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蛋白酶原的定量检测方法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何忠发 骆安德 +4 位作者 卢彦蕙 俞广全 蒙顺武 罗雪林 覃聪 《广西医学》 CAS 2016年第3期398-401,共4页
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前身,分为PGⅠ和PGⅡ。血清PG水平可反映胃黏膜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定量检测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其比值可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低的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提示早期胃癌的可... 胃蛋白酶原(PG)是胃蛋白酶前身,分为PGⅠ和PGⅡ。血清PG水平可反映胃黏膜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萎缩性胃炎。定量检测血清PGⅠ、PGⅡ水平及其比值可用于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过低的PGⅠ水平和PGⅠ/PGⅡ比值提示早期胃癌的可能;PGⅠ、PGⅡ水平也是监控胃癌术后复发的良好指标。本文从PG的分子结构、定量检测方法学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癌 萎缩性胃炎 定量检测 临床应用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VitB12含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及判断疗效的价值
2
作者 卢彦蕙 罗家波 +2 位作者 谭乐 谢颖 卢雪勤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1期33-37,共5页
本研究探讨血清中维生素B12(VitB12)含量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82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115例健康体检对照组的血清VitB12含量,并比较分析了各组之间血清VitB12含量和阳性率的... 本研究探讨血清中维生素B12(VitB12)含量在恶性肿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了82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良性肿瘤患者和115例健康体检对照组的血清VitB12含量,并比较分析了各组之间血清VitB12含量和阳性率的差异。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VitB12含量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体检对照组(P<0.0001)。与未经治疗组相比,治疗部分缓解组和治疗效果不佳组的恶性肿瘤患者的VitB12含量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01)。此外,未经治疗组和治疗效果不佳组的恶性肿瘤患者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治疗部分缓解组 ( P <0.01)、良性疾病组( P <0.01)及健康体检对照组( P <0.01)。结论 血清VitB12是诊断恶性肿瘤和判断疗效的有价值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TB12 恶性肿瘤 电化学发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荧光法检测胃蛋白酶原Ⅰ与Ⅱ的评价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忠发 骆安德 +4 位作者 卢彦蕙 陈耀良 蒙顺武 罗雪林 覃聪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8年第18期2707-2710,共4页
目的探讨流式荧光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的方法学评估及其与化学发光法的对比分析。方法收集来宾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确诊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早、晚期胃癌患者155例和无胃部疾病健康者145例血清标本。采用... 目的探讨流式荧光法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的方法学评估及其与化学发光法的对比分析。方法收集来宾市人民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确诊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早、晚期胃癌患者155例和无胃部疾病健康者145例血清标本。采用流式荧光法与化学发光法进行PGⅠ、PGⅡ检测,评估流式荧光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检测上下限等指标,以胃镜和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进行比较。结果流式荧光法检测的PGⅠ、PGⅡ最低限分别为0.65ng/mL和0.22ng/mL,上限为190ng/mL和110ng/mL;PGⅠ、PGⅡ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96%和3.65%;PGⅠ、PGⅡ不同浓度的回收率均在95.8%~100.1%;200mg/mL三酰甘油、20mg/mL胆红素和20mg/mL血红蛋白对流式荧光法检测PGⅠ、PGⅡ水平没有干扰;胃癌患者PGⅠ、PGⅡ水平与其他胃部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荧光法检测PGⅠ、PGⅡ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4.85%、79.02%,而化学发光法检测PGⅠ、PGⅡ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81%、6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荧光法检测PGⅠ、PGⅡ、PGⅠ/PGⅡ比值与化学发光法存在线性关系,线性方程分别为PGⅠ:Y=0.548 5 X+2.241,r=0.988 2;PGⅡ:Y=0.558 7 X+1.005,r=0.987 6;PGⅠ/PGⅡ:Y=0.624 1 X+0.325,r=0.984 6。结论流式荧光法检测PGⅠ、PGⅡ的方法学性能良好,与化学发光法有良好的相关性,检测患者血清PGⅠ、PGⅡ对于胃癌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荧光法 化学发光法 胃蛋白酶原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临床应用评价 被引量:5
4
作者 何忠发 卢彦蕙 韦秀锦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7年第1期25-27,30,共4页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26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 目的: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26例呼吸道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衣原体(CP)、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L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Q热立克次体(CB)、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等9种非典型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探讨间接免疫荧光法在其中的应用效果。结果:42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非典型病原体检出73例,检出率为17.1%,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嗜肺军团菌、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Q热立克次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4.1%、20.5%、12.3%、8.2%、6.8%、1.4%、11.0%、26.0%、9.6%。儿童组乙型流感病毒检出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具有快捷、方便准确的特点,能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可满足临床诊治的需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道 非典型病原体 间接免疫荧光法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5
作者 黄巧玲 罗雪林 +2 位作者 卢彦蕙 潘伦朗 马智勇 《河北医药》 CAS 2023年第22期3403-3406,共4页
目的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值(HR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76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为MDS组,另纳入80例无血液系... 目的观察血红蛋白(H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比值(HRR)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的表达,并探究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西来宾市人民医院76例MDS患者为研究对象,为MDS组,另纳入80例无血液系统疾病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接受HRR检测。依据MDS患者国际预后评分系统(IPSS)评分结果对MDS患者开展系统治疗,同时开展24个月的随访,以患者病死或随访截止时间观察终点,统计患者预后结局。设计患者基线资料调查表,将可能的因素纳入,经Cox回归分析检验HRR与MDS预后的关系。结果76例MDS患者HR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6例MDS患者共完成随访工作74例,随访期间,病死28例(37.84%)。病死组治疗前Hb、HRR均低于存活组,RDW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中IPSS评分相对高危组例数占比大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PSS评分相对高危组、HRR水平低与MDS患者不良预后结局有关(HR<1,P<0.05)。结论MDS患者存在HRR异常低表达问题,HRR水平低可增加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早期检查患者HRR可用于预测MDS患者不良预后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红蛋白 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 预后 预测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粪便分析仪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在钩虫卵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6
作者 蒙顺武 覃幸开 +2 位作者 黄巧玲 卢彦蕙 兰利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44-46,共3页
评价和分析粪便分析仪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在钩虫卵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3年3月利用粪便分析仪检测后标本,对50岁以上重点人群标本10000份进行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筛查,将筛查出63例钩虫卵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 评价和分析粪便分析仪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在钩虫卵筛查中的应用。方法 于2021年12月-2023年3月利用粪便分析仪检测后标本,对50岁以上重点人群标本10000份进行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筛查,将筛查出63例钩虫卵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加藤法、粪便直接涂片法、经典饱和盐水浮聚法检测,对比粪便分析仪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其余三种检测方法的钩虫卵阳性检出率,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通过不同检测方法的对比分析,粪便分析仪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和经典饱和盐水浮聚法的钩虫卵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加藤法、粪便直接涂片法,其中改良法检出率100%,无漏检;传统饱和盐水漂浮法检出率100%,无漏检;加藤法检出率61.9%,漏检38.1%;直接涂片法检出率3.17%,漏检96.83%。与经典饱和盐水浮聚法相比,粪便分析仪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的检测时间明显少于经典饱和盐水浮聚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粪便分析仪改良饱和盐水浮聚法能够提高患者钩虫卵的检出率,为临床明确诊断提供帮助,以减少患者反复查找病因花费时间及各种检查费用,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粪便分析仪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虫卵 筛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