化疗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TOM系统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2
3
作者 薛强 裴海峰 +4 位作者 段海霞 卫飞鹏 闫柄文 王伟 陶凌 《心脏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214-217,221,共5页
线粒体内稳态的维持与其内部蛋白密切相关,而绝大多数蛋白进入线粒体内部发挥作用均需通过线粒体的线粒体外膜转位酶(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TOM)系统的转运。研究表明,线粒体TOM系统相关组成亚基Tom70、Tom2... 线粒体内稳态的维持与其内部蛋白密切相关,而绝大多数蛋白进入线粒体内部发挥作用均需通过线粒体的线粒体外膜转位酶(translocase of the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TOM)系统的转运。研究表明,线粒体TOM系统相关组成亚基Tom70、Tom20和Tom40等参与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为我们从线粒体蛋白水平研究心血管疾病的机制及开发新的治疗措施提供了思路。本文针对线粒体TOM系统在心血管相关疾病(如心肌缺血/再灌注、高血压及心功能衰竭)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线粒体外膜转位酶系统 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研究
4
作者 卫飞鹏 王国壮 惠满靖 《海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35-39,共5页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 目的探讨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血栓抽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药物涂层球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即刻的静脉通畅评分、静脉通畅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6个月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和踝肱指数(ABI);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及术后2周的血管内皮功能[包括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静脉通畅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即刻静脉通畅评分为(2.06±0.4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0.60)分,静脉通畅率为(73.32±9.6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41±10.8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和A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即刻与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ABI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患者的股腘动脉最小管腔直径、ABI分别为(3.50±0.79)mm、0.88±0.14和(3.25±0.64)mm、0.87±0.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9±0.73)mm、0.79±0.12和(1.58±0.42)mm、0.63±0.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ET-1、NO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与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ET-1水平明显升高、NO水平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ET-1水平分别为(67.23±7.08)pg/mL、(65.79±6.75)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3±7.52)pg/mL、(70.56±6.58)pg/mL,NO水平为(32.62±4.23)pg/mL、(33.76±4.4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48±4.21)pg/mL、(30.21±4.7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涂层球囊联合血栓抽吸治疗亚急性下肢动脉栓塞可扩大股腘动脉血管直径,提高踝肱指数,同时可有效减轻血管内皮损伤,临床应用疗效显著,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栓塞 亚急性 药物涂层球囊 血栓抽吸 疗效 血管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OLFM-2、ET-1、sTREM-1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价值研究
5
作者 卫飞鹏 王国壮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5期1844-1848,1855,共6页
目的探讨血清嗅素蛋白-2(OLFM-2)、内皮素-1(ET-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介入疼痛科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LASO患... 目的探讨血清嗅素蛋白-2(OLFM-2)、内皮素-1(ET-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预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该院介入疼痛科接受支架植入术治疗的LASO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比较LASO患者治疗前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差异。随访1年,根据患者术后血管有无再发狭窄,分为再狭窄组(n=58)与未再狭窄组(n=82)。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对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预测价值。结果LASO患者治疗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与未再狭窄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预测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7.35 ng/mL、97.36 pg/mL、317.30 ng/L,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3(95%CI:0.722~0.923,P<0.001)、0.787(95%CI:0.679~0.897,P<0.001)、0.799(95%CI:0.688~0.910,P<0.001),三者联合检测可将AUC提高至0.904(95%CI:0.831~0.977,P<0.001)。LASO患者下肢动脉病变长度长、下肢动脉完全闭塞、泛大西洋学会联盟分型C型+D型及术后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升高是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LFM-2、ET-1、sTREM-1水平在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患者中明显升高,术后三项联合检测OLFM-2、ET-1、sTREM-1对评估LASO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再发狭窄有较高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素蛋白-2 内皮素-1 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血管再发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6
作者 卫飞鹏 谢晴 +1 位作者 郑小叶 刘韦华 《中国医药》 2024年第10期1515-1519,共5页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红白球)分为对照组(50例)... 目的分析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生活质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西北大学附属医院·西安市第三医院收治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红白球)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高位结扎+点状抽剥治疗,观察组实施腔内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手术指标、疼痛应激水平、血流动力学、凝血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8.0%(49/50)比82.0%(4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缓激肽、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问卷14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0%(1/50)比12.0%(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治疗下肢静脉曲张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应激情况,改善其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及生活质量,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曲张 射频消融术 泡沫硬化剂注射 生活质量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效果
7
作者 卫飞鹏 李凯 +2 位作者 高迪 武鑫 安海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4年第24期4150-4154,共5页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56例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经解剖鼻... 目的分析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三医院接受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的56例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两组,采取经解剖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入路的25例患者为远端桡动脉组,采取经股动脉入路的31例患者为股动脉组。远端桡动脉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55.2±8.5)岁,瘤体长径(3.9±1.3)cm;股动脉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54.4±8.3)岁,瘤体长径(3.7±1.2)cm。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随访结果。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远端桡动脉组的穿刺时间[(5.6±1.1)min比(5.1±1.0)min]、X射线照射时间[(12.1±3.2)min比(10.7±3.0)min]及手术时间[(57.6±15.4)min比(50.8±14.1)min]均长于股动脉组(均P<0.05),但术后无需卧床;远端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的穿刺成功率及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远端桡动脉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12.0%(3/25)比35.5%(11/31)](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未见弹簧圈移位、异位栓塞、瘤体再通、复发及死亡等。结论经远端桡动脉入路血管内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脾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虽围手术期的操作时间略长,但术后无需卧床,住院时间较短,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动脉瘤 远端桡动脉入路 可控弹簧圈 介入栓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联合心脏彩超对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卫飞鹏 裴海峰 +1 位作者 李亚洲 刘佩肖 《海南医学》 CAS 2022年第17期2254-2256,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联合心脏彩超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治疗的112例疑似PT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作为金标...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联合心脏彩超对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治疗的112例疑似PT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肺血栓栓塞症诊治与预防指南作为金标准,将50例确诊PTE患者作为阳性组,62例非PTE患者作为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下肢静脉加压超声和心脏彩超检查结果,分析下肢静脉加压超声、心脏彩超单独及联合对PTE的诊断价值。结果阳性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加压超声、心脏彩超阳性率分别为80.00%、78.00%,明显高于阴性组的14.52%、29.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联合心脏彩超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阴性似然值、阳性似然值分别为96.43%、96.00%、96.77%、96.77%、96.00%,明显高于下肢静脉加压超声的83.04%、80.00%、85.48%、84.13%、81.63%及心脏彩超的74.11%、78.00%、70.97%、80.00%、68.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静脉加压超声联合心脏彩超诊断PTE相较于二者单独检查,诊断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下肢静脉加压超声 心脏彩超 灵敏度 特异度 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素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体外迁移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建卫 高娟 +4 位作者 朱忠辉 宫卫东 卫飞鹏 刘晓宇 李晓冰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6期686-689,共4页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体外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连素对HepG2细胞存活的影响。利用细胞划痕迁移实验,观察低浓度黄连素(10μmol/L)对HepG2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以及3-MA对黄连素调控HepG... 目的:探讨黄连素对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体外迁移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实验,检测不同浓度的黄连素对HepG2细胞存活的影响。利用细胞划痕迁移实验,观察低浓度黄连素(10μmol/L)对HepG2细胞体外迁移的影响以及3-MA对黄连素调控HepG2细胞体外迁移作用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实验,证实低浓度黄连素引起HepG2细胞发生自噬。结果:高浓度黄连素(25μmol/L和50μmol/L)显著抑制HepG2细胞存活,低浓度黄连素未见明显变化。低浓度黄连素抑制HepG2细胞体外迁移并且引起HepG2细胞发生自噬,而3-MA能够逆转黄连素抑制HepG2细胞迁移的作用。结论:低浓度黄连素通过自噬抑制HepG2细胞体外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实验性 @黄连素 HEPG2细胞 细胞迁移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中罗伊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与体外益生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鲁曦 马雨哲 +4 位作者 李国花 张明新 赵馨 刘佩肖 卫飞鹏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59-65,共7页
为深入研究罗伊氏乳杆菌益生功能,并为新型益生菌产品开发奠定基础,本研究以24例1~6周的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培养、糖发酵生化鉴定与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随后对分离得到的罗伊氏乳杆菌耐酸耐胆盐进行评... 为深入研究罗伊氏乳杆菌益生功能,并为新型益生菌产品开发奠定基础,本研究以24例1~6周的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分离培养、糖发酵生化鉴定与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进行菌种鉴定;随后对分离得到的罗伊氏乳杆菌耐酸耐胆盐进行评价,并对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抑菌功能进行了初步评价.本研究共筛选出5株罗伊氏乳杆菌,结果发现,GH211-4和GH319-13号菌在pH=3处理4 h后其活菌数与对照组(pH=6)无显著差异(P>0.05);除GH812-17号菌之外,其余4株活菌数相比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抑菌试验结果表明,GH812-16号罗伊氏乳杆菌发酵上清液抑菌圈直径为10.35±0.72 mm,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其他乳酸菌(P<0.05).本研究从健康婴儿粪便样本中成功分离出1株对ETEC具有一定抑菌功能的罗伊氏乳杆菌(GH812-16),而且在pH=2和0.3%胆盐环境中耐受2 h,可以作为潜在的益生菌资源,为后续罗伊氏乳杆菌功能和抑菌机理研究提供实验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伊氏乳杆菌 鉴定 耐受性 抑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建卫 宫卫东 +4 位作者 吴智群 张鹏 卫飞鹏 郑少兵 李晓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年第22期1-3,6,共4页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栓塞微粒球两种不同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经两种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作为栓塞剂(甲组)51例,采...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和栓塞微粒球两种不同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91例经两种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的肝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作为栓塞剂(甲组)51例,采用栓塞微粒球作为栓塞剂(乙组)40例,依据RECIST疗效评估标准评估两组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肝血管瘤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个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栓塞治疗后6个月复查肝脏彩超或CT,两组总有效率为82.4%,甲组的有效率优于乙组(P<0.05)。两组栓塞后综合征多见但比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很快缓解,术后均未出现胆囊坏死、胆管狭窄和肝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两种栓塞剂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均为安全、有效的选择,而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较栓塞微粒球超选择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瘤的近期疗效更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血管瘤 平阳霉素碘化油乳剂 栓塞微粒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885-3p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12
作者 李亚洲 韩瑞旸 卫飞鹏 《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21年第1期6-10,22,共6页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NA-885-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iRNA-885-3p在4种胃癌细胞株(SGC-7901、MGC-803、BGC-823、AGS)以及人胃正常黏膜GES-1细胞中的表达。将mimic(miRNA-885-3p模拟物)或miRNA-NC转染SGC-7... 目的探讨微小RNA miRNA-885-3p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检测miRNA-885-3p在4种胃癌细胞株(SGC-7901、MGC-803、BGC-823、AGS)以及人胃正常黏膜GES-1细胞中的表达。将mimic(miRNA-885-3p模拟物)或miRNA-NC转染SGC-7901细胞后,分为3组:miR-mimic组(mimic转染)、miR-NC组(miRNA-NC转染)、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采用CCK-8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增殖情况,采用伤口愈合实验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SGC-7901细胞侵袭能力。结果miRNA-885-3p在SGC-7901、MGC-803、BGC-823、AGS胃癌细胞株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在人胃正常黏膜GES-1细胞中的表达(P<0.05),在miR-NC组、空白对照组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在miR-mimic组SGC-7901细胞中的表达(P<0.05)。miR-mimic组SGC-7901细胞活力、迁移距离及侵袭细胞数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和miR-NC组(均P<0.05)。结论miRNA-885-3p在胃癌细胞中低表达,其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 miRNA-885-3p 胃癌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SA引导下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HC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生成及生存率的影响
13
作者 刘佩肖 裴海峰 +1 位作者 李亚洲 卫飞鹏 《海南医学》 CAS 2021年第9期1128-1132,共5页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法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生成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80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法治疗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对患者血管生成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就诊的80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化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DSA引导TACE疗法,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VEGF、MMP-9水平分别为(138.70±19.2)pg/mL、(68.33±8.76)p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4.85±23.70)pg/mL、(86.52±9.1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ALT、AST水平分别为(107.25±15.83)U/L、(96.17±13.86)U/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9.50±16.56)U/L、(124.81±14.26)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7.5%、7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5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行TACE介入法治疗HCC疗效较好,其对患者的血管生成有抑制作用,且对肝损伤相对较小,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肝动脉化疗栓塞 疗效 血管生成 生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4
作者 张乐 王国壮 +1 位作者 卫飞鹏 高瑜 《癌症进展》 2023年第20期2248-2251,共4页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予以空白微球结合碘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载药...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8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予以空白微球结合碘油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2年生存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1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1%,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为76.6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PS)评分、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治疗方式均是原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药微球 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原发性肝癌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负调控因子对骨髓基质细胞的调控作用
15
作者 陈娟娟 田琼 +2 位作者 张小燕 卫飞鹏 杨岚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20期3827-3830,共4页
目的: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对急性辐射损伤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揭示PF4对造血系统辐射保护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hBMSCs随机分为4组:①PF4+照射组(P+I),②PF... 目的:探讨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 factor 4,PF4)对急性辐射损伤人骨髓基质细胞(hu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s)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揭示PF4对造血系统辐射保护机制。方法:原代培养的hBMSCs随机分为4组:①PF4+照射组(P+I),②PF4保护组(P),③单纯照射组(I),④正常对照组(N)。照射前给予1μg·mL-1PF4或等量PBS预孵育12h,5.0Gy^(60)Co-γ射线均匀照射,20h后收集各组细胞,MTT法测定细胞活性,观察细胞生长状态,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RT-PCR测定P21、PCNAmRNA表达。结果:①PF4对人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生长无明显抑制或促进作用;②与I组相比,PF4明显提高5.0Gy^(60)Co-γ射线照射后骨髓基质细胞的存活率,存活细胞达60%以上(I组<40%);③与N组和I组相比,P组和P+I组S期比例显著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P组与P+I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④RT-PCR结果显示,I组(+0.84±0.03)P21mRNA表达较之N组(0.00±0.00)显著上调(P<0.01);而与I组相比,P组(+0.17±0.09)P21mRNA表达显著下调(P<0.05)。结论:PF4具有减轻电离辐射对人骨髓基质细胞的损伤作用,其调控机理可能与S期阻滞和下调P21基因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缸小板第4因子 电离辐射 基质细胞 细胞周期 P21 PCNA
原文传递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少量咯血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6
作者 陈建卫 李晓冰 +3 位作者 卫飞鹏 李中华 宫卫东 张鹏 《现代医学》 2018年第9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少量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支气管扩张引起少量咯血的患者。所有患者胸主动脉CT成像均提示支气管动脉畸形,其中30例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药物治疗(介入组),另30例患者仅...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引起少量咯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支气管扩张引起少量咯血的患者。所有患者胸主动脉CT成像均提示支气管动脉畸形,其中30例患者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药物治疗(介入组),另30例患者仅接受药物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咯血停止时间、2年内咯血复发率以及出现大咯血的比率。结果:介入组30例患者治疗后咯血停止时间为(2. 3±0. 3) d,2年内咯血复发率为23. 3%(7/30),出现大咯血比率为6. 7%(2/30)%;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后咯血停止时间为(4. 5±0. 4) d,2年内咯血复发率为56. 7%(17/30),出现大咯血比率为30. 0%(9/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联合药物治疗相比于仅使用药物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引起的少量咯血患者的止血效果更快速有效,同时可以更有效地预防日后咯血复发以及大咯血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扩张 咯血
原文传递
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探究喂养方式对剖宫产婴儿粪便中代谢物的影响
17
作者 鲁曦 赵馨 +4 位作者 张明新 李国花 周宁宁 卫飞鹏 赵燕妮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5-520,共6页
目的探讨母乳和混合喂养对剖宫产婴儿粪便代谢物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21年秋季与2022年冬季分别在西安市南、北两家母婴护理机构收集了23例1月龄健康剖宫产婴儿粪便样本, 将样品分为母乳喂养组(11例)和混合喂养组(12例)。基于非... 目的探讨母乳和混合喂养对剖宫产婴儿粪便代谢物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21年秋季与2022年冬季分别在西安市南、北两家母婴护理机构收集了23例1月龄健康剖宫产婴儿粪便样本, 将样品分为母乳喂养组(11例)和混合喂养组(12例)。基于非靶向代谢组学方法, 借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探索不同喂养方式下剖宫产婴儿粪便代谢产物的变化情况, 利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方法筛选差异代谢物, 并对差异代谢产物进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共定性出155种代谢物, 包括糖及糖类衍生物57种, 脂肪酸34种, 有机酸25种, 氨基酸22种, 酯类8种, 核苷4种, 维生素3种以及2种其他物质。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 发现母乳喂养组中部分糖及糖的衍生物含量较高, 而混合喂养组中氨基酸、有机酸及脂肪酸含量较高。通过对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 共获得28条代谢通路, 其中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 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代谢, 精氨酸代谢及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代谢通路对婴儿健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喂养方式对剖宫产婴儿粪便中的代谢物存在影响, 且混合喂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剖宫产婴儿肠道中TCA循环和氨基酸代谢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靶向代谢组学 喂养方式 剖宫产婴儿 粪便 差异代谢物
原文传递
超选胃、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亚洲 卫飞鹏 +3 位作者 丁富强 宁鹏 白安强 李新宇 《晓庄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6期184-188,共5页
目的:探究超选胃、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IV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先行超选胃... 目的:探究超选胃、肝动脉灌注栓塞术及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6例IV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替吉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先行超选胃、肝动脉灌注栓塞术,第二日口服替吉奥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个周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癌胚抗原(CEA)、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实施随访,记录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复发率及1年生存率,最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RR)为41.67%,疾病控制率(DCR)为60.42%,观察组患者分别为66.67%和83.33%,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2)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CEA及TNF-α水平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3)随访显示PFS、1年生存率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对比发现两组治疗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选胃、肝动脉灌注栓塞术联合替吉奥在治疗晚期胃癌中较单独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显著提高患者PFS,降低癌症复发率,同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灌注栓塞术 替吉奥 晚期胃癌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