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及小地形的气候效应 被引量:32
1
作者 卢其尧 傅抱璞 虞静明 《自然资源学报》 1988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本文提出了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山地气候研究中的开发应用,作者使推算模式函数化,便于用计算机绘制山区小网格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图。文中也提供了上述多项农业气候资... 本文提出了山区农业气候资源(温度、湿度、降水、风速等)空间分布的推算方法。为适应计算机技术在山地气候研究中的开发应用,作者使推算模式函数化,便于用计算机绘制山区小网格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图。文中也提供了上述多项农业气候资源的小地形效应值。本文提出的推算方法在福建省沙溪流域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能有效地揭示山区农业气候资源空间分布的宏观与微观变化,效果是令人满意的,精度也是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算方法 农业气候资源 山区地形 福建省沙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气候带的振动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冲击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其尧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09-117,共9页
10℃以上积温和年最低温度(T m)是划分农业气候带的主要指标。本文计算了我国的重现期、以及不同重现期和Tm等值线的南北位移,讨论了凉夏年和冷冬年农业气候带的振动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冲击。
关键词 农业气候带 积温 振动 农业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温室加热量与换气量的农业气候学分析
3
作者 卢其尧 《地理研究》 1982年第2期16-31,共16页
加热与换气是调节与控制温室内气候环境的基本技术措施,对温室设计与经营管理以及节约能源都非常重要。本文用农业气候学的方法计算、分析了我国温室加热度时的地理分布与季节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温室的加热量与换气量,指出了利用... 加热与换气是调节与控制温室内气候环境的基本技术措施,对温室设计与经营管理以及节约能源都非常重要。本文用农业气候学的方法计算、分析了我国温室加热度时的地理分布与季节变化,并在此基础上估算了温室的加热量与换气量,指出了利用太阳能加热温室的可能地区以及用换气办法不能控制室温的地区与季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加热 玻璃温室 换气量 农业气候学 加热机 加热量 塑料薄膜 换气率 加热期 暖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ARID CROP模型对中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刘建栋 傅抱璞 +2 位作者 金之庆 卢其尧 林振山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2-287,共6页
应用ARIDCROP模型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该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Yq分布图,继而研究了水分保持最适状况时的光温生产力Yw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分增产力Q(Q=(Yw-Yq)/... 应用ARIDCROP模型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给出了该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Yq分布图,继而研究了水分保持最适状况时的光温生产力Yw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水分增产力Q(Q=(Yw-Yq)/Yq)分布图。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变幅在3750~9750kg/hm2之间,总的趋势北低南高,黑龙港地区出现了一个3750kg/hm2的低值区。水分是黄淮海北部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的一个重要限制因子,当水分完全适宜时,南部淮河流域冬小麦气候生产力仅可提高5%~10%,而黄淮海北部地区气候生产力则可提高75%~100%。用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记录与生产力模拟值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用ARIDCROP模型对该地区冬小麦气候生产力进行研究是可行的,该研究为引黄灌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CROP模型 黄淮海地区 冬小麦 气候 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数值模拟 被引量:18
5
作者 刘建栋 傅抱璞 +1 位作者 林振山 卢其尧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56-65,共10页
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建立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发育阶段模式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模式,由这些子模式连结成为一个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的,充分考虑了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的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模式。运用该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冬小麦光... 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建立了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发育阶段模式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模式,由这些子模式连结成为一个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的,充分考虑了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的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模式。运用该模式研究结果证明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可达到800kg/亩~1000kg/亩,与牛文元计算结果相近。功率谱分析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光合生产潜力存在3年~4年和9年~10年的变化周期。此外,文中还给出了CO2升高后冬小麦光合生产潜力的可能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光合成生产力 气候资源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生长发育统一阶段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刘建栋 傅抱璞 +1 位作者 卢其尧 于强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22-327,共6页
本文以生物学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包含非线性积温模式并考虑了日长影响的冬小麦生长发育阶段(DVS)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一般以往的冬小麦分段发育模型,它是一个统一的发育模式,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秋播冬小... 本文以生物学为基础,发展了一个包含非线性积温模式并考虑了日长影响的冬小麦生长发育阶段(DVS)模式,该模式不同于一般以往的冬小麦分段发育模型,它是一个统一的发育模式,利用中国小麦生态实验资料研究表明:黄淮海地区秋播冬小麦发育速度模式可以拟合为V=2.34×10-3+1.21×10-3×e0.30(DL-DL0)+1.62×10-7×(T-Tmin)(1.93)(Tmax-T)(1.14),其中T为日平均温度,DL为日长,DL0为临界日长,Tmin、Tmax为小麦生育的最高、最低温度;V的逐日累加即为该日的DVS值。利用中国小麦生态资料确定的DVS值分别为:出苗0.03,三叶0.07,拨节0.70,抽穗0.88,开花0.89,成熟1.0。平均拟合误差3.6天。利用该模型可对大田冬小麦生长进行监测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发育阶段 农业气象模式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晴天光谱特征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建栋 傅抱璞 +1 位作者 卢其尧 姚永康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1997年第3期8-10,共3页
利用Li-1800辐射分光光谱仪测定杨树—油菜复合生态系统中晴天的光谱,揭示了油菜上方总辐射各光谱成分的日变化,指出光合有效辐射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分别为总辐射的56.1%、51.0%、41.7%、45%和5... 利用Li-1800辐射分光光谱仪测定杨树—油菜复合生态系统中晴天的光谱,揭示了油菜上方总辐射各光谱成分的日变化,指出光合有效辐射早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分别为总辐射的56.1%、51.0%、41.7%、45%和55.6%,也存在着明显的日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农 复合生态系统 光谱特征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林内太阳总辐射动态模拟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建栋 傅抱璞 +1 位作者 卢其尧 刘黎平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8-30,共3页
利用气象学和天文学公式建立了人工林阴影子模式,利用生态学知识建立了人工林阴影平均太阳总辐射动态模式,并将二模式连接为人工林内太阳总辐射时间动态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安庆地区东北-西南走向,未封行人工林内太阳总辐射动态进行... 利用气象学和天文学公式建立了人工林阴影子模式,利用生态学知识建立了人工林阴影平均太阳总辐射动态模式,并将二模式连接为人工林内太阳总辐射时间动态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安庆地区东北-西南走向,未封行人工林内太阳总辐射动态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说明该模型具有很大的可靠性。运用该模型进行了间伐计算机数值模拟实验,表明隔行间伐后中午时分总辐射改善情况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太阳总辐射 动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小麦群丛反射率农业气象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建栋 于强 +1 位作者 傅抱璞 卢其尧 《气象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1-258,共8页
运用农业气象学、气象学等理论建立了一个冬小麦群丛反射率农业气象数值模式。模式由辐射日变化反演、土壤反射率日变化反演以及植被反射率模拟等子模式耦合而成,运用该模式可以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冬小麦群丛反射率日变化进行较准确的... 运用农业气象学、气象学等理论建立了一个冬小麦群丛反射率农业气象数值模式。模式由辐射日变化反演、土壤反射率日变化反演以及植被反射率模拟等子模式耦合而成,运用该模式可以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冬小麦群丛反射率日变化进行较准确的模拟,实测验证结果表明模拟最大相对误差为12.1%,平均相对误差为6.3%,该模式为进一步估算农田热量平衡以及进行农业微气象研究提供了理论方法,并可充当作物生长数值模式中的一个子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反射率 农业气象 数值模拟 作物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CTUATION OF AGROCLIMATIC ZONES AND ITS IMPACT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N CHINA
10
作者 卢其尧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3年第1期13-23,共11页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100℃ (Σ t) and minimum annual temperature (Tm) are the major indexes for demarcating agroclimatic thermal zones. The paper calculated the return period (τ) of Σ t and Tm, and the shif...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bove 100℃ (Σ t) and minimum annual temperature (Tm) are the major indexes for demarcating agroclimatic thermal zones. The paper calculated the return period (τ) of Σ t and Tm, and the shift ofΣ t-and Tm-isopleths with T. The results show: (1) According to the magnitude of shift of Σ t-and Tm-isopleths, in Northeast China, Inner Mongolia and northern Xinjiang the fluctuation of thermal resources in growing season from year to year is the greatest and strongly impacts the yield of annual thermophilous crops, but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in the fluctuation of the low temperature in winter is the greatest and seriously injures the perennial subtropical tree crops. ( 2) In the anomalous cool summer year with t = 30, the northern boundaries of the southern subtropical, northern subtropical and warm temperate zones and the southern boundary of the frigid temperate zone in China could be expected to shift southward 150, 220, 250 and 300 km from their normal pos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minimum ANNUAL TEMPERATURE RETURN PERIOD agroclimatic zon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沭阳:六项措施落实保障房建设
11
作者 汤以方 卢其尧 徐国军 《中国建设信息》 2011年第17期42-42,共1页
江苏省沭阳县在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严格六项措施,保证了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仅今年,就已开工建设廉租房297套,经济适用住房1270套,公共租赁住房993套(间),限价商品房77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8.13万平方米,共计... 江苏省沭阳县在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严格六项措施,保证了各项计划目标的实现,仅今年,就已开工建设廉租房297套,经济适用住房1270套,公共租赁住房993套(间),限价商品房770套,实施棚户区改造8.13万平方米,共计投入资金约16650万元,均超出了省市下达的年度任务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障性 江苏省 经济适用住房 房建 安居工程 投入资金 沭阳县 廉租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带地区林內和林外的能量平衡与小气候的比較 被引量:1
12
作者 盧其堯 《林业科学》 EI CAS 1964年第1期45-54,共10页
本文根据1960年8—11月在热带地区海南岛树林内外的辐射平衡、热量平衡与小气候的观测,对林内外的辐射能与热能收支作了计算,分析了林内外小气候要素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得到下列初步结果:林内的辐射强度与热量交换比林外弱得多;林内得到... 本文根据1960年8—11月在热带地区海南岛树林内外的辐射平衡、热量平衡与小气候的观测,对林内外的辐射能与热能收支作了计算,分析了林内外小气候要素的分布与变化规律,得到下列初步结果:林内的辐射强度与热量交换比林外弱得多;林内得到的淨辐射主要用于土壤增热与蒸发,林外得到的淨辐射则主要用于空气增热与蒸发;林内的土壤温度与空气温度比林外低,而空气湿度则比林外高。林内的小气候是凉爽而潮湿的,林外的小气候则是炎热而干燥的。森林对改善小气候环境条件有重大的良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外 差异 小气候 微气候 幅射 土壤热流 土壤温度 土温 热带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