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基因的表达与CD4^(+)T细胞在肝细胞癌中的数量相关性及临床预后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卢兴浩 俞鹏 +2 位作者 陶恒 陈云帆 陆进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4-31,共8页
目的分析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基因的表达与CD4^(+)T细胞在肝细胞癌(HCC)中的数量相关性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利用基因注释资源数据库(BioGPS)、基因表达谱交互作用分析(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TOP2A mRNA在正常肝组织... 目的分析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基因的表达与CD4^(+)T细胞在肝细胞癌(HCC)中的数量相关性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利用基因注释资源数据库(BioGPS)、基因表达谱交互作用分析(GEPI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TOP2A mRNA在正常肝组织和HCC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HCC患者生存预后意义;利用GENE和Metascape数据库分析TOP2A的共表达基因及其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Sangerbox数据库分析TOP2A基因与微卫星不稳定(MSI)和DNA错配修复基因的相关性;再分别利用TISIDB和TIMER数据库分析TOP2A基因与CD4^(+)T细胞和各种免疫细胞的关系,并分析CD4^(+)T细胞对HCC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结果TOP2A mRNA在正常肝组织和CD4^(+)T细胞中表达不显著,而在HCC组织中显著高表达,不利于患者的生存预后;TOP2A共表达基因的GO功能主要富集在细胞有丝分裂和细胞增殖上,而KEGG主要富集在细胞循环和铂类化疗药物耐药通路;TOP2A基因的表达与MSI、DNA错配修复基因MutS同源物2(MSH2)与MSH6、肿瘤细胞纯度以及各种免疫细胞的数量显著正相关;各种免疫细胞在HCC中均发生一定的拷贝数变异,但仅有CD4^(+)T细胞的数量对HCC患者生存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HCC组织中TOP2A mRNA表达与CD4^(+)T细胞数量呈正相关,不利于HCC患者的生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拓扑异构酶Ⅱα(TOP2A) 总体生存 肿瘤 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动员和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大鼠肝损伤的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卢兴浩 裴雪莲 慕晓玲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2-735,F0002,共5页
目的:了解肝损伤大鼠在自体动员和移植骨髓干细胞后肝功能、肝病理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构建大鼠肝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 目的:了解肝损伤大鼠在自体动员和移植骨髓干细胞后肝功能、肝病理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构建大鼠肝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组、干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G-CSF动员组采用注射G-CSF、干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治疗肝损伤的效果.结果:治疗3周后,干细胞移植组的肝功能、肝病理变化较模型对照组明显好转,但G-CSF动员组效果不明显且两者均未使肝功能等恢复到正常.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肝损伤,疗效好于G-CSF动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干细胞 肝损伤 动员 移植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卢兴浩 裴雪莲 +2 位作者 肖智伟 郑丽华 慕晓玲 《农垦医学》 2009年第6期487-490,共4页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大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连续4w构建大鼠肝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动员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 目的: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骨髓干细胞动员对大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造模组(20只)。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连续4w构建大鼠肝损伤模型,然后随机分为动员组(10只)和模型对照组(10只),动员组皮下注射G-CSF,连续6d。3w后采用检测大鼠肝功能、大鼠肝脏HE染色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3w后大鼠的肝功能较模型组没有明显恢复。结论:G-CSF骨髓干细胞动员治疗大鼠肝损伤,不能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也没有加重肝脏的病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大鼠肝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手术的相关血管神经解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卢兴浩 李文娟 +4 位作者 朱学仓 夏娟娟 韩江雪 郭凯琦 谷雨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9-10,18,共3页
目的 用解剖学方法对人膝关节腘窝处动脉分布进行观测和测量,为手术过程避免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随机挑选31具经甲醛固定的遗体标本,解剖分离膝关节的动脉来源。以髌骨下极为水平线,以股骨下端外侧髁最宽处为垂直线测量动脉起始... 目的 用解剖学方法对人膝关节腘窝处动脉分布进行观测和测量,为手术过程避免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随机挑选31具经甲醛固定的遗体标本,解剖分离膝关节的动脉来源。以髌骨下极为水平线,以股骨下端外侧髁最宽处为垂直线测量动脉起始处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距离,以及胫神经、腘动脉及腘静脉距离皮肤的距离。结果 左腘窝膝上外、内侧动脉起始处的垂直距离为(44.44±2.47)mm、(50.09±2.99)mm,右侧是(47.76±1.64)mm、(51.10±1.25)mm,左水平距离是(54.39±5.30)mm、(61.72±6.78)mm,右水平距离是(59.60±7.06)mm、(64.75±6.89)mm;左膝下外、内侧动脉起始处的垂直距离为(46.64±3.74)mm、(45.09±3.73)mm,右侧是(46.86±1.38)mm、(54.34±2.87)mm,左水平距离为(19.04±2.50)mm、(18.92±3.26mm),右侧是(7.89±2.51)mm、(9.00±3.41)mm;胫神经距离皮肤最表浅,左侧(13.70±2.00)mm右侧是(17.38±1.52)mm。结论 在选择腘窝处手术切口时以髌骨下极为水平线,以股骨下端外侧髁最宽处为垂直线测量判断血管的距离可以减少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腘窝 胫骨平台 动脉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骨髓干细胞动员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卢兴浩 慕晓玲 《农垦医学》 2009年第3期259-261,共3页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已经在医学实验中被证实为安全、有效的动员剂,然而这个过程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此动员过程主要通过影响造血干/祖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细胞凋亡等...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G-CSF)已经在医学实验中被证实为安全、有效的动员剂,然而这个过程的分子机制和影响因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此动员过程主要通过影响造血干/祖细胞和骨髓微环境、细胞凋亡等方面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髓干细胞 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组织CC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表达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意义 被引量:7
6
作者 陆进 杨月 +6 位作者 俞鹏 陶恒 卢兴浩 王黎源 刘冬播 陈云帆 陈传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903-909,共7页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利用GEPIA、HCCDB、MetaScape、TOMER、TISIDB,Kaplan-Meier Plotter等在线数据库分析CCL23在HCC组织的表达水平、表达基因及其基因... 目的探讨CC趋化因子配体23(CCL23)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生存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利用GEPIA、HCCDB、MetaScape、TOMER、TISIDB,Kaplan-Meier Plotter等在线数据库分析CCL23在HCC组织的表达水平、表达基因及其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肿瘤细胞纯度的相关性、免疫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和对患者生存预后意义.结果CCL23在HCC各期均低表达,并且与HCC肿瘤细胞纯度负相关,低表达CCL23的HCC患者的生存期短预后差.CCL23在HCC中共表达基因的GO功能和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免疫细胞活化和补体系统激活等.CCL23是HCC中最强的趋化因子,可与CC趋化因子受体1(CCR1)、CCR2、CCR7和CXC趋化因子受体6(CXCR6)等多种受体结合而发挥对免疫细胞的趋化作用,其中对效应CD8^+T细胞和巨噬细胞趋化作用最明显.结论HCC组织CCL23低表达,不利于HCC患者抗肿瘤免疫防御作用的发挥,显著缩短HCC患者的生存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HCC) 趋化因子 肿瘤 受体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损伤血清体外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 被引量:6
7
作者 骆莉莉 慕晓玲 +1 位作者 冯丽娜 卢兴浩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9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肝损伤血清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hMSCs后用含10%肝损伤血清的培养基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分别于诱导后7、14、21d行免疫细胞化学、糖原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功... 目的探讨肝损伤血清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类肝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纯化hMSCs后用含10%肝损伤血清的培养基诱导培养,倒置显微镜连续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并分别于诱导后7、14、21d行免疫细胞化学、糖原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的功能。结果①MSCs形态均一,呈长梭形;②实验组MSCs在诱导5~7d后细胞形态开始变为不规则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③免疫细胞化学:实验组细胞第7天AFP表达呈阳性,第14天AFP表达消失;Alb第14天开始表达,表达量逐渐增强,可持续至第21天;④PAS染色:实验组在诱导21d时细胞有合成糖原的能力,可见胞浆呈红色。结论肝损伤血清可诱导MSCs向类肝细胞分化,为细胞移植治疗肝衰竭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损伤血清 诱导分化 类肝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激条件下分化抑制因子Id2在成肌细胞C2C12中的表达与分布 被引量:1
8
作者 赖桂华 胡晓芳 +3 位作者 张翔 卢兴浩 俞鹏 余磊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目的观察在不同应激条件下成肌细胞C2C12中Id2的表达与细胞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分布变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2C12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H2O2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增殖或凋亡,不同浓度的促炎症信号LPS诱导细胞增殖,以及2%马血清诱导细... 目的观察在不同应激条件下成肌细胞C2C12中Id2的表达与细胞分布情况,并探讨其表达与分布变化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C2C12细胞,分别采用不同浓度H2O2氧化应激诱导细胞增殖或凋亡,不同浓度的促炎症信号LPS诱导细胞增殖,以及2%马血清诱导细胞分化。利用RT-PCR比较不同应激条件下Id2 mRNA的表达,同时利用免疫荧光检测Id2蛋白的表达强度和细胞分布。结果25μmol/l和50μmol/l的H_2O_2诱导下,Id2 mRNA表达比对照组分别增高80.5%和55.5%,荧光显著增强,Id2呈现细胞核与细胞质均匀分布。100 ng/ml和500 ng/ml的LPS亦诱导Id2 mRNA表达,较对照组增高21.7%和40.2%,荧光增强,但此时Id2以细胞核分布为主,细胞质少量分布。在2%马血清诱导成肌细胞分化后,Id2 mRNA表达显著降低,荧光显著减弱,并以细胞质分布为主。结论不同应激条件下Id2在成肌细胞中呈现不同的表达和分布,与其对骨骼肌损伤后再生的调控作用密切相关,表明Id2是骨骼肌损伤后再生的重要调控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肌细胞 ID2 应激条件 表达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coRNA-218下调BMI-1表达水平介导的抗骨肉瘤作用(英文) 被引量:1
9
作者 赖桂华 黄爱兰 +2 位作者 赵志 卢兴浩 祖文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microRNA-218在人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qRT-PCR检测68例人骨肉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18的表达水平。将miR-218模拟物或抗miR-218模拟物转染入人骨肉瘤Saos-2细胞,通过CCK-8、Annexin V-FITC和Weste... 目的初步探讨microRNA-218在人骨肉瘤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qRT-PCR检测68例人骨肉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18的表达水平。将miR-218模拟物或抗miR-218模拟物转染入人骨肉瘤Saos-2细胞,通过CCK-8、Annexin V-FITC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后的细胞活性、细胞凋亡和C-PARP蛋白表达水平。利用luciferase assay筛选和识别miR-218的作用靶点及具体作用位点,进一步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miR-218模拟物或抗miR-218模拟物后Saos-2细胞中BMI-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人骨肉瘤组织中的miR-21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CCK-8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miR-218模拟物24、36和48 h后的Saos-2细胞活性显著降低,而转染抗miR-218模拟物的Saos-2细胞活性则显著增高。同时,转染miR-218模拟物组的C-PARP的蛋白表达水平较转染抗miR-218模拟物组和对照组明显增强。Annexin V-FITC凋亡检测结果显示,转染miR-218模拟物组的细胞凋亡数和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此外,luciferase assay结果显示Saos-2细胞中miR-218的特异性作用靶点为BMI-1,在miR-218过表达时BMI-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被抑制,而miR-218敲除时则显著增强;miR-218可通过直接结合BMI-1 3'-UTR抑制BMI-1的表达。结论 miR-218可能通过下调BMI-1水平促进人骨肉瘤细胞Saos-2细胞凋亡,进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8 BMI-1 骨肉瘤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局部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李成 曹承亮 +2 位作者 卢兴浩 袁圆 王黎源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180-182,共3页
目的探讨慕课在局部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蚌埠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24个班学生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个班,每班30人,随机选取两个班60人为实验组,其余两个班6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目的探讨慕课在局部解剖学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从蚌埠医学院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24个班学生中按随机数字表法抽取4个班,每班30人,随机选取两个班60人为实验组,其余两个班60人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老师先课堂讲授,再带领学生在尸体标本上解剖操作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学生期末理论考试、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采用问卷的形式调查两组学生对各自教学模式满意度的评价。结果实验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试、实验技能考核成绩和总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基于慕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局部解剖学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慕课 局部解剖学 翻转课堂 教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触觉阻断对小鼠声音和场景条件性恐惧建立和消退的影响
11
作者 刘冬播 石彦 +3 位作者 陈传好 陶恒 卢兴浩 陆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8期652-658,共7页
目的通过检测触觉阻断对小鼠恐惧建立和消退过程中僵直反应的影响,探讨交互模式可塑性与恐惧情绪的认知和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出生后1 w的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建模组。对建模组小鼠每日修剪胡须并维持至0.5 mm以阻断触觉,24 ... 目的通过检测触觉阻断对小鼠恐惧建立和消退过程中僵直反应的影响,探讨交互模式可塑性与恐惧情绪的认知和调节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出生后1 w的ICR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建模组。对建模组小鼠每日修剪胡须并维持至0.5 mm以阻断触觉,24 d后通过声音条件性和场景条件性恐惧建立和消退程序分别检测两组小鼠的僵直百分比,同时检测了触觉阻断对小鼠声音和场景条件性非特异性僵直行为以及自发活动的影响。结果声音条件性恐惧建立阶段,两组小鼠僵直百分比呈逐渐升高趋势,而建模组小鼠僵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声音条件性恐惧消退和消退再现阶段,两组小鼠僵直百分比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建模组小鼠僵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场景条件性恐惧建立阶段,两组小鼠僵直百分比呈逐渐升高趋势,但两组间僵直百分比没有差异;场景条件性恐惧消退和消退再现阶段,两组小鼠僵直百分比呈逐渐降低趋势,而建模组小鼠僵直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建模组小鼠声音和场景条件性非特异性僵直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且触觉阻断不影响小鼠自发活动。结论触觉阻断可影响小鼠恐惧情绪的建立和消退过程,其机制可能与交互模式可塑性引起的大脑皮层交互和重组改变了恐惧情绪的学习和记忆神经回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 触觉阻断 交互模式可塑性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刺激人乳腺上皮细胞SYK及炎症因子的表达变化
12
作者 张铭 仝洁 +7 位作者 刘赛赛 卢兴浩 丁倩 陈云帆 张小楠 赵士弟 杨帆 陈传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296-301,306,共7页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人乳腺上皮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表达变化及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LPS诱导人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制备急性乳腺炎细胞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实...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刺激人乳腺上皮细胞中脾酪氨酸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表达变化及对炎症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LPS诱导人乳腺上皮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制备急性乳腺炎细胞模型;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确定LPS最适刺激时间、浓度及该条件下SYK、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LPS刺激人乳腺上皮细胞后SYK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结果显示,25μg/mL LPS刺激1 h,人乳腺上皮细胞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25μg/mL LPS刺激1 h后乳腺上皮细胞SYK基因表达最显著(P<0.05);LPS刺激后,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和NLRP3表均增高(P<0.05),siRNA敲低SYK基因后,IL-1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和NLRP3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抑制SYK基因可减少LPS诱导的乳腺炎细胞模型炎症因子释放,对于乳腺上皮细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炎 脾酪氨酸激酶 脂多糖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结合创新型小班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13
作者 闵静婷 杜帮 +2 位作者 张艳君 卢兴浩 胡小冬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50-54,共5页
目的将西方医学院校的部分教学方式用于蚌埠医学院的《系统解剖学》小班教学模式中,以期提高小班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在蚌埠医学院2022级临床专业24个班级中抽取2个班级作为对照组(5班,24名)和实验组(15班,26名),2022—2... 目的将西方医学院校的部分教学方式用于蚌埠医学院的《系统解剖学》小班教学模式中,以期提高小班模式的教学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在蚌埠医学院2022级临床专业24个班级中抽取2个班级作为对照组(5班,24名)和实验组(15班,26名),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进行《系统解剖学》授课,对照组进行传统模式教学,实验组进行在沉浸式教学模式中融入西方小组讨论与学科交叉的中西结合创新型小班教学。通过理论考试、实验考核和学生调查的方式检测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理论考核、实验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学生实践考核完成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认为接受及希望推广、课堂趣味性较高及以上、提高学习主动性、每日解剖知识学习时长≥1 h、早期临床思维建立的人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创新型小班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专注性,培养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并使其尽早形成临床思维,为我国医学院校解剖学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班教学 系统解剖学 问题导向式学习 沉浸式教学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学相关科技期刊与学科发展的关系
14
作者 陆进 俞鹏 +3 位作者 陶恒 陈云帆 卢兴浩 陈传好 《基础医学教育》 2021年第4期283-287,共5页
对7种人体解剖学相关科技期刊分析发现,其学术地位与发文主题的稳定性以及发文质量密切相关,并受到主流评价体系的影响。此外,通过分析其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究其在学科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对提高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水平,促进学科创新和... 对7种人体解剖学相关科技期刊分析发现,其学术地位与发文主题的稳定性以及发文质量密切相关,并受到主流评价体系的影响。此外,通过分析其与学科发展的关系,探究其在学科建设中的导向作用,对提高学科发展与学术交流水平,促进学科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双一流”建设和“三类高质量论文”发展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 科技期刊 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肝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兴浩 裴雪莲 +2 位作者 肖智伟 郑丽华 慕晓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0年第3期487-490,共4页
目的:了解肝损伤大鼠在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构建,然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模... 目的:了解肝损伤大鼠在输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的方法构建,然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干细胞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经门静脉输注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3周后处死大鼠。然后检测大鼠肝功能、肝脏病理改变分析干细胞移植治疗肝损伤效果。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3周后,大鼠的肝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恢复,但是并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损伤的大鼠有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移植 肝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急性恐惧应激对小鼠空间记忆能力和内侧前额叶皮层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
16
作者 刘冬播 石彦 +3 位作者 陈传好 陶恒 卢兴浩 陆进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5-714,共10页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急性恐惧应激对小鼠空间检索能力以及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探讨mPFC神经元可塑性变化与应激后记忆调节之间的关系。选取6周龄雄性C57BL/6品系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应激... 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急性恐惧应激对小鼠空间检索能力以及内侧前额叶皮层(medial prefrontal cortex,mPFC)神经元可塑性的影响,探讨mPFC神经元可塑性变化与应激后记忆调节之间的关系。选取6周龄雄性C57BL/6品系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应激组,对应激组小鼠足底施加电流刺激以建立急性恐惧应激模型,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小鼠空间记忆的改变,通过全细胞记录检测边缘前皮质(prelimbic cortex,PrL)和边缘下皮质(infralimbic cortex,IL)锥体神经元和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发放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恐惧应激可显著提高小鼠僵直百分比、僵直次数,降低平均速度,缩短获得性定位训练中的定位潜伏期,增加空间探查训练中在第一象限内探查停留时间,缩短在第三象限内探查停留时间,同时可显著提高小鼠Pr L区GABA能神经元和IL区锥体神经元动作电位间距、能障和绝对不应期,降低Pr L区锥体神经元和IL区GABA能神经元动作电位间距、能障和绝对不应期。以上结果表明:急性恐惧应激增强了小鼠空间记忆的学习和巩固能力,上调Pr L兴奋性和功能,下调IL兴奋性和功能,提示应激后m PFC亚区的可塑性变化可能对空间记忆学习过程有一定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惧 GABA能神经元 锥体神经元 全细胞记录 小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