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临床观察
1
作者 卫孟佳 王嘉麟 +2 位作者 王梦莹 张博文 吉小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60-62,共3页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诊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DWI、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诊断应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的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DWI、DCE-MRI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DWI、DCE-MRI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结果70例患者,最终病理检查确诊恶性病变21例,良性病变49例。DWI、DCE-MR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71和0.613,P<0.05,可见DWI与病理结果一致性较差。DCE-MRI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95%、83.67%、82.86%、68.00%和91.11%,高于DWI检查,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ADC)分别为(0.95±0.27)×10^(-3)mm^(2)/s和(0.40±0.15),低于良性病变(P<0.05)。恶性病变TIC曲线C型比例较高,达到57.14%;恶性病变容积分数(Ve)为(0.24±0.09),低于良性病变(P<0.05)。结论相较于DWI,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较好;DWI、DCE-MRI均可提供客观数据用于腮腺肿瘤良恶性病变的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腮腺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KI结合DCE-MRI对腮腺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
2
作者 王梦莹 王嘉麟 +2 位作者 卫孟佳 张博文 吉小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5年第2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结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70例,给予DKI、DCE-MRI检查,分析DKI、DCE-MRI及结合诊断腮腺肿瘤... 目的探讨扩散峰度成像(DKI)结合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的价值及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4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腮腺肿瘤患者70例,给予DKI、DCE-MRI检查,分析DKI、DCE-MRI及结合诊断腮腺肿瘤良恶性病变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70例患者,病理结果确诊恶性病变20例,良性病变50例。DKI、DCE-MRI及两者结合诊断腮腺肿瘤与病理诊断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21、0.690和0.722,P<0.05。DKI结合DCE-MRI诊断腮腺肿瘤恶性病变的灵敏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0%和100.00%,高于DKI、DCE-MRI单独检查,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肿瘤恶性病变平均扩散系数(MD)为(1.02±0.30)×10^(-3)mm^(2)/s,明显低于良性病变(P<0.05),而平均峰度系数(MK)为(1.18±0.34),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腮腺肿瘤良恶性病变时间信号强度(TIC)曲线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病变TIC曲线C型比例较高,达到70.00%;腮腺肿瘤恶性病变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Ve)为(0.20±0.08),低于腮腺肿瘤良性病变(P<0.05)。结论DKI结合DCE-MRI鉴别诊断腮腺肿瘤有一定价值,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DKI、DCE-MRI可为鉴别诊断腮腺肿瘤提供客观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峰度成像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腮腺肿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与硬化型肝癌的CT特点及鉴别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龙 张文利 +2 位作者 杨莹 王志鹏 卫孟佳 《河北医药》 CAS 2018年第18期2786-2789,2793,共5页
目的分析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与硬化型肝癌(SHCC)的CT图像特点,探讨二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IMCC和13例S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直接及间接CT征象,分析其异同。结果直接征象中,二者CT平扫... 目的分析肿块型肝内胆管细胞癌(IMCC)与硬化型肝癌(SHCC)的CT图像特点,探讨二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IMCC和13例S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二者的直接及间接CT征象,分析其异同。结果直接征象中,二者CT平扫呈低或等密度,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快进慢出型强化为二者典型强化方式,快进快出型、慢进慢出型及无强化型为不典型强化方式。各型强化发生率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接征象中,MICC合并肝内胆管扩张比例高于SHC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合并肝包膜内陷、门脉癌栓及淋巴结转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CC与SHCC均为肝内富含纤维结缔组织的原发恶性肿瘤,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很多相似性,但二者不典型增强表现及间接征象亦有不同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内胆管细胞癌 硬化型肝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疼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及弥散张量成像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霞 刘志鹏 +3 位作者 赵海泉 卫孟佳 杜鹏 于超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5期2292-2295,共4页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及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患者疼痛、腰椎功能的影响及分析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取小切口椎板间开窗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PTED治疗,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指标差异,并通过DTI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时间节点下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研究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前、术后1个月,受压侧FA值均低于正常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2组ODI评分、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3个月神经根受压侧ADC值明显低于术前,FA值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通过DTI评估患者PTDE术后受压神经微观结构改善情况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 疼痛 腰椎功能 影响 弥散张量成像 评估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小血管疾病磁共振成像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志鹏 高仲磊 卫孟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7期814-817,共4页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疾病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相关性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20例脑... 目的探讨脑小血管疾病磁共振成像(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ND)的相关性及其防治。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收治的12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蒙特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简易精神状态量表(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入选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以患者是否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VCIND组与认知功能正常(normal cognitive function,NCI)组。比较VCIND组与NCI组患者一般资料;统计患者MRI检查结果,分析脑小血管病的影像学表现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总结其防治措施。结果 VCIND组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比例显著高于NCI组(P<0.01)。VCIND组MoCA评分(27.61±3.57)分,MMSE评分(13.43±1.79)分,腔隙性脑梗死(lacunar infarction,LI)平均数量(323.70±11.96)个;NCI组MoCA评分(18.57±4.62)分,MMSE评分(23.74±4.25)分,LI平均数量(140.14±5.29)个。VCIND组患者MoCA评分、左侧尾状核与左侧丘脑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LI病灶数量、WML发生率均显著高于NCI组,但MMSE评分显著低于NCI组(P<0.01)。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知,脑小血管病患者MoCA评分与左侧丘脑ADC值呈正相关(P<0.05)。结论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脑小血管病患者发生VCIND的风险较高,且其MRI表现与认知功能障碍存在一定相关性,其中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左侧丘脑ADC值较高,提示临床应积极控制患者血糖与血压以阻止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及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血管认知性功能障碍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与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被引量:7
6
作者 张龙 杨莹 +2 位作者 王志鹏 卫孟佳 霍亚玲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8年第7期622-624,650,共4页
目的 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APVC患者的CTA及TTE特点,并将两者检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单纯性PAPVC 2例,CTA及TTE均检出.复杂性PA... 目的 对比分析CT血管成像(CTA)与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对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P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PAPVC患者的CTA及TTE特点,并将两者检出情况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单纯性PAPVC 2例,CTA及TTE均检出.复杂性PAPVC 19例,CTA误诊1例,TTE误诊6例.CTA与TTE对PAPVC检出率分别为95.2%(20/21)和71.4%(15/21),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TE的优势在于心内细致结构、尤其是瓣膜病变的检出,可作为PAPVC首选筛查方法.CTA的优势在于心外大血管畸形的检出,可作为TTE的有效补充手段.联合应用两种检查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CT血管成像 经胸超声心动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在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志鹏 高仲磊 卫孟佳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9年第8期941-944,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接受治疗的2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统计EPVS数目,分析E... 目的探讨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PVS)在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到2017年5月河北省秦皇岛军工医院接受治疗的2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分析其影像学表现并统计EPVS数目,分析EPVS与其他脑小血管病影像学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228例患者中有120例患者脑血管周围间隙直径均超过3mm,MRI中120例患者被诊断为EPVS,MRI的诊断准确性为100%;EPVS在MRI图像中呈圆形、椭圆形或蛛网状,无占位效应;T1WI序列和T2WI序列均可见扩大间隙信号,信号与脑脊液信号一致,T2WI信号为高信号,T1WI信号为低信号,T2WI-FLAIR等或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经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得知,总基底节区、基底节上2/3EPVS严重程度与脑室旁白质高信号、深部白质高信号、脑叶微出血存在相关性(P<0.05或P<0.01);中脑间脑连接、基底节下1/3EPVS严重程度与脑室旁白质高信号存在相关性(P<0.05);海马EPVS严重程度与深部白质高信号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EPVS在MRI中具有典型表现,不同部位EPVS严重程度存在区别,且其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小血管性病变存在一定相关性,因此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周围间隙扩大 脑小血管疾病 磁共振成像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刘志鹏 李霞 +3 位作者 赵海泉 卫孟佳 于超 杜鹏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4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50例行PTED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前、术后予以DTI检...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TI)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50例行PTED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于术前、术后予以DTI检查。评估经PTED治疗后的优良率;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的MRI影像表现,以及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的L5、S1神经患侧、健侧的FA、ADC、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分析L5、S1神经患侧FA、ADC与V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的相关性;评估FA、ADC预测PTED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AUC值、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结果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PTED治疗后3个月后,优良率为96.00%,其中,优36例(72.00%)、良12例(24.00%)、可1例(2.00%)、差1例(2.00%)。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L5、S1神经患侧的FA、ADC、AS评分、JOA评分、ODI评分在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5、S1健侧的FA、ADC在术前1 d、术后3 d、术后1个月、3个月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5、S1神经患侧FA与VAS评分、ODI评分呈负相关,与JOA评分呈正相关(P<0.05);L5、S1神经患侧ADC与VAS评分、ODI评分呈正相关,与JOA评分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L5、S1神经患侧FA、ADC预测疗效的AUC分别为(0.996、0.980、0.979、0.994,P<0.05);敏感度分别为94.40%、97.20%、97.40%、100.00%;特异度分别为100.00%、100.00%、92.90%、92.90%。结论DTI能定量评估LDH患者术后不同时期的神经根显微结构,为疗效评估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性脑白质变性的MRI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志鹏 高仲磊 卫孟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年第11期32-35,共4页
目的对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LA)MRI检查结果。方法选取秦皇岛军工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因头晕、肢体不利等症状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史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目的对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的脑白质疏松(LA)MRI检查结果。方法选取秦皇岛军工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106例因头晕、肢体不利等症状就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病史情况分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n=38)与单纯高血压组(n=68)。所有患者均在入院3d内行MRI检查,观察急性梗塞灶、脑内微出血与腔隙性脑梗塞情况、脑室周围白质和皮质下白质病变,图像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用双盲法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皮质下白质疏松程度、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程度、急性脑梗塞、脑内微出血与脑内腔隙性梗塞灶发生率。结果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皮质下白质疏松程度分级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脑室周围白质疏松程度分级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急性脑梗塞、腔隙性梗塞灶发生率高于单纯高血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内微出血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更易出现急性脑梗塞与脑内腔隙灶,且糖尿病会加重LA,提示老年患者积极降糖降压,延缓LA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高血压 糖尿病 MRI 皮质下 脑室周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神经母细胞瘤伴骨转移的CT特点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龙 杨莹 +1 位作者 王志鹏 卫孟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8年第12期136-138,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伴骨转移的CT影像特点。方法分析22例NB伴骨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特点。结果肿瘤单发者19例、多发者3例,原发于肾上腺12例、中后纵隔6例、椎体旁4例。22例均伴骨转移,包括脊柱、髂骨、肋骨、胸骨及... 目的探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B)伴骨转移的CT影像特点。方法分析22例NB伴骨转移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CT特点。结果肿瘤单发者19例、多发者3例,原发于肾上腺12例、中后纵隔6例、椎体旁4例。22例均伴骨转移,包括脊柱、髂骨、肋骨、胸骨及多部位转移;同时伴肝转移3例,伴淋巴结转移4例;NB的原发病灶瘤体较大,密度不均,多伴有钙化和坏死,增强扫描呈轻-重度不均匀强化,骨转移均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部分病灶伴钙化或垂直骨针的软组织肿块。肝脏及淋巴结转移病灶平扫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呈环形或不均匀强化。结论儿童NB原发灶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骨转移以溶骨性破坏为主,CT对其检出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神经母细胞瘤 骨转移 计算机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髋臼盂唇损伤患者单髋关节3.0T MRI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分析
11
作者 吉晓曦 卫孟佳 张龙 《中国医师杂志》 2025年第3期388-391,共4页
目的探究髋臼盂唇损伤患者单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分析3.0T MRI扫描诊断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经临床体格检查高度怀疑髋臼盂唇损伤并行髋关节镜检查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 目的探究髋臼盂唇损伤患者单髋关节影像学特点,分析3.0T MRI扫描诊断髋臼盂唇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秦皇岛医院2020年1月—2023年12月经临床体格检查高度怀疑髋臼盂唇损伤并行髋关节镜检查的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3.0T MRI单髋关节扫描,对髋臼盂唇损伤的类型、部位及程度进行影像诊断评估,以髋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3.0T MRI单髋关节扫描对髋臼盂唇损伤的诊断效能。结果髋关节镜检查显示,髋臼盂唇损伤患者63例,228个盂唇区域中,共87处盂唇出现损伤,包括前盂唇损伤56处、外上盂唇损伤25处、后盂唇损伤6处;盂唇损伤类型为无撕裂141处、髋臼盂唇实质撕裂29处、髋臼盂唇-软骨连接区撕裂58处。MRI扫描可见髋臼盂唇内高信号改变,盂唇基底-髋臼软骨间存在高信号影,信号不均匀。单髋关节MRI扫描诊断髋臼盂唇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5.71%、84.62%、85.53%,前盂唇损伤分别为80.36%、75.00%、78.95%,外上盂唇损伤分别为72.00%、80.39%、77.63%,后盂唇损伤分别为100.00%、95.71%、96.05%。单髋关节MRI诊断髋臼盂唇实质撕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00%、94.83%、96.55%,与髋关节镜检查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924)。结论单髋关节3.0T MRI扫描能够有效诊断髋臼盂唇损伤,在不同部位、不同类型髋臼盂唇损伤的鉴别诊断中亦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关节 关节镜检查 磁共振成像 髋臼盂唇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