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的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7
1
作者 卢长林 郭炜华 +1 位作者 杨跃进 高润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6期409-412,共4页
目前全球每年约超过200万冠心病患者需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PCI已成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血运重建策略,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如此,PCI本身仍然... 目前全球每年约超过200万冠心病患者需要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eutaneous coronaryintervention,PCI),PCI已成为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最主要的血运重建策略,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有力竞争者。尽管如此,PCI本身仍然存在尚未克服的难题——支架内再狭窄(in stent restenosis,IS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再狭窄 支架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叶酸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卢长林 王广 郭静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2-343,共2页
目的观察低剂量叶酸治疗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40名HHcy患者叶酸0.8mg/d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Hcy、叶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 目的观察低剂量叶酸治疗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及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给予40名HHcy患者叶酸0.8mg/d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浆Hcy、叶酸、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叶酸治疗6个月后,HHcy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为(25.8±12.0)μmol/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57.1±18.0)μmol/L(P<0.05)。患者的MCP-1、IL-8、SOD和MDA水平则在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低剂量叶酸治疗可降低HHcy患者的Hcy水平,但对趋化因子的水平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叶酸 趋化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应用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与质子泵抑制剂的思考 被引量:6
3
作者 卢长林 李忠佑 杨跃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3年第6期412-415,共4页
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证实抗血小板治疗能有效降低风险人群的不良心血管事件。然而,伴随抗血小板新药研发,以及双联甚或三联强效方案的应用,
关键词 抗血小板药物 质子泵抑制剂 药物相互作用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那屈肝素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1
4
作者 卢长林 倪如旸 +2 位作者 杨进刚 胡大一 郭静萱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4-516,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评价那屈肝素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那屈肝素1mg/kg至少48h后(≥5次)进行介入诊疗,术前、术后监测抗Xa因子活性。... 目的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评价那屈肝素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入选102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每12小时皮下注射那屈肝素1mg/kg至少48h后(≥5次)进行介入诊疗,术前、术后监测抗Xa因子活性。观察死亡、急性再闭塞或急性血运重建情况,以及住院期间的严重出血和轻度出血事件。结果102例患者中57例(58.8%)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在介入检查前和术后的抗Xa因子活性平均为(0.62±0.18)IU/ml,90%以上患者抗Xa因子活性>0.5IU/ml。无术后30d死亡、急性再闭塞或急性血运重建的病例。2例PCI患者出现血栓栓塞、4例出现轻度出血;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出现轻度出血。所有患者无严重大出血发生。结论皮下注射那屈肝素至少48h,在8~12h内行介入诊疗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那屈肝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联合应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治疗重症冠心病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卢长林 郭静萱 +6 位作者 张萍 万峰 胡大一 吴明营 杨碧波 高峰 王广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292-295,共4页
目的 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冠心病 3支病变重症冠心病住院患者共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实验组 30例联合应用CABG +TMLR治... 目的 探讨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 (TMLR)对重症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心功能影响的机制。方法 冠心病 3支病变重症冠心病住院患者共 6 0例 ,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 30例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实验组 30例联合应用CABG +TMLR治疗。观察术后 6个月和 12个月时患者心绞痛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6分钟步行距离 (6MWD)和血浆脑利钠肽 (BN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的变化。结果 随访 1年 ,两组死亡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两组患者的加拿大心脏病协会心绞痛分级、血浆BNP、VEGF水平和 6MWD在随访 6个月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 ,但随访 12个月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术后半年 ,CABG +TMLR联合治疗重症冠心病患者在降低心绞痛分级、增加运动耐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CABG ,但术后 1年时 ,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肌血管重建术 内皮 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断层显像对存活心肌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卢长林 肖洁 +3 位作者 王吉云 许毓申 高润霖 杨跃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心肌断层显像对心肌梗死(MI)患者存活心肌的判断价值。方法 64例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行^(99)Tc-MIBl静息和NTG心肌显像,术后3个月时复查静息心肌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均应用超... 目的探讨硝酸甘油(NTG)心肌断层显像对心肌梗死(MI)患者存活心肌的判断价值。方法 64例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行^(99)Tc-MIBl静息和NTG心肌显像,术后3个月时复查静息心肌显像,并进行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3个月后均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64例患者静息显像共有232个节段(40.28%)心肌核素摄取异常,NTG心肌显像后有132个节段(56.90%)呈可逆性缺损,100个节段(43.10%)呈不可逆性缺损;PCI术后136个心肌节段(58.62%)心肌灌注得到改善,术前NTG显像显示的132个可逆性缺损节段中,术后120个节段(90.91%)心肌灌注改善,术前NTG介入显像显示的100个不可逆性缺损节段中,术后16个节段(16.0%)心肌灌注改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8例有存活心肌的患者PCI后其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均较术前有很大程度的降低(均为P<0.01);而26例无存活心肌的患者,上述指标在术前和术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MI患者PCI前常规行NTG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对是否进行PCI治疗的病例选择有决策性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甘油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重视冠心病患者的症状管理——2011年美国冠心病和高血压医疗质量评估标准评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卢长林 杨进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01期51-54,共4页
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医疗协会—医师质量控制委员会(ACCF/AHA/AMA–PCPI)2011年更新了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四项质控标准和高血压的一项质控标准进行了修订(Circulation.2... 美国心脏病学院基金会/美国心脏病协会/美国医疗协会—医师质量控制委员会(ACCF/AHA/AMA–PCPI)2011年更新了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患者的医疗质量评估标准,对冠状动脉疾病的四项质控标准和高血压的一项质控标准进行了修订(Circulation.2011,124:248-270.)。在此次更新中,编委会设置了10项标准,其中包括了2项新的标准和5项修订的标准,详见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血压 医疗质量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心力衰竭和缺血性心脏病诊疗面临挑战 被引量:3
8
作者 卢长林 《心血管病学进展》 CAS 2009年第6期893-894,共2页
关键词 缺血性心脏病 男性 心力衰竭 心衰患者 微血管心绞痛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汀类药物临床安全性隐患与对策 被引量:3
9
作者 卢长林 《中国社区医师》 2011年第39期9-9,共1页
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他汀类药物已成为临床心血管病防治的基础用药,适应证逐渐从二级预防向一级预防迈进,但是他汀类药物潜在的安全性隐患不容忽视。因此,临床医生尤其基层社区医生亟需全面掌握他汀类药物的可能... 随着人们对心血管病发生发展机制的深入认识,他汀类药物已成为临床心血管病防治的基础用药,适应证逐渐从二级预防向一级预防迈进,但是他汀类药物潜在的安全性隐患不容忽视。因此,临床医生尤其基层社区医生亟需全面掌握他汀类药物的可能不良反应及规避技巧,以保证患者最大程度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汀类药物 临床安全性 隐患 心血管病 一级预防 二级预防 不良反应 社区医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房功能异常对急性心肌梗塞的影响
10
作者 卢长林 郭静萱 +1 位作者 李帮清 谢利德 《当代医学》 2000年第11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左房功能 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12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心电图P波的异常与否分为:左房功能正常组34例,左房功能异常组95例。所有病人均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等检查,观察12个月... 目的:探讨左房功能 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选择129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根据心电图P波的异常与否分为:左房功能正常组34例,左房功能异常组95例。所有病人均行超声心动图、核素心血池、冠状动脉造影、左室造影等检查,观察12个月再梗及死亡率。结果:左房功能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高血压、糖尿病、前壁心肌梗塞多见(P<0.05),三支病变多见(P<0.01),左室射血分数<40%者多见(P<0.01);12个月时再发心肌梗塞率7.4%。死亡率4.2%,而左房功能正常组无再发心肌梗塞及死亡病例。结论:左房功能异常可能为影响心肌梗塞预后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左房功能 预后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平板运动前后血小板聚集率、血脂、内皮素变化研究
11
作者 卢长林 郭静萱 +1 位作者 李志民 谢利德 《当代医学》 2000年第6期20-22,共3页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 压(CH)病人平板运动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血脂、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1.选取55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病人(男性30例,女性25例),据1993年WHO EH诊断标准诊断,排除平板运动方式的禁忌证;2.试验前休息20min,然后...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 压(CH)病人平板运动前后血小板聚集率(PA)、血脂、内皮素的变化。方法 1.选取55例原发性高血压、Ⅰ、Ⅱ期病人(男性30例,女性25例),据1993年WHO EH诊断标准诊断,排除平板运动方式的禁忌证;2.试验前休息20min,然后测血压、心率,抽取肘正中静脉血10ml化验;3.平板运动停止后6min,重复抽血化验血小板聚集率、血脂、内皮素。结果 1.运动后血脂(TC,TG,HDL-C,LDL-C)与运动前相比TG增高、LDL-C增高有显著差异(P<0.01),TC变化虽然没有显著性,但也有升高趋势。2.运动后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高于运动前水平(P<0.01)。3.运动后内皮素水平与运动前相比明显增高(P<0.01)。4.运动后PAR,TG,TC,HOL-C,LDL-C,ET改变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1.急性运动可以显著升高血小板聚集率、血脂、内皮素。2.它们可以作为预测高血压并发症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平板运动 血小板聚集率 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注心源性猝死
12
作者 卢长林 高润霖 《保健医苑》 2009年第9期14-16,共3页
最近,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男性心源性猝死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心源性猝死男性较女性更多见。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在急性症状发作后2小时之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循环和呼吸... 最近,北京市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男性心源性猝死的年平均发病率为10.5/10万,女性为3.6/10万,心源性猝死男性较女性更多见。心源性猝死是指由心脏原因引起的、在急性症状发作后2小时之内发生的,以意识骤然丧失,循环和呼吸中止为主要特征的自然死亡。无论是否知道患者有无基础心脏病,都不能预料其死亡的时问和形式。也就是说,猝死就是意料之外、无法预期的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基础心脏病 自然死亡 平均发病率 调查资料 流行病学 急性症状 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徐晓蓉 李奎宝 +4 位作者 王攀 刘宇 卢长林 杨新春 杨中甦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行急诊PCI的12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标准...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后残余血小板功能和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行急诊PCI的120例STEM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疗组(标准组,n=60)、阿托伐他汀40 mg/d治疗组(强化组,n=60)。120例患者分别于急诊PCI前及他汀药物治疗后第7天取血,行血脂及生化检测。并通过血栓弹力图测定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和花生四烯酸(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结果:经血栓弹力图检测的MAADP值在治疗7天后,强化组较标准组明显下降[(38.40±17.40)mm vs(45.70±14.50)mm,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于治疗第7天ADP高反应性的发生率在强化组较标准组明显较少(18.3%vs 31.7%,P<0.05)。AA高反应性的发生率在强化组和标准组无差异(13.3%vs 18.3%,P>0.05)。随访3个月临床终点事件(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及心血管疾病死亡或靶血管重建)在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后早期给予短疗程的高剂量他汀治疗较常规剂量可更显著地抑制血小板活性,降低血小板高反应性。强化治疗3个月临床终点事件未出现显著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死 降血脂药 血小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抑制C反应蛋白对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促炎作用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洁 边红 +2 位作者 卢长林 郑华 王建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87-790,共4页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和阿托伐他汀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ASMCs,培养液只加FBS为对照组,培养液中加5、10、20、50、100、200 mg/L CRP依次分为CRP5组、CRP10组、CRP20组、CRP50组、CRP100... 目的观察C反应蛋白(CRP)和阿托伐他汀对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PASMCs)炎性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PASMCs,培养液只加FBS为对照组,培养液中加5、10、20、50、100、200 mg/L CRP依次分为CRP5组、CRP10组、CRP20组、CRP50组、CRP100组、CRP200组;加入0.1、1.0、10μmo1/L阿托伐他汀依次为阿托0.1组、阿托1.0组、阿托10组,另用CRP100 mg/L刺激不同时间,以非变性凝胶电泳迁移率方法分析NF-κB的激活。以RT-PCR和ELISA方法对白细胞介素6(IL-6)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结果CRP以浓度和时间依赖的方式促进IL6和MCP-1 mRNA表达和蛋白的合成。与对照组比较,除CRP5组外,CRP各浓度组IL-6和MCP-1蛋白和mRNA均显著增加(P<0.05,P<0.01),阿托伐他汀各浓度组无显著差异(P>0.05)。CRP显著诱导NF-κB的激活,阿托伐他汀抑制NF-κB激活。结论CRP促进hPASMCs对IL-6和MCP-1的表达,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而显著降低CRP对hPASMCs IL-6和MCP-1合成,起到对肺血管疾病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肺动脉 肌细胞 平滑肌 炎症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常连芳 卢长林 +1 位作者 许毓申 杨跃进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案及华法林治疗后大出血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134例,记录基线特征、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门诊或电话... 目的探讨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抗栓治疗方案及华法林治疗后大出血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北京同仁医院住院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134例,记录基线特征、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门诊或电话随访血栓栓塞、出血及主要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134例患者年龄(73.8±7.8)岁,CHADS_2评分(2.7±0.9)分。华法林组34例[单用华法林19例(55.9%),华法林和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联合应用15例(44.1%)];非华法林组100例[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用74例(74.0%),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应用21例(21.0%),未用抗栓药物5例(5.0%)]。随访平均2.1年发现,主要终点事件发生37例(27.5%),其中血栓栓塞12例(8.9%),大出血2例(1.5%),主要心脏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或再次血运重建)23例(17.1%)。华法林组与非华法林组比较,血栓栓塞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7%比7.0%,P=0.18),大出血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比1.0%,P=0.45)。结论心房颤动合并冠心病患者华法林治疗时大出血有增加趋势。在临床实践中这类患者抗栓治疗方案有多种选择,需要大规模临床研究确定理想的抗栓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冠心病 华法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房间隔缺损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田昌 胡大一 +3 位作者 边红 庞文跃 彭建军 卢长林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3期182-184,共3页
目的: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和结果:1998年9月至2002年11月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的4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20±11)岁(1-67)yrs,体... 目的:探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技术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评价其近期治疗效果。方法和结果:1998年9月至2002年11月采用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治疗的44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入选该研究。年龄(20±11)岁(1-67)yrs,体重(45.4±13.9)Kg(8-74)Kg。44例患者中TIE测得ASD直径为(18.6±7.2)mm(8-36mm),对于21例偏心性或直径大于20mm的房间隔缺损采用食道超声测得房间隔缺损直径(28±9.1)mm(13-36)mm,43/44患者中测得ASD球囊伸展直径(19.8±5.9)mm(10-34)mm,6例直径小于15mm的ASD Qp/Qs平均(1.5±0.3)(1.3-1.6),43/44患者Amplatzer装置放置成功,在我们早期临床实践中,有1例患者因为左房较小导致Amplatzer装置放置失败。置入的Amplatzer封堵器直径(22.8±6.1)mm(10-38)mm,有12例患者ASD直径大于25mm,平均手术时间(46.5±21)min(30-135)min,X线暴露时间(18±14)min(6-45)min。包括超声心动图在内的临床随访安排在术后第一天、第三天、一个月、三个月,之后每年一次。43例患者中有40例实现即刻封堵成功,3例残留少量分流,3天时复查超声心动图,43例全部实现完全封堵。在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无心内膜炎和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无封堵装置钢丝断裂情况发生,无封堵伞移位或丢失,无房室瓣功能障碍。结论:经导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LATZER房间隔封堵器 治疗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抗血小板治疗的新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忠佑 卢长林 +1 位作者 杨跃进 雷警输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5期334-337,共4页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其中,半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所致。现已经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致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关键机制。因此,抗血小板是... 心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的首要死因。其中,半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所致。现已经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激活、黏附和聚集,致使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ACS发病的关键机制。因此,抗血小板是ACS药物治疗的基石。近年来,随着大量临床试验的展开和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临床应用,抗血小板治疗领域取得许多新的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抗血小板治疗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 新型抗血小板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mplatzer封堵器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3例报道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田昌 胡大一 +3 位作者 边红 庞文跃 彭建军 卢长林 《中国医药导刊》 2003年第2期137-137,共1页
室问隔缺损是一种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常会给患儿生长发育带来不良影响,甚至会发生心力衰竭和细菌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
关键词 室间隔缺损 先天性心脏疾病 治疗 AMPLATZER封堵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淑敏 卢长林 +4 位作者 孙菲 边红 周岩 杨青苗 王颖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6年第5期388-391,共4页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经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高血压患者174例,以性别、年龄匹配的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正常的高血压患... 目的研究高血压患者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07年12月至2009年8月经我院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的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高血压患者174例,以性别、年龄匹配的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正常的高血压患者70例为对照,分析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组中,合并吸烟[47.3%(82/174)比31.4%(22/70)]、血脂异常[52.7%(91/174)比44.3%(31/70)]、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54.1%(94/174)比42.9%(30/70)]的比例高于非扩张组(均为P<0.05);在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组,室间隔厚度[(11.6±5.5)mm比(10.7±2.7)mm,P=0.02]、左房大小[(39.1±5.9)mm比(37.8±6.5)mm,P=0.03]、E/Em(9.3±3.8比7.8±2.9,P=0.03)均较高;E峰速度[(72±14)cm/s比(75±16)cm/s,P<0.01]、Em[(7.7±2.7)cm/s比(9.4±2.6)cm/s,P<0.01]及E/A(0.86±0.29比1.03±0.30,P=0.02)较低。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室间隔厚度、E/A和E/Em是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主动脉根部或升主动脉内径扩张的高血压患者常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并伴有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超声心动描记术 主动脉根部内径扩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患者血脂调节作用的临床观察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武韬 卢长林 +1 位作者 马小丽 李勇 《首都公共卫生》 2012年第3期105-110,共6页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患者的辅助调节血脂作用。方法选取100名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法,干预组每人每日服用含1.35g植物甾醇酯的奶粉,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食期为48d,试验前后分别检测受试对象血清总... 目的研究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患者的辅助调节血脂作用。方法选取100名血脂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双盲法,干预组每人每日服用含1.35g植物甾醇酯的奶粉,对照组服用安慰剂,试食期为48d,试验前后分别检测受试对象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常规及血生化等安全性指标。结果试食后,干预组TC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下降率分别为8.4%和7.8%,自身前后比较及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TG、HDL-C水平无明显变化,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食期间,受试人员除血脂以外的各主要生理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植物甾醇酯对血脂异常患者具有辅助降TC和LDL-C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甾醇酯 血脂异常 调节血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