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视域中的民生问题与改善 被引量:10
1
作者 卢继元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6-81,共6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用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用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来指导实践,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来推动工作,用深化改革的创新思维和完善的制度性安排来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生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鲜式社会主义制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卢继元 吴冬冬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9-23,共5页
朝鲜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仅有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主体思想经历了由形成到发展巩固的历史过程,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后,先后形成了红旗思想和先... 朝鲜是一个神秘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仅有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之一。朝鲜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对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其主体思想经历了由形成到发展巩固的历史过程,国际形势急剧变化后,先后形成了红旗思想和先军政治及金正恩新时期思想。在主体思想指导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朝鲜式社会主义。在历史的重要关头,朝鲜式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在机遇与挑战面前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和对策以便实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朝鲜 社会主义 主体思想 特色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治理的探索与创新——基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卢继元 姜志成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19-25,共7页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和目的之所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有三次明显的理论实践转换。每次转换都蕴含着思想解放和理论实践创新,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这种螺旋上升,...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要求,也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方面和目的之所在。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有三次明显的理论实践转换。每次转换都蕴含着思想解放和理论实践创新,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螺旋上升。这种螺旋上升,始终坚持的是人民群众利益至上原则,彰显的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旨趣,起到的是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时刻保持社会和国家的总体安全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保障和改善民生 理论与实践 螺旋上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的历史演进和经验启示 被引量:2
4
作者 卢继元 李守超 《桂海论丛》 2011年第3期27-31,共5页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列宁提出了建立新型革命政党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开启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列宁提出了建立新型革命政党和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开启并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与实践发展历程的经验启示我们:必须着重从思想上建党,保持思想统一;必须努力学习各种知识,掌握真实本领;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政党 学习型政党 历史演进 经验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理论渊源——兼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党学习思想 被引量:2
5
作者 卢继元 李守超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0年第6期14-18,共5页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政党建设理论的指引下,在毛泽东将马列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 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理论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政党建设理论的指引下,在毛泽东将马列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特殊的国情条件下逐步形成的。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必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中寻找肥沃的土壤和深厚的养分,才能充分掌握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经典作家关于政党学习思想,从先进性、系统性、实践性、长期性四个方面着手,对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进行初步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党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理论渊源 政党学习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创新精神推动军队“三型”党组织建设 被引量:2
6
作者 卢继元 李守超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3年第3期6-11,共6页
以创新精神建设军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首先要以理论创新推动军队"三型"党组织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头脑,保证马克思主义对军队的指导地位;其次,要以实践创新推... 以创新精神建设军队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首先要以理论创新推动军队"三型"党组织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官兵头脑,保证马克思主义对军队的指导地位;其次,要以实践创新推动军队"三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军队党组织领导能力全面提升,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再次,要以人才培养创新推动军队"三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军队建设整体转型,实现军队跨越式发展,保证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的顺利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 军队 “三型” 党组织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 被引量:4
7
作者 卢继元 祖鹏凱 《桂海论丛》 2017年第1期37-42,共6页
在全面建党中,思想建党是灵魂;在全面治党中,制度治党最关键。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前提并构成其核心内容,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体现并形成其保障机制,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互动、相辅相... 在全面建党中,思想建党是灵魂;在全面治党中,制度治党最关键。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思想建党是制度治党的前提并构成其核心内容,制度治党是思想建党的体现并形成其保障机制,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互动、相辅相成。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需要从思想上建党与制度上治党并把两者统一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建党 制度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 内在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视域下我国民族问题与民主政治建设的冲突 被引量:1
8
作者 卢继元 张国 《新疆社科论坛》 2013年第1期9-12,50,共5页
民主的多数原则与我国少数民族在代表中的少数之间存在矛盾;民主表达沟通机制与民族语文差异之间产生冲突;部分民族聚居型居住格局与扩大民主之间存在风险;民族政策的优待少数民族倾向给民主政治带来隐忧;民族关系问题会对民主政治建设... 民主的多数原则与我国少数民族在代表中的少数之间存在矛盾;民主表达沟通机制与民族语文差异之间产生冲突;部分民族聚居型居住格局与扩大民主之间存在风险;民族政策的优待少数民族倾向给民主政治带来隐忧;民族关系问题会对民主政治建设造成干扰;各民族人口流动频繁对民主政治的弹性提出挑战;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主义浪潮和"民主化"浪潮陷阱。加强宣传教育,维护民族团结;完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发展;提高民族素质,扩大政治参与;加强国际合作,打击敌对势力;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化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民族问题 民主政治 冲突 化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3
9
作者 卢继元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4期75-80,共6页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的民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民生内容。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崇高的民生目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民生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创了解放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理论与实践的新时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体系,并以此为指导,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富裕民生的建设实践和奋斗目标中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人 解放民生 关注民生 建设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的核心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继元 张永喜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3年第2期32-36,共5页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从人类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来看,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大理想;从社... 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民生理论,形成了以"共同富裕、社会和谐、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理论。从人类历史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目标来看,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大理想;从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教训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来看,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大问题;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这是一个长期形成的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被引量:1
11
作者 卢继元 李守超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14-17,共4页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认识、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方法,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是我们认识、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和根本方法,也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 学习型政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舟水关系”到“鱼水关系”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继元 张国 《党政论坛》 2013年第5期33-34,共2页
谈起人民群众在维护政权稳定中的地位作用,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恐怕就数唐太宗李世民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了。在古代类似的活语还有很多,如《尚书》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的“民为重,社稷次之,
关键词 政权稳定 人民群众 民惟邦本 《尚书》 李世民 唐太宗
原文传递
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看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继元 胥静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67-71,共5页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及其发展是主客观条件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空想社会主义是前人在社会主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马恩吸取他们的思想精华,不断解放思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革命实践,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及其发展是主客观条件相结合、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必然产物。空想社会主义是前人在社会主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马恩吸取他们的思想精华,不断解放思想,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国际共运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革命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是一种客观现象,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研究;世界是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共产党必须保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错误思潮和观点也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社会主义只有在同它们进行不懈的斗争中才能得到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社会主义 革命实践 经典作家 共产党 空想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理论 无产阶级 必然 现象 客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联民生问题及启示 被引量:1
14
作者 卢继元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 2012年第1期74-78,共5页
民生是社会主义信仰的民心工程,是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是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虽然,苏联的民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综合国力急剧膨胀的背后,掩藏着严重的民生问题。而正是民生问题的长期积累和集中爆发,... 民生是社会主义信仰的民心工程,是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是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虽然,苏联的民生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在综合国力急剧膨胀的背后,掩藏着严重的民生问题。而正是民生问题的长期积累和集中爆发,摧毁了苏联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动摇了民族团结统一的基石,消蚀了苏共执政合法性的源泉,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国家要善于汲取苏联民生问题的教训,高度重视并积极解决本国的民生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生问题 苏联解体 历史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建设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经验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继元 孙博涵 《唯实》 2011年第11期15-18,共4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成就斐然。其基本经验是:必须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从揭示规律的高度增强民生建设的自觉性;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状况的第一要务,为民生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必须深刻吸取国际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生建设成就斐然。其基本经验是:必须不断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从揭示规律的高度增强民生建设的自觉性;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状况的第一要务,为民生建设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必须深刻吸取国际共运的经验教训,把民生建设与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与共产党的兴衰成败紧密联系起来;必须精准把握当代中国的改革方向,让改善民生成为衡量当代中国改革成败得失的价值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民生建设 历史进程 基本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政治院校理论武装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
16
作者 卢继元 苏玉 童利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5期93-96,共4页
政治院校作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给政治院校的理论武装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政治院校的理论武装教学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抓住信息... 政治院校作为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用马克思主义和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头脑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化给政治院校的理论武装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政治院校的理论武装教学应当积极应对挑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抓住信息技术给理论武装教学带来的机遇,坚持政治院校的特色,进行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全面推进教育转型,增强理论武装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队政治院校 理论武装教学 信息化 改革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强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卢继元 《唯实》 2017年第3期21-25,共5页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正在从大向强和平崛起。国内外安全环境和形势的发展演进,呼唤我们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习近平关于强军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建设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正在从大向强和平崛起。国内外安全环境和形势的发展演进,呼唤我们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习近平关于强军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回答了建设一支什么样的一流军队、怎样建设一流军队的问题,着重论述了追求什么样的强军目标、怎样追求强军目标的问题,揭示了建军治军之道,提供了强军兴军之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斗力标准 依法治军 根本性 强军目标 人民军队 打赢信息化战争 从严治军 习近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论建构视域下群体性事件研究述论
18
作者 卢继元 吴冬冬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158-165,共8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学术界群体性事件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伴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引发的矛盾加剧和风险加大,以及科技革命引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群体性事件研究正处于理论突破的前夜,急需进行全面审视,凝聚...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学术界群体性事件研究呈现蓬勃发展之势。伴随着社会深刻转型引发的矛盾加剧和风险加大,以及科技革命引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群体性事件研究正处于理论突破的前夜,急需进行全面审视,凝聚探索前进的合力。围绕群体性事件研究,只有科学把握群体性事件研究概念和内涵,合理界定群体性事件研究范围,创新适合本土国情的理论范式,认真辨析理论实践研究的身份视角,突破研究存在的瓶颈,才能建构群体性事件研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 研究 概念 范式 身份 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法视野中的台湾问题
19
作者 卢继元 孙建光 刘洪娟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13,共4页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国际法依据既来源于传统国际法中的先占,也出自于现代国际法文件、国际组织决议,还由于新中国的继承属于政府继承而非国家继承,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建交公报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 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国际法依据既来源于传统国际法中的先占,也出自于现代国际法文件、国际组织决议,还由于新中国的继承属于政府继承而非国家继承,以及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建交公报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国两制、和平统一方针反映了国际法的精神实质,是对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我们不能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承诺,是因为这也完全是我国主权范围内的事;美国插手台湾问题不仅严重违背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精神,而且也粗暴践踏了善意履行国际义务、国家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别国内政的国际法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问题 国际法 政府继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群体性事件研究的阶段划分
20
作者 卢继元 吴冬冬 《理论建设》 2014年第2期62-65,共4页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之中。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群体性事件研究应该何去何从?对群体性事件研究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是其当务之急。这种划分能够促进研究的力量整合,推动研...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社会处于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之中。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群体性事件研究应该何去何从?对群体性事件研究阶段进行合理的划分是其当务之急。这种划分能够促进研究的力量整合,推动研究的总体发展。从群体性事件研究最初的概念辨析到群体性事件研究中的人员划分,从最初研究的实践一线人员到整个理论学界,再到大量草根研究人员的加入,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方兴未艾,逐步深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事件研究 初始阶段 集中爆发阶段 全面展开阶段 发展趋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