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研究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老年输尿管结石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卢浩彬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32-233,共2页
目的 探究在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中予以输尿管镜及钬激光碎石术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本院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总共选取40例,研究时间介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之间,依据治疗方案的异同分组,实验组患者予以输尿管镜及钬... 目的 探究在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中予以输尿管镜及钬激光碎石术对其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研究样本选自本院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总共选取40例,研究时间介于2017年1月-2020年1月之间,依据治疗方案的异同分组,实验组患者予以输尿管镜及钬激光碎石术,对照组患者予以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BUN指标为(4.31±2.12)mmol/L,Cr指标为(107.33±31.77)μmol/L;对照组患者术后BUN指标为(6.77±1.22)mmol/L,Cr指标为(130.11±36.33)μmol/L,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5.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比符合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老年输尿管结石患者治疗中予以输尿管镜及钬激光碎石术,能明显改善患者肾功能,并缓解患者的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输尿管结石 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肾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守东 孙江连 +6 位作者 卢浩彬 张卫星 刘广科 段晴光 吴舟 王坚 廖惠花 《新医学》 CAS 2022年第8期582-587,共6页
目的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EEB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60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其中行膀胱癌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EEBT患者30例(EEBT组),常规行经尿道膀胱... 目的评估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EEB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60例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案分为2组,其中行膀胱癌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EEBT患者30例(EEBT组),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患者30例(TURBT组)。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围术期指标、术后肿瘤病理分级和分期及病理科医师对标本的满意度;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2组的肿瘤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单发或多发肿瘤比例、术前合并其他疾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EBT组和TURBT组在膀胱穿孔率、术后肿瘤病理分级、病理T分期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TURBT组相比,EEBT组的手术时间长,但是患者术中失血少、闭孔神经反射发生率低,术后留置尿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病理科医师对标本的满意度较高,术后1年内肿瘤复发率较低(P均<0.05)。结论与TURBT比较,采用基底注水后经尿道逆行EEBT治疗NMIBC,具有出血少、恢复快、肿瘤标本完整、1年内肿瘤复发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膀胱肿瘤整块剜除术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扫CT进行三维重建定位穿刺点在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手术中的效果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守东 张卫星 +2 位作者 卢浩彬 刘广科 段晴光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7期145-149,共5页
目的:分析平扫CT进行三维重建定位穿刺点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B超定... 目的:分析平扫CT进行三维重建定位穿刺点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2016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88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B超定位下微创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观察组平扫CT三维重建定位穿刺PCNL手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石清除率、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并发症发生率、GQOL-74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97.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9%(P<0.05)。术后3 d,观察组的血清PCT、hs-CRP、IL-1β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5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GQOL-74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平扫CT三维重建定位穿刺PCNL手术可有效缩短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手术时间,提高结石清除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生活质量,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扫CT 三维重建定位穿刺点 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 复杂性肾结石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NAG、尿mALB检测在泌尿系结石早期肾损害监测的临床价值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守东 张卫星 +1 位作者 卢浩彬 朱春丽 《黑龙江医药》 CAS 2016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目的:分析尿NAG、尿m ALB检测在泌尿系结石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肾结石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110例健康志愿者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 目的:分析尿NAG、尿m ALB检测在泌尿系结石早期肾损害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肾结石患者资料,设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于本院进行体检110例健康志愿者资料,设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于清晨采取新鲜尿液进行尿NAG、尿mALB检测,对比两组NAG/Cr、mALB/Cr水平,并观察研究组NAG/Cr、mALB/Cr水平升高情况。结果:研究组NAG/Cr(1.43±1.15)U/mol、mALB/Cr(22.98±20.14)mg/mo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7±0.67)U/mol、(5.37±4.35)mg/mol,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研究组10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中,NAG/Cr单纯升高率38.68%显著高于mALB/Cr单纯升高19.81%(P<0.05),但是与NAG/Cr、mALB/Cr联合升高率33.9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NAG、尿mALB检测在泌尿系结石早期肾损害监测中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临床监测泌尿系结石患者早期肾功能变化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NAG 尿mALB 肾结石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切口经腹腔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守东 张卫星 +3 位作者 苏志航 卢浩彬 吴舟 廖惠花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13期1607-1610,共4页
目的首次报道了微切口经腹腔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行微切口经腹腔腹膜... 目的首次报道了微切口经腹腔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60例左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行微切口经腹腔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照组行经腹股沟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复发率、阴囊水肿发生率、鞘膜积液发生率和两组精液参数改善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阴囊水肿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精液参数改善率、鞘膜积液发生率、睾丸萎缩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3个精液参数明显改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切口经腹腔腹膜后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膜后精索静脉结扎术 精索静脉曲张 微切口 经腹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碎石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守东 张卫星 卢浩彬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24期212-214,共3页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临床治疗中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MPCNL。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直径15mm以上的结石相比对照组以较短的手... 目的探讨上尿路结石临床治疗中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PCNL)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上尿路结石患者7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与MPCNL。结果观察组患者在直径15mm以上的结石相比对照组以较短的手术时间达到显著的结石清除率,但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对照组升高。结论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相比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在较大结石的手术时间更短,以较短的手术时间具有显著的结石清除率,同时安全性好,尤其在直径超过15mm的结石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碎石取石术 上尿路结石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尿管走向对女性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效果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守东 张卫星 +1 位作者 卢浩彬 朱春丽 《青岛医药卫生》 2015年第3期212-213,共2页
目的分析导尿管走向对女性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留置导尿管女性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留置导尿管股后方穿出,研究组予以留置导尿管股前方穿出,对比两组尿路... 目的分析导尿管走向对女性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自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本院收治的留置导尿管女性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留置导尿管股后方穿出,研究组予以留置导尿管股前方穿出,对比两组尿路感染、其他并发症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的尿路感染与可疑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尿道损伤、拔管困难及尿潴留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且对照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尿管走向对女性留置导尿管尿路感染具有重要影响,相较于留置管的股后方穿出,股前方穿出更符合女性的尿道解剖学走向,且临床护理更为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 留置导尿管 导尿管走向 尿路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结石梗阻性肾积脓行输尿管镜治疗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杨守东 张卫星 卢浩彬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第13期62-63,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治疗急性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门诊收治的70例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输尿管镜下应用气压弹道... 目的探讨应用输尿管镜治疗急性结石梗阻性肾积脓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7月门诊收治的70例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患者在输尿管镜下应用气压弹道碎石取石、留置D-J管解除梗阻治疗,对照组患者拒绝行腔镜技术的保守方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输尿管镜治疗结石梗阻性肾积脓患者,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手术时间短,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结石梗阻性 肾积脓 输尿管镜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的中期疗效分析
9
作者 杨守东 张卫星 +1 位作者 卢浩彬 朱春丽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5年第5期1174-1175,共2页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临床资料,术前e GFR38.42±12.84ml/1.73·m2,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结石清除率,肾功能好转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e GFR值,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微创...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98例临床资料,术前e GFR38.42±12.84ml/1.73·m2,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患者结石清除率,肾功能好转情况,并比较术前术后e GFR值,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患者肾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98例患者结石清除率为85.71%(84/98),患者术后1年肾小球率过滤(e GFR)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98例患者肾功能好转30例,维持不变53例,下降15例;经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为预测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后肾功能恶化的主要因素(OR=3.84,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结石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但对于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糖尿病结石患者,需对其予以有效的降糖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不全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 中期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肾功能损害判断中的意义
10
作者 杨守东 张卫星 +1 位作者 卢浩彬 朱春丽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第15期75-77,共3页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肾功能损害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将东莞市茶山医院收治的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观察组。选择76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液NAG及血β2微球蛋白水平... 目的:探讨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检测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肾功能损害判断中的意义。方法:将东莞市茶山医院收治的7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为观察组。选择76例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尿液NAG及血β2微球蛋白水平的差异,同时评价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液NAG水平的变化,分析尿液NAG与最大尿流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液NAG及血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NAG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尿液NAG水平与最大尿流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1);观察组患者BUN、CR水平稍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属于正常范围。结论:尿液NAG活性检测是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肾功能损害有效的监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 良性前列腺增生 肾功能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