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sed Electric Field,nsPEF)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体肿瘤消融物理因子,在肝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进展到临床研究阶段。大量研究表明,nsPEF不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消融肝脏肿瘤,还能激发机体的先天和适...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sed Electric Field,nsPEF)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体肿瘤消融物理因子,在肝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进展到临床研究阶段。大量研究表明,nsPEF不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消融肝脏肿瘤,还能激发机体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抑制肝脏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本文对nsPEF在肝脏肿瘤消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尚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nsPEF肝脏肿瘤消融的应用。展开更多
文摘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sed Electric Field,nsPEF)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体肿瘤消融物理因子,在肝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进展到临床研究阶段。大量研究表明,nsPEF不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消融肝脏肿瘤,还能激发机体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抑制肝脏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本文对nsPEF在肝脏肿瘤消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尚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nsPEF肝脏肿瘤消融的应用。
文摘目的 探讨青少年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特点并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227例年龄在29岁以下的BCS患者,均经彩超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下腔静脉型87例、肝静脉型105例、混合型35例.通过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开通闭塞血管.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定期随访.结果 227例患者均以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为最初临床表现.210例患者初次介入手术取得成功,其中下腔静脉阻塞型成功率100%,肝静脉阻塞型85.7%,混合型94.3%.介入治疗成功后的下腔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的(26.52±8.16) cm H2O下降至术后(14.28 ±4.08) cm H2O(P<0.05).肝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35.70±13.26) cm H2O下降至术后(18.36±8.16) cm H2O(P<0.05).术后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46±37)个月.再狭窄发生率为21.4%(45/210),其中下腔静脉型狭窄率为13.8%(12/87),肝静脉阻塞型31.1% (28/90),混合型15.2% (5/33),肝静脉型患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同初次治疗,44例再狭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取得成功.结论 青少年布加综合征患者以肝静脉阻塞型最多见,门脉高压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肝静脉型介入治疗后复发率高于其他两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