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气象干旱的时空演变特征 被引量:45
1
作者 卢洪健 莫兴国 +1 位作者 孟德娟 刘苏峡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051-1059,共9页
基于中国东北地区98个气象站点历史数据和WCRP多模式耦合CMIP3输出的IPCC SRES A1B、A2和B1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降雨资料,计算3、6、12和24个月尺度上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M-K检测、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研究东北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 基于中国东北地区98个气象站点历史数据和WCRP多模式耦合CMIP3输出的IPCC SRES A1B、A2和B1气候变化情景下的降雨资料,计算3、6、12和24个月尺度上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结合M-K检测、EOF分解和小波分析,研究东北地区干旱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 SPI能较好地检测东北地区干湿变化状况,4个时间尺度上主要的空间模态具相似的分布型,其中12个月尺度SPI显示东北大部分地区在过去50 a干旱程度呈显著加剧、范围有明显扩大的趋势,其中南部和中部辽河流域是干旱严重区;2干旱时间变化特征具明显的空间差异,南部干旱第一主周期为11 a,北部则为3.5 a;3气候变化情景下,2011-2060年的干旱以前30 a趋强,之后趋缓,且干旱高发区存在一定的北移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标准化降水指数 时空模式 气候变化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1960-2009年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 被引量:29
2
作者 卢洪健 莫兴国 胡实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2-82,共11页
华北平原地处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气候极脆弱的区域之一,干旱灾害频发。依据多年平均降雨等值线将华北平原划分为3个子区域(A区雨量<600 mm,600 mm≤B区雨量≤750 mm,C区雨量>750 mm),基于1960-2009年60个站的逐日气象... 华北平原地处东亚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气候极脆弱的区域之一,干旱灾害频发。依据多年平均降雨等值线将华北平原划分为3个子区域(A区雨量<600 mm,600 mm≤B区雨量≤750 mm,C区雨量>750 mm),基于1960-2009年60个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修正的Palmer干旱指数(PDSI)、M-K检测法和EOF分析法研究了该地区近50年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PDSI指数能较好地表征华北平原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过程,其干旱的空间分布主要呈南-北和东南-西北递增的格局,干旱过程通常持续两年以上,季节连旱现象明显,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十分显著。A区干旱最为严重且呈显著增长趋势,其突变点大致为1983年;B区自1970年后进入干旱频发期,持续时间达20年之久;C区各级干旱频率均呈下降趋势,大致以1997年前后为突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Palmer旱度模式 MANN-KENDALL检验 EOF分析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橡胶林枯落物的持水性能与截留特征 被引量:19
3
作者 卢洪健 李金涛 刘文杰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7-73,共7页
通过野外调查、浸泡试验和模拟降雨实验,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枯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截留降雨特征。结果表明:20和40年生的橡胶林枯落物储量分别为8.896和6.181 t/hm2,其叶、枝、种子果壳和其他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7.1%、10... 通过野外调查、浸泡试验和模拟降雨实验,测定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枯落物储量、持水能力和截留降雨特征。结果表明:20和40年生的橡胶林枯落物储量分别为8.896和6.181 t/hm2,其叶、枝、种子果壳和其他部分生物量所占比例分别为57.1%、10.2%、32.2%、0.4%和70.4%、13.7%、15.4%、0.5%;20年生的橡胶林枯落物最大持水率为180.36%,高于40年生的值(174.59%);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关系式为S=ktn,前2 h是枯落物主要持水阶段。模拟降雨条件下,橡胶林枯落物截留量随雨强和枯落物厚度增大而增加;截留率与降雨量呈极显著幂函数关系,但受雨强的影响不显著,在8.0~48.0 mm的降雨范围,截留率变化幅度为2.02%~12.50%,截留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橡胶林 枯落物 持水能力 截留降雨 西双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斥水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金涛 刘文杰 卢洪健 《西南林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82-87,94,共7页
土壤斥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土壤颗粒表面的物理现象。土壤斥水性研究不仅有助于合理评价斥水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能为当前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综述土壤斥水性理论的发展轨迹,展示各主要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阐述... 土壤斥水性是指水分不能或很难湿润土壤颗粒表面的物理现象。土壤斥水性研究不仅有助于合理评价斥水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能为当前水土流失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综述土壤斥水性理论的发展轨迹,展示各主要发展阶段的研究成果,阐述影响土壤斥水性的主要因子(火、土壤条件、植被因素),展望土壤斥水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求为国内该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斥水性 土壤含水量 土壤质地 植被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地区植被动态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卢洪健 朱冰 +1 位作者 胡智丹 李岩 《人民珠江》 2018年第3期26-30,共5页
干旱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的驱动因子之一,但不同植被类型对干旱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因此解析植被动态对干旱的响应模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东北地区1982—2012年NDVI和不同时间尺度SPI/SPEI数据,分析植被绿度年... 干旱是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下降的驱动因子之一,但不同植被类型对干旱的敏感性差异明显,因此解析植被动态对干旱的响应模式及其潜在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东北地区1982—2012年NDVI和不同时间尺度SPI/SPEI数据,分析植被绿度年际波动对气象干旱时间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在东北地区,与森林相比,草地和农田对干旱更为敏感;(2)植被绿度变化对长期干旱的响应更明显,但空间差异很大;(3)植被对干旱最敏感的时段通常为6—7月,草地在9月份受干旱的影响也很明显。年降水量是东北地区植被干旱脆弱性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森林干旱脆弱性与年降水量呈非线性关系,降水量700 mm的地区森林干旱脆弱性最高,各植被类型干旱脆弱性均随海拔升高而加重。研究结果可为区域干旱规划以及抗旱措施的制订提供基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绿度 干旱 时间尺度 干旱脆弱性 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数据挖掘的区域干旱预报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卢洪健 赵兰兰 《中国防汛抗旱》 2023年第12期40-46,共7页
干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呈更为频发的态势。单独基于遥感或水文气象信息的干旱指数通常不能精确监测区域干旱胁迫,本研究联合植被遥感与水文气象等多源数据,采用大数据挖掘分类与回归树技术,构建了适用... 干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近年来呈更为频发的态势。单独基于遥感或水文气象信息的干旱指数通常不能精确监测区域干旱胁迫,本研究联合植被遥感与水文气象等多源数据,采用大数据挖掘分类与回归树技术,构建了适用于我国华北平原干旱监测与预报的集合干旱指数(CRDI)。结果表明,整合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有助于提升模型预报精度,春季和夏秋季CRDI的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89和0.32、0.90,验证数据对两个季节相CRDI具有相同的预报精度。CRDI对华北平原典型干旱年的评估发现,其预报区域干旱效果要优于传统干旱指数。研究结果对建设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业务功能的智慧干旱监测预警系统及干旱风险管理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预报 植被遥感 水文气象 集合干旱指数 大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国标《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认识与研究
7
作者 章树安 卢洪健 孙龙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3,共6页
概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修订背景,对比分析了监测站与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监测与资料整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等主要内容。重点对标准修订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全覆... 概要介绍了国家标准《地下水监测工程技术标准》修订背景,对比分析了监测站与自动监测系统建设、信息监测与资料整编、信息服务系统建设及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等主要内容。重点对标准修订编制过程中所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地下水监测站网全覆盖、井口固定点设置、人工与自动监测比测误差精度、地下水动水位处理方法等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标准实施后,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地下水站网布设、成井、信息自动监测、资料整编、信息服务和运维技术水平,为国家地下水监测二期工程实施及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监测工程 技术标准 认识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植被动态对气象干旱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1
8
作者 卢洪健 胡智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6期4-8,共5页
基于中国华北平原1982—2012年NDVI和不同时间尺度SPI/SPEI数据,分析了植被绿度年际波动对气象干旱时间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干旱对春季植被绿度的影响强于夏季,对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植被绿度对长期干旱的响应更明显,但... 基于中国华北平原1982—2012年NDVI和不同时间尺度SPI/SPEI数据,分析了植被绿度年际波动对气象干旱时间尺度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平原干旱对春季植被绿度的影响强于夏季,对北部的影响强于南部;植被绿度对长期干旱的响应更明显,但局部和季节差异非常明显,北部植被响应干旱的时间尺度较南部短;生长季水分亏缺是其植被干旱脆弱性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绿度 干旱 时间尺度 干旱脆弱性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水模拟方法与应用软件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9
作者 卢洪健 王卓然 《地下水》 2022年第6期49-52,共4页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地下水模拟是描述真实世界地下水流运动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阐述了地下水模拟过程的理论基础,地下水数值模拟的主要求解方法,介绍了当前的主流模拟软件及其在我国的应... 地下水是地球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地下水模拟是描述真实世界地下水流运动的重要手段。本文系统阐述了地下水模拟过程的理论基础,地下水数值模拟的主要求解方法,介绍了当前的主流模拟软件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地下水模拟模型研制及应用软件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展望了全国地下水通用模型建设意义及未来应加强研究与关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数值模拟 有限元 有限差分 有限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被引量:18
10
作者 侯爱中 胡智丹 +2 位作者 朱冰 王容 卢洪健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8,共4页
我国中小型水库众多,且大多位于山丘区,具有集雨面积小、洪水突发性强、预见期短、防洪能力弱等特点。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预报预警是有效提升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能力的重要非工程措施。系统阐述了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的概念与含义,... 我国中小型水库众多,且大多位于山丘区,具有集雨面积小、洪水突发性强、预见期短、防洪能力弱等特点。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预报预警是有效提升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能力的重要非工程措施。系统阐述了中小型水库抗暴雨能力的概念与含义,基于试算反推法给出了抗暴雨能力的计算步骤,并在典型中小型水库进行了应用。研究表明:选用抗暴雨能力作为中小型水库防汛调度参考指标,可以有效延长洪水预见期,大幅提升中小型水库安全度汛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型水库 抗暴雨能力 水文模型 水库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数据治理技术和体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卓然 卢洪健 高攀 《水利信息化》 2023年第6期32-38,共7页
针对地下水数据的特点,提出一套可以实现海量数据治理和整合的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数据治理体系。从监测站获取数据到形成数据成果的全过程,分析自动监测过程中异常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地下水实时监测、历史监测、多元异构参数等不... 针对地下水数据的特点,提出一套可以实现海量数据治理和整合的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数据治理体系。从监测站获取数据到形成数据成果的全过程,分析自动监测过程中异常数据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地下水实时监测、历史监测、多元异构参数等不同数据类型的特点,采用统计分析、大数据多要素关联分析、自适应阈值对比分析、适用于地下水数据处理的数据驱动模型和地下水数值模型构建等关键技术,辅以一系列支撑关键技术的在线软件,实现数据处理由主要依靠人工识别转变为自动识别、人工校核的模式,极大提高数据处理和整编效率。国家地下水监测系统数据治理技术和体系的构建,使得整体数据完整率由92.90%提升至99.43%,可用数据率达到99.01%,数据平均日完整率提高5.93%,实时监测和整编数据修正率分别提升2.56%和0.06%,达到充分利用工程站点和数据、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的目标,为高水平地下水信息服务产品和智能应用提供坚实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实时监测 监测系统 数据治理 治理体系 治理技术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前衍生-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草甘膦不确定度评定
12
作者 郭睿 卢洪健 +2 位作者 孙峰 王卓然 孙龙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46-50,共5页
以HJ 1071-2019《水质草甘膦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测定方法,对地下水中草甘膦的测定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根据样品处理、样品测定、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计算A类和B类不确定度,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以HJ 1071-2019《水质草甘膦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为测定方法,对地下水中草甘膦的测定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根据样品处理、样品测定、数据处理等环节,进行不确定度来源的分析,计算A类和B类不确定度,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表明,在95%的置信区间下(k=2),扩展不确定度为1.34μg/L,地下水中草甘膦测定值为(15.37±1.34)μg/L。影响水中草甘膦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标准溶液配制和样品回收率的相对偏差。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减少溶液配制过程,增加样品测定次数,保持液相色谱仪检测器稳定性和较高的灵敏度可降低引入的不确定度,检测结果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液相色谱法 草甘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双版纳山地橡胶林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 被引量:16
13
作者 卢洪健 刘文杰 罗亲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129-2136,共8页
森林凋落物具有阻滞径流、拦截泥沙和均衡土壤水热状况等功效。以西双版纳地区20年生橡胶林为对象,采用径流微小区法和剔除-对照凋落物等实验,测定了其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橡胶林坡地剔除凋落物径流微小区(2009年10月—2010... 森林凋落物具有阻滞径流、拦截泥沙和均衡土壤水热状况等功效。以西双版纳地区20年生橡胶林为对象,采用径流微小区法和剔除-对照凋落物等实验,测定了其凋落物的生态水文效应,结果表明:橡胶林坡地剔除凋落物径流微小区(2009年10月—2010年9月)径流量为625.7±18.5mm,显著高于对照的185.1±72.7mm;剔除凋落物径流泥沙浓度与最大1h降雨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剔除凋落物使橡胶林坡地(6、7月除外)和台地(8月除外)表层土壤(0~10cm)湿度均显著降低;剔除凋落物表土平均温度在雾凉季(11月—翌年2月)显著低于对照,而在干热季(3—4月)显著高于对照,且剔除凋落物表土温度整年都比对照具有更大日变化幅度。可见橡胶林凋落物具有较好的生态水文功效,然而,受频繁人为割胶活动等的影响,台地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雨季中、后期加快,不利于其生态水文效应的发挥,故在营林活动和生态恢复中应加强对凋落物的管理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物层 阻滞径流 拦截泥沙 土壤温湿度 人工橡胶林
原文传递
做实验的“老板”骑摩托带我进热带雨林
14
作者 卢洪健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4-124,共1页
长期潜伏在这世外桃源般的葫芦岛上,对外面花花世界"是非恩怨"渐渐都忘记了。看到《不做实验的老板和不拼刺刀的将军》一文及其引起的关于导师应不应该做实验的争论.让我想起了自己和“老板”(我喜欢叫他老师)去野外做实验的经历。
关键词 实验 热带雨林 老板 摩托 葫芦岛
原文传递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橡胶林土壤斥水性比较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李金涛 刘文杰 卢洪健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391-398,404,共9页
利用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采集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人工橡胶林2种代表群落中82个土样,通过测定其潜在和实际斥水性,比较了2种林型土壤斥水性在不同温度和季节间的变化,并探讨了土壤斥水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种林型下土壤... 利用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采集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和人工橡胶林2种代表群落中82个土样,通过测定其潜在和实际斥水性,比较了2种林型土壤斥水性在不同温度和季节间的变化,并探讨了土壤斥水性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2种林型下土壤大部分表现出较弱的斥水性,且橡胶林下土壤实际斥水性明显高于热带雨林,而土壤潜在斥水性则橡胶林显著低于热带雨林;②温度可以明显降低土壤斥水性强度,但两种林型间温度对土壤斥水性的影响无明显差别;③在干季,热带雨林和橡胶林下土壤斥水性无差异,在雨季则橡胶林显著高于热带雨林.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斥水性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无明显相关性(R2=0.33),而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2=0.64);土壤质地对土壤实际斥水性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质地是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土壤斥水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恢复地表植被存在困难的前提下,解决西双版纳地区水土流失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控制土壤含水量以及改善土壤质地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斥水性 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机质含量 土壤质地 水土流失 西双版纳
原文传递
采样密度和插值方法对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峰 卢洪健 +2 位作者 毛萌 郭睿 阮琼瑶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67-1079,共13页
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评价结果受到采样密度和空间插值方法的影响较大.为确定最优的插值方法和采样密度,应用普通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和径向基函数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评估了山东省菏泽市地下水中的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离子浓度的空间分... 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评价结果受到采样密度和空间插值方法的影响较大.为确定最优的插值方法和采样密度,应用普通克里金法、反距离权重法和径向基函数法3种空间插值方法,评估了山东省菏泽市地下水中的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离子浓度的空间分布,比较了不同插值方法计算结果的精度;分析了不同采样密度条件下(5眼/10^(3)km^(2)、4眼/10^(3)km^(2)、3眼井/10^(3)km^(2))地下水组分浓度水质类别对应的面积差异.结果表明:在地下水监测井分布比较均匀的菏泽市,采用普通克里金法插值得到的地下水中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离子浓度的精度均最高;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类别评价时,监测井密度不少于4眼/10^(3)km^(2),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2019年山东省菏泽市地下水氯化物、硫酸盐和钠离子评价为Ⅰ~Ⅲ类的面积分别为6868.0km^(2)、8125.75km^(2)和4770km^(2),Ⅳ~Ⅴ类超标面积分别为5299.5km^(2)、4041.75km^(2)和7397.50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水质评价 空间插值 采样密度 克里金法 径向基函数法 反距离权重法 插值精度
原文传递
GCM预测情景下中国21世纪干旱演变趋势分析 被引量:36
17
作者 莫兴国 胡实 +2 位作者 卢洪健 林忠辉 刘苏峡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244-1256,共13页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干旱事件发生的趋势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6个GCM模式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采用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评估了21世纪RCP(Representativ... 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干旱事件发生的趋势具有诸多不确定性。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中6个GCM模式的未来气候变化情景数据,采用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评估了21世纪RCP(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4.5和RCP 8.5情景下我国干旱事件发生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中后期,由于气候显著变暖而降水变化不稳定,我国将面临广泛的干旱化趋势,其中干旱频次、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呈显著上升趋势。相对于基准期,干旱事件的空间格局也将发生变化,其中北方地区干旱事件历时和频次明显增加,而南方严重干旱事件的强度加剧。尽管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降水小幅增加,但仍不能扭转因增温所导致的区域干旱化趋势。因此,在制订和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旱灾预防、减缓及适应性方案和措施时,需要考虑气温和降水变化时空不匹配等因素的影响,从水热两方面调控干旱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化 气候变化 PDSI指数 CMIP5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