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甘宁边区婚姻观念的变革:历史语境与价值指向
1
作者 卢地生 朱鸿召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0-135,共6页
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深远影响,对积累局部执政经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婚姻改革使现代婚姻理念深入基层,在人民群众中... 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深远影响,对积累局部执政经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婚姻改革使现代婚姻理念深入基层,在人民群众中逐步确立崇尚劳动、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价值理念,彰显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自觉、坚定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自为、坚守使命初心的历史自信。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婚姻观念的变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解决中国问题的生动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婚姻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李大钊的“初心”是怎样炼成的
2
作者 卢地生 《理论建设》 2022年第6期86-93,共8页
作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将其毕生精力直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探寻一条民族复兴之路的“初心”矢志不渝,在思想指引方面,李大钊... 作为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并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将其毕生精力直至生命都奉献给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他为积贫积弱的中国探寻一条民族复兴之路的“初心”矢志不渝,在思想指引方面,李大钊早期服膺于中国传统文化,后又表现出对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向往,最终转向马克思主义,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批驳反马克思主义思潮中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理想信仰方面,李大钊立足中国、放眼世界,为近代中国持续探索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并在革命斗争中践行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信仰。文章按时间顺序,结合国内外局势变化,回溯李大钊思想嬗变历程,分析其坚守“初心”的政治品格,以追忆先烈家国情怀与革命意志,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大钊 马克思主义 共产党人 “初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围国家如何破除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影响——基于萨米尔·阿明依附理论的分析
3
作者 卢地生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102-109,共8页
萨米尔·阿明的依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实质和危害,提出外围国家唯有与中心国家"脱钩",才能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并构建一个社会主义世界。中心国家的经济长期停滞,自我调适措施又引发新的矛盾,使当代资本主义日... 萨米尔·阿明的依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实质和危害,提出外围国家唯有与中心国家"脱钩",才能摆脱资本主义体系并构建一个社会主义世界。中心国家的经济长期停滞,自我调适措施又引发新的矛盾,使当代资本主义日益走向内外交困的衰落境地。外围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方面遭受着中心国家侵略,深受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影响,现代化建设十分困难。只有独立自主地走适合民族自身发展的道路,坚持对外开放,坚持合作共赢,主动防范外部风险,外围国家才能斩断与中心国家的被动依附关系,实现平等发展,破除资本主义系统性危机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危机 中心国家 外围国家 依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唐同光政权方镇控制战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屈卡乐 卢地生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35,共10页
后唐同光政权的方镇控制战略是“以内藩制外藩,以外藩制敌国”,内藩多由亲从集团控制,外藩则多由河东宿将、后梁降臣、河北军将等政治力量主政。在这种政治格局中,亲从集团力量分布相对集中,其他政治力量则较为分散,缺乏有效整合,以整制... 后唐同光政权的方镇控制战略是“以内藩制外藩,以外藩制敌国”,内藩多由亲从集团控制,外藩则多由河东宿将、后梁降臣、河北军将等政治力量主政。在这种政治格局中,亲从集团力量分布相对集中,其他政治力量则较为分散,缺乏有效整合,以整制散,庄宗及其亲从集团具有明显的力量优势。同光末年,由于禁军南下征蜀,政治中心地区兵力空虚,加之邺都兵变所引发的内藩失控,“以内制外”的方镇控制格局遭到破坏。在上述政治形势下,李嗣源整合了北面行营的河东宿将、后梁降臣和河北军将等地方军政力量,趁机南下推翻了庄宗政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光政权 后唐庄宗 方镇 政治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十二郡”考议 被引量:1
5
作者 屈卡乐 卢地生 《殷都学刊》 2020年第1期63-71,共9页
睡虎地秦简“置吏律”所载的秦“十二郡”,最早形成于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从惠文王至昭襄王前期,秦国在东、南两面疆土扩展,先后设置了上、巴、汉中、蜀、河外、河东6郡。关东诸国合纵制秦,秦东进压力加大,被迫与韩魏保持较长... 睡虎地秦简“置吏律”所载的秦“十二郡”,最早形成于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年)。从惠文王至昭襄王前期,秦国在东、南两面疆土扩展,先后设置了上、巴、汉中、蜀、河外、河东6郡。关东诸国合纵制秦,秦东进压力加大,被迫与韩魏保持较长的、相对和平的格局,而将经略重点转向关中,征服狄道、义渠,置陇西郡、北地郡。垂沙之战后,齐楚联盟破裂,为秦国东扩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战略时机,至昭襄王四十一年,秦国攻取了楚、韩等国大片土地,先后设置了南、黔中、南阳、河内4郡。至此,秦“十二郡”格局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 十二郡 秦昭襄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治理难题——以安徽省太和县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卢俊河 卢地生 《社会治理》 2019年第12期78-83,共6页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太和县坚持问题导向,因情因地施策,破解治理难题,探索出"五条新路子"的主要做法。为破解工作中的"四个矛盾",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太和县坚持问题导向,因情因地施策,破解治理难题,探索出"五条新路子"的主要做法。为破解工作中的"四个矛盾",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要科学谋划统筹,确保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深入;采取多元投资,合理加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投入力度;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良好氛围;健全推进机制,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纳入规范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人居环境 环境整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义之下的个人和社会一一对《理想国》集体价值的认识
7
作者 卢地生 《徽商》 2019年第10期116-117,共2页
正义问题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讨论的中心问题,他从国家及个人的角度出发,分别阐释了国家、个人与正义的关系,分析了正义在城邦、个人中不同的体现,但他宣扬的实际上是一种集体至上的正义观念。《理想国》的思想主旨就是在探讨正义... 正义问题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讨论的中心问题,他从国家及个人的角度出发,分别阐释了国家、个人与正义的关系,分析了正义在城邦、个人中不同的体现,但他宣扬的实际上是一种集体至上的正义观念。《理想国》的思想主旨就是在探讨正义,正义是贯穿全书始终的中心话题和线索,柏拉图在《理想国》中,通过苏格拉底和众人的论辩,系统勾画出他关于理想城邦的正义理论的完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话题 《理想国》 正义观念 思想主旨 集体价值 苏格拉底 柏拉图 完整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