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花粉蛋白对单纯疱疹病毒-1DNA复制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光福 尹飞 +3 位作者 张红媛 黄文革 陈凤英 单金兰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693-1694,共2页
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对体内外单纯疱疹病毒-1(HSV-1)DNA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天花粉蛋白治疗组,各20只。模型小鼠颅内接种HSV-1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治疗组于接种HSV-1前30min腹腔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 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对体内外单纯疱疹病毒-1(HSV-1)DNA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天花粉蛋白治疗组,各20只。模型小鼠颅内接种HSV-1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治疗组于接种HSV-1前30min腹腔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对照组予等量9g/L盐水。2组于接种病毒后12、24、48、96h分别测定脑组织HSV-1DNA复制水平。体外培养神经细胞分为病毒对照组和药物预处理组,接种病毒后12、24、48、96h分别测定各组培养神经细胞HSV-1DNA复制水平。结果天花粉蛋白治疗组于小鼠颅内接种HSV-1后12、24、48、96h脑组织HSV-1DNA复制水平分别为(1535±656、1468±608、1657±643、1425±534)×106拷贝/mL,显著低于模型组(4336±1350、5256±1837、5379±1975、5946±2769)×106拷贝/mL(Pa<0.001)。药物预处理组在12、24、48、96h后培养神经细胞HSV-1DNA复制水平分别为(1775±743、1347±687、1254±543、1276±525)×106拷贝/mL,显著低于病毒对照组(4653±1851,5120±2110,5045±1867,4995±2578)×106拷贝/mL(Pa<0.001)。结论天花粉蛋白对体内外HSV-1DNA复制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疱疹病毒1型 DNA复制 脑组织 细胞培养 神经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对小鼠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光福 黄文革 +1 位作者 陈凤英 单金兰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对小鼠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天花粉蛋白处理组(治疗组)。小鼠颅内接种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于接种HS... 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对小鼠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对照组(模型组),模型+天花粉蛋白处理组(治疗组)。小鼠颅内接种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1)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于接种HSV-1前30min腹腔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接种病毒后1,12,24,48h、4和7d测定脑组织含水量;感染后7d测定脑组织病毒滴定度,观察脑组织形态变化及动物神经症状评分。结果天花粉蛋白治疗组于接种HSV-1后48h至7d脑组织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脑组织病毒滴度为1.16±0.45,明显低于模型组的2.89±0.44,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神经缺陷症状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病理形态观察治疗组脑组织间质水肿较轻,神经元无浓染、无坏死。结论天花粉蛋白对小鼠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脑炎/单纯疱疹病毒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花粉蛋白对体内体外单纯疱疹病毒-1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光福 尹飞 +3 位作者 张红媛 黄文革 陈凤英 单金兰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9期2760-2763,共4页
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对体内体外单纯疱疹病毒-1(HSV-1)的抑制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天花粉蛋白治疗组,小鼠颅内接种HSV-1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治疗组于接种HSV-1前30min腹腔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接种病毒后12、24、48和96h... 目的探讨天花粉蛋白对体内体外单纯疱疹病毒-1(HSV-1)的抑制作用。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天花粉蛋白治疗组,小鼠颅内接种HSV-1建立病毒性脑炎模型,治疗组于接种HSV-1前30min腹腔注射天花粉蛋白注射液,接种病毒后12、24、48和96h、7d分别测定各组脑组织病毒滴定度。培养神经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病毒对照组、药物预处理组,接种病毒后12、24、48和96h分别测定各组培养神经细胞的病毒滴定度。结果天花粉蛋白治疗组于小鼠颅内接种HSV-1后12、24、48和96h、7d脑组织病毒滴度分别为(1.32±0.39)、(1.27±0.44)、(1.33±0.41)、(1.29±0.48)、(1.16±0.45),明显低于模型组(2.91±0.55)、(2.95±0.56)、(2.93±0.54)、(2.89±0.58)、(2.89±0.44),差异有显著性(P<0.001)。药物预处理组在12、24、48和96h后培养神经细胞病毒滴度分别为(1.12±0.34)、(1.18±0.40)、(1.24±0.38)、(1.26±0.42),明显低于病毒对照组(2.65±0.64)、(2.59±0.53)、(2.83±0.55)、(2.82±0.57),差异有显著性(P<0.001)。天花粉蛋白治疗组小鼠存活率为53.3%,模型组小鼠生存率为6.7%;天花粉蛋白预处理组神经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高于病毒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天花粉蛋白对体内体外单纯疱疹病毒-1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花粉蛋白 单纯疱疹病毒-1 脑组织 细胞培养/神经细胞 病毒滴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鼻窦畸胎癌肉瘤1例
4
作者 郦远东 单金兰 +2 位作者 李勇 金卫东 滕尧树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836-837,共2页
患者男,80岁。因“左侧鼻塞伴嗅觉减退6个月,左侧鼻出血2d”于2011年1月18日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入院时无头痛,无复视,无视力减退,无嗅觉障碍。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左鼻腔嗅裂区有一粉红色肿物,表面欠光滑,有少量渗血。鼻窦C... 患者男,80岁。因“左侧鼻塞伴嗅觉减退6个月,左侧鼻出血2d”于2011年1月18日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患者入院时无头痛,无复视,无视力减退,无嗅觉障碍。鼻内镜检查发现患者左鼻腔嗅裂区有一粉红色肿物,表面欠光滑,有少量渗血。鼻窦CT检查显示患者左侧鼻腔内软组织密度影,并累及左侧鼻窦,部分骨质吸收改变(图1)。颈部B超检查提示颈部淋巴结未及肿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 癌肉瘤 颈部淋巴结 畸胎 鼻内镜检查 软组织密度 嗅觉减退 视力减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英语教学兴趣
5
作者 单金兰 《新课程学习》 2010年第9期137-137,共1页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的词汇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英语的词汇量大,尤其是新教材词汇量更多,再加上许多句型及短语也要记忆,学生学起来本身就有一定的难度,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一直在摸索、尝试着,现提出以下几种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兴趣 学生 词汇量 学英语 爱因斯坦 学习兴趣 新教材 学习需要 英语学习 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6
作者 单金兰 《新课程学习》 2009年第11期124-124,共1页
班级里难免有一些学困生,我们班也不例外,学困生有相当的数量。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关注学困生,使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步入正轨,成绩有所提高?我想从教者方面谈一下自己... 班级里难免有一些学困生,我们班也不例外,学困生有相当的数量。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之一是"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关注学困生,使这些学困生的学习步入正轨,成绩有所提高?我想从教者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困生 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程改革 学习成绩 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自信心 课堂教学活动 注意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音标教学
7
作者 单金兰 《成才之路》 2012年第3期68-68,共1页
近些年,一些教师忽略音标教学,认为音标教学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我们与其在日常教学中口干舌燥、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范读、领读单词,纠正发音,不如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给学生能自行正确拼读单词的方法,即音标教学。英语学习中,学生的音标... 近些年,一些教师忽略音标教学,认为音标教学可有可无,其实不然。我们与其在日常教学中口干舌燥、不厌其烦地为学生范读、领读单词,纠正发音,不如在教学的初始阶段教给学生能自行正确拼读单词的方法,即音标教学。英语学习中,学生的音标掌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音和语调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标教学 初中英语教学 拼读单词 日常教学 英语学习 学生 教师 范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英语教学
8
作者 单金兰 《成才之路》 2011年第6期71-71,共1页
本文从教学中的优点、形式和内容三个方面。对小组合作学习与初中英语教学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学生 合作学习 英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香烃及其受体在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郦远东 滕尧树 +1 位作者 单金兰 李勇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1期57-60,共4页
头颈部肿瘤是人体第6大常见恶性肿瘤,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和环境空气污染的不断加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环芳香烃(PAHs)是一类常见且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通过结合并激活芳香烃受体(AHR)... 头颈部肿瘤是人体第6大常见恶性肿瘤,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和环境空气污染的不断加重,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迄今为止,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环芳香烃(PAHs)是一类常见且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通过结合并激活芳香烃受体(AHR),调控不同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引起DNA突变,抑癌基因失活,炎症因子和生长因子异常表达等,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PAHs和AHR在鼻咽癌、喉癌、甲状腺癌和口腔颌面部肿瘤等头颈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香烃 芳香烃受体 头颈部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