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成铃分布及棉铃发育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华鹤良 陈德华 +1 位作者 周桂生 吴云康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51-53,共3页
在同等肥力条件下,对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泗棉3号F1、F2代种、苏棉6号F1、F2代种与对照泗棉3号、苏棉6号进行了棉铃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F1代优质桃比例高于对照,F2代低于对照;成铃比例与对照趋势一致,即中部>下部>上部,内... 在同等肥力条件下,对转Bt基因抗虫棉杂交种泗棉3号F1、F2代种、苏棉6号F1、F2代种与对照泗棉3号、苏棉6号进行了棉铃发育的研究.结果表明:抗虫棉F1代优质桃比例高于对照,F2代低于对照;成铃比例与对照趋势一致,即中部>下部>上部,内围>外围;在棉铃发育性状上,F1代杂交优势明显,长度、横径、体积都高于对照,F2代则表明有一定退化;单铃籽棉重及籽棉产量均表现为F1代高于对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杂交种 发育 产量 转BT基因抗虫棉 棉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生长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华鹤良 陈源 +1 位作者 张祥 陈德华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3-55,共3页
以转基因抗虫棉与受体及亲本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抗虫B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基因导入使棉花叶片生长特征发生变化。常规抗虫棉品种主茎叶片数量减少,在不同生育阶段出叶速度有所变化;果枝叶数增加或减少,且... 以转基因抗虫棉与受体及亲本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抗虫Bt基因导入对棉花叶片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基因导入使棉花叶片生长特征发生变化。常规抗虫棉品种主茎叶片数量减少,在不同生育阶段出叶速度有所变化;果枝叶数增加或减少,且增长速率具有前快后慢和前慢后快型。杂交抗虫棉品种则表现为叶数增加和出叶速度快。抗虫棉单株叶面积的变化有3种形式,一是在盛花前叶面积都以是主茎叶为主体,二是与常规棉相同,但叶面积更大,这类棉花主要是抗虫棉杂交种,三是是前中期与常规棉相同,至盛铃期果枝叶面积达到高峰。转Bt基因抗虫棉群体的最适LAI范围为4.0~4.5,实现抗虫棉高产的群体适宜LAI应出现在盛铃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基因 棉花叶片 生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物质生产能力的差异及其解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华鹤良 田银芳 +1 位作者 张建军 常立基 《耕作与栽培》 1998年第3期13-15,37,共4页
对汕优63、献优63、IR661、扬稻4号。苏协粳1号。盐粳2号等6个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产量,叶面积系数,比叶面积。产量等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严量存在差异,杂交稻最高、常规籼稻次之、常规粳稻最低,生物产量是造成产量... 对汕优63、献优63、IR661、扬稻4号。苏协粳1号。盐粳2号等6个品种不同生育期的干物质产量,叶面积系数,比叶面积。产量等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严量存在差异,杂交稻最高、常规籼稻次之、常规粳稻最低,生物产量是造成产量差异的主要原因;(2)干物质生产速度呈单峰有顶曲线,孕穗期出现最大值,品种间趋势一致,但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间,干物质生产速度差异较大,杂交稻最大、常规籼稻次之、常规粳稻最小;(3)不同类型水稻品种叶面积系数与干物质生产速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就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栽培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物质生产能力 品种差异 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糯玉米茎秆糖分对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4
作者 华鹤良 胡忠磊 +3 位作者 李一彬 毛天岑 张小强 卞云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82-85,共4页
玉米茎秆糖是光合产物在茎秆中的积累,研究糯玉米茎秆糖含量与其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糯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以9个糯玉米杂交种为材料,2018年夏播于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在授粉后25 ... 玉米茎秆糖是光合产物在茎秆中的积累,研究糯玉米茎秆糖含量与其产量及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改善糯玉米的产量和品质。以9个糯玉米杂交种为材料,2018年夏播于扬州大学实验农牧场试验田,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在授粉后25 d对茎秆糖含量、鲜穗产量、直链淀粉含量、籽粒含水率、皮渣率性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鲜穗采收时9个糯玉米杂交种的茎秆糖含量、鲜穗产量、籽粒含水率差异极显著(P<0.01),直链淀粉含量和皮渣率差异不显著。经相关分析,秸秆糖含量与鲜穗产量和籽粒含水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鲜穗产量回归方程为y=-42.486x+1178.484,籽粒含水率回归方程为y=-0.895x+59.376,表明秸秆糖分的增加会显著降低鲜穗产量,对直链淀粉含量和皮渣率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对糯玉米高产优质品种的选育及糯玉米秸秆在青贮饲料中的利用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茎秆糖分 产量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纹枯病基因qSB-9^(TQ)和分蘖角基因TAC1^(TQ)在抗病育种中的互作效应及育种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宗祥 左示敏 +8 位作者 张亚芳 陈红旗 冯明辉 姜伟 冯凡 马玉银 华鹤良 李国生 潘学彪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9-486,共8页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两个粳稻背景(镇稻88、武陵粳1号)四种基因型(只带有抗纹枯病基因qSB-9TQ、只带有分蘖角基因TAC1TQ、同时带有两个基因和两个基因都不带即对照)近等基因系。设置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3种纹枯病发病条件,调查近...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两个粳稻背景(镇稻88、武陵粳1号)四种基因型(只带有抗纹枯病基因qSB-9TQ、只带有分蘖角基因TAC1TQ、同时带有两个基因和两个基因都不带即对照)近等基因系。设置轻发病、中等发病和重发病3种纹枯病发病条件,调查近等基因系基本农艺性状、纹枯病病情及产量性状。结果表明:1)同一背景下,带有TAC1TQ的株系分蘖角度极显著大于不带TAC1TQ的株系,所调查农艺性状基本一致;2)同一基因型株系,不同发病条件下纹枯病病级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轻发病条件下,四种基因型纹枯病病情差异不显著,中等发病条件下,同时带有两个基因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显著低于对照,重发病条件下,同时带有两个基因和只带有qSB-9TQ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极显著低于对照,而只带有TAC1TQ的株系纹枯病病级显著低于对照,表明qSB-9TQ对纹枯病的抗性确实存在,TAC1TQ有利于减轻纹枯病,qSB-9TQ和TAC1TQ间有一定的负向互作效应;3)同一发病条件下,四种基因型株系产量性状差异不显著;随着病情加重,单株产量降低,且结实率、千粒重也表现下降趋势。与轻发病条件相比,4个株系在重发病条件下产量均显著下降,其中以对照系减产幅度最大。就增强纹枯病抗性而言,选择qSB-9TQ的同时宜选择TAC1TQ,带有TAC1TQ的粳稻品种生产能力有待实践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纹枯病 分蘖角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番茄与扁豆高效套种技术
6
作者 陈宝宽 华鹤良 《蔬菜》 2000年第1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番茄 扁豆 大棚栽培 套种 栽培技术 壮苗培育 园艺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棚番茄—花菜—药芹丰产高效栽培
7
作者 陈宝宽 华鹤良 《当代农业》 1998年第12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番茄 花菜 药芹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莴苣双膜覆盖丰产高效栽培
8
作者 陈宝宽 华鹤良 《上海蔬菜》 1996年第3期20-21,共2页
莴苣的肉质嫩茎可以生食、凉拌、炒食、腌渍,在早春蔬菜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江苏东台市郊外一些菜农在冬春季节应用大中塑料棚加地膜覆盖等保护设施,实现了莴苣超时令高效益栽培,莴苣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提早1个月,亩产3000kg左... 莴苣的肉质嫩茎可以生食、凉拌、炒食、腌渍,在早春蔬菜市场上倍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江苏东台市郊外一些菜农在冬春季节应用大中塑料棚加地膜覆盖等保护设施,实现了莴苣超时令高效益栽培,莴苣上市期比常规栽培提早1个月,亩产3000kg左右,产值3000元~3500元,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其栽培技术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莴苣 栽培 双膜覆盖 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迟熟中粳新品种扬农稻1号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柏银传 华鹤良 陈后庆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9-120,共2页
扬农稻1号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与扬州苏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武育粳3号/68001//武育粳3号/扬粳201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度好、综合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苏中及宁镇扬丘陵... 扬农稻1号是由扬州大学农学院与扬州苏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武育粳3号/68001//武育粳3号/扬粳201育成的优质高产中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具有株型紧凑、分蘖力强、群体整齐度好、综合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良等特点,适宜苏中及宁镇扬丘陵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农稻1号 选育 特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科人才培养实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生 许如根 +2 位作者 华鹤良 田银芳 卞云龙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第19期236-240,共5页
针对目前农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技能的不足,通过“三段式、四联动”创新实训模式的运用,依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结合新型双导师实训机制,发挥多方联动的优势,依托双向师生互评体制,多元... 针对目前农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训技能的不足,通过“三段式、四联动”创新实训模式的运用,依据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借助现代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结合新型双导师实训机制,发挥多方联动的优势,依托双向师生互评体制,多元化提高学生实训效能,打造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农科人才,满足新三农及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训 模式 创新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学专业“三阶段、五联动”实训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扬州大学农学院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国生 许如根 +2 位作者 华鹤良 吴慧 张小强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第12期194-197,共4页
农学专业是引领我国农业发展的重点专业。在面对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需求过程中,采用“三段式、五联动”的创新实训模式将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创新能力强、国际竞争力突出的农学人才。
关键词 农学专业 实训 模式 创新 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2
12
作者 华鹤良 卞云龙 +1 位作者 李国生 刘大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1-84,共4页
以‘耀青2号'为材料,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腊熟期生物产量及粗蛋白等品质含量随着... 以‘耀青2号'为材料,通过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和品质影响。结果表明:密度和施氮量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品质具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腊熟期生物产量及粗蛋白等品质含量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生物产量、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在施氮量225 kg/hm^2时达最大,粗纤维含量在施氮量150 kg/hm^2最大。生物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品质含量总体上随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综合施氮量和密度处理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在扬州地区种植青贮玉米‘耀青2号'适宜的施氮量为225 kg/hm^2、密度为7.5万株/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贮玉米 施肥量 种植密度 生物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复壮、鉴定及其优良菌株筛选 被引量:4
13
作者 华鹤良 张军 +5 位作者 杨仁琴 郭睿 孙怀昌 顾瑞霞 印伯星 田银芳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7-31,共5页
以某单位保存的3份乳酸菌菌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及细菌形态分离得到7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IV-1、IV-2、IV-3、ZK、G、ST和393。利用生化试验将393株初步鉴定为乳球菌,IV-1和IV-3株鉴定为乳杆菌,IV-2、ZK、G和ST株鉴定为链球菌。再用... 以某单位保存的3份乳酸菌菌种进行分离纯化,根据菌落及细菌形态分离得到7株乳酸菌,分别命名为IV-1、IV-2、IV-3、ZK、G、ST和393。利用生化试验将393株初步鉴定为乳球菌,IV-1和IV-3株鉴定为乳杆菌,IV-2、ZK、G和ST株鉴定为链球菌。再用PCR扩增16SrDNA序列,将测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IV-1株为嗜酸乳杆菌,IV-3株为保加利亚乳杆菌,393株为乳酸乳球菌,IV-2、ZK、G和ST株为嗜热链球菌。选择不同乳酸菌的代表菌株进行酸乳发酵试验,结果表明不仅不同种乳酸菌的凝乳时间、产酸速度、酸乳风味和质地等存在差异,而且同种不同株嗜热链球菌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所试的6株乳酸菌中,G和ST株嗜热链球菌的综合发酵性能指标较好,其他菌株具有一定的单方面优势。结果提示,基于16SrDNA序列的遗传进化树分析可用于乳酸菌的准确鉴定,但不能取代常规方法用于优良酸乳发酵性能菌株的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分离鉴定 发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棉杂交种超高产吸肥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华鹤良 王永慧 +1 位作者 陈源 陈德华 《中国棉花》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8-19,共2页
关键词 高品质棉 吸肥特点 超高产 杂交种 新品种开发 栽培特性 产量潜力 杂交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华鹤良 柏银传 +1 位作者 陈宗祥 李国生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3-74,共2页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和施氮模式对扬农稻1号产量和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插密度控制在30.0万~34.5万穴/hm2之间、施氮按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6∶4可获得高产。
关键词 栽插密度 施氮模式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栽密度对南抗9号无土苗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华鹤良 韩勇 +5 位作者 许映飞 吴慧 顾超 陈源 陈德华 张祥 《中国棉花》 2012年第9期21-22,共2页
以南抗9号为材料,探讨了不同移栽密度对棉花无土苗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8万~3.6万株.hm-2范围无土苗群体总蕾数、现蕾强度、成铃数及成铃强度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2.4万株.hm-2时,子棉产量最高,达到4284kg.hm-2。
关键词 棉花 无土苗 密度 产量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栽培条件对啤酒大麦质量影响初步探讨 被引量:7
17
作者 方维明 华鹤良 +2 位作者 金玉来 曹晓霞 汪志君 《大麦科学》 1999年第1期25-27,共3页
对苏农─21啤酒大麦农艺和工艺性状的分析,研究了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啤酒大麦和麦芽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播种密度7.5kg/亩和施纯氮肥量2.5kg/亩时,麦芽质量较为理想。
关键词 栽培 制麦 麦芽 啤酒大麦 大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南方地区中小型奶牛场设计 Ⅰ.总体规划和场区环境设计(待续)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靖静 陈后庆 华鹤良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0-52,共3页
结合一新建奶牛场的建设 ,在实践的基础上较系统地阐述了中小型奶牛场建设的总体规划布局和环境设计等方面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总结了南方地区在高温。
关键词 南方地区 中小型奶牛场 总体规划 环境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的不同比例对酸乳发酵性能和产香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华鹤良 房东升 +2 位作者 杨仁琴 印伯星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29,共4页
对嗜热链球菌株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株iv-3,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酸乳发酵剂zh1,zh2,zh3和zh4。结果表明,两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互配共生性,是可利用的酸乳发酵剂组合菌株,4个发酵剂的发酵酸乳在凝乳时间、产酸速度、黏度、发酵乳活菌数和感... 对嗜热链球菌株st和保加利亚乳杆菌株iv-3,按照不同比例组成酸乳发酵剂zh1,zh2,zh3和zh4。结果表明,两株乳酸菌具有较好的互配共生性,是可利用的酸乳发酵剂组合菌株,4个发酵剂的发酵酸乳在凝乳时间、产酸速度、黏度、发酵乳活菌数和感官评价等方面均好于单菌株发酵乳。4个发酵剂适合酸乳生产,发酵乳在比较长的货架期内品质保持稳定,其中发酵剂zh3的综合表现最好,发酵凝乳时间短,产酸速度快,酸乳冷藏期间黏度好,乳酸活菌含量多,香味物质比例最协调,感官评定最好,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发酵剂 酸乳 发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灌浆特性及其与茎秆糖分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华鹤良 赵青 +3 位作者 李国生 曹振奇 王杰 卞云龙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9-1246,共8页
籽粒充实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粒质量和产量高低,以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并分析灌浆速率(平均)与茎秆糖分的关系。就不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而言,上部最低,峰值时,上部与中部、下部差异最大,中部... 籽粒充实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粒质量和产量高低,以先玉335和郑单958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玉米果穗不同粒位籽粒灌浆特性并分析灌浆速率(平均)与茎秆糖分的关系。就不同粒位籽粒灌浆速率而言,上部最低,峰值时,上部与中部、下部差异最大,中部、下部差异较小,峰值前下部高于中部,峰值后下部稍低于中部。灌浆速率基本都表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但也存在基因型差异。不同粒位籽粒含水量都表现为下部>中部>上部,中部、下部差异较小;随着灌浆期的延长,籽粒含水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茎秆糖分与灌浆速率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随着灌浆速率提高,茎秆糖分呈下降趋势;茎秆糖消耗量最大时,灌浆速率基本上处于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果穗不同粒位籽粒 灌浆速率 茎秆糖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