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认知机制 被引量:69
1
作者 卢卫中 路云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3-18,共6页
传统语言学认为,衔接是建立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的语法、词汇手段,分别由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手段来体现,属于表层/显性的语言衔接方式。本文作者认为,语篇的连贯性远不止表现在这些方面,同时还受到深层/隐性的衔接方式... 传统语言学认为,衔接是建立语篇连贯的一种重要的语法、词汇手段,分别由照应、替代、省略、连接和词汇衔接等手段来体现,属于表层/显性的语言衔接方式。本文作者认为,语篇的连贯性远不止表现在这些方面,同时还受到深层/隐性的衔接方式的制约,主张象似性、认知隐喻和认知转喻等主要认知原则制约着语言运用的深层次连贯性,或者说,是实现语篇连贯的重要的深层/隐性衔接手段。以此为基础,文章探讨了这三种深层/隐性衔接手段如何作用于语篇连贯性的生成与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衔接 连贯 认知 象似性 隐喻 转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喻与委婉语的构成 被引量:31
2
作者 卢卫中 孔淑娟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7-20,共4页
委婉语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文化现象,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个方面,广泛运用于社会各阶层。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从认知转喻的角度探讨委婉语生成和理解的方式和特点,以进一步揭示委婉语的本质。
关键词 委婉语 转喻 认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隐喻化的认知特点 被引量:212
3
作者 卢卫中 《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3-28,共6页
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 ,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基于这种认识 ,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 ,探讨了人体隐喻化的理论基础... 人类由近及远、由实体到非实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 ,决定着人体及其器官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础 ,其隐喻化是人类形成和表达概念的基本途径之一。基于这种认识 ,本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 ,探讨了人体隐喻化的理论基础、认知特点以及汉英语言在人体隐喻化方面存在的共性与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词 隐喻化 概念隐喻 概念域 概念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词序的认知基础 被引量:57
4
作者 卢卫中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共5页
语言是思维与认知的结果 ,是心理的表征。语言构成成分之间不是无序的、杂乱的 ,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同样 ,凝固词的构成成分之间的线性排列次序也反映出人类思维与认知的轨迹 ,即词序映照人的思维与认知顺序。词序主要受时间顺序、... 语言是思维与认知的结果 ,是心理的表征。语言构成成分之间不是无序的、杂乱的 ,而是有着内在的规律性。同样 ,凝固词的构成成分之间的线性排列次序也反映出人类思维与认知的轨迹 ,即词序映照人的思维与认知顺序。词序主要受时间顺序、空间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词序 认知 象似性 词类 语言 构成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溶流域水文模型初步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卢卫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9-33,共5页
岩溶流域水文模型初步研究卢卫中(广西大学)1岩溶流域径流形成特点岩溶地区由于石灰岩出露,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形成大量的裂隙、溶沟、漏斗、天窗、竖井和落水洞。降雨时地面径流通过这些通道大量涌入地下,成为地下径流。一次雨... 岩溶流域水文模型初步研究卢卫中(广西大学)1岩溶流域径流形成特点岩溶地区由于石灰岩出露,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形成大量的裂隙、溶沟、漏斗、天窗、竖井和落水洞。降雨时地面径流通过这些通道大量涌入地下,成为地下径流。一次雨洪径流过程中,地下径流所占的比重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流域 水文模型 径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语隐喻构词理据对比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卢卫中 李一 《外语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32,共6页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系统考察英汉语隐喻构词的类型,分析英汉语隐喻词义的形成方式、跨语言差异及其原因。研究表明:(1)隐喻是英汉语构词以及词义形成和拓展的一种重要的理据和认知机制,其中人体、人造物和自然现象等人类熟悉的...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指导,系统考察英汉语隐喻构词的类型,分析英汉语隐喻词义的形成方式、跨语言差异及其原因。研究表明:(1)隐喻是英汉语构词以及词义形成和拓展的一种重要的理据和认知机制,其中人体、人造物和自然现象等人类熟悉的事物是两种语言构词及隐喻词义形成和拓展的主要源域。(2)英汉语隐喻构词之间存在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3个方面:首先,因不同的思维和表达的需要,英汉语母语者将同一事物所具有的不同属性映射到对不同事物的理解上面,这反映出人类在隐喻思维和表达上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其次,生活在不同地域和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对不同事物及其属性具有不同程度的接触和理解,因此,英汉语母语者在表达相同概念时可能会选用不同源域和喻体,这既反映出人类在隐喻思维和表达上所具有的殊途同归之妙,也反映出思维和语言表达上的多样性;最后,英汉语母语者选用不同源域和喻体表达相同事物,甚至两种语言中存在各自特有的隐喻思维和表达方式,这彰显出语言的个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汉语构词 隐喻理据 对比分析 共性 差异性
原文传递
经验主义:认知语言学的哲学观 被引量:6
7
作者 卢卫中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02-104,共3页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认知语言学对一些传统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 ,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解释。从客观主义认知观及其语言观转变为经验主义认知观及其语言观标志着人类认识水平和语言... 认知语言学对语言的研究是建立在我们对世界的经验基础之上的。认知语言学对一些传统的语言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再认识 ,提出了新的见解和解释。从客观主义认知观及其语言观转变为经验主义认知观及其语言观标志着人类认识水平和语言哲学研究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语言学 哲学观 经验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歌象似修辞研究 被引量:48
8
作者 卢卫中 《外国语言文学》 2003年第1期60-64,共5页
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重要关注 ,语言学家们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研究 ,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 ,对于“语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理据性”的理论的证明和支撑 ,皆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来 ... 象似性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在国内外语言学界受到重要关注 ,语言学家们从词汇和句法层面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研究 ,对于语言现象的解释 ,对于“语言既具有任意性又具有理据性”的理论的证明和支撑 ,皆起到了重要作用。近来 ,国内外学者又将象似性理论用于文体分析和文学欣赏研究 ,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本文在此基础上指出 ,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词汇和句法层面 ,也存在于篇章层面 ,对于诗歌语篇而言尤其如此。文章认为 ,象似性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 ,并提出诗歌的象似修辞理论 ,借以指导象似度高的诗歌的欣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象似性 象似修辞 语言 诗歌创作 对称象似 顺序象似
原文传递
绰号:汉英修辞探析 被引量:15
9
作者 卢卫中 《外语研究》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本文以汉语和英语世界里存在的真实绰号作为语料 ,从内部修辞和外部修辞两个层面探讨了绰号的结构修辞和语用修辞特点。前者主要论述了绰号在内部构成上所采用的各种积极修辞手段 ;后者则详细讨论了绰号使用的各种语境因素以及绰号的语... 本文以汉语和英语世界里存在的真实绰号作为语料 ,从内部修辞和外部修辞两个层面探讨了绰号的结构修辞和语用修辞特点。前者主要论述了绰号在内部构成上所采用的各种积极修辞手段 ;后者则详细讨论了绰号使用的各种语境因素以及绰号的语用修辞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绰号 结构修辞 语用修辞 汉语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汉诗体语篇数量象似性的文体效果研究——反思索绪尔的任意说 被引量:5
10
作者 卢卫中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29,共7页
认知语言学尖锐地批判了索绪尔的任意说,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象似说。本文运用象似说考察数量象似性在英汉诗体语篇中的修辞特点和文体效果。结论是:英语传统诗歌和汉语现当代诗歌中采用的数量象似手法和文体手段基本相同,所表达的修辞... 认知语言学尖锐地批判了索绪尔的任意说,并针锋相对地提出了象似说。本文运用象似说考察数量象似性在英汉诗体语篇中的修辞特点和文体效果。结论是:英语传统诗歌和汉语现当代诗歌中采用的数量象似手法和文体手段基本相同,所表达的修辞目的及取得的文体效果相差不大;两者之间的主要差别在于英语诗歌对数量象似性运用的频率远比汉语高。研究结果表明,从数量象似性的角度考察诗体语篇的修辞特点及其文体效果是可行的,对于提高读者的诗歌鉴赏水平、使之更好地把握诗人高超的线性艺术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数量象似性考察应该成为诗体语篇文体分析的一个重要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象似性 修辞 文体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男排参加2006年全国三大赛事的技战术情况探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卢卫中 王贵生 张友生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53-56,共4页
以2006年全国男排三大赛事的技术统计,分析江苏男排在技战术上的优势和弱势,寻找与上海队的差距,从中探讨男排比赛得失分规律和克敌制胜的技战术因素,并为江苏男排今后的技战术发展提供训练上的依据。
关键词 江苏男子排球 比赛 一攻 防反 失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卢卫中 郝文华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3年第12期18-23,共6页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相关研究认为,隐喻是这一现象背后的唯一内在认知机制。本文认为,作用于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除了隐喻机制之外,还有转喻机制和隐转喻协同机制。本研究表明,时间的空间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时间的空间隐喻化;在某些情况... 时间概念空间化的相关研究认为,隐喻是这一现象背后的唯一内在认知机制。本文认为,作用于时间概念空间化的认知机制除了隐喻机制之外,还有转喻机制和隐转喻协同机制。本研究表明,时间的空间化并不完全等同于时间的空间隐喻化;在某些情况下,转喻认知机制不仅可以单独作用于时间的空间化过程,而且还可以协同隐喻机制,共同作用于此过程,从而使时间概念获得空间意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的空间化 隐喻 转喻 认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岩溶流域水文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卢卫中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5,共5页
在大量岩溶流域查勘及水文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岩溶流域径流形成的物理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水文模型。这种以岩溶特征为解释的、以改进了的水箱串联形式表达的岩溶流域产汇流综合模型,概念明确,计算简单、适于在岩溶流域水文预报和水... 在大量岩溶流域查勘及水文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分析了岩溶流域径流形成的物理过程,提出了相应的水文模型。这种以岩溶特征为解释的、以改进了的水箱串联形式表达的岩溶流域产汇流综合模型,概念明确,计算简单、适于在岩溶流域水文预报和水文分析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流 汇流 岩溶流域 广西 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英诗的篇章象似性修辞特点 被引量:24
14
作者 卢卫中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67-70,共4页
对于英语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而言,语言的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词汇层和句法层,而且亦存在于超句法的篇章层。基于此种认识,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为指导,从距离、顺序、数量、对称、形状、空间和心理等象似原则之角度,分析、探... 对于英语诗歌这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而言,语言的象似性不仅存在于词汇层和句法层,而且亦存在于超句法的篇章层。基于此种认识,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为指导,从距离、顺序、数量、对称、形状、空间和心理等象似原则之角度,分析、探讨了英语诗歌在超句法的篇章层所具有的象似性修辞特点与美感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诗 篇章 象似性 篇章象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排球运动员发球的心理问题探讨 被引量:9
15
作者 卢卫中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9-51,共3页
以自己训练和比赛的切身体会,谈排球发球练习时如何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问题,以及为适应排球比赛新规则,发球时应注意的心理状态调整方法。
关键词 排球 跳发球 心理 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关键词隐喻英译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卢卫中 陈慧 《英语研究》 2020年第2期136-145,共10页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刻意隐喻理论为指导,对汉英对照版《中国关键词》隐喻英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关键词隐喻翻译主要存在两大类型的跨语言隐喻转换,即原文隐喻喻体的翻译和译文隐喻喻体的添加;(2)就... 本文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和刻意隐喻理论为指导,对汉英对照版《中国关键词》隐喻英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关键词隐喻翻译主要存在两大类型的跨语言隐喻转换,即原文隐喻喻体的翻译和译文隐喻喻体的添加;(2)就具体翻译方法而言,原文隐喻喻体翻译的主要方法是喻体保留、更换或舍弃——前者属于直译法,后两者属于意译法,而译文隐喻喻体添加也属于意译法;(3)无论直译抑或意译,翻译方法的取舍都应以译入语读者的接受度为主要依据。此外,文章从喻体更换、舍弃和添加的理据性、读者关照的必要性以及刻意隐喻的翻译与翻译过程中新增隐喻的刻意性三个方面指出了本研究对中国政治话语翻译实践和对外传播研究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关键词 隐喻 英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量象似性的文体效果——以叙事语篇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婧 卢卫中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考察会话和非会话叙事语篇中数量象似性的文体效果。在会话语篇中,语言量的调控有助于表现人物之间的情绪和态度差异或者地位和权力关系;在非会话语篇中,语言量的调控有助于突出主题或凸显描写对象的复... 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理论,考察会话和非会话叙事语篇中数量象似性的文体效果。在会话语篇中,语言量的调控有助于表现人物之间的情绪和态度差异或者地位和权力关系;在非会话语篇中,语言量的调控有助于突出主题或凸显描写对象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或者表达作者的态度或情绪变化。本文认为,在叙事语篇中,作为语言量调控手段的数量象似性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文体方式。因此,数量象似性考察应该成为叙事语篇文体分析的一个重要的、可操作的分析层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象似性 语言量 文体 效果 叙事语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ET/PF原位复合材料力学、动态力学和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秋姗 韦春 卢卫中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55-58,共4页
自行合成了端羟基的热致性聚酯液晶(PHET),采用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热致性聚酯液晶(PHET)/酚醛树脂(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PHET的用量对PHET/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动态力学性能、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HET的加... 自行合成了端羟基的热致性聚酯液晶(PHET),采用原位复合的方法制备了热致性聚酯液晶(PHET)/酚醛树脂(PF)原位复合材料,研究了PHET的用量对PHET/PF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动态力学性能、热性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PHET的加入可以提高PHET/PF原位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当PHET质量分数为7.5%时,原位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提高了44.69%、44.68%和22.9℃。在200℃时,PHET/PF共混物中液晶丝状织态结构明显且分布连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酚醛树脂 热致性聚酯液晶 原位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动态力学性能 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CP/SF/酚醛树脂混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秋姗 韦春 卢卫中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8-71,共4页
采用自行合成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与酚醛树脂(PF)通过熔融挤出进行原位复合,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剑麻纤维(SF),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了TLCP/SF/PF混杂复合材料。研究液晶聚合物的种类对TLCP/SF/PF混杂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硬度... 采用自行合成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TLCP)与酚醛树脂(PF)通过熔融挤出进行原位复合,加入经过表面处理的剑麻纤维(SF),通过辊炼、模压成型制备了TLCP/SF/PF混杂复合材料。研究液晶聚合物的种类对TLCP/SF/PF混杂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硬度、动态力学性能的影响,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了混杂复合材料的磨损面形貌,分析了混杂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液晶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酰-双(对羟基苯甲酸)癸二醇酯(PHDT)使TLCP/SF/PF的体积磨损率降低了15%,Tg提高了10℃。TLCP与剑麻纤维协同改善了混杂复合材料的摩擦性能,为制备无石棉摩擦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致性液晶 混杂复合材料 摩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语篇名词回指的转喻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克 卢卫中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112,共7页
回指现象一直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的回指研究的基础上,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集中探析英语语篇中的名词回指现象,为语篇连贯性的阐释提供新的视角,并指出该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转喻对名词回指... 回指现象一直是现代语言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之一。本文在已有的回指研究的基础上,用认知语言学的转喻理论集中探析英语语篇中的名词回指现象,为语篇连贯性的阐释提供新的视角,并指出该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研究结果表明,转喻对名词回指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指 名词回指 转喻 语篇连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