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胶质瘤组织中miRNA-200c的表达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卢恒聪 李镇宇 +1 位作者 邓敏峰 曹志恺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0年第12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各级别及复发胶质瘤中miRNA-200c(miR-200c)的表达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43例胶质瘤手术患者肿瘤切除标本,按照组织学分级不同将43例胶质瘤手术患者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15例、高级别胶质瘤组22例、复发胶质瘤组6例,... 目的:探讨各级别及复发胶质瘤中miRNA-200c(miR-200c)的表达及可能机制。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43例胶质瘤手术患者肿瘤切除标本,按照组织学分级不同将43例胶质瘤手术患者分为低级别胶质瘤组15例、高级别胶质瘤组22例、复发胶质瘤组6例,另选取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为对照组。使用RT-PCR检测各级别初发胶质瘤及复发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中miR-200c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干性指标(CD133、Nestin)及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志物(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在各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各组miR-200c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级别升高逐渐降低,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Nestin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级别升高逐渐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随着胶质瘤级别升高逐渐降低,两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复发胶质瘤组CD13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低级别胶质瘤组显著升高(P<0.05);高级别胶质瘤组、复发胶质瘤组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且复发胶质瘤组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均较低级别胶质瘤组、高级别胶质瘤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miR-200c在复发及高级别胶质瘤中表达下降,其缺失可能诱导EMT使肿瘤干性增加,可作为高级别及复发胶质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00C 复发胶质瘤 上皮间充质转化 胶质瘤肿瘤干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卢恒聪 谢伟 +1 位作者 全伟 曹志恺 《广州医药》 2011年第6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术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l angiography,MR-TA)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收治的3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2008—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术前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l angiography,MR-TA)对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来收治的3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2008—2009年间16例患者单纯行MRI扫描,而2010—2011年23例患者同时使用MRI及MR-TA检查(其中2例未发现血管压迫未行手术治疗),共37例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术后获3个月~4年随访,平均1.5年。随访结果按治愈、显效、有效、无效进行分类。对比两组治愈率分析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对手术疗效的影响。结果 16例行MRI扫描者10例治愈,5例显效,1例有效;23例使用MRI及MR-TA检查者16例治愈,5例显效。对两组的治愈率行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有利于提高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手术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谢伟 李海明 +1 位作者 全伟 卢恒聪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3期78-79,共2页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69例。结果全切垂体瘤63例(91.3%),部分切除6例(8.7%)。平均住院天数8d。无...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下单鼻孔经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的手术技巧和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69例。结果全切垂体瘤63例(91.3%),部分切除6例(8.7%)。平均住院天数8d。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有:尿崩症10例,水电解质紊乱12例,脑脊液鼻漏5例,嗅觉减退3例,其中1例脑脊液鼻漏需行再次手术后治愈,余患者均经短期治疗后痊愈。其中35例随访6—36个月,原有症状绝大部分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1例复发,肿瘤向鞍上、鞍旁生长,后行开颅肿瘤切除术。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其手术创伤小、安全和有效,熟练的手术技巧、内镜相关配套器械的完善,会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并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蝶窦入路 垂体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花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VEGF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涂兰波 曹志恺 +3 位作者 全伟 卢恒聪 吕建平 陈凡帆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常治疗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分别于脑出血后2d、3d、7d和14d抽血检测VEGF。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液VEGF水平高于正常,灯盏花素治疗组于出血后第3...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常治疗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分别于脑出血后2d、3d、7d和14d抽血检测VEGF。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液VEGF水平高于正常,灯盏花素治疗组于出血后第3天和第7天时VEGF水平低于正常治疗组。结论灯盏花素可降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VEGF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性脑出血 灯盏花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物质及其应用的初步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爱华 石磊 +3 位作者 刘洋 卢恒聪 彭迅 何昌浩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50-53,共4页
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观察Mg2+、Fe3+等金属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Schistosoma japanicum miracidia)的趋向作用及其在"模拟钉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加入1.00mol/L的Mg2+溶液时,日本血吸虫毛蚴在Φ形容器中实验组和对照... 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观察Mg2+、Fe3+等金属离子对日本血吸虫毛蚴(Schistosoma japanicum miracidia)的趋向作用及其在"模拟钉螺"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加入1.00mol/L的Mg2+溶液时,日本血吸虫毛蚴在Φ形容器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目为93:21(P<0.01);Fe3+浓度从0.05mol/L到1.00mol/L变化时,日本血吸虫毛蚴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数目分别是52:17(P<0.01),41:7(P<0.01),225:39(P<0.01),24:5(P<0.01),81:29(P<0.01)。一定配比的明胶混合物释放出的Fe3+离子具有比钉螺处理过的水更强的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能力。Mg2+、Fe3+在适宜的溶液浓度时能够显著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模拟钉螺"具有比钉螺处理过的水更大的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能力。利用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有趋向作用的物质制成"模拟钉螺"吸引毛蚴,减少毛蚴侵入钉螺的机会,这种先保护钉螺而最终保护人类的方法有望成为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毛蚴(Schistosoma japanicum miracidia) 钉螺 趋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无症状脑动脉硬化关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立园 卢恒聪 +3 位作者 曹志恺 全伟 吴穗 苏长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年第24期38-40,共3页
目的 分析与研究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无症状脑动脉硬化关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无症状脑动脉硬化患者9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 目的 分析与研究血清脂蛋白(a)浓度与无症状脑动脉硬化关系的经颅多普勒超声研究.方法 本文选择了自2009年10月~2012年10月来本院治疗的无症状脑动脉硬化患者9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身体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进行血清脂蛋白(a)成分测定.通过经颅多普勒(TCD)对两组的脑动脉搏动指数、峰时指数、基底动脉以及动脉血流速度进行检测,评估脑动脉的硬化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脂蛋白(a)浓度明显提高,血清脂蛋白(a)在两组中含量分别为:(405.53±308.11) mg/L及(193.49±85.99) mg/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脂蛋白(a)的异常检出率两组分别为:58.9%、6.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搏动指数与动脉血流速度并无明显差异,然而基底动脉观察组显著延长,且峰时指数1与2的基底动脉都存在明显增大现象.结论 血清脂蛋白(a)是无症状脑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可在临床中将其作为有意义的一项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脂蛋白(a) 无症状脑动脉硬化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王立园 曹志恺 +1 位作者 全伟 卢恒聪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将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EA组和CAS组,各48例,比较两组效果并随访6个月后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均经彩色超声、MRA检查证实颈内动... 目的比较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将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CEA组和CAS组,各48例,比较两组效果并随访6个月后观察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均经彩色超声、MRA检查证实颈内动脉血流通畅;CEA组35例(92.11%),术后未再出现TIA,与CAS组(89.7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0,P=0.719);术后4周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8,P=0.827);CEA组术后6个月颈动脉再次狭窄与再发TIA均低于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889,P=0.001)。结论采用CEA与CAS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有利弊,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大面积脑梗死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8
作者 王立园 卢恒聪 全伟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期39-40,共2页
目的分析小脑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选择了90例小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患者通过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合并后颅窝开颅单纯外减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和后颅窝开颅内... 目的分析小脑大面积脑梗死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文选择了90例小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患者通过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合并后颅窝开颅单纯外减压术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脑室穿刺外引流术和后颅窝开颅内外联合减压术进行治疗,而C组患者则采用后颅窝内外联合减压术进行治疗,对比3组治疗效果。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随访计分,A组(43.14±27.96)分;B组(65.40±30.84)分;C组(64.61±28.51)分。A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颅窝开颅内外联合减压术是治疗小脑大面积脑梗死的理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大面积脑梗死 脑室穿刺外引流术 后颅窝开颅单纯外减压术 后颅窝内外联合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雾病的诊断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立园 卢恒聪 曹志愷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6期48-50,共3页
烟雾病是由于颈内动脉末端出现进展性狭窄或闭塞,以及脑底发生异常血管扩张网而导致的缺血性或是脑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在脑底部会形成异常血管网。该病临床的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及出血两类,出血症状经常出现在成年患者中,而中风和短暂缺... 烟雾病是由于颈内动脉末端出现进展性狭窄或闭塞,以及脑底发生异常血管扩张网而导致的缺血性或是脑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在脑底部会形成异常血管网。该病临床的主要表现为脑缺血及出血两类,出血症状经常出现在成年患者中,而中风和短暂缺血则多发生于儿童患者中。目前,该病的诊断金标准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即DSA,而主要治疗该病的方法则为血管重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雾病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电位监测在脊髓内肿瘤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0
作者 王立园 卢恒聪 +1 位作者 曹志恺 庄京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8期194-196,205,共4页
目的:探讨诱导电位监测在脊髓内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例脊髓内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SEP监测脊髓功能,采用EMG监测确定肿瘤切除范围。结果14例手术患者自发性EMG监测正常,且在手术... 目的:探讨诱导电位监测在脊髓内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我科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例脊髓内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术中采用SEP监测脊髓功能,采用EMG监测确定肿瘤切除范围。结果14例手术患者自发性EMG监测正常,且在手术中采用激发性EMG后顺利判别“安全地带”,防止手术张出现“危险操作”。SEP监测出现异常数据9例,其中7例病患均出现SEP振幅下降了10%~30%,观察者即刻告知主治医生并找明原因,在降低刺激、压迫和牵拉等动作次数后10~20min,SEP回归至术前水平;另外2例在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在手术停止30min后恢复至术前水平,并成功继续完成手术。SEP监测手术中,共9例患者发生监测异常,其中7例患者SEP振幅下降了10%~30%,监测者立即提供手术医生并积极寻找下降原因,在减少牵拉、刺激和压迫等操作后10~20min,SEP恢复至术前水平;另外2例在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在手术停止30min后恢复至术前水平,并成功继续完成手术。肿瘤全部切除的11例,大部分切除3例,手术后12例神经症状无加重,手术中SEP振幅跌至50%以下的2例患者手术后神经症状明显加重,其中1例进行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和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持续7~10d后神经症状显著减轻并恢复至手术前水平,另1例为神经胶质瘤,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应用诱导电位监测能够提高肿瘤切除率,避免神经损伤,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内肿瘤 诱导电位监测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欧建宏 方泽鲁 +3 位作者 吕建平 卢恒聪 曹国彬 彭远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8期85-85,87,共2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m RS评分,术前、术后1 d及6个月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CBV)、达峰时间(MTT)及平均通过时间(TTP...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烟雾病术后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烟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m RS评分,术前、术后1 d及6个月脑血容量(CBF)、脑血流量(CBV)、达峰时间(MTT)及平均通过时间(TTP)。结果术前m RS评分(1.97±0.74)分,术后6个月m RS评分(1.15±0.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CBF显著高于术后1 d,术后6个月患者MTT和TTP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各参数值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扫描速度快,可发现平扫不能发现的异常灌注区域,准确评估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指标,对指导烟雾病手术和评估术后效果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灌注成像 烟雾病 脑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12
作者 黄朝阳 卢恒聪 曹志恺 《广州医药》 2019年第5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的50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神...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8年10月在我院行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的50例垂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住院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全切率、手术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包括GH、PRL水平)、术后并发症情况(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肿瘤全切率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肿瘤全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生长激素(GH)、催乳素(PRL)水平均略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手术前后血清内分泌指标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导航辅助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疗效优于单纯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显微手术 神经导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卢恒聪 曹志恺 +2 位作者 邓敏峰 张昊 钟文军 《海峡药学》 2020年第6期147-148,共2页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 目的分析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2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采用红蓝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0%),观察组为(7.32%),两组间数据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尼莫地平联合法舒地尔是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性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尼莫地平 法舒地尔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卢恒聪 曹志恺 邓敏峰 《黑龙江医药》 CAS 2020年第3期618-620,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78例颅内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的入选时间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3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78例颅内肿瘤患者,病例资料的入选时间自2018年3月-2019年3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39例患者采用传统开颅手术治疗,研究组39例患者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记录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手术出血量,观察并发症发生率,并评估两组的治愈率、病死率和病残率。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致死率和病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颅手术相比较,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对患者的颅内肿瘤疗效更佳,而且还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手术中出血量,且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其安全性可以得到提高,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开颅手术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 颅内肿瘤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引流对脑脓肿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恒聪 曹志恺 +1 位作者 骆锦标 邓敏峰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年第5期919-920,923,共3页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引流对脑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脑脓肿患者118例,根据摸球法,将其分为A组(n=59例,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引流)和B组(n=59例,小骨穿开颅脓肿清除术... 目的:探究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引流对脑脓肿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脑脓肿患者118例,根据摸球法,将其分为A组(n=59例,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引流)和B组(n=59例,小骨穿开颅脓肿清除术)。连续治疗2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随访观察。结果:A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39%,明显低于B组的20.3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脓肿清除率98.31%,明显高于B组79.6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精神健康评分明显低于B组,运动功能评分高于B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下微创穿刺联合持续引流治疗脑脓肿效果显著,不仅能减少相关并发症,而且能提高脓肿清除率,纠正患者的各项功能指标,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引导 微创穿刺 持续引流 脑脓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2+和Fe^3+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作用观察及在“模拟钉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喜珪 沈定文 +5 位作者 覃金红 陈鹏程 石磊 刘洋 卢恒聪 何昌浩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10年第7期529-530,501,共3页
目的观察Mg2+、Fe3+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作用及其在"模拟钉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改良Ro-berts比较法。结果加入1.00mol/L的Mg2+溶液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数目比为93和21(P<0.01);Fe3+浓度为0.05、0.10... 目的观察Mg2+、Fe3+对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作用及其在"模拟钉螺"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改良Ro-berts比较法。结果加入1.00mol/L的Mg2+溶液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数目比为93和21(P<0.01);Fe3+浓度为0.05、0.10、0.25、0.50和1.00mol/L时,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日本血吸虫毛蚴的数目比分别是8l和29(P<0.01)、24和5(P<0.01)、225和39(P<0.01)、41和7(P<0.01)、52和17(P<0.01)。一定配比的明胶混合物释放出的Fe3+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能力强于钉螺处理过的水。结论适宜浓度的Mg2+和Fe3+能显著影响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趋向运动,"模拟钉螺"吸引日本血吸虫毛蚴的能力强于钉螺处理过的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 日本 毛蚴 趋向作用 模拟钉螺 Mg2+和Fe3+
原文传递
“模拟钉螺”制作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喜珪 沈定文 +5 位作者 陈鹏程 覃金红 石磊 刘洋 卢恒聪 何昌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利用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有趋向作用的物质制作"模拟钉螺"吸引毛蚴。方法选用明胶、琼脂做载体材料,加入Fe3+制成"模拟钉螺"。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观察"模拟钉螺"及螺狮处理过的水(SCW)对毛蚴的趋... 目的利用对日本血吸虫毛蚴有趋向作用的物质制作"模拟钉螺"吸引毛蚴。方法选用明胶、琼脂做载体材料,加入Fe3+制成"模拟钉螺"。采用改良的Roberts比较法观察"模拟钉螺"及螺狮处理过的水(SCW)对毛蚴的趋向性。结果 Fe3+浓度分别为0.1、0.5 mol/L,明胶含量分别为9%和10%的凝胶颗粒,以及Fe3+浓度为0.5 mol/L、明胶含量为9%,琼脂含量为1%或2%的混合凝胶颗粒可作为"模拟钉螺"载体,所制作的"模拟钉螺"对毛蚴的趋向性较SCW更强。结论按一定配比制成的含Fe3+的明胶以及明胶和琼脂的混合物均可作为"模拟钉螺"载体的制作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毛蚴 “模拟钉螺” 载体材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