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一代高空探测系统使用技巧和故障处理方法 被引量:24
1
作者 华行祥 朱兰娟 赵向荣 《气象科技》 2006年第2期197-198,共2页
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其性能、操作方法、业务流程等与59-701探测系统有所不同.文章介绍了杭州高空站2002~2004年3年中使用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一些使用技巧和故障处理方法.内... L波段二次测风雷达-电子探空仪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其性能、操作方法、业务流程等与59-701探测系统有所不同.文章介绍了杭州高空站2002~2004年3年中使用新一代高空气象探测系统的一些使用技巧和故障处理方法.内容包括雷达检查、探空仪基测、电池浸泡、仪器装配、瞬间观测及数据输入、气球施放、旁瓣抓球判断、探测中途丢球、放球软件出现非正常现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空气象 L波段探测系统 使用技巧 故障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百度AI卷积神经网络的茶树结霜智能识别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兰娟 胡德云 +3 位作者 华行祥 李时睿 杨欣洁 张旭晖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5-253,共9页
基于采集的近20000张茶园图像,分别筛选出1000张茶园结霜和1000张未结霜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利用百度AI开放平台的EasyDL经典版图像识别功能,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茶园结霜识别模型,进行茶树结霜图像智能判别。茶树结霜智能识别模型... 基于采集的近20000张茶园图像,分别筛选出1000张茶园结霜和1000张未结霜图像作为训练样本,利用百度AI开放平台的EasyDL经典版图像识别功能,应用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建立茶园结霜识别模型,进行茶树结霜图像智能判别。茶树结霜智能识别模型的准确率、F1评分、精确率、召回率分别为99.2%、99.2%、99.3%、99.1%。模型检验结果为:样本地20张结霜图像的平均识别置信度为95.51%,20张非结霜图像的平均识别置信度为99.99%;非样本地(江南茶区)80张结霜图像的平均识别置信度为97.53%,80张非结霜图像的平均识别置信度为9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度AI 卷积神经网络 茶树 结霜图像 智能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L波段和59-701高空探测系统资料对比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朱兰娟 华行祥 《气象科技》 2007年第5期750-754,共5页
为比较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和59-701高空探测系统的资料异同,采用平均差、均方差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杭州站平行观测一个月资料的温压湿资料,比较其异同及产生原因,为更好利用高空探测资料、改进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发现:L... 为比较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和59-701高空探测系统的资料异同,采用平均差、均方差比较的方法分析了杭州站平行观测一个月资料的温压湿资料,比较其异同及产生原因,为更好利用高空探测资料、改进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提供参考。通过比较发现:L波段高空探测系统比59-701高空探测系统所测的温度、高度资料更稳定、离散率更小,对提高预报准确率有利。两套系统的温度差值在70 hPa层出现明显拐点,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探测系统 59-701探测系统 控空资料 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全食期间的杭州气象要素变化 被引量:1
4
作者 华行祥 朱兰娟 杨焕强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4-36,共3页
2009年7月22日,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进行日全食前、中、后三次的高空对比观测,探究日全食对高空气象要素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在20000余米高空的同一高度上,有无太阳辐射的温度差异在0.6~3.0℃之间,变化较明显,气压、湿度变化不明显,主... 2009年7月22日,杭州国家基准气候站进行日全食前、中、后三次的高空对比观测,探究日全食对高空气象要素的影响。观测结果表明,在20000余米高空的同一高度上,有无太阳辐射的温度差异在0.6~3.0℃之间,变化较明显,气压、湿度变化不明显,主要是受仪器误差和日变化影响;地面温度最大差值为2.3℃,变化较明显,气压、湿度变化不大,主要是仪器误差和日变化影响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全食 气象要素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场地恶劣天气探空球施放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华行祥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施放技术 恶劣天气 探空 场地 探测系统 2002年 中国气象局 自动化程度 工作性能 操作界面 工作强度 值班人员 L波段 操作键 高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杭州晨练气象条件分析与预报
6
作者 陈勇明 朱兰娟 +1 位作者 方汉杰 华行祥 《浙江气象》 2002年第1期23-26,34,共5页
结合体育运动锻炼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对影响晨练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降水、雾害、大风、晨练时的温湿度和天气状况是影响晨练活动的主要因素.运用判别归类和历史拟合方法对晨练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与归类,利用日常气象预报中的天气和... 结合体育运动锻炼与气象因素的关系,对影响晨练的气象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降水、雾害、大风、晨练时的温湿度和天气状况是影响晨练活动的主要因素.运用判别归类和历史拟合方法对晨练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与归类,利用日常气象预报中的天气和气象要素预报制作晨练气象条件,供市民安排晨练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练 气象条件 预报 杭州市 降水 雾害 大风 温度 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用户满意度的农业气象服务需求分析
7
作者 华行祥 戴龙海 +2 位作者 朱兰娟 蒋立加 罗晓亮 《广东气象》 2023年第4期73-75,共3页
为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通过网络问卷方式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利用Excel软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途径。结果表明:701个调查对象中,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占比分别为74.89%、21.54%、3.14%、0.43%,服务效果理想... 为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通过网络问卷方式开展了调查,调查结果利用Excel软件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提高用户满意度的途径。结果表明:701个调查对象中,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的占比分别为74.89%、21.54%、3.14%、0.43%,服务效果理想。年龄、文化程度、行业类别等对满意度影响不明显;接收信息的内容和方式对满意度有明显影响,将预报预警与服务建议相结合,能有效提高用户满意度。用户对气象部门提高预报准确率需求最高,其次是及时性,对中长期预报也有较大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象 服务需求 满意度 效益评价 杭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皖北大雾的高空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路传彬 陈娟 +2 位作者 尉传阳 华行祥 朱兰娟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29期195-200,共6页
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站高空资料等,对2009年1月7—9日发生在安徽北部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进行分析,以探究大雾成因。结果发现:这次大雾的类型属于平流雾,是由西南移来的暖湿气流遇到了冷平流控制下的下垫面,空气迅... 利用常规天气图、自动站观测资料、探空站高空资料等,对2009年1月7—9日发生在安徽北部的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进行分析,以探究大雾成因。结果发现:这次大雾的类型属于平流雾,是由西南移来的暖湿气流遇到了冷平流控制下的下垫面,空气迅速降温致水汽凝结而生成;冷暖平流的交汇是形成平流雾的基础,大量暖湿气流的缓慢移动与冷平流控制的下垫面之间的较大温差是形成平流雾的客观条件;近地层1~5 m/s的西南风或偏西风,源源不断地输送水汽,有利于大雾的产生和持续;925 hpa高度层以下,存在1~2℃的逆温层,能阻止水汽层向上发展,形成大雾并不易消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雾 暖湿气流 温度 逆温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皖北地区对流层顶气象特征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路传彬 陈娟 +1 位作者 华行祥 朱兰娟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4年第1期28-31,共4页
利用阜阳高空气象站2007—2011年08时的对流层顶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皖北地区两类对流层顶的气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地类对流层顶与热带类对流层顶大部分时间并存于皖北地区上空,7、8、9月极地类对流层顶消失;热带类对流... 利用阜阳高空气象站2007—2011年08时的对流层顶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皖北地区两类对流层顶的气象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极地类对流层顶与热带类对流层顶大部分时间并存于皖北地区上空,7、8、9月极地类对流层顶消失;热带类对流层顶的高度先扬后抑,5月最高,11月最低,温度先降后升,12月最高,9月最低;极地类对流层顶的高度上半年不断抬高,下半年依次走低,温度年头高、年中低;两类对流层顶季节性特征的变化大体上呈正相关关系,极地类对流层顶季节性变化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皖北地区 对流层顶 高度 温度 时空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电池的使用技巧和故障处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华行祥 孔万林 《浙江气象》 2008年第4期32-33,共2页
通过对GTS1型数字探空仪施放过程中因电池问题而引起的重放球、探空信号弱、探空信号变性、测距凹口波不清、信号突失、探空仪施放前对准雷达探空仪无信号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电池的浸泡方法、电池装配技巧和故... 通过对GTS1型数字探空仪施放过程中因电池问题而引起的重放球、探空信号弱、探空信号变性、测距凹口波不清、信号突失、探空仪施放前对准雷达探空仪无信号等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得出GTS1型数字式探空仪电池的浸泡方法、电池装配技巧和故障处理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TS1型数字探空仪 电池 使用技巧 故障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要素差值分析的探空系统比对研究
11
作者 路传彬 陈娟 +1 位作者 华行祥 朱兰娟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13年第11期83-87,91,共6页
为比较59-701探空系统和L波段探空系统的探测性能,确定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换型前后可能存在的系统差异,利用安徽省阜阳高空气象站60次的同步对比探测数据,运用计算两组数据平均差、标准差比较的方法,对实地探测的气象要素值进行分析,找出... 为比较59-701探空系统和L波段探空系统的探测性能,确定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换型前后可能存在的系统差异,利用安徽省阜阳高空气象站60次的同步对比探测数据,运用计算两组数据平均差、标准差比较的方法,对实地探测的气象要素值进行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两套探空系统,在位势高度和温度上差异较小,数据比较接近;在湿度上,59-701探空系统滞后误差较大,湿度变化比较平稳,曲线较均匀;在风向、风速指标上,L波段优于59-701探空系统,随着高度的增加,优势越明显;在测风精度、稳定性上,L波段探空雷达明显提高,59-701探空雷达的测风精度、稳定性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波段 59-701 气象要素 比对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