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议题建构:挑战、过程和发展
1
作者 卢光盛 颜晓萌 《思想战线》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5-154,共10页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中国方案,在国际传播中面临全球性威胁加剧和西方话语霸权冲击的严峻挑战。本文以议题构建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在国际传播中的发展路径。文章分析了议题构建面临的两大...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中国方案,在国际传播中面临全球性威胁加剧和西方话语霸权冲击的严峻挑战。本文以议题构建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在国际传播中的发展路径。文章分析了议题构建面临的两大挑战,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构建过程,包括识别议题和去安全化策略,揭示了议题从安全领域向更广泛合作领域转变的逻辑。最后,文章探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在和平、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大核心领域的发展,并提出相应的议题选择策略。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精准把握议题构建路径,选择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标相契合的议题,可以有效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命运共同体 议题构建 国际传播 共同利益 国际议程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陆海通道建设:内涵、演进及中国的新实践
2
作者 杨辑 卢光盛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 2025年第1期131-151,156,共22页
国际陆海通道涉及经济、能源和军事安全,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国家对外贸易交往的基础,也是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国际陆海通道的形成模式或依托地理条件,或人工修筑。其中,人工修筑而成的多带有很强的地缘政治经济色彩,牵涉到国际... 国际陆海通道涉及经济、能源和军事安全,依托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国家对外贸易交往的基础,也是各国利益的交汇点。国际陆海通道的形成模式或依托地理条件,或人工修筑。其中,人工修筑而成的多带有很强的地缘政治经济色彩,牵涉到国际关系和战略格局的演变。值得关注的是,传统国际陆海通道的修建和运营是国际权力体系变化和世界经济特定发展阶段的需求产物,资源掠夺、经济扩张以及寻求本国发展工业的商品消耗市场是其原动力,而基础设施建设只是为了掩盖其国家利益目标的幌子。在大国博弈激烈化和全球治理体系深刻重塑背景下,中国如何在共建“一带一路”中推动国际陆海通道建设,实现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介质”提供,构建“普惠包容、求同存异”的互联互通全球平衡化发展模式,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实现共赢发展,是未来需要思考和持续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发展差距 通道建设 国家对外贸易 资源掠夺 激烈化 陆海 平衡化 大国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塑造云南对外开放新优势 被引量:1
3
作者 卢光盛 杨辑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24年第2期135-143,共9页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区位优势,统筹安全与...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指出,“云南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和环印度洋地区开放的大通道和桥头堡”。面向印度洋国际陆海大通道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云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结合区位优势,统筹安全与发展,创造性谋划推动的。云南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就是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重要破局。本文将从大通道建设内涵、中国的持续探索以及整体谋划方面深入分析,解决“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最后从未来推动“如何做”的角度引发几点思考。对于大通道的深化认识有助于提升云南对外开放新优势的挖掘塑造,加快大通道建设将延伸中国战略空间,以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对推动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洋 国际陆海大通道 东南亚 对外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铁路外交”的进展、机遇与前景
4
作者 卢光盛 朱杰 《昆明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9,共9页
中国在东南亚的铁路外交是全球范围铁路外交的重要板块,也是中国在地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合作的重要途径。铁路外交的实践伴随着铁路建设技术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这一基建领域的对外合作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中方克... 中国在东南亚的铁路外交是全球范围铁路外交的重要板块,也是中国在地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合作的重要途径。铁路外交的实践伴随着铁路建设技术发展和国际环境变化,这一基建领域的对外合作受政治、经济、安全等多种因素影响,中方克服困难,取得了中老铁路、雅万高铁的成功。东南亚各国在经历世纪疫情后,主要精力投向经济社会的恢复发展,为中国铁路外交带来了机遇,但也随国际环境变化产生诸多阻碍。在大变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中国在东南亚的铁路外交既要总结成功经验,发挥示范效应,又要与时俱进分析环境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综合考量地缘因素和经济效益,为促成更多实质合作,取得更多实质进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亚 铁路外交 合作机遇 发展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MS经济走廊建设的经验教训及其对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卢光盛 邓涵 金珍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35-43,共9页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桥梁。GMS经济走廊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地域上相互毗邻,在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上彼此相似,在参与主体上部分重叠。GMS经济走廊在实践中积...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桥梁。GMS经济走廊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在地域上相互毗邻,在经济结构和发展路径上彼此相似,在参与主体上部分重叠。GMS经济走廊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建设经验和教训,可以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提供启示和借鉴。本文对经济走廊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对GMS经济走廊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出孟中印缅四国应进一步深化经济走廊的互联互通建设,加强经济走廊利益共享,密切产业合作,尝试建立"4-X"的合作机制,积极应对非经济因素对经济走廊建设的影响,加强与周边其他经济走廊的竞合发展等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MS经济走廊 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一带一路” 次区域经济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下我国与老越缅边境防控的问题及治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卢光盛 周洪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云南、广西等西南陆地边境地区输入性疫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老越缅疫情出现多轮反弹、域内外国家间边境防控风险外溢、新冠肺炎与其他重大传染病叠加的隐忧和疫情警情双重压力等新态势给边境防控带来挑战...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云南、广西等西南陆地边境地区输入性疫情防控面临较大压力。老越缅疫情出现多轮反弹、域内外国家间边境防控风险外溢、新冠肺炎与其他重大传染病叠加的隐忧和疫情警情双重压力等新态势给边境防控带来挑战。边境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的短板、老越缅等国疫苗接种的相对不足、人防物防技防投入失衡、防控紧迫性认知差异及普遍安全意识失衡等问题,使得我国成为共同边境安全风险“洼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边境防控成效、弱化了对老越缅疫情输入风险的有效拦截。未来应从塑造“命运共同体”意识,共筑边境地区免疫屏障、建立健全边境法治治理体系、提升边境数字治理能力和探索边境经济治理模式等方面加强我国与老越缅的边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边境防控 跨境安全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框架下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 被引量:16
7
作者 卢光盛 金珍 《国际展望》 CSSCI 2015年第5期67-81,共15页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参与最早、最有成效、障碍最小的区域合作机制,但当前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如何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国的周边战略依托,实现"一带一路"在东南亚方向的重要突破,是一个具... 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中国参与最早、最有成效、障碍最小的区域合作机制,但当前也面临着发展瓶颈。如何务实推进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建设,进一步夯实中国的周边战略依托,实现"一带一路"在东南亚方向的重要突破,是一个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的问题,对当前及未来中国周边外交战略的推进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文章以高阶的一体化理论为切入点,分析建设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理论依据和相关实践,厘清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与"一带一路"的战略关联,剖析深化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面临的主要困难与挑战,探讨在当前环境下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升级版的现实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次区域经济合作 “一带一路” 周边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反恐合作的态势、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11
8
作者 卢光盛 周洪旭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72,共10页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形势愈发严峻。伊斯兰国(IS)势力不断崛起,恐怖主义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一些地区以及毗邻的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成为IS恐怖势力渗透的重点目标,新疆极端分子经东南亚偷渡出境的问题给复...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形势愈发严峻。伊斯兰国(IS)势力不断崛起,恐怖主义问题严重威胁着我国一些地区以及毗邻的东南亚国家。东南亚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成为IS恐怖势力渗透的重点目标,新疆极端分子经东南亚偷渡出境的问题给复杂的地区形势增加了不稳定的因素,东南亚成为中国国际反恐合作一个愈加值得重视的方向。本文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反恐合作的态势出发,研究目前反恐合作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加强反恐合作给出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东南亚 反恐国际机制 反恐司法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与跨境安全治理 被引量:24
9
作者 卢光盛 张励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6年第3期12-22,共11页
跨境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5个下湄公河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关系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能否冲破瓶颈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 跨境安全问题是影响中国与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越南5个下湄公河国家政治经济合作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关系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水平能否冲破瓶颈的重要条件。现有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东盟—湄公河流域开发合作机制、湄公河委员会等多边机制对于跨境安全问题捉襟见肘、应对不力。2015年11月中国提出的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正式建立,其合作内容涵盖政治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人文3个重点领域。因此,该机制的建立为解决次区域内跨界安全问题、深化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也为中国展现其国际秩序建设能力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渠道。本文先就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下跨境安全治理的相关概念、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接着探讨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内的跨境安全问题、根源与影响,最后指出通过夯实中国与下湄公河国家的互信基础,构建跨境安全治理的合作平台,发挥中国在跨境安全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发挥次国家政府的能动作用,处理好与域外国家和其他合作机制的竞合关系,开展跨境安全治理的早期收获等路径来发挥澜沧江—湄公河机制的跨境安全治理作用,有效应对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跨境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 跨境安全 安全治理 澜湄次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斯兰国”对东南亚的渗透:态势、影响及应对 被引量:8
10
作者 卢光盛 周洪旭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7年第3期53-64,共12页
自2016年以来,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俄罗斯及叙利亚政府军等国际力量的打击之下,"伊斯兰国"(ISIS)在中东正面战场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并加紧向中东地区外渗透和扩张。进入2017年,ISIS在中东战场的败退态势仍难以逆转,向外... 自2016年以来,在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俄罗斯及叙利亚政府军等国际力量的打击之下,"伊斯兰国"(ISIS)在中东正面战场生存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并加紧向中东地区外渗透和扩张。进入2017年,ISIS在中东战场的败退态势仍难以逆转,向外谋求全球生存空间的趋势进一步加强。东南亚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历史人文环境,成为ISIS向外扩张的重点地区。在此情形下,文章对当前ISIS渗透东南亚的态势及其对地区及我国周边安全局势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就东南亚国家及中国如何应对这一形势给出思考。文章认为东南亚国家急需调整反恐战略以切实加强地区反恐合作,中国方面应高度重视同东南亚国家的反恐合作,采取积极对策防范和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斯兰国” 地区安全 东南亚 恐怖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原因、困难与路径? 被引量:38
11
作者 卢光盛 金珍 《战略决策研究》 2016年第3期22-38,105-106,共19页
作为我国推进区域合作和周边外交的一项重要举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于2015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2016年3月,我国主办首次澜湄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澜湄机制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次区域合作平... 作为我国推进区域合作和周边外交的一项重要举措,"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于2015年11月12日正式成立。2016年3月,我国主办首次澜湄合作机制领导人会议,澜湄机制建设进入全面推进阶段。作为六国共商、共建、共享的次区域合作平台,澜湄合作机制的发展与完善面临着三方面的突出困难:澜湄合作机制与老机制的协调问题;下游湄公河国家对于澜湄合作机制的认可和接受程度;中国对澜湄合作机制的支持力度。在当前环境下,我国应从战略高度上将澜湄机制建设与"一带一路"有机结合,在策略上重点经营与中路的老挝、泰国和柬埔寨三国的合作;广泛开展功能性领域合作,实现次区域经济合作向政治互信、安全合作扩展;加大开放,放宽粮食进口、地方外事权限等;加强布点考虑,争取澜湄合作中心落户昆明或南宁。通过切实推动澜湄合作机制建设,实现我国在区域合作中的倡议权、引领能力和规则制定权,发挥其在"一带一路"和周边外交中的试验、示范和"早期收获"的作用,促进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繁荣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湄合作机制 “一带一路” 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 周边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卢光盛 金珍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54-158,共5页
当前,云南省的对外开放遇到发展瓶颈,面临着开放范围不广、层次较低、增长乏力等问题,亟需寻找发展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云南要客观判断形势,抓住有利机遇,妥善处理好国家战略与地方战略、东南亚与南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等几对重大关... 当前,云南省的对外开放遇到发展瓶颈,面临着开放范围不广、层次较低、增长乏力等问题,亟需寻找发展对外开放的新增长点。云南要客观判断形势,抓住有利机遇,妥善处理好国家战略与地方战略、东南亚与南亚、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等几对重大关系,努力站在大开放战略的制高点上,全力构筑对外开放新优势,实现对外开放工作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对外开放 新增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卢光盛 田福敏 《东南亚纵横》 CSSCI 2008年第7期58-62,共5页
云南和广西作为我国毗邻东南亚的两个省区,与东盟国家长期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这种联系在各自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战略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云南和广西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关系。对滇桂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进行比较... 云南和广西作为我国毗邻东南亚的两个省区,与东盟国家长期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这种联系在各自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发战略中均具有重要意义。在一定程度上,云南和广西形成了合作与竞争关系。对滇桂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进行比较研究,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着很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云南、广西与东盟国家投资关系优势的基础上,梳理了两省区与东盟国家相互投资的发展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盟国家 投资关系 云南 广西 关系比较 经贸关系 经济发展 竞争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关系理论中的地缘经济学 被引量:30
14
作者 卢光盛 《世界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1-16,共6页
地缘经济学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词语,但人们对于它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和误解。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缘经济学的定义是模糊的,其主要观点的归纳也是零散、缺乏系统的。本文考察了对地缘经济学概念的不同理解,辨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提出了... 地缘经济学是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词语,但人们对于它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差异和误解。到目前为止,关于地缘经济学的定义是模糊的,其主要观点的归纳也是零散、缺乏系统的。本文考察了对地缘经济学概念的不同理解,辨析其合理性和局限性,提出了自己的地缘经济学的定义,然后对地缘经济学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文章最后就地缘经济学的性质和作用进行了总结,并对地缘经济学的未来发展作了几点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理论 地缘经济学 国际政治经济学 经济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贸易战背景下的中国-东盟关系:影响、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23
15
作者 卢光盛 聂姣 《南洋问题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1-10,共10页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 中美贸易战是2018年最重要的外交事件之一,对中美两国将产生持久和深刻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不可避免地扩散到两国之外。作为介于中美之间的"第三方",东盟国家即使希望但也不可能独善其身,这已经并将继续在贸易及其之外的更多领域表现出来。展望未来,南海问题、"印太战略"以及美湄合作等有可能成为美国打压中国的"后手拳",这必将进一步考验中国-东盟关系。在此背景下,尽可能地减少中美贸易战的"外溢"效应,避免中美关系对中国-东盟关系产生连锁负面影响,甚至反过来将中国-东盟关系打造成贸易战的破局点,形成"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有利格局,是当前中国外交的迫切任务。中国应通过深入对接中国-东盟发展战略,扩大对东南亚的市场开放,加快推进RCEP顺利达成协议,加强与第三方市场合作等方式,抓住"战略机遇期",构建中国-东盟的高水平战略伙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美贸易战 中国-东盟关系 周边外交 东南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欧会议:机制和绩效 被引量:10
16
作者 卢光盛 《国际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共6页
亚欧会议是亚欧 3 8国和欧盟委员会之间的政府间论坛 ,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对话协商机制。本文在简要介绍亚欧会议由来的基础上 ,对亚欧会议的机制进行分析 ,进而就这种机制所取得的绩效从成果及限度两方面进行讨论 。
关键词 亚欧会议 机制 绩效 地区间主义 东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与GMS合作的深化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卢光盛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0-137,共8页
当前的GMS合作已经进入第三个十年发展阶段,它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从相对较为单纯的经济合作向更为全面、综合和深入的区域合作或一体化进行转型、升级。本文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是当前制约GMS合作深入发展的障碍因素,... 当前的GMS合作已经进入第三个十年发展阶段,它面临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如何从相对较为单纯的经济合作向更为全面、综合和深入的区域合作或一体化进行转型、升级。本文提出,区域性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是当前制约GMS合作深入发展的障碍因素,也是未来应予重视的工作方向。未来GMS区域合作进程中需要的区域性公共产品主要是三个大的范畴:即以维护地区稳定为核心的安全性公共产品;以促进地区发展为核心的经济类公共产品;以构建区域内和谐关系为基础的社会文化类公共产品。在未来GMS区域公共产品问题上,中国应考虑作为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主要供给者发挥积极作用,并把之作为构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以及周边外交"亲诚惠容"新理念的一个重要途径加以继续探索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区域性公共产品 次区域经济合作 周边外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与中国(云南)的参与 被引量:3
18
作者 卢光盛 郜可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39-45,共7页
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也面临着缺乏主导力量推动和制度保障等问题。总体来看,次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前景向好,中国(... 金融合作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重要领域。近年来,大湄公河次区域金融合作取得了明显进展,同时也面临着缺乏主导力量推动和制度保障等问题。总体来看,次区域金融合作的发展前景向好,中国(云南)应更加积极地参与和推进次区域金融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湄公河次区域 金融合作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缅经贸合作的现状、问题与建议 被引量:7
19
作者 卢光盛 《亚太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7,共3页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缅经贸关系有长足发展,在贸易、交通、电讯、电力、旅游等方面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后如何进一步拓展中缅经贸合作空间,本文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经贸合作 建议 中国 缅甸 现状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景与挑战 被引量:14
20
作者 卢光盛 王子奇 《当代世界》 CSSCI 2020年第8期35-40,共6页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东盟关系。疫情下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安全合作加强,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但东盟国家民间对华认知明显分化,美国因素不容忽视。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景广阔。区域治理水平将不断提升,命运共同体建... 新冠肺炎疫情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东盟关系。疫情下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安全合作加强,经贸联系更加紧密,但东盟国家民间对华认知明显分化,美国因素不容忽视。后疫情时代,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前景广阔。区域治理水平将不断提升,命运共同体建设行稳致远;非传统安全合作地位提高,卫生合作带动多领域合作;在产业链、价值链优化重塑中,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济捆绑加深;双方公共外交、民间交流成果不断扩大。同时,双方合作也面临诸多挑战,中国坚持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必将更好地推进同东盟的交流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中国—东盟合作 中国—东盟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