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团来源对瓦里关地区颗粒物数谱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2
1
作者 占明锦 孙俊英 +5 位作者 张养梅 张晓春 乜虹 德力格尔 Niku Kivekas Heikki Lihavainen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9-663,共5页
通过对2005年8月到2007年5月在瓦里关全球本底站观测的气溶胶数谱分布资料和同期后向轨迹资料分析,发现气团来源对瓦里关地区颗粒物的数浓度及其谱分布有显著影响.气团起源于瓦里关东北部地区或者途径东北部地区,传输路径较短,传输速度... 通过对2005年8月到2007年5月在瓦里关全球本底站观测的气溶胶数谱分布资料和同期后向轨迹资料分析,发现气团来源对瓦里关地区颗粒物的数浓度及其谱分布有显著影响.气团起源于瓦里关东北部地区或者途径东北部地区,传输路径较短,传输速度相对较慢,大气中出现较高数浓度的爱根核模态颗粒物;气团来源于瓦里关西部或者西北地区时,传输路径较长,传输速度较快,大气中一般出现较高浓度的核模态颗粒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数谱分布 后向轨迹 簇分析 瓦里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事实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占明锦 殷剑敏 孔萍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3年第3期18-24,共7页
基于江西79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和Mann-kendell法对鄱阳湖流域年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鄱阳湖流域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等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 基于江西79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气温和降水观测资料,采用滑动t检验和Mann-kendell法对鄱阳湖流域年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分析,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鄱阳湖流域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降水强度等要素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0年鄱阳湖流域年平均气温为18.0℃,升温趋势明显,升温率达0.16℃(/10 a),在1996年出现显著突变。冬季升温趋势最明显,夏季气温虽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2)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 643 mm,呈略增多趋势。20世纪60—80年代和21世纪00年代降水量偏少,90年代降水量相对偏多。最大年降水量出现在1975年,为2 149.6 mm;最小年降水量出现在1963年,为1 111.6 mm。(3)流域年降水日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下降率约为6.9 d(/10 a)。其中,小雨日数下降最为显著,下降率约为7.1 d/(10 a);中雨日数呈略下降趋势;大雨和暴雨日数呈现略增加趋势。(4)流域年降水强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每10 a上升约0.52 mm/d,说明流域降水集中度增大,强降水事件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流域 气候变化 突变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下未来50年鄱阳湖流域气候变化预估 被引量:17
3
作者 占明锦 殷剑敏 +1 位作者 孔萍 巩志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4期10107-10115,共9页
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式空间模拟能力和时间趋势模拟... 基于典型浓度下BCC-CSM1-1全球模式1980~2060年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温度和降水四要素数据,运用双线性插值法将其降尺度到鄱阳湖流域内79个县市级气象站;利用1980~2005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对模式空间模拟能力和时间趋势模拟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估;再开展鄱阳湖流域未来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预估分析。结果表明:①模式模拟能力较强,不仅空间分布而且时间趋势都模拟得较好;②2011~2060年,不同碳排放情景下均呈现升温趋势。在RCP4.5和RCP8.5情景下,升温最快的地区恰好正是流域的高温中心,未来流域高温中心可能进一步加强;③未来流域降水总体趋势不明显,年际间波动较大。RCP2.6和RCP4.5情景下平均年降水量相当,RCP8.5情景下年平均年降水量最少,但RCP8.5情景下年代际降水则呈现一个明显的上升趋势,说明在RCP8.5情景下,鄱阳湖流域可能出现一个明显的"热-湿"化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典型浓度路径(RCP)情景 鄱阳湖流域 空间相似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太阳能资源评估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占明锦 章毅之 孔萍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10年第3期19-22,70,共5页
根据南昌和赣州市1961~2008年各月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学方法,计算出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的关系系数,推算出江西省各地月、季和年太阳总辐射;江西省全省年太阳总辐射量为3700~4600MJ/m2,从时间分布上看江西省年内... 根据南昌和赣州市1961~2008年各月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观测数据,利用气候学方法,计算出日照百分率和太阳总辐射的关系系数,推算出江西省各地月、季和年太阳总辐射;江西省全省年太阳总辐射量为3700~4600MJ/m2,从时间分布上看江西省年内太阳总辐射在7、8月达到最大值,1、2月为最小值,从空间分布上来看,太阳总辐射的分布存在两个高值区,一是赣北北部,二是赣东南,低值区在赣西井冈山山区;利用各月的日照时数大于6h天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的比值计算江西省太阳能资源的稳定度,从年平均状况来看,江西省大部分地区属于较稳定地区,从季节平均上看,春季、冬季江西大部分属于较稳定区,出现部分不稳定区域;夏季、秋季江西大部分地区属于很稳定区域,而夏、秋季为江西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两个季节,有利于江西省太阳能资源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百分率 太阳总辐射 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PCC AR5中社会经济新情景(SSPs)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30
5
作者 张杰 曹丽格 +2 位作者 李修仓 占明锦 姜彤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5-228,共4页
2006年,IPCC成立专门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情景工作组,在影响、适应和脆弱性3个研究领域进行评估方法的整合,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情景的关联,IPCC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基础上于2010年发布了新... 2006年,IPCC成立专门的气候变化影响评估情景工作组,在影响、适应和脆弱性3个研究领域进行评估方法的整合,发展了新的情景框架,特别是为了更好地反映社会经济发展与气候情景的关联,IPCC在典型浓度路径(RCPs)的基础上于2010年发布了新的社会经济情景——共享社会经济路径(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SSPs)^[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IPCC 影响评估 气候变化 评估方法 气候情景 工作组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地形遮蔽的日照时数精细化推算模型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怀清 殷剑敏 +1 位作者 占明锦 黄明凤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2期273-278,共6页
日照时数是农业气候资源中光照资源的重要衡量指标,实际地形下地形遮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为了获取实际地形下全国日照时数的精细化资料,推算模型必须精确计算遮蔽量。本文基于全国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构建了实际地形下天文可... 日照时数是农业气候资源中光照资源的重要衡量指标,实际地形下地形遮蔽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为了获取实际地形下全国日照时数的精细化资料,推算模型必须精确计算遮蔽量。本文基于全国1∶25万数字高程模型(DEM)资料,构建了实际地形下天文可照时数自动计算模型,通过模型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地形遮蔽量。采用1971-2000年全国2346个具有完整资料的国家气象站日照时数资料,用各时间尺度的格点实际地形下天文可照时数量与格点日照百分率乘积,作为相应尺度的日照时数,得到了各时间尺度全国实际地形下日照时数格点数据集,格点距为0.01°×0.01°。采用了全国2346个台站日照时数实测值,与推算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地形遮蔽的年日照时数推算值普遍稍小于实测值,年日照时数推算平均绝对误差(MAE)约为61.6h,均方根误差(RMSIE)约为78.7h,平均相对误差约为2.9%;地形起伏越剧烈,推算误差越大;太阳高度角越大,则推算误差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形遮蔽 日照时数 推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候变化事实与预估 被引量:6
7
作者 孔萍 占明锦 +1 位作者 巩志宇 姜智怀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3年第2期31-36,共6页
利用1961—2010年江西省26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气候变化事实;基于"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 3.0)2014—2100年数据,预估未来不同RCP情景下区域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鄱... 利用1961—2010年江西省26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研究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历史气候变化事实;基于"中国地区气候变化预估数据集"(Version 3.0)2014—2100年数据,预估未来不同RCP情景下区域气温和降水变化。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温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升温趋势高于江西全省;降水强度呈增强趋势。未来气温依然呈现为上升趋势,如果从现在开始及时有效地采取应对措施,气温的上升趋势将在2040年后得到缓解。如果长时间存在高能源需求及高温室气体排放,则未来降水年际变化更大,极端降水事件发生将更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气温 降水 历史事实 未来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被引量:10
8
作者 殷剑敏 占明锦 +1 位作者 孔萍 邓志华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3年第1期1-9,共9页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级政府纷纷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以江西气候变化和影响事实为基础,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政策,包括农业政策、林业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及防灾减灾政策等,得出了政府是应对气候变...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级政府纷纷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以江西气候变化和影响事实为基础,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政策,包括农业政策、林业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及防灾减灾政策等,得出了政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政策的制定者的结论,认为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事实 影响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孔萍 殷剑敏 占明锦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5年第2期55-58,共4页
利用85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生育期资料,以及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基于气温与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通量的指数关系模型,分析了江西省2000—2013年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因子和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江... 利用85个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和14个农业气象观测站水稻生育期资料,以及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基于气温与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通量的指数关系模型,分析了江西省2000—2013年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因子和排放量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江西省冬水田甲烷排放因子无显著的上升趋势;2)江西省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平均通量为7.66 mg/(m2·h),平均年排放因子为406.5 kg/hm2,其中2007年排放通量为1.214×105 t,占稻田甲烷排放的12.4%;3)吉安、赣州、抚州、上饶和宜春市是江西省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的主要地区,累计约占全省排放量的75.0%;4)各设区市冬水田休闲期甲烷排放量主要决定于各地水田面积的大小,赣州市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休闲期 甲烷排放通量 温室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与碳减排对策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秦建成 陶辉 +1 位作者 占明锦 穆桂金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75-1382,共8页
首先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计算新疆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然后运用Kaya恒等式分析了新疆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和服务业的人口规模、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和碳强度对新疆行业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针对... 首先采用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计算新疆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总量,然后运用Kaya恒等式分析了新疆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商业和服务业的人口规模、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和碳强度对新疆行业碳排放总量的影响程度,最后提出针对新疆行业碳排放减排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1)1990-2016年,新疆碳排放总量上升趋势显著,工业碳排放总量约占新疆行业碳排放总量的75%;新疆行业碳排放强度整体呈持续下降趋势,但工业和交通业的碳强度较高。2)人均生产总值是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因素,人均GDP效应和人口效应年均引起碳排放增加1 841万t,贡献率分别达到87%和38%;碳强度是碳减排的重要因素,年均减少380万t,贡献率为-25%。3)比较行业间影响因素发现,工业和服务业的碳强度效应是遏制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其效应分别达到-11%、-12%。综上所述,可从经济发展、行业结构及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优化新疆行业结构、有效控制和降低碳排放增长速度,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行业 碳排放 影响因素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潜在蒸散变化特征及气候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秦晓晨 戴志健 +2 位作者 陈兴鹃 李柏贞 占明锦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4-102,共9页
为探明鄱阳湖流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揭示不同季节潜在蒸散趋势差异及其气候成因,该研究基于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7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逐日潜在蒸散量( ET_(0)),结合敏感性-贡献率法,分析了... 为探明鄱阳湖流域潜在蒸散的变化特征,揭示不同季节潜在蒸散趋势差异及其气候成因,该研究基于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74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资料,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逐日潜在蒸散量( ET_(0)),结合敏感性-贡献率法,分析了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 ET_(0)在年、季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及其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1)1981-2019年鄱阳湖流域年尺度 ET_(0)具有先降后升的特点,21世纪以前呈下降趋势,进入21世纪后下降趋势减弱,并在21世纪头10年后半段转为上升趋势。整体上,鄱阳湖流域 ET_(0)呈显著增加趋势(1.50 mm/a,P<0.05),其中春季增加速率最快(0.81 mm/a,P<0.05),秋季次之(0.64 mm/a,P<0.05),冬季和夏季分别呈不显著增加和下降趋势(P>0.05);2)最高气温升高是年均 ET_(0)和春、秋季 ET_(0)增加的主导因子,冬季 ET_(0)增加的主导因子为最低气温的升高,而辐射下降是夏季 ET_(0)下降的主导因子;3)不同气象要素贡献率的年代际变化分析表明,鄱阳湖流域年均 ET_(0)由降转升的原因是2000年以后气温增加的正贡献超过风速和辐射下降的负贡献。该研究对鄱阳湖流域农田水分管理和季节性干旱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气候 季节 时空变化 贡献率 鄱阳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情景下抚河流域径流变化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媛 苏布达 +3 位作者 王艳君 占明锦 杨晨辉 姜彤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51,共8页
根据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SSPs-RCPs分为“双碳”情景(SSP1-1.9、SSP1-2.6、SSP2-4.5、SSP4-3.4、SSP4-6.0)和高碳情景(SSP3-7.0、SSP5-8.5)。采用SWAT水文模型,分析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 根据中国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将SSPs-RCPs分为“双碳”情景(SSP1-1.9、SSP1-2.6、SSP2-4.5、SSP4-3.4、SSP4-6.0)和高碳情景(SSP3-7.0、SSP5-8.5)。采用SWAT水文模型,分析21世纪近期(2021—2040年)、中期(2041—2060年)和末期(2081—2100年)抚河流域径流变化趋势,以期为“双碳”目标下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提供建议。研究表明:(1)1961—2019年,抚河流域实测年平均气温以0.18℃/(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年降水以-32.8 mm/(10 a)速率显著下降。(2)“双碳”情景下,相较基准期(1995—2014年),近期、中期、末期抚河流域年均气温增幅依次加大;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同期年平均流量呈上升趋势;9月份至次年2月份平均流量增加,3—7月份平均流量呈下降趋势;日流量的丰水极值下降,枯水极值则有所增加,水文极端事件发生可能性降低。(3)与“双碳”情景对比,高碳情景下年均气温增幅更大;近期和末期年降水增幅明显;年平均流量整体增幅大于“双碳”情景,5—10月份平均流量增幅明显;丰水极值也呈增加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变化 气温降水变化 “双碳”情景 未来预估 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文献在江西省气候变化研究中的运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辛佳洁 占明锦 +2 位作者 胡菊芳 赵冠男 王怀清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1年第3期159-163,共5页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全球独有的古文献资料,而江西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和农业大省,有关气象灾害的古文献记录较为丰富。江西省气象局搜集省内地方古文献资料,整理得到了《江西省地方志气象资料集》和《江西省地方志气象灾害记... 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孕育出了全球独有的古文献资料,而江西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和农业大省,有关气象灾害的古文献记录较为丰富。江西省气象局搜集省内地方古文献资料,整理得到了《江西省地方志气象资料集》和《江西省地方志气象灾害记载翻译资料汇编》,为进行江西省气候变化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并较好地解决了古文献中未对气象灾害进行定量的问题。目前对鄱阳湖流域千年旱涝序列的研究已经取得一系列成果,说明运用地方古文献研究江西省气候变化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古文献 气象灾害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碳排放效应
14
作者 戴芳筠 占明锦 +4 位作者 桂晗亮 李柏贞 周媛 陈燕玲 唐春燕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基于1995—2020年卫星遥感数据,对中国江西省土地利用类型的年际变化进行了解译,结合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全省的碳排放量和吸收量,利用碳足迹和碳生态承载力方法评估区域内的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1)江西省1995—2020年... 基于1995—2020年卫星遥感数据,对中国江西省土地利用类型的年际变化进行了解译,结合能源消费数据,采用碳排放系数法估算全省的碳排放量和吸收量,利用碳足迹和碳生态承载力方法评估区域内的碳排放效应。研究表明:1)江西省1995—2020年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中除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其他用地类型变化幅度较小;2)江西省净碳排放量呈显著增长趋势,研究末期较研究初期增长近3倍,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每增加1 km^(2)就会增加1.308 t的碳源,而每增加1 km^(2)的林地仅会增加0.006 t的碳汇,江西中部及南部地区净碳排量少于北部地区;3)江西省碳足迹增长迅速,碳生态承载力变化缓慢,导致生态赤字明显增加,江西南部及中部地区生态赤字效应略轻于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碳排放系数 碳源/汇 碳排放效应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省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与案例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巩志宇 占明锦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1年第4期58-63,共6页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西省降水、气温等主要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不均,这种不均性分布导致我省气象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尤为严重。以全球变暖和经济发展背景下,我... 中国是世界上气象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的70%以上,受季风气候影响,江西省降水、气温等主要气象要素时空分布不均,这种不均性分布导致我省气象灾害特别是水旱灾害尤为严重。以全球变暖和经济发展背景下,我省极端事件明显增多事实为基础,总结了目前江西省气象局建立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系统,包括智能网格预报、风险预警业务和预警信息发布。通过分析昌江流域基于风险的暴雨洪涝预警案例,详细阐述灾害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具体效益。研究表明江西省气象局建立的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高突发性灾害天气的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提升预警信息发布的时效和覆盖率,减少受灾害影响的人员,减轻经济损失可以达40%以上,并且能够产生良好的社会服务效益,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可为其他受气象灾害风险威胁和困扰的省份和发展中国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灾害 灾害风险管理 预警信息发布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甲烷柱浓度时空分布 被引量:10
16
作者 冯敏玉 张根 +5 位作者 夏玲君 熊劦 李柏贞 孔萍 占明锦 张玉霞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21-132,共12页
甲烷(CH4)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为了了解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CH4浓度的分布情况,本次研究基于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GOSAT)和大气红外探测仪(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卫星... 甲烷(CH4)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为了了解长江中下游水稻种植区CH4浓度的分布情况,本次研究基于温室气体观测卫星(greenhouse gases observing satellite,GOSAT)和大气红外探测仪(atmospheric infrared sounder,AIRS)卫星反演的数据产品,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柱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GOSAT反演的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浓度呈逐年增长趋势,其年均浓度由2011年的1817×10^(−9)增长至2018年的1875×10^(−9),高于东三省、华北平原和全国平均水平。区域平均年增长量为8.2×10^(−9) a^(−1)。各省年际增长幅度略有差异,纬度偏低的江西、湖南和浙江三省大气CH4浓度高且增长量偏大,纬度偏高的湖北、安徽和江苏三省大气CH4浓度略低且增长量偏小。长江中下游六省大气CH4呈现较强的季节变化特征,湖北、湖南、江西和浙江峰值出现在9月,安徽、江苏峰值出现在8月。垂直方向上长江中下游六省CH4浓度随气压降低,浓度逐渐减小,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近地面层GOSAT反演的最高值出现在夏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高层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春季。AIRS反演的大气CH4浓度空间分布上北高南低,与GOSAT反演结果不一致,可能由于AIRS主要反映了对流层中层大气状况而GOSAT更多的反映了近地面层大气CH4的变化。其垂直方向上呈现高度越高,浓度越低,不同高度上秋季浓度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柱浓度 时空分布 温室气体观测卫星 大气红外探测仪 长江中下游六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景德镇站大气CH_(4)和CO季节变化及源解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夏玲君 张根 +4 位作者 陈昆 占明锦 孔萍 李柏贞 戴志健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485-5494,共10页
基于江西景德镇温室气体站2017年12月~2018年11月筛分获得的CH_(4)及CO大气本底和污染浓度数据,对大气CH_(4)和CO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排放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H_(4)和CO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与浙江临安本底站类似,即夏季低而冬季... 基于江西景德镇温室气体站2017年12月~2018年11月筛分获得的CH_(4)及CO大气本底和污染浓度数据,对大气CH_(4)和CO浓度季节变化及其排放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气CH_(4)和CO本底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与浙江临安本底站类似,即夏季低而冬季高,而夏季江西地区水稻田和湿地排放导致CH_(4)污染浓度显著抬升,相比本底浓度抬升幅度可达133.9×10^(-9),冬季受西北部地区取暖排放的区域输送的影响,1月CO污染平均浓度较本底浓度抬升达227.2×10^(-9).基于本底数据及污染数据,结合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发现景德镇站大气CO潜在排放源主要分布在湖北东南部(四季)、安徽(秋冬季)、山东中部(秋季)、长江三角洲上海及杭州(夏秋季)、湖南东部和江西地区(冬季)等区域,其中冬季湖南东部和江西地区贡献率达53.7%,CH_(4)排放源主要集中在江西地区(夏季)、长江三角洲杭州、南京及安徽南部覆盖区域(夏季)、湖北东南部(夏秋季)以及安徽(秋季)、山东中部(秋季)等区域,夏季南京、杭州及安徽南部覆盖区域的CH_(4)排放对景德镇站CH_(4)浓度抬升的贡献率达到69.5%.大气CH_(4)及CO呈现较好的相关性,冬季其相关系数可达0.86,受CH_(4)和CO源汇季节变化影响,CH_(4)/CO排放比呈现冬季低值(0.31)、夏季高值(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大气CH 大气CO 季节变化 排放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江西异常高温特征分析及适应性对策 被引量:8
18
作者 许彬 罗少华 +1 位作者 占明锦 曹毅 《能源研究与管理》 2022年第4期42-47,共6页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高温的变化情况,基于1961-2022年江西省91个气象站气温数据,分析了2022年江西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极端性及盛夏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高温事件频繁发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江西省高温的变化情况,基于1961-2022年江西省91个气象站气温数据,分析了2022年江西高温的时空分布特征、极端性及盛夏高温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显示,2022年高温的持续日数、覆盖范围以及综合强度等多项强度指标突破历史极值;盛夏江西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升高的变化趋势,增长率分别为0.08℃/10 a、0.04℃/10 a和0.17℃/10 a,表明高温热浪事件的发生频率在增加,气温日较差在缩小,暖夜出现的概率在增大,从而导致“白+黑”的复合型高温天气增多,对供电需求不断加大,对人体健康也产生严重威胁。建议牢固树立“高温就是灾害”的认识,加强高温天气发生规律、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发生机制等基础研究,重视高温预警信号的应急联动响应;完善高温灾害能源应急保障机制,加强与周边相关省市的能源保障衔接,构建稳定安全的能源保障体系;在城市规划、建设、运行中充分考虑气象风险和气候承载力,完善城市建筑、绿地、道路及其它公共空间的统筹规划,打通城市通风廊道,增加城市的空气流动性,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省 异常高温 气候特征分析 适应性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61—2015年江西省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柏贞 孔萍 +2 位作者 占明锦 章毅之 王怀清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17年第3期184-192,共9页
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M-K非参数检验、MuDFiT多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等方法,研究了江西省1961—2015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和极端气温重现期。结果表明,近55 a来江西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累计升温约0.94℃,冬季增... 基于江西省85个气象站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M-K非参数检验、MuDFiT多概率分布函数拟合等方法,研究了江西省1961—2015年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和极端气温重现期。结果表明,近55 a来江西省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累计升温约0.94℃,冬季增温最明显,赣北和赣中地区增温幅度较大。年平均最高气温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分界点,之前呈显著下降趋势,降温率为0.8℃/(10 a),之后显著上升,升温率为0.4℃/(10 a),赣中和赣东北地区极端高温频次最高。年平均最低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升温率为0.8℃/(10 a),赣北极端低温频次最高。对于40℃以上高温重现期,上饶、抚州和吉安站为10 a一遇,南昌、九江、宜春、景德镇、鹰潭、新余和萍乡站为30 a一遇,赣州站则为50 a一遇;对于-10℃以下低温重现期,景德镇和抚州站为50 a一遇,南昌和萍乡站为100 a一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温 时间变化 空间分布 气候重现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戴志健 夏玲君 +1 位作者 孔萍 占明锦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21年第2期127-132,共6页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定量化分析2002—2019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研究表明,1)2002—2019年鄱阳湖水体面积整体呈现缩小趋势,水体面积年内季节变化明显,丰水期与枯水期水域面... 利用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应用归一化水体指数法和谱间关系法,定量化分析2002—2019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规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研究表明,1)2002—2019年鄱阳湖水体面积整体呈现缩小趋势,水体面积年内季节变化明显,丰水期与枯水期水域面积相差1倍以上,且该差值近年来有增大趋势。2)通过分析鄱阳湖星子站水位发现,鄱阳湖进入枯水期日期较历史明显提前。3)分析极端干旱和夏季洪涝事件发现,鄱阳湖水域面积与江西省降水量有较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监测 鄱阳湖水体面积 归一化水体指数法 谱间关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