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有效性 被引量:14
1
作者 卢国琇 张娜娜 +2 位作者 韦佩俭 刘祥辉 赵廷江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95-96,共2页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婴儿13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雀巢深度水解奶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纽康特氨基酸奶粉。... 目的探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对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婴儿136例,采用抽签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雀巢深度水解奶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纽康特氨基酸奶粉。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消退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泻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家属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的治疗过程中,雀巢深度水解奶粉的治疗效果良好,若患儿过敏情况严重时采用纽康特,能有效缩短患儿的腹泻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消退天数,有效缓解患儿家属的抑郁焦虑状态,值得应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 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 焦虑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 氨基酸奶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疗效与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6
2
作者 卢国琇 张娜娜 韦金苗 《临床肺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1578-1581,共4页
目的评价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 目的评价西地那非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32例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16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西地那非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气指标、镇静评分、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12 h、24 h后的pH、、PaO 2均显著升高,FiO 2、肺动脉压、镇静评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地那非联合PS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疗效更佳,可减少患儿基础治疗时间,加速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西地那非 肺表面活性物质 临床疗效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1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卢国琇 蓝如料 +1 位作者 李正国 张娜娜 《广西医学》 CAS 2010年第11期1356-1358,共3页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换血对机体内环境影响。方法3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胆红素、电解质、血糖等变化。结果31例患儿换血治疗后间接...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疗效,以及换血对机体内环境影响。方法31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前后血常规、胆红素、电解质、血糖等变化。结果31例患儿换血治疗后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5)。使用新鲜血换血的A组及使用血库血的B组,换血前后血清胆红素、血清K+、Na+、Ca2+、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电解质及生命体征监测比较平稳,无致命性高钾血症;痊愈20例,好转11例。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疗效确切;在无新鲜血的情况下,使用3~7d内血库血换血临床上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换血疗法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卢国琇 蓝如料 +1 位作者 李正国 张娜娜 《吉林医学》 CAS 2011年第12期2334-2335,共2页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为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确诊NRDS患儿(在综合治疗上予NCPAP治疗);对照组为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8例NRDS患儿(在综合治疗... 目的:探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为2007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的42例确诊NRDS患儿(在综合治疗上予NCPAP治疗);对照组为2006年1月~2007年6月收治的38例NRDS患儿(在综合治疗上使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两组间进行临床与血气指标对比;治疗组对比分析成功与失败原因。结果:治疗组血气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有效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8,P<0.05)。NCPAP治疗失败与诊断Ⅲ~Ⅳ级NRDS及出生体重有关。结论:NCPAP治疗Ⅰ~Ⅱ级NRDS效果良好,治疗前应完善胸片检查,治疗过程需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无效需及时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7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卢国琇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2期38-39,共2页
关键词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频机械通气为主综合治疗新生儿肺出血58例 被引量:2
6
作者 卢国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1年第5期595-59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预测方法及在常频机械通气下如何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新生儿肺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儿中,肺出血高危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52例,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89.65%,≥5分死亡9例,死亡率达64.29%;...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出血的早期预测方法及在常频机械通气下如何提高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新生儿肺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58例患儿中,肺出血高危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52例,诊断与临床符合率为89.65%,≥5分死亡9例,死亡率达64.29%;常频机械通气时维持一定的吸气峰压、呼吸末正压及适当延长吸气时间有助于及早控制肺出血。结论对高危患儿进行肺出血评估有助于早期诊断肺出血,及早正确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出血 机械通气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9例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临床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卢国琇 《现代医院》 2010年第11期34-35,共2页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将89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孕周、出生体重、有无宫内窘迫及羊水污染、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时间、入院时pH等因素进行分组研究。结果窒... 目的了解窒息新生儿器官功能损害的发生率,探讨与之相关的高危因素及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方法将89例窒息新生儿按窒息程度、孕周、出生体重、有无宫内窘迫及羊水污染、5 min Apgar评分、入院时间、入院时pH等因素进行分组研究。结果窒息后器官损害发生率77.53%,多器官损害发生率62.92%。重度窒息组器官损害发生率及多器官损害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2=7.50,11.81,p<0.05)。5 min Apgar评分≤6分、入院晚(生后>1 h)及入院时pH≤7.2组器官损害发生率均明显高于5 minApgar评分>6分、出生<1 h及入院时pH>7.2组(p<0.05)。窒息后最常损害的器官为脑,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损害。结论器官损害的发生与窒息程度、复苏效果及接受治疗的早晚有关,入院时pH值测定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预后,窒息后最常损害的器官为脑,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肺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窒息 器官损害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 被引量:3
8
作者 卢国琇 张娜娜 韦金苗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年第16期188-189,共2页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Duo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NRDS早产儿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两组患儿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对照组患儿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模式,观察组患儿采取DuoPAP+NCPAP序贯模式,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气分析指标和治疗成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uoPAP联合PS治疗早产儿NRDS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明显改善患儿血气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肺表面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评估方法 被引量:1
9
作者 卢国琇 《现代医药卫生》 2011年第12期1838-1840,共3页
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常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下永久性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脑积水、精神发育迟滞等。在我国其发病率为3%~10%,由此所致的智力、行为障碍发生率为... 新生儿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常导致新生儿死亡或留下永久性脑损伤和脑功能障碍,如脑性瘫痪、智力低下、癫痫、脑积水、精神发育迟滞等。在我国其发病率为3%~10%,由此所致的智力、行为障碍发生率为1.3%~1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评估方法 预后 精神发育迟滞 智力低下 脑功能障碍 新生儿死亡 新生儿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联合标准沟通模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9
10
作者 卢艳如 卢国琇 +1 位作者 覃荣苗 李艳 《广西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联合标准沟通模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36例在儿科住院的患儿及56名儿科医护人员(医生23名、护士33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4—9月住院的31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4... 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联合标准沟通模式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36例在儿科住院的患儿及56名儿科医护人员(医生23名、护士33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2021年4—9月住院的318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住院的318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病情监护方法、医患沟通和医护沟通模式;观察组建立PEWS联合标准沟通模式,采用PEWS进行病情监护,分别采用SBAR医护沟通模式、CICARE沟通模式进行医护沟通、护患沟通。比较PEWS联合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前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水平及护士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意外事件发生率、患儿住院日。结果PEWS联合标准沟通模式实施后,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护士对患儿病情的掌握水平及护士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均优于实施前(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患儿住院日更短(均P<0.05)。两组的意外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WS联合标准沟通模式在儿科病房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能提升护士自我效能感及其对患儿病情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医生及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 SBAR沟通模式 CICARE沟通模式 医护沟通 护患沟通 儿科护理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1
作者 蓝如料 卢国琇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年第12期77-78,共2页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手足口病患儿进行随机分组。治疗组给予热毒宁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结果治疗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疗效好、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热毒宁注射液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卢艳如 蓝如料 +1 位作者 卢国琇 覃荣苗 《右江医学》 2017年第2期176-179,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集束干预实施前后将158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制订集束化护理措... 目的探讨呼吸机集束化护理方案在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集束干预实施前后将158例机械通气患儿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7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制订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对比观察两组VAP发生率及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的VAP发生率、二次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治愈好转率高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集束化护理方案预防新生儿VAP疗效显著,方案科学、合理、规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 集束护理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极低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娜娜 卢国琇 +2 位作者 黄丹 陆丽荣 潘巧妙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344-345,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极低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胎龄<32周、体质量<1,500 g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12例。对照组采用限液,提高热卡,小剂... 目的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极低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胎龄<32周、体质量<1,500 g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为12例。对照组采用限液,提高热卡,小剂量利尿,使用阿奇霉素对患儿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限液、提高热卡基础上采用小剂量的地塞米松对患儿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机参数、吸氧时间、临床体征、血气分析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吸入氧浓度(FiO2)明显下降,呼气末正压(PEEP)明显下降,肺部痰鸣音、哮鸣音明显减少,上呼吸机时间、吸氧时间明显要少于对照组;12例患儿均能耐受激素近期副作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BPD有助于其撤离呼吸机,缩短氧依赖时间,其远期副作用值得较大样本的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体质量儿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小剂量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出生体重儿住院、转归及其随访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姚丽平 蒙丹华 +10 位作者 韦秋芬 李燕 梁武华 黄海燕 甄宏 张树英 韦毅 吴朝波 韦彦成 周俊新 卢国琇 《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 CAS 2019年第4期444-452,共9页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住院、转归及其随访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玉林市妇幼保健院、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等10家医疗机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276例ELBWI为研...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住院、转归及其随访情况。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6年5月31日,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玉林市妇幼保健院、钦州市妇幼保健院等10家医疗机构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276例ELBWI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孕母及ELBWI一般临床资料,ELBWI新生儿期常见临床症状、并发症、转归及出院后随访情况等。采用χ2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对ELBWI出生胎龄<28周与出生胎龄≥28~32周,并存活出院者的呼吸支持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分娩ELBWI的209例孕妇中,双胎妊娠孕妇占31.6%(66/209)。这209例分娩ELBWI孕妇的前3位妊娠期并发症依次为:胎膜早破(27.3%,57/20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19.6%,41/209)及妊娠期糖尿病(17.7%,37/209)。②本研究276例ELBWI中,新生儿期前4位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呼吸困难(91.7%,253/276),反应差(75.7%,209/276),口唇或全身青紫(67.8%,187/276)及腹胀(40.6%,112/276)。③本研究276例ELBWI中,新生儿期前6位并发症依次为:高胆红素血症(81.2%,224/276),呼吸窘迫综合征(RDS)(75.7%,209/276),早产儿贫血(64.1%,177/276),宫内感染性肺炎(50.0%,138/27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48.6%,134/276)及败血症(45.7%,126/276)。④存活出院的128例ELBWI中,出生胎龄<28周ELBWI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率及治疗时间分别为92.6%和8.0 d(3.0~16.0 d)、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率及治疗时间,分别为96.3%和16.0 d(11.0~25.0 d),均显著高于或长于出生胎龄≥28~32周者的67.2%、2.0 d(0~7.5 d)、73.4%、7.5 d(0~20.0 d),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1、P=0.001,Z=-3.994、P<0.001,χ2=11.329、P=0.001,Z=-3.301、P=0.001)。⑤本研究276例ELBWI救治存活率为46.4%(128/276),其中88例为治愈出院,40例为好转出院,137例(49.6%)死亡(36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01例因家属放弃治疗后很快死亡),其余11例由家属签字出院后结局不详。⑥对128例存活出院ELBWI进行随访的结果显示,25例失访,失访率为19.5%(25/128)。103例完成随访ELBWI中,4例于生后6个月内死亡;48.1%(39/81)听性脑干反应测听未通过,69.4%(59/85)合并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完成随访并且存活的99例ELBWI中,运动、语言发育落后者分别占27.3%(27/99)、17.2%(17/99),仅37.4%(37/99)按时接受《盖塞尔发育量表》评估,或于新生儿科/康复科接受随访。结论ELBWI发生的常见原因为双胎、孕妇胎膜早破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ELBWI新生儿期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出院后应对其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院 结局 诱发电位 听觉 脑干 视网膜病 早产儿 存活率 婴儿 超低出生体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