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城市林业土壤的肥力特征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单奇华 李卫正 +1 位作者 俞元春 张金池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6-89,98,共5页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林地0—20cm和20~40cm土壤,分别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林业表层土壤(0—20cm)的容重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小;土壤质地以粉壤土为主,所占比例为60.42%,土壤中普遍含有砾石,但... 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林地0—20cm和20~40cm土壤,分别测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城市林业表层土壤(0—20cm)的容重大,孔隙度和渗透性小;土壤质地以粉壤土为主,所占比例为60.42%,土壤中普遍含有砾石,但含量不是很高;土壤以中性土和碱性土为主,非天然林土壤的pH明显高于城郊天然林下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偏低,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CEC)偏高,非天然林土壤中有效磷富集,但城郊天然林土壤有效磷缺乏,土壤速效钾富集。0—20cm和20~40cm土壤中,过氧化氢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25mL/g和0.31mL/g,脱氢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32.14mg/g和20.91mg/g,碱性磷酸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16.7mg/kg和9.5mg/kg,纤维素酶活性平均值分别为0.0021mg/g和0.001mg/g。过氧化氢酶活性、脱氢酶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都有显著相关性,是表征城市林业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土壤 理化特性 酶活性 肥力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响应 被引量:37
2
作者 单奇华 张建锋 +3 位作者 阮伟建 唐华军 沈立铭 陈光才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072-6079,共8页
为揭示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应激性变化规律,以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而成的林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改良前土壤为空白对照和农田与荒地土壤为过程参照,研究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响应敏感性、响应过程和响应度... 为揭示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应激性变化规律,以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而成的林带土壤为研究对象,改良前土壤为空白对照和农田与荒地土壤为过程参照,研究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指标对生态改良的响应敏感性、响应过程和响应度。结果显示: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有机质和全氮指标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响应敏感性强,响应迅速,规律性强且响应度大。土壤全磷和有效磷指标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有响应但规律性不强。土壤脱氢酶活性指标试验期内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有一定的响应度。土壤pH值、全钾、有效钾和过氧化氢酶指标试验期内对综合生态改良措施无明显响应。表明滨海盐碱地生态改良措施在初期(2a内)已显成效,该地区土壤的含盐量、有机质和全氮指标易受生态改良,而土壤酸碱度调控较难,其它指标的生态调控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质量指标 综合改良 应激性 杭州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除臭酵母的筛选及其除臭机理 被引量:13
3
作者 单奇华 俞元春 +1 位作者 傅利剑 黄为一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04,共4页
以氨气的释放量为主要指标,从初筛获得的具有除臭效果的菌中复筛出一株酵母菌(OCY-1),其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减少氨气释放量达30%以上,对鸡粪具有明显的除臭效果。OCY-1的发酵最佳培养基为:1.5%葡萄糖+0.5%蔗糖,0.25%蛋白胨+0.25%(NH4)2SO4... 以氨气的释放量为主要指标,从初筛获得的具有除臭效果的菌中复筛出一株酵母菌(OCY-1),其在实验室条件下可减少氨气释放量达30%以上,对鸡粪具有明显的除臭效果。OCY-1的发酵最佳培养基为:1.5%葡萄糖+0.5%蔗糖,0.25%蛋白胨+0.25%(NH4)2SO4,0.1%NaCl,0.1%KH2PO4,0.05%CaCl2.2H2O,0.1%MgSO4.7H2O;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35℃,pH6.0,摇瓶装液量50mL。通过对氮素消除机理分析,发现氨气释放量的减少与鸡粪中NH4+-N剩余量相关,与NO3--N的量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除臭 发酵条件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城市林业土壤可蚀性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单奇华 李卫正 +1 位作者 俞元春 张金池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7-50,共4页
以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的可蚀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属于高易蚀土,土壤抗水蚀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同功能区间,土壤的可蚀性K值和水稳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渗透性由高到低依次为... 以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土壤的可蚀性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市林业土壤属于高易蚀土,土壤抗水蚀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不同功能区间,土壤的可蚀性K值和水稳性指数没有显著差异,而渗透性由高到低依次为城郊天然林、公园、道路绿化带、裸地、大学校园。回归分析表明,土壤的可蚀性K值与土壤的粉粒含量呈正相关(r=0.499 7),与黏粒含量呈负相关(r=-0.978 3);土壤的渗透性与容重(r=-0.519 6)和粉粒含量(r=-0.306 3)呈负相关,与有机质(r=0.359 6)、总孔隙度(r=0.367 5)和砂粒含量(r=0.380 1)呈正相关;土壤的体积质量和机械组成是反映城市林业土壤可蚀性的重要指标;城市绿地不同的植被配置方式对防治土壤的流失效果不同,表现为乔、灌、草混交林优于草坪,而裸地效果最差;城市客土和原土的抗蚀性差异不明显,但均存在较高的水土流失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土壤 可蚀性 水土保持 逐步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指标筛选——以南京市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单奇华 俞元春 +2 位作者 张建锋 虞木奎 成向荣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77-783,共7页
土壤质量指标的筛选是科学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的前提。本文以城市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肥力指标的筛选方法。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森林土壤样品(0~20cm),分析了24个土壤质量指标。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体... 土壤质量指标的筛选是科学地进行土壤质量评价的前提。本文以城市森林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肥力指标的筛选方法。采集南京市不同功能区森林土壤样品(0~20cm),分析了24个土壤质量指标。根据指标间的相关性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体积质量(容重)、黏粒含量、分散系数、可蚀性因子K值、水稳性指数、pH值、有机质、速效钾和纤维素酶活性,共9个指标作为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评价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土壤 相关性 聚类分析 :指标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综合评价 被引量:30
6
作者 单奇华 俞元春 +2 位作者 张建锋 钱洪涛 徐永辉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6-190,223,共6页
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对城市森林的营建、管理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都十分重要。选取土壤容重、质地、pH值、有机质、速效钾和纤维素酶活性6个指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南京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 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对城市森林的营建、管理以及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运行都十分重要。选取土壤容重、质地、pH值、有机质、速效钾和纤维素酶活性6个指标,用改进的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南京城市森林土壤肥力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城市森林土壤综合肥力系数(Q)变幅为0.85~1.51,平均为1.19±0.17;其中,肥力属于"中"一级(1.0≤Q<1.5)的土壤样品占样品总数的90.91%;城郊天然林和林、灌、草混交林土壤肥力系数较高,而道路绿化带和草坪覆盖较低。表明南京城市森林土壤肥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低水平,需要加强土壤肥力质量改良;草坪对土壤肥力质量的改良能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森林土壤 肥力评价 南京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Cu^(2+)和Cd^(2+)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差异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单奇华 张彩峰 +2 位作者 俞元春 张金池 裴永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9期5808-5810,共3页
[目的]为了阐明重金属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方法]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农田、草地和林地不同类型土壤对Cu2+和Cd2+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差异。[结果]农田、草地和林地土壤对Cu2+的最大缓冲容量分别为833.332、71.43和500,对C... [目的]为了阐明重金属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分布和迁移规律。[方法]用室内模拟法研究了农田、草地和林地不同类型土壤对Cu2+和Cd2+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差异。[结果]农田、草地和林地土壤对Cu2+的最大缓冲容量分别为833.332、71.43和500,对Cd2+的最大缓冲容量分别为75、12.5和21.43。对Cu2+的解吸率分别为8.25%、7.11%和5.06%,对Cd2+的解吸率分别为13.34%、13.66%和13.16%。[结论]土壤对Cu2+和Cd2+的吸附量随平衡液中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农田土壤的饱和吸附量、吸附作用力、最大缓冲容量和吸附速率最大,但解吸率各类型土壤间差异不大;Cu2+比Cd2+更容易被土壤吸附,这与其本身化学性质有关;农田土壤吸附Cu2+和Cd2+能力比草地和林地土壤强,这与农田土壤的pH值、有机质、CEC和黏粒含量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量指数法表征不同处理模式对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单奇华 张建锋 +3 位作者 唐华军 阮伟建 沈立铭 陈光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95-1103,共9页
以自然演化模式、林业治理模式和农业治理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壤单质量指数(Soil single quality index,SSQI)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Soil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dex,SCQI)法,研究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 以自然演化模式、林业治理模式和农业治理模式的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土壤单质量指数(Soil single quality index,SSQI)和土壤综合质量指数(Soil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dex,SCQI)法,研究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根据土壤单质量指数,研究区土壤容重、总孔隙度、通气度和含盐量总体属于优、良级水平,pH、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属于中级水平;而质地、有机质、全氮和微生物生物量属于中、差级水平。农业和林业治理模式能有效地优化滨海盐碱地土壤的含盐量、有机质、全氮、全磷、有效磷和速效钾指数。根据土壤综合质量指数,研究区土壤综合质量指数平均为1.2±0.1(中级水平),土壤质量一般,不利于植物生长。其中农业治理模式的土壤综合质量指数为1.24±0.11,林业治理模式为1.2±0.1,自然演化模式为1.14±0.09。土壤综合质量指数显示不同处理模式的土壤质量有一定的差异,这一差异的稳定性较高,但未达统计分析的显著性水平。人为干扰如农业和林业治理模式是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在短期内产生时空变异的主要诱因,加速了滨海盐碱地土壤质量的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质量指数 内梅罗 时空变异 余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林业土壤酶活性及对土壤肥力的指示作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单奇华 余健 +1 位作者 俞元春 张金池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6,9,共4页
采集南京市44个城市林业土壤样点上下层土壤样品,并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城市林业土壤客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原土;林、灌、草混交林土壤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草坪土壤,表层土高于底层土;土壤纤维素活性普... 采集南京市44个城市林业土壤样点上下层土壤样品,并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结果表明,城市林业土壤客土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原土;林、灌、草混交林土壤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高于草坪土壤,表层土高于底层土;土壤纤维素活性普遍较低,在20~40 cm草坪土壤中甚至检测不到该酶的活性。相关分析表明,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pH、有机碳和全氮有显著相关性,脱氢酶与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有极显著相关性。过氧化氢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是指示城市林业土壤肥力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典型相关分析表明,土壤酶活性的综合指数与土壤养分综合指数有显著相关性,显著性水平P【0.01。城市林业土壤酶活性与土壤pH值、有机质、全氮和阳离子交换量(CEC)等养分指标的相关性最大。土壤酶活性的综合指数能够较好的反映城市林业土壤肥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土壤 酶活性 土壤肥力 相关分析 南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林业土壤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0
作者 单奇华 俞元春 张金池 《林业科技开发》 2007年第5期12-15,共4页
城市林业和城市林业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因素。其中,城市林业土壤是城市林业的载体和水肥供应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根据土壤质量指标的属性和指标间的相关性,建立最小数据集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首要工作。由于城市林... 城市林业和城市林业土壤是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必需因素。其中,城市林业土壤是城市林业的载体和水肥供应者,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基础。根据土壤质量指标的属性和指标间的相关性,建立最小数据集是土壤质量评价的首要工作。由于城市林业土壤是一类分布零碎、受人为干扰强烈的土壤,因此,与自然土壤相比对城市林业土壤质量评价要选取更多的指标。建立并利用数学模型进行土壤质量评价是城市林业土壤研究的热点。由于城市林业土壤的功能和生态重要性,今后城市林业土壤质量评价的研究应当包括:城市适地适树的研究、土壤与水循环和碳循环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林业土壤 指标体系 质量评价 适地适树 水循环 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胁迫下植物与土壤的耦合响应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单奇华 刘先虎 +4 位作者 张建锋 陈光才 刘胜刚 张平选 王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0-94,共5页
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铜胁迫退化土壤对其适生植物的选择过程和驱动力,以及适生植物对铜胁迫退化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显示,铜元素是铜富集退化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在铜元素的胁迫下,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和葛藤(Puera... 用室内盆栽法,研究了铜胁迫退化土壤对其适生植物的选择过程和驱动力,以及适生植物对铜胁迫退化土壤的改良作用。结果显示,铜元素是铜富集退化土壤中影响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在铜元素的胁迫下,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和葛藤(Pueraria lobata)将成为这类退化土壤的适生优势植物,楸树(Catalpa bungei)、麻栎(Quercus acutissima)和梓树(Catalpa ovata G.Don)的生长受到抑制,呈局部散生,而佛甲草(Sedum lineare Thunb)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将被逐步淘汰;适生植物生长初期对铜胁迫退化土壤的pH值无明显改良作用,对全氮含量无显著影响,能解析土壤固定态磷和钾并较快地吸收磷和钾元素,促进土壤有机质含量和脱氢酶活性的提高,有效降低土壤中铜元素含量。植物与土壤的耦合响应表现出高度不对称性,即土壤往往通过自身某一极端因子就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而植物对土壤多因子可同时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响应 铜胁迫 土壤 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生态防护林结构与构建技术 被引量:1
12
作者 单奇华 张建锋 +3 位作者 沈立铭 阮伟建 唐华军 陈光才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8-62,共5页
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沿海生态防护林的结构和构建技术体系,包括树种选择原则、苗木种类、6种植物配置模式、土壤综合改良实用技术、苗木定植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对防护林的建设成效作出初部评估,提出造林地原地或邻近地耐盐植物种子和... 介绍了浙江省余姚市沿海生态防护林的结构和构建技术体系,包括树种选择原则、苗木种类、6种植物配置模式、土壤综合改良实用技术、苗木定植技术和抚育管理技术,并对防护林的建设成效作出初部评估,提出造林地原地或邻近地耐盐植物种子和扦插育苗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防护林 结构 适应性 余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典型入湖港口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瑛 张建锋 +4 位作者 陈光才 单奇华 李泽波 徐永辉 陈云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6422-6430,共9页
以太湖流域宜兴段的3条主要入湖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入湖港口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反映景观格局的指标有港口周边5 km缓冲区域内的"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斑块数量(NP)、边界密度... 以太湖流域宜兴段的3条主要入湖港口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探讨了入湖港口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反映景观格局的指标有港口周边5 km缓冲区域内的"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LCI)、斑块数量(NP)、边界密度(ED)、蔓延度指数(CONT)、香浓多样性指数(SHDI)和聚集度指数(AI);反映水质变化的主要指标为总氮(TN)、总磷(TP)和化学需氧量(CODMn)。以水质指标为因变量,对二者做了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LCI与TN、TP和CODMn关系显著,对它们的直接作用分别为0.266、1.512和0.979;ED对TN、CODMn和NH+4-N有显著影响,直接作用为0.740、-0.189和0.852;TN和NH+4-N与CONT相关性显著,与SHDI呈负的极显著相关;对TN和NH+4-N来说,两个景观格局指标(LCI与景观格局指数)对它们都呈直接负作用;其它指标之间关系不显著。这说明景观格局变化对区域内港口水质有一定影响,合理配置景观格局能够有效地治理面源污染,改善水质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景观空间负荷对比指数 景观格局指数 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 水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柳172和垂柳对Cu^(2+)的吸收特性及有机酸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彩虹 刘治昆 +2 位作者 陈光才 单奇华 张建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5255-5263,共9页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苏柳172和垂柳对Cu2+吸收的动力学特性及低分子量有机酸(乙酸和苹果酸)对Cu2+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柳172和垂柳根系对Cu2+的吸收量随溶液Cu2+浓度的升高及吸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苏柳172和垂柳对Cu2+吸收...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苏柳172和垂柳对Cu2+吸收的动力学特性及低分子量有机酸(乙酸和苹果酸)对Cu2+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苏柳172和垂柳根系对Cu2+的吸收量随溶液Cu2+浓度的升高及吸收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苏柳172和垂柳对Cu2+吸收的浓度动力学曲线呈线性,非饱和曲线,可以用米氏方程很好地拟合。米氏方程拟合的结果说明,垂柳根系的Cu2+吸收能力要稍强于苏柳172。Cu2+浓度为20μmol/L时,随着乙酸和苹果酸浓度的增加,对苏柳172和垂柳根系吸收Cu2+的促进作用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乙酸在10∶1(乙酸∶Cu2+)、苹果酸在5∶1(苹果酸∶Cu2+)时促进作用最强。Cu2+在根尖区的含量远远大于成熟区,说明根尖区是吸收Cu2+最活跃的区域。在Cu2+浓度为20μmol/L的吸收液中加入乙酸或苹果酸(有机酸∶Cu2+=10∶1)时,苏柳172根尖区的Cu2+含量分别增加了16.5%和33.7%,根成熟区的Cu2+含量增加了23.7%和43.0%,但根尖区和成熟区的Cu2+含量比值分别是1.40和1.39,略小于不加有机酸时的1.49。乙酸与Cu2+的比例为10∶1时,当Cu2+浓度小于20μmol/L时乙酸促进垂柳根系对Cu2+的吸收,当Cu2+浓度大于20μmol/L时,乙酸抑制垂柳根系对Cu2+的吸收,抑制作用随Cu2+浓度的升高而加强,说明低浓度的乙酸可以促进垂柳根对Cu2+的吸收,而高浓度的乙酸能够抑制垂柳根吸收Cu2+。同时,乙酸抑制了Cu2+在垂柳地上部的积累,抑制作用随着Cu2+浓度的增加而加强,说明乙酸能够抑制Cu2+由根向地上部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柳172 垂柳 CU^2+ 吸收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植被群落和土壤酶活性对湿地退化的响应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建锋 邢尚军 +1 位作者 樊宝敏 单奇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6,共6页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油田开发、人类活动增多以及环境变化,滨海湿地发生了局部退化。为了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在该地区选择典型湿地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基本是由白茅→柽柳→碱蓬→到光板地进行演替的。在湿... 在黄河三角洲地区,由于油田开发、人类活动增多以及环境变化,滨海湿地发生了局部退化。为了探讨湿地退化的机制,在该地区选择典型湿地进行了植被调查和土壤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植被基本是由白茅→柽柳→碱蓬→到光板地进行演替的。在湿地演替过程中,光板地、碱蓬群落、柽柳群落土壤有机质含量与白茅群落相比,分别降低了81.0%,67.4%,59.5%,全氮含量则分别降低了61.1%,59.6%,41.2%,速效P含量分别降低了19.5%,7.9%和4.7%。同样,演替不同阶段的土壤酶活性从白茅群落→光板地,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也逐渐降低,盐分含量则逐渐提高。这说明植被的演变与湿地退化几乎是同步响应的。土壤盐碱化,加快了植物群落的退化演替,植物的退化又反作用于土壤,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向着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方向转化,二者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土壤水盐运动是盐渍土演变过程的核心,也是影响湿地植被演替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湿地 退化 植被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柳172和垂柳对Pb的吸收动力学特性及有机酸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房娟 楼崇 +2 位作者 陈光才 单奇华 张建锋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569-1575,共7页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苏柳172(Salix jiangsuensis CL‘J172’)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的Pb吸收动力学、Pb在根区的分布以及低分子量有机酸对Pb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b浓度为0.25—100μmo.lL-1时,两种柳树对Pb的吸收... 采用溶液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苏柳172(Salix jiangsuensis CL‘J172’)和垂柳(Salix babylonica Linn)的Pb吸收动力学、Pb在根区的分布以及低分子量有机酸对Pb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b浓度为0.25—100μmo.lL-1时,两种柳树对Pb的吸收动力学都呈非饱和曲线,积累量随浓度的增大及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垂柳根的吸收力α(Vmax/km)值0.99 L.g-.1h-1明显高于苏柳172根的α值0.16 L.g-.1h-1,在溶液中Pb浓度为20μmol.L-1时,垂柳的Pb吸收量在120 min和48 h时均为苏柳172的1.4倍,因此,垂柳对Pb的吸收积累能力强于苏柳172.柳树根尖区的Pb含量远远大于成熟区,根尖区是吸收Pb最活跃的区域.一定摩尔浓度配比的乙酸和苹果酸可以促进Pb的吸收,苹果酸和乙酸与Pb摩尔浓度配比为10∶1时,苏柳172的Pb吸收量是对照的2.39倍和1.54倍,苹果酸和乙酸与Pb摩尔浓度配比为5∶1时,垂柳的Pb吸收量是对照的1.48和1.34倍.施加高浓度苹果酸未促进铅向地上部的运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树 吸收动力学 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北不同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下土壤呼吸日变化观测与测定方法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强根 张焕朝 +1 位作者 单奇华 余健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0期9518-9521,共4页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对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和农田对照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日动态观测,同时采用碱液吸收法(AA)测定土壤日呼吸速率,并把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 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对苏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4种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和农田对照的土壤呼吸进行了日动态观测,同时采用碱液吸收法(AA)测定土壤日呼吸速率,并把两种方法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采用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和碱液吸收法(AA)测定土壤日呼吸速率范围分别为3 065~5 880 mgCO2-C/(m2.d)和1 060~1 697 mgCO2-C/(m^2·d)。AA法测定结果均低于IRGA法,平均为IRGA法测定结果的33.8%,两者测定结果的线性相关性达到显著水平,线性关系为IRGA=3.8231A-A1118。②P1和P2模式下杨树根系呼吸分别占土壤总呼吸量的47.9%和13.5%。③土壤呼吸日变化为单峰型曲线,峰值出现在13:00~17:00,与温度变化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呼吸 杨树人工林经营模式 动态密闭气室法(IRGA) 碱液吸收法(A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菲)胁迫对苏柳172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源 邹小丽 +2 位作者 陈光才 单奇华 张建锋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5,34,共6页
以营养液培养的苏柳172(Salix jiangsuensis CL J-172)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它在7个不同浓度菲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①菲胁迫下,苏柳172幼苗的外表长势无明显变化,叶片中的SOD、叶绿素、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均在菲的低浓度... 以营养液培养的苏柳172(Salix jiangsuensis CL J-172)幼苗为材料,研究了它在7个不同浓度菲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①菲胁迫下,苏柳172幼苗的外表长势无明显变化,叶片中的SOD、叶绿素、MDA、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均在菲的低浓度下表现出较低的活性或含量,中高浓度下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变化.②苏柳172幼苗的根系活力随着菲浓度的升高逐渐降低.研究表明:在不同菲浓度的胁迫下,苏柳172幼苗的根系活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其叶片生理指标无明显变化,在短时间内,苏柳172幼苗对多环芳烃(菲)有良好的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胁迫 苏柳172 叶片生理 根系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海沿海防护林空气负离子水平测定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建锋 陈光才 +3 位作者 王瑛 李泽波 单奇华 张德顺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CD 2012年第1期11-13,共3页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城市防护林改善人居环境的效应,选择上海南汇地区的沿海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分内不同空间... 空气负离子被誉为"空气维生素",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为了探讨城市防护林改善人居环境的效应,选择上海南汇地区的沿海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对空气负离子水平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林分内不同空间空气负离子分布呈现显著差异;负离子水平随林分树种不同而变化。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负离子浓度表现为:林地>小区>公园>村落>农用地;空间分布上,距离林带10m的浓度达到603个/cm3,比30 m距离和50 m距离分别多13个/cm3和61个/cm3;距地面不同高度测定,地表处的负离子浓度最高,为2 298个/cm3;不同林分中,中山杉(Ascendens mucronatum)林地(5 667个/cm3)和女贞(Ligustrum lucidum)林地(2 048个/cm3)能产生较高浓度的空气负离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负离子 防护林 空间分布 环境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固氮植物篱在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方面的作用与营建技术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建锋 单奇华 +2 位作者 钱洪涛 徐永辉 曹孟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80-185,共6页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耕地面积逐步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壤中的养分进入河流、湖泊,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根据土壤生物热力学原理,以土壤为中心,大力治理坡地。在查阅文献的... 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耕地面积逐步减少,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壤中的养分进入河流、湖泊,引发水体富营养化。为了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必须根据土壤生物热力学原理,以土壤为中心,大力治理坡地。在查阅文献的同时,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发现在坡地营建等高固氮植物篱是一项有效措施,既可以利用生物固氮,减少化肥施用量,维持土壤一定的生产力,又能够防止水土流失,拦截、减缓地表径流,吸收土壤中的养分;氮、磷在岸边植被带的截留率分别为89%和80%,还可以带来一些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地固氮植物篱的若干关键营建技术及应注意加强抚育管理,防治病虫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植物篱 坡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