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燕山南北文化区萌芽背景考察 被引量:2
1
作者 华玉冰 郑钧夫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14-21,共8页
燕山南北是古文化极为发达的地区,最早进入"古国"阶段,在中国古文明缔造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区域的自然地貌反映出其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土壤及气候变化决定其为农牧结合及交替地带,而地处东北、华北平原及内蒙古高原... 燕山南北是古文化极为发达的地区,最早进入"古国"阶段,在中国古文明缔造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一区域的自然地貌反映出其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土壤及气候变化决定其为农牧结合及交替地带,而地处东北、华北平原及内蒙古高原的交通要道位置则注定为不同人群所必争。从新石器时代早期始,区域文化就呈现出自身的特色,其细石器、磨制石器、陶器等诸多因素的出现均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均属大范围文化交流的结果,其形式不是排他性的替代,而是借鉴与融合。从文化发展与交流的背景可以看出,恶劣的自然条件也是一种特殊的动力,迫使人类采取相应的对策并寻求新的空间冀以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山南北 新石器时代早期 细石器 磨制石器 陶器 人文环境 自然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建昌东大杖子墓地 燕与土著文化的交流 被引量:2
2
作者 华玉冰 孙建军 《大众考古》 2016年第10期28-32,共5页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人已逝,如今,我们只能从文献和考古发现中,窥得他们的些许豪气。辽宁西南部临近河北的地方,有个国家级贫困县——建昌县,与现状构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曾有过数度繁华的历史,战国时期便是其最为...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燕人已逝,如今,我们只能从文献和考古发现中,窥得他们的些许豪气。辽宁西南部临近河北的地方,有个国家级贫困县——建昌县,与现状构成鲜明对比的是:这里曾有过数度繁华的历史,战国时期便是其最为辉煌的一段。可悲的是,这些历史信息又是在盗墓贼疯狂破坏后才被得知,现仍处于令人不安的保存境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杖子 建昌 易水寒 国家级贫困县 风萧萧 战国时期 盗墓贼 土著文化 令人 战国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流域考古工作的重大社会政治贡献--以辽西走廊为前沿与核心 被引量:1
3
作者 华玉冰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10-14,共5页
以辽西走廊为前沿与核心地带的辽河流域诸多重大考古发现,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道路与模式,中华多民族文化特征、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华文明对东北亚乃至世界文明所做出的贡献等课题研究,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科理论建设等方面... 以辽西走廊为前沿与核心地带的辽河流域诸多重大考古发现,在中华文明起源、发展道路与模式,中华多民族文化特征、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华文明对东北亚乃至世界文明所做出的贡献等课题研究,以及具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科理论建设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诸多研究成果对塑造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认知、增强文化认同与自信、展现世界不同民族及其文化间的历史联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历史与现实问题,具有重大的社会政治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流域 辽西走廊 文明模式 民族融合 考古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绥中县石碑地秦汉宫城遗址1993—1995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7
4
作者 华玉冰 杨荣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47-57,共11页
石碑地宫城遗址是"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中的主体建筑址之一,其面积较大,近15万平方米,保存情况较好。勘查工作至1992年基本完成,对遗址的层位堆积、遗址分期以及秦代夯土基础布局有了基本了解。参照夯土基础布局,我们将整个... 石碑地宫城遗址是"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中的主体建筑址之一,其面积较大,近15万平方米,保存情况较好。勘查工作至1992年基本完成,对遗址的层位堆积、遗址分期以及秦代夯土基础布局有了基本了解。参照夯土基础布局,我们将整个遗址划分为10个工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墙体 云纹瓦当 秦代 遗址分期 汉代建筑 排水管道 秦汉 夯土 建筑基础 建筑群
原文传递
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石碑地遗址的勘探与试掘 被引量:7
5
作者 华玉冰 杨荣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36-46,97-100,共15页
1982年,锦州市文物普查队在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南"姜女石"附近的沿海岸线一带,发现了石碑地、止锚湾、黑山头、瓦子地、大金丝屯、周家南山等6处秦汉遗址。经专家认定,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处建筑群址,与秦始皇东巡"碣石&q... 1982年,锦州市文物普查队在辽宁省绥中县万家镇南"姜女石"附近的沿海岸线一带,发现了石碑地、止锚湾、黑山头、瓦子地、大金丝屯、周家南山等6处秦汉遗址。经专家认定,它们是相互关联的一处建筑群址,与秦始皇东巡"碣石"有关,并将其冠以"姜女石秦汉建筑群"的总称(图一)"。这一建筑群址的发现与"碣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群 遗址 建筑物 相对独立 夯土 秦汉 辽宁省 勘探 石碑 海拔高度
原文传递
新城子文化初步研究——兼谈与辽东地区相关考古遗存的关系 被引量:7
6
作者 华玉冰 王来柱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1-64,109,共14页
通过考古发现并结合考古发掘,提出新的文化——新城子文化,此文化中墓葬较狭小,墓内多不见人骨,随葬品较少,出土遗物以陶壶为主。之后以新城子文化为视角,重新审视辽东地区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诸考古遗存,发现它们的文化特征、流行年代、... 通过考古发现并结合考古发掘,提出新的文化——新城子文化,此文化中墓葬较狭小,墓内多不见人骨,随葬品较少,出土遗物以陶壶为主。之后以新城子文化为视角,重新审视辽东地区西周至战国时期的诸考古遗存,发现它们的文化特征、流行年代、文化来源均不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东地区 新城子文化 双房类型 尹家村一期文化
原文传递
牛河梁女神庙平台东坡筒形器群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17
7
作者 华玉冰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54-59,82,共7页
地处辽宁建平、凌源两县交界的牛河梁及周围地区发现多处红山文化的遗存,如牛河梁顶环绕石头平台的“牛Ⅰ”地点,已发现的就有女神庙、灰坑、小型圆形穴址、筒形器群等。截止到1988年底,筒形器遗存的发掘、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将收获... 地处辽宁建平、凌源两县交界的牛河梁及周围地区发现多处红山文化的遗存,如牛河梁顶环绕石头平台的“牛Ⅰ”地点,已发现的就有女神庙、灰坑、小型圆形穴址、筒形器群等。截止到1988年底,筒形器遗存的发掘、清理工作已全部完成,现将收获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筒形器 遗存 红山文化 牛河梁女神庙 平台 堆积 陶片 发现 表土层 残片
原文传递
辽宁绥中县石碑地遗址1996年度的发掘 被引量:3
8
作者 华玉冰 杨荣昌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45-58,T012,共15页
In April--November, 1996, the Jiangni.ishi Working Station, Liaoni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e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xcavated at the Shibeidi site, to the east of the area excavatedin 1995. The work was carr... In April--November, 1996, the Jiangni.ishi Working Station, Liaoning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Culture Relics and Archaeology, excavated at the Shibeidi site, to the east of the area excavatedin 1995. The work was carried out by laying out 44 squares, each measuring 10×10m, which total 4,000sq m. The revealed remains include Groups B and C of buildings in the north of Area I , the southerncompound in the south of Area 1I , and a part of Groups D and H in the east of Area 1I , which belong tothe Qin and Han period. Those of the Qin dynasty are relatively intact in preservation and show distinctcharacteristic features in layout and structure, which can be exemplified with a building complex in GroupD of Area 1I , the largest in size and best in condition among the building-foundations so far excavated. Inthis group, in the east of a raised temple-foundation, there is a relatively isolated room furnished withextremely complex facilities both above and under the floor. The internal equipment of the main buildingin Group B of Area I is also good in condition, and provides rather complete basic information forstudying its fu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掘 遗址 石碑
原文传递
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M47的发掘 被引量:7
9
作者 高振海 孙建军 +1 位作者 华玉冰 徐韶钢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9-63,2,共15页
2012年9~12月,东大杖子墓地联合考古队对M47进行了发掘,该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簋、豆、匜、罐、盨、盆、牛尊等仿铜陶礼器,以及玉器、玛瑙器、铜器等,墓葬年... 2012年9~12月,东大杖子墓地联合考古队对M47进行了发掘,该墓葬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簋、豆、匜、罐、盨、盆、牛尊等仿铜陶礼器,以及玉器、玛瑙器、铜器等,墓葬年代为战国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昌县 东大杖子墓地 竖穴土坑木椁墓 仿铜陶礼器 战国晚期
原文传递
辽宁大连市大嘴子青铜时代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8
10
作者 陈国庆 华玉冰 刘俊勇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7-35,99-100,共21页
大嘴子遗址地处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镇李家村东北约2公里处黄海北岸三面环海的半岛顶端台地上,东、南为临海断崖,高出海面约10米,当地俗称'大嘴子',故名。现遗址北侧已修成公路,西部则为缓坡农田(图一)。
关键词 大连市 遗址 青铜时代 陶器 腹径 口径 辉长岩 底径 砂灰 考古学
原文传递
辽宁本溪县新城子青铜时代墓地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来柱 华玉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3-17,I0001-I0007,共22页
2006年,在本溪县新城子村发掘了16座盖石石棺墓。墓室均以石块或石板垒砌,墓顶盖石为整块大石板。墓中未见人骨,仅1座出有人牙。各墓随葬品均较少,种类有陶壶、罐及石斧、铲、纺轮等。这类墓葬属于广义的"石棚"类遗存,年代大... 2006年,在本溪县新城子村发掘了16座盖石石棺墓。墓室均以石块或石板垒砌,墓顶盖石为整块大石板。墓中未见人骨,仅1座出有人牙。各墓随葬品均较少,种类有陶壶、罐及石斧、铲、纺轮等。这类墓葬属于广义的"石棚"类遗存,年代大体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时期。同类遗存广泛分布于辽东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新城子 盖石石棺墓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辽宁建平县两处辽墓清理简报 被引量:9
12
作者 辛岩 华玉冰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40-47,共8页
1988年至1989年初,建平县沙海乡马杖子村大西沟辽代墓地及北二十家子镇大地村炮手营子屯辽代墓地先后被盗掘。此案上报后,1989年5月至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朝阳市文管办、市博物馆、县文管所,对被盗墓葬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并迅速进行... 1988年至1989年初,建平县沙海乡马杖子村大西沟辽代墓地及北二十家子镇大地村炮手营子屯辽代墓地先后被盗掘。此案上报后,1989年5月至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朝阳市文管办、市博物馆、县文管所,对被盗墓葬情况作了全面调查并迅速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发掘。两处墓地各有2座辽墓被盗,发掘编号为:JSM1、JSM2;JRM1、JRM2。其中JSM2是一座砖砌圆形单室墓,JRM2是一座石筑六角形单室墓,已经多次被盗,仅存不全的尸骨及残碎铜丝网络。JSM1、JR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平县 文物考古 清理简报 辽墓 辽代 单室 博物馆 墓葬形制 六角形 长方形
原文传递
辽宁朝阳县石匠山辽、金、元时期的摩崖石刻 被引量:1
13
作者 万欣 华玉冰 +3 位作者 杜守昌 孙力 张喜刚 韩松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49-62,共14页
The cliff-side carvings in Nanshuangmiao Township of Chaoyang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constitute a batch of rare remains left over from the Liao, Jin and Yuan periods. They were discovered in 1986 and comprehensive... The cliff-side carvings in Nanshuangmiao Township of Chaoyang County, Liaoning Province, constitute a batch of rare remains left over from the Liao, Jin and Yuan periods. They were discovered in 1986 and comprehensively surveyed in 1987. The cliff-side measures 26m in total length and 3-4m in remaining height. The carvings are all engravings simple in style, extensive in subject and impressive in chronological character. In an area of 80 sq m, there are nearly 50 Buddha, human, dragon and other animal representations and 20 items of poetical and reign-title inscriptions, totaling about 200 characters. The finds are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the study of Liao, Jin and Yuan stone carv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 朝阳县 石匠山 摩崖石刻 辽代 金代 元代 石刻内容
原文传递
辽西区几种考古学文化中“萨满式”的遗存(上)——萨满教溯源 被引量:1
14
作者 方殿春 华玉冰 《辽宁省博物馆馆刊》 2007年第1期42-51+5,共10页
萨满教是地球北半部众多古代民族赖以信奉的一种以'万物皆灵'为精髓(即相当于其他宗教的教义)、以强烈的氏族关系为本位与以牢固的内向性为凝聚力的原始宗教。据研究,它萌生于人猿揖别后的蒙昧时代,兴起并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末... 萨满教是地球北半部众多古代民族赖以信奉的一种以'万物皆灵'为精髓(即相当于其他宗教的教义)、以强烈的氏族关系为本位与以牢固的内向性为凝聚力的原始宗教。据研究,它萌生于人猿揖别后的蒙昧时代,兴起并繁荣于母系氏族社会末期。它曾广布于东北亚及北美、北欧等辽阔的寒土地上。其信仰、崇拜与祭祀是在一定范围的社会群体中自发滋生,却不具显赫、明确的创教者;其虽然没有明文规章,但可世代承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东北亚 人猿 辽西 北美 凝聚力 创教者 北半部
原文传递
大凌河流域上游2012~2013年区域考古调查简报
15
作者 成璟瑭 徐韶钢 +13 位作者 高振海 孙建军 华玉冰 华正杰 赵海山 辛宏伟 张铭 赵强 黄在焄 秦衡 赵海川 李承泰 梅术文 张大鹏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23-37,共15页
19992011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葫芦岛市博物馆、建昌县文管所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一带,勘探发现古墓葬137座,并对其中46座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1]。从已发掘的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等方面初步... 19992011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葫芦岛市博物馆、建昌县文管所等单位的密切配合下,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碱厂乡东大杖子村一带,勘探发现古墓葬137座,并对其中46座古墓进行了考古发掘[1]。从已发掘的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等方面初步判断,我们认为这批墓葬的年代大体属于春秋战国之际到战国晚期,并与中国东北地区土著文化以及中原战国燕文化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全面深入了解东大杖子墓地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杖子 建昌县 墓葬形制 大凌河流域 调查简报 春秋战国之际 战国时期 夏家店下层文化 战国晚期 夏家店上层文化
原文传递
辽宁绥中县“姜女石”秦汉建筑群址瓦子地遗址一号窑址
16
作者 杨荣昌 华玉冰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58-60,共3页
在石碑地遗址北部、墙子里村与南杨家村之间有一大块耕地。当地居民对每段地块均有一俗称,自南向北依次为瓦子地、赵家坟营地、罗卜菜地和长垅地。其中瓦子地和长垅地断崖边发现有大量的建筑构件。在未进行正式考古勘探之前,我们将此区... 在石碑地遗址北部、墙子里村与南杨家村之间有一大块耕地。当地居民对每段地块均有一俗称,自南向北依次为瓦子地、赵家坟营地、罗卜菜地和长垅地。其中瓦子地和长垅地断崖边发现有大量的建筑构件。在未进行正式考古勘探之前,我们将此区域统称为瓦子地遗址。1993年,为弄清瓦子地遗址的分布范围,我们对各地块进行了普探,并在瓦子地遗址东北部南杨家村西边(罗卜菜地)的一处断崖上发现一窑址。为配合瓦子地遗址的勘探工作,同年10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子 遗址 窑址 建筑群 窑室 秦汉 考古勘探 建筑构件 烟道 断崖
原文传递
牛河梁遗址的文化价值定位
17
作者 华玉冰 《侨园》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在原101国道建平与凌源交界处北侧有一道半山地半丘陵地貌的山岗,当地人称牛河梁。距今5800年前,红山文化先民利用周边起伏多变的地势特点,在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设置了各种祭祀设施,包括“宫殿”“庙祠”“陵家”“... 在原101国道建平与凌源交界处北侧有一道半山地半丘陵地貌的山岗,当地人称牛河梁。距今5800年前,红山文化先民利用周边起伏多变的地势特点,在东西长约10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的范围内设置了各种祭祀设施,包括“宫殿”“庙祠”“陵家”“灵台”(坛)等,高低有序、等级分明,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祭祀群体,现已发现40余处遗址点,考古工作者将其统称为“牛河梁遗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工作者 牛河梁遗址 红山文化 丘陵地貌 祭祀群体
原文传递
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M40的发掘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韶钢 华玉冰 +1 位作者 高振海 孙建军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3-48,2,共16页
2011年8~12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M40进行了发掘。该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带墓道,平面呈'甲'字形,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豆、簋、壶、盘、盨、灯等陶礼器,以及大量的滑... 2011年8~12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对M40进行了发掘。该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两椁一棺,带墓道,平面呈'甲'字形,填土中有人骨以及大量马、牛、羊、猪、狗等动物头骨,墓内出土鼎、豆、簋、壶、盘、盨、灯等陶礼器,以及大量的滑石饰件、玛瑙器、铜器等,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昌县 东大杖子墓地 竖穴土坑木椁墓 彩绘陶礼器 战国中晚期
原文传递
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墓地2001年发掘简报 被引量:10
19
作者 成璟瑭 孙力楠 +1 位作者 华玉冰 韩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17,共15页
建昌县隶属辽宁省葫芦岛市,地处辽宁省西南部的大凌河上游,东接葫芦岛、兴城市,西邻凌源市,南连绥中及河北青龙县,北靠喀左县及朝阳县,是东北与关内连接的要道之一,交通较为便利。
关键词 建昌县 东大杖子墓地 封土封石墓 竖穴土坑墓 战国早期
原文传递
辽宁建昌县东大杖子战国墓地出土彩绘陶礼器的保护修复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贺 肖俊涛 +1 位作者 华玉冰 徐韶钢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0-45,I0006,共7页
对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M40出土的大型彩绘陶礼器保护修复的技术进行总结。依据此批彩绘陶器的保存现状、病害调查及分析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了清理、粘接、补全、缝隙处理和补色,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不仅获取了这批文... 对辽宁建昌东大杖子战国墓地M40出土的大型彩绘陶礼器保护修复的技术进行总结。依据此批彩绘陶器的保存现状、病害调查及分析检测结果,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了清理、粘接、补全、缝隙处理和补色,取得了良好的修复效果。不仅获取了这批文物自身的诸多资料信息,而且对日后大型彩绘陶质文物的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大杖子战国墓地 彩绘陶礼器 实验室保护修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