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碘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华浅近 祖茂衡 +2 位作者 滕飞 王磊 胡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16-1020,共5页
目的研究高碘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型受体(FGFR2)的关系,探索高碘因素在布-加综合征(BCS)隔膜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将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成对照组、溶媒组、KI组... 目的研究高碘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型受体(FGFR2)的关系,探索高碘因素在布-加综合征(BCS)隔膜组织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①将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分成对照组、溶媒组、KI组、FGFR抑制剂组和KI与FGFR抑制剂共同作用组,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②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碘浓度(0、250、500、1 000、2 000、3 000μg/L)培养环境中bFGF、FGFR2蛋白表达量。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多个实验组与1个对照组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法(LSD)。结果①在1 000μg/L碘浓度组,KI与FGFR抑制剂共同作用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1.06±0.13)高于FGFR抑制剂组(0.40±0.12),而低于KI组(1.73±0.0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500、1 000μg/L碘浓度组,FGFR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碘浓度组,而1 000μg/L组高于500μg/L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碘浓度组间bFGF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碘因素可能通过上调FGFR2蛋白表达量而引起成纤维细胞增殖;②高碘导致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与隔膜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 隔膜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华浅近 祖茂衡 +2 位作者 庄银苹 滕飞 胡琳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7期442-444,共3页
目的研究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下腔静脉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探讨BCS隔膜组织形成的机制。方法选取74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MOVC)BCS患者作为实验组,74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 目的研究布-加综合征(BCS)患者下腔静脉血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浓度,探讨BCS隔膜组织形成的机制。方法选取74例下腔静脉隔膜阻塞型(MOVC)BCS患者作为实验组,74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对照组。介入治疗造影前抽取2组患者的下腔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TGF—β1、bFGF的浓度。结果实验组TGF—β1浓度为(7.3±3.9)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5.8±3.3)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bFGF浓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S下腔静脉隔膜形成与血管损伤后细胞增殖、纤维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化生长因子Β1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隔膜阻塞 布-加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化生长因子β1及其受体与高碘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华浅近 祖茂衡 +1 位作者 胡琳 庄银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31-434,共4页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Ⅰ(TGF-βRⅠ)与高碘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相关性,探索布-加综合征(BCS)隔膜组织形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媒组、KI组、TGF-βRⅠ抑制剂(SD-208)组和SD-208和碘化钾(KI)共... 目的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受体Ⅰ(TGF-βRⅠ)与高碘促成纤维细胞增殖作用的相关性,探索布-加综合征(BCS)隔膜组织形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溶媒组、KI组、TGF-βRⅠ抑制剂(SD-208)组和SD-208和碘化钾(KI)共同作用组。采用CCK-8法检测TGF-βRⅠ抑制剂对高碘培养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增殖率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0、250、500、1 000、2 000、3 000μg/L)碘离子对成纤维细胞TGF-β1、TGF-βR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①在1 000μg/L碘培养环境中,KI与SD-208共同作用组成纤维细胞增殖率(1.29±0.41)高于SD-208组(0.52±0.10),而低于KI组(1.7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1 000μg/L和2 000μg/L高碘组成纤维细胞TGF-β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间成纤维细胞TGF-βRⅠ蛋白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高碘因素可能通过提高成纤维细胞TGF-β1蛋白表达而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②高碘导致的成纤维细胞增殖可能与BCS隔膜形成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成纤维细胞 细胞因子类 隔膜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癌的DCE-MRI与DWI诊断的定量分析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军苗 杨登法 +3 位作者 华浅近 陈建 张海涛 吴贵阳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来笔者医院诊治疑似PC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PC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有24... 目的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诊断前列腺癌(PC)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8月来笔者医院诊治疑似PC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分析DCE-MRI联合DWI诊断PC的病理特点及其临床价值。结果 46例患者有24例(52.17%) PC患者,22例(47.83%)良性下前列腺增生(BPH); MR平扫PC为T_2WI上局灶性低信号,T_1WI略低信号,髂骨及盆腔淋巴结转移T_1WI信号高低不均,PC癌灶、髂骨及盆腔淋巴结转移DWI呈较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呈较明显低信号; PC组患者病灶ADC值低于BPH组,EADC值高于PC组(P<0.05); PC组中TIC曲线Ⅲ型占62.50%明显高于BPH组的13.64%,BPH组中TIC曲线Ⅱ型占63.64%高于PC组的25.00%(P<0.05);两组患者峰值时间(T_(max))、最大增强斜率(MSI)、信号强化率(SER)、容量转移常数(K_(trans))、速率常数(K_(ep))、血管外细胞外液间隙容积比(V_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峰值强度(SI peak)、对比剂血浆容积比对比剂(V_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平扫(73.07%)诊断准确率低于MR平扫+DCE-MRI(88.46%)及平扫+DCE-MRI+DWI(92.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E-MRI联合DWI可有效鉴别与诊断前列腺疾病,对PC有较高的临床诊断率,同时获得较全面的参数信息,敏感度与特异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动态增强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诊断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碘离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关系 被引量:5
5
作者 滕飞 祖茂衡 +1 位作者 华浅近 王磊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86-489,共4页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增殖过程中碘离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关系。方法①采用CCK-8法检测碘离子与VEGF抑制剂作用后VEC的增殖率。②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印迹法)检测碘离子对血管...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增殖过程中碘离子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的关系。方法①采用CCK-8法检测碘离子与VEGF抑制剂作用后VEC的增殖率。②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印迹法)检测碘离子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磷酸化的影响。结果①在300μg/L碘离子环境中,使用VEGF抑制剂并不能抑制VEC的增殖(P<0.05)。②一定浓度的碘离子可促进VEGFR-2(Tyr1214)磷酸化水平上调(P<0.05)。③碘离子对VEGFR-2(Tyr1175,Tyr951位点)的磷酸化无影响。结论①碘离子促进VEC增殖并不依赖于VEGF对膜受体的刺激,碘离子可视为促VEC增殖的独立因素。②碘离子通过刺激膜受体VEGFR-2(Tyr1214)磷酸化水平上调,介导VEC迁移。③碘离子对VEGFR-2的Tyr1175位点的磷酸化无影响,其对VEC的促增殖效应并不是通过作用于膜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 碘离子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过程中碘离子与MEK1表达及磷酸化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胡琳 祖茂衡 +1 位作者 华浅近 王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碘离子(I-)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EK1)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关系,探讨高碘促VEC增殖效应的作用通路。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碘离子浓度的实验组。2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过程中碘离子(I-)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EK1)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关系,探讨高碘促VEC增殖效应的作用通路。方法 1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碘离子浓度的实验组。2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不同碘离子浓度培养环境中MEK1蛋白表达量及磷酸化水平。结果 1在300μg/L碘离子浓度组,MEK1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其他组(P<0.05)。2 500μg/L、1 000μg/L碘离子浓度可促进MEK1(Ser298位点)磷酸化水平上调(P<0.05)。3各实验组MEK1(Thr286位点)磷酸化水平下调(P<0.05)。结论碘促VEC增殖可能与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 碘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离子对血管内皮细胞表达bcl-2/bax蛋白的影响及布加综合征隔膜形成机制 被引量:5
7
作者 滕飞 祖茂衡 +1 位作者 华浅近 王磊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7期3-6,共4页
目的探讨碘离子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表达bcl-2/bax蛋白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浓度的碘离子环境中体外培养VEC,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VEC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碘离子作用于VEC... 目的探讨碘离子对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VEC)表达bcl-2/bax蛋白的影响。方法在不同浓度的碘离子环境中体外培养VEC,采用蛋白质印迹技术(Western Blot)检测VEC中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碘离子作用于VEC后,凋亡蛋白bcl-2及bax的表达量均未出现上调(P>0.05)。结论碘离子促进VEC增殖,并不是通过调控bcl-2/bax蛋白的表达量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血管内皮细胞 碘离子 bcl-2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王磊 滕飞 +2 位作者 华浅近 祖茂衡 张俊祥 《当代医学》 2013年第19期26-28,共3页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方法阅读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313例的下腔静脉闭塞端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并记录阻塞端远心端的形态,并进行分型总结。结果隔膜带孔形23.3%(73/313)、... 目的研究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方法阅读2008年1月-2012年8月间收治的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313例的下腔静脉闭塞端血管造影图像,观察并记录阻塞端远心端的形态,并进行分型总结。结果隔膜带孔形23.3%(73/313)、圆隆形11.8%(37/313)、锥形5.1%(16/313)、水平形4.1%(13/313)、斜形4.8%(15/313)、不规则形12.5%(39/313)、伴交通支形38.4%(120/313)。结论研究下腔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阻塞端形态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阻塞 形态学 交通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9例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MSCT表现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登法 杨铁军 +4 位作者 叶啸 华浅近 丁力 王林友 杨亦德 《中国现代医生》 2021年第14期123-126,130,共5页
目的探讨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登记治疗、资料完整的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9例,由2名胸部影像专家阅片,分析、记录该病胸部MSCT表现特点。结果59例菌阴活动... 目的探讨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MS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我院登记治疗、资料完整的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59例,由2名胸部影像专家阅片,分析、记录该病胸部MSCT表现特点。结果59例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经过6个月正规药物治疗后均有吸收好转。59例菌阴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16~68岁,平均年龄33.2岁。肺部病变累及两肺上叶为主,其中两肺上叶同时受累15例,仅左肺上叶受累16例,仅右肺上叶受累11例。两肺下叶受累8例,两肺上下叶受累6例,两肺弥漫受累3例。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中,小叶中心结节55例,腺泡结节50例,树芽征47例,小叶样实变28例,磨玻璃影26例,边缘模糊的实变18例,支气管壁增厚15例,厚壁空洞9例,多发结节内小空洞3例,上述征象检出率分别为93.2%、84.7%、79.7%、47.5%、44.1%、30.5%、25.4%、15.3%、5.08%。非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中,斑块16例,边缘清晰高密度结节15例,条索影14例,钙化14例,支气管扩张3例,肺结构扭曲变形2例,上述征象检出率分别为27.1%、25.4%、23.7%、23.7%、5.09%、3.39%。结论小叶中心结节,腺泡结节,树芽征是初治菌阴活动性肺结核MSCT最常见征象,代表结核杆菌易支气管播散特点。结合病灶部位、形态可以提高菌阴活动性肺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菌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TMRI成像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军苗 杨登法 +3 位作者 华浅近 陈建 张海涛 吴贵阳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分析1.5T?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46例为胰腺癌组,选择同期胰腺无异常的健康者50例为健康组.分析两组的常规... 目的 分析1.5T?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单指数模型及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IVIM)诊断胰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胰腺癌患者46例为胰腺癌组,选择同期胰腺无异常的健康者50例为健康组.分析两组的常规单b值DWI序列生成单指数模型ADC值、ADCstandard、双阶单指数相关扩散系数值(D)、灌注相关扩散系数值(D*)、灌注分数(f)值.结果 胰腺癌组与健康组的T2WI、DWI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1WI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ADC、ADCstandard、D、D*与f参数值低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的ADC、D、D*与f参数值鉴别胰腺癌有一定的诊断效能,ADCstandard、D*的特异度较高,D的灵敏度较高.结论 1.5T?MRI?DWI单指数模型及IVIM单指数模型有一定诊断胰腺癌的临床价值,同时获得较全面的参数信息,灵敏度与特异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1.5T磁共振成像 单指数模型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 应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瘢痕妊娠疗效评价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亮 王林友 华浅近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5期883-884,共2页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在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年12月117例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普通栓塞65例,超选择性栓塞52例。结果超选择性栓塞组手术时间、清宫时出血量明显优于手术组... 目的探讨经微导管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在瘢痕妊娠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年12月117例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选择普通栓塞65例,超选择性栓塞52例。结果超选择性栓塞组手术时间、清宫时出血量明显优于手术组(P〈0.05);超选择性栓塞组术后腹痛发生率优于普通栓塞组(P〈0.05),超选择性栓塞组术后恢复月经时间与普通栓塞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瘢痕妊娠较普通介入栓塞更安全、高效;避免对子宫动脉卵巢支的栓塞,对保护卵巢功能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妊娠 微导管 栓塞 卵巢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在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治疗前后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林金辉 华浅近 +3 位作者 杨铁军 许晓琴 杨登法 杨亦德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第26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SCT)在涂阴培阳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台州市立医院登记治疗、资料完整的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95例,由两名胸部组放射专家阅片,分析、记录、比较治疗前及随访...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detector CT,MSCT)在涂阴培阳肺结核治疗前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台州市立医院登记治疗、资料完整的涂阴培阳肺结核患者95例,由两名胸部组放射专家阅片,分析、记录、比较治疗前及随访6月至12月时MSCT表现结果。结果95例涂阴培阳肺结核中,治疗前后涂阴培阳活动性肺结核MSCT征象检出率分别为100%(95/95)、33.68%(32/95);治疗前后涂阴培阳肺结核活动性各种CT征象检出率比较,抗结核治疗后各种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明显减少(P<0.05);涂阴培阳肺结核非活动性CT征象检出率比较,非活动性肺结核CT征象中除钙化外,其他斑块、边缘清晰的高密度结节、条索影、支气管扩张、肺结构扭曲变形等征象治疗结束后检出率增加(P<0.05)。结论MSCT可明确涂阴培阳肺结核的病变征象和其治疗前、后征象转归情况,对病变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活动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秒脉冲电场在肝脏肿瘤消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3
作者 杜梦茹 马若男 +3 位作者 季振宇 华浅近 陈新 庄杰 《中国医疗设备》 2023年第5期49-55,共7页
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sed Electric Field,nsPEF)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体肿瘤消融物理因子,在肝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进展到临床研究阶段。大量研究表明,nsPEF不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消融肝脏肿瘤,还能激发机体的先天和适... 纳秒脉冲电场(Nanosecond Pused Electric Field,nsPEF)作为一种新型的实体肿瘤消融物理因子,在肝癌治疗中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已进展到临床研究阶段。大量研究表明,nsPEF不仅能够诱导肝癌细胞凋亡、消融肝脏肿瘤,还能激发机体的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反应,抑制肝脏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本文对nsPEF在肝脏肿瘤消融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尚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进行展望,以期进一步推动nsPEF肝脏肿瘤消融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秒脉冲电场 肝脏肿瘤 不可逆电穿孔 非热肿瘤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血管成像对髂静脉支架术后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血栓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程健 王林友 +1 位作者 徐晓俊 华浅近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第6期824-825,共2页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介入支架术后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血栓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已行支架植入术的IVCS患者76例,术后随访采用下腹部及盆腔髂血管CTA检查,CTA评估支架位置及形态,测量支架上端与髂静脉开口的... 目的探讨CT血管成像(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介入支架术后位置、形态及支架内血栓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已行支架植入术的IVCS患者76例,术后随访采用下腹部及盆腔髂血管CTA检查,CTA评估支架位置及形态,测量支架上端与髂静脉开口的距离及支架最窄处直径,与DSA测量距离比较,两者误差在2mm以内视为支架位置及形态相符。结果 CTA与DSA测量距离误差2 mm有28例(36.8%),误差1 mm有38例(50%),误差接近0 mm有10例(13.2%),CTA与DSA检查结果一致,符合率100%。CTA检查发现22例支架内附壁血栓形成,DSA检查发现20例。结论 CTA可准确显示髂静脉支架位置与形态,可清楚显示继发血栓情况,与DSA检查的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CT血管成像 血管造影 支架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术规范化方案探讨 被引量:2
15
作者 华浅近 沈剑敏 +4 位作者 夏贤武 袁建军 林金辉 李健 杨俊 《中国妇幼保健》 CAS 2023年第10期1809-1812,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要点与规范化方案。方法分析总结台州市立医院2016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469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规范化治疗效果,及DSA下行空气灌肠整复操作经验,建立完善标准化诊疗流程。结果按照规...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治疗要点与规范化方案。方法分析总结台州市立医院2016年3月—2022年2月收治的469例肠套叠患儿行空气灌肠整复规范化治疗效果,及DSA下行空气灌肠整复操作经验,建立完善标准化诊疗流程。结果按照规范化方案治疗该组病例成功率99.15%(465/469),复发率3.01%(14/465),未见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无医疗纠纷、投诉;确立了相应的儿童急性肠套叠规范治疗流程。结论儿童肠套叠行空气灌肠整复术规范化方案的确立有利于该诊疗技术高效、安全进行,为标准化治疗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套叠 空气灌肠 规范化方案 儿童
原文传递
布加综合征合并双下腔静脉畸形的诊断与介入治疗二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磊 张俊祥 +2 位作者 祖茂衡 滕飞 华浅近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49-1150,共2页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肝静脉和(或)其外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所导致的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症候群。下腔静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包括双下腔静脉、左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失等,其... 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syndrome,BCS)是肝静脉和(或)其外口以上的下腔静脉阻塞所导致的门静脉和(或)下腔静脉高压临床症候群。下腔静脉畸形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包括双下腔静脉、左下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失等,其中双下腔静脉较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下腔静脉畸形 布加综合征 介入治疗 诊断 下腔静脉高压 下腔静脉阻塞 先天发育异常 左下腔静脉
原文传递
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磊 祖茂衡 +7 位作者 顾玉明 徐浩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崔艳峰 滕飞 华浅近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90-594,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0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25例布加综合征患儿,男16例,女9例,年龄5~17岁,平均(14.5±3.4)岁。本组均行彩超检查,其中12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 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990年12月至2012年8月收治25例布加综合征患儿,男16例,女9例,年龄5~17岁,平均(14.5±3.4)岁。本组均行彩超检查,其中12例行磁共振静脉成像(MRV)检查,诊断为布加综合征。25例均行造影检查,其中下腔静脉型5例、肝静脉型15例、混合型5例。其中24例行介入治疗并术后随访,1例未治疗。结果24例行介入治疗后受累下腔静脉、肝静脉即刻畅通,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2.1±4.2)cmH,0(37~50emH,0)(1emH,O=0.098kPa)即刻降至术后(17.3±3.3)cmH,0(14~26emH:O),下腔静脉压力由术前(30.6±2.9)emH20(26~36cmH20)即刻降至(18.8±4.2)cmH,0(15~26cmH,0)。症状和体征即刻消失,无一例出现并发症,总体初次成功率96%。术后随访6个月~8年,平均25.8个月,7例出现再狭窄,5例给予血管成形术、1例给予血管成形术+置管溶栓+血管成形术、1例给予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治疗后患者受累静脉再次畅通,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结论介入治疗儿童及青少年布加综合征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儿童 青少年 介入治疗
原文传递
内皮祖细胞移植对兔布加综合征门静脉高压的作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庆桥 神斌 +3 位作者 孙景敏 华浅近 黄乾鑫 徐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5-315,共1页
本研究旨在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对兔布加综合征(BCS)模型门静脉压力(PVP)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健康成年家兔24只,体质量2.0~2.5kg。EGM一2MVBulletKit培养基、人纤维连接蛋白、异硫氢基荧光素... 本研究旨在观察内皮祖细胞(EPCs)对兔布加综合征(BCS)模型门静脉压力(PVP)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健康成年家兔24只,体质量2.0~2.5kg。EGM一2MVBulletKit培养基、人纤维连接蛋白、异硫氢基荧光素(FITC)标记荆豆凝集素-1(FITC-UEA-1)和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Dil-acLDL)购白美国Sigma公司,FITC标记的抗CDl33单克隆抗体和藻红蛋白标记的抗CD34单克隆抗体购自美国Bioscience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加综合征 内皮祖细胞 门静脉高压 祖细胞移植 抗CD34单克隆抗体 家兔 纤维连接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
原文传递
青少年布加综合征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磊 祖茂衡 +2 位作者 滕飞 华浅近 王晓宇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86-689,共4页
目的 探讨青少年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特点并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227例年龄在29岁以下的BCS患者,均经彩超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下腔静脉型87例、肝静脉型105例... 目的 探讨青少年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e,BCS)临床特点并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自1990年1月至2012年4月收治227例年龄在29岁以下的BCS患者,均经彩超及血管造影证实,其中下腔静脉型87例、肝静脉型105例、混合型35例.通过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及置管溶栓术开通闭塞血管.术后给予抗凝治疗、定期随访.结果 227例患者均以门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为最初临床表现.210例患者初次介入手术取得成功,其中下腔静脉阻塞型成功率100%,肝静脉阻塞型85.7%,混合型94.3%.介入治疗成功后的下腔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的(26.52±8.16) cm H2O下降至术后(14.28 ±4.08) cm H2O(P<0.05).肝静脉平均压力由术前(35.70±13.26) cm H2O下降至术后(18.36±8.16) cm H2O(P<0.05).术后随访1个月至15年,平均(46±37)个月.再狭窄发生率为21.4%(45/210),其中下腔静脉型狭窄率为13.8%(12/87),肝静脉阻塞型31.1% (28/90),混合型15.2% (5/33),肝静脉型患者再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再狭窄患者介入治疗方法同初次治疗,44例再狭窄患者再次介入治疗取得成功.结论 青少年布加综合征患者以肝静脉阻塞型最多见,门脉高压症状和体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特点,肝静脉型介入治疗后复发率高于其他两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DD-CHIARI综合征 放射学 介入性 高血压 门静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