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第Ⅳ金刚石成矿带东部潘家沟辉绿岩中铬铁矿的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杨献忠 周延 +3 位作者 肖凡 徐华 劳金秀 向华 《中国地质调查》 CAS 2024年第3期32-41,共10页
辽宁省永宁地区因发现原生金刚石而被划分为辽宁第Ⅳ金刚石成矿带,但尚未厘定出金刚石的来源,有必要加强对与金刚石伴生的指示矿物的研究。对该成矿带东部潘家沟地区辉绿岩中选获的铬铁矿开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并与辽宁典型金伯利岩管... 辽宁省永宁地区因发现原生金刚石而被划分为辽宁第Ⅳ金刚石成矿带,但尚未厘定出金刚石的来源,有必要加强对与金刚石伴生的指示矿物的研究。对该成矿带东部潘家沟地区辉绿岩中选获的铬铁矿开展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并与辽宁典型金伯利岩管中的铬铁矿成分进行对比,以探讨该地区铬铁矿的成因及其与金刚石的关系。根据铬铁矿样品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显示的粒径、形态及熔蚀特征,以及铬铁矿电子探针成分测试显示的高Cr、富Mg、低Al及贫Ti的特征,推测该地区的铬铁矿来自地幔捕掳晶,属于镁铬铁矿亚类,主要为镁铁-铬铝铁亚种和镁铁-铬铝亚种。计算得到铬铁矿的形成温度为1 252~1 307℃,与前人报道的瓦房店典型金伯利岩中铬铁矿的形成温度基本一致,也接近金刚石的形成温度,表明潘家沟地区辉绿岩中铬铁矿的成因与金刚石关系密切,该地区具有良好的金刚石成矿潜力和找矿前景。研究成果对潘家沟地区金刚石原生矿的勘查及探明该地区金刚石的来源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第Ⅳ金刚石成矿带 辉绿岩 金伯利岩 铬铁矿 原生金刚石找矿勘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原生金刚石矿找矿勘查实践与研究新进展
2
作者 杨献忠 肖凡 +3 位作者 劳金秀 郭维民 范飞鹏 周延 《华东地质》 CAS 2024年第2期158-172,共15页
2013年召开的“全国金刚石找矿勘查现场研讨会”,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原生金刚石矿找矿勘查工作的开始。近十年以来,原生金刚石矿找矿勘查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安徽栏杆地区和辽宁瓦房店地区新增一批原生金刚石资源量,进一步提升... 2013年召开的“全国金刚石找矿勘查现场研讨会”,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原生金刚石矿找矿勘查工作的开始。近十年以来,原生金刚石矿找矿勘查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安徽栏杆地区和辽宁瓦房店地区新增一批原生金刚石资源量,进一步提升了我国金刚石资源保障能力;新划分出辽宁第Ⅳ金刚石成矿带和山东平邑—费县金刚石成矿带,在全国多个地区发现了新的找矿线索,进一步拓展了金刚石原生矿的找矿空间;进一步完善了构造解析-三维建模-工程验证、高分辨率遥感信息提取等综合找矿方法,形成了深部找矿和发现隐伏岩体的新思路;含矿岩体成因研究、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侵位模型、金刚石原产地研究等取得了新认识;年代学研究表明,我国含金刚石母岩的成矿时代从古生代延伸到晚中生代,具有显著的多期次成矿特征。此外,文章根据近十年来金刚石找矿勘查与研究取得的新进展及存在的新问题,提出了今后原生金刚石找矿勘查与研究的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金刚石矿 金伯利岩 辉绿岩 找矿勘查 原生金刚石成矿带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宁德地区第四纪年代地层时空特征及对海面变化的指示
3
作者 王继龙 林丰增 +7 位作者 彭博 刘平 章诚诚 劳金秀 李月 于俊杰 武彬 陈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42-1354,共13页
【研究目的 】为厘定福建宁德地区晚第四纪地层框架,给予区域咸、淡水划分提供基础资料支撑,也为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研究提供可供对比的新资料。【研究方法 】通过对NDGK2孔的岩性、年代、微体古生物分析,区域钻孔对比,重建了其晚第... 【研究目的 】为厘定福建宁德地区晚第四纪地层框架,给予区域咸、淡水划分提供基础资料支撑,也为中国东部晚第四纪海侵研究提供可供对比的新资料。【研究方法 】通过对NDGK2孔的岩性、年代、微体古生物分析,区域钻孔对比,重建了其晚第四纪地层框架,进一步探讨了区域地层展布特征及演化过程。【研究结果 】NDGK2孔第四纪地层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自下而上存在3层深灰色黏土,年龄分别为~90 ka、39~44 ka、<10 ka。【结论 】NDGK2孔第四纪地层发育于古风化壳之上,主要为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以来的沉积。钻孔岩心中存在3层深灰色黏土层,很可能均为海侵时期沉积物,3层深灰色黏土层可能分别对应于MIS5、MIS3和MIS1期。深灰色黏土层发育空间差异性,MIS3较MIS5期海侵范围扩大,当时古地势已经接近现代地势,构造沉降明显,MIS3之后构造相对稳定,伴随着全新世最大海侵面的影响,形成了最广泛的一次海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海相层 古风化壳 海平面变化 地层年代 地质调查工程 宁德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兴化ZK10孔第四纪多重地层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劳金秀 杨祝良 +4 位作者 于俊杰 蒋仁 彭博 曾剑威 刘晓燕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05-1714,共10页
通过对江苏兴化ZK10孔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年代地层的研究,确定了该孔第四纪年代地层序列:1第四纪底界置于松山/高斯极性世分界处,埋深212m,距今2.58Ma。下更新统包括五队镇组下段、中段及上段的中下部,对应孢粉组合Ⅰ-1和... 通过对江苏兴化ZK10孔岩石地层、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及年代地层的研究,确定了该孔第四纪年代地层序列:1第四纪底界置于松山/高斯极性世分界处,埋深212m,距今2.58Ma。下更新统包括五队镇组下段、中段及上段的中下部,对应孢粉组合Ⅰ-1和Ⅰ-2。2早、中更新世界线与布容/松山极性世界线吻合,距今0.78Ma,埋深约120m,位于孢粉Ⅰ-2与Ⅱ带的分界处。中更新统包括五队镇组上段顶部、小腰庄组下段及上段的中下部。五队镇组是包含下、中更新统的跨时岩石地层单位。3中、晚更新世界线埋深81.5m,120ka BP左右,置于孢粉带Ⅱ与Ⅲ-1的分界处,与小腰庄组和灌南组分界线基本吻合。上更新统包括小腰庄组上段上部及灌南组。小腰庄组是包含中、上更新统的跨时地层单位。上更新统包括Ⅲ-1、Ⅲ-2、Ⅳ和Ⅴ孢粉带。4晚更新世与全新世界线埋深12.25m,距今10ka BP左右,位于Ⅴ与Ⅵ孢粉带分界处。全新统为淤尖组,对应孢粉Ⅵ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介形虫 孢粉 古地磁 AMS14C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泰州市区地下空间利用综合评价 被引量:4
5
作者 劳金秀 魏乃颐 +1 位作者 于俊杰 蒋仁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3期165-171,共7页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稳定性、地面沉降等影响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自然因子,采用MAPGIAS空间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江苏泰州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综... 本文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资料,选取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构造稳定性、地面沉降等影响地下空间资源利用的自然因子,采用MAPGIAS空间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对江苏泰州市地下空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并绘制泰州市地下空间资源等级分布图。结果表明,泰州市具有优良等级的地下空间资源占整个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43.62%,且集中在泰州市城区中心。泰州市区潜在的优良地下空间资源可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地下空间 MAPGIAS空间分析 模糊综合评价 泰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地层对比研究还原长江三角洲北翼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变 被引量:9
6
作者 于俊杰 劳金秀 +5 位作者 蒋仁 曾剑威 彭博 马雪 赵玲 杨祝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692-1704,共13页
对江苏省盐城市溱东镇CSJA3钻孔揭露的74m沉积物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生物学等多重地层研究,晚第四纪以来初步划分了 3 个有孔虫化石组合,分别对应长江三角洲的镇江海侵、滿湖海侵和太湖海侵,证实钻孔所在位置对3 次海侵事件均有... 对江苏省盐城市溱东镇CSJA3钻孔揭露的74m沉积物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生物学等多重地层研究,晚第四纪以来初步划分了 3 个有孔虫化石组合,分别对应长江三角洲的镇江海侵、滿湖海侵和太湖海侵,证实钻孔所在位置对3 次海侵事件均有记录.同-时期的7 个孢粉组合反映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和沉积环境,分别为(P8) 莎草- 禾本科组合(0?7.8m) , 气候暖湿,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盐沼- 潮上带;(P7)松- 藜科- 蒿属组合(7.8-11.0m) , 冷干,河漫滩;(P6)松- 栎- 禾本科- 藜科- 菊科组合(11.0-30.0m),溫和略干,自下而上为河漫滩- 潮间带;(P5)环纹藻- 蒿组合(30.0-37.2m),冷干,河漫滩;(P4)松- 菊科组合(37.2-43.55m), 溫凉偏冷干,潮间带- 潮下带;(P3)栎- 松- 禾本科组合(43.55-50.0m), 溫暖湿润,潮间带;(P2) 松- 栎- 菊科- 环纹藻组合,50.0-65.0m,溫凉偏干,河流边滩- 河漫滩相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沉积学 年代学 有孔虫组合 孢粉组合 古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南通市四甲镇全新世以来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于俊杰 胡飞 +4 位作者 杨祝良 张宗言 蒋仁 柯学 劳金秀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609-1620,共12页
对江苏省南通市四甲镇CSJA6钻孔上部近43m的沉积物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研究和有孔虫鉴定及组合划分,发现41属77种(含8个未定种)有孔虫。根据有孔虫动物群的垂直分布特征与AMS^14C年龄,初步建立了时间被部分标定的全新世有孔虫... 对江苏省南通市四甲镇CSJA6钻孔上部近43m的沉积物岩心进行了沉积学、年代学研究和有孔虫鉴定及组合划分,发现41属77种(含8个未定种)有孔虫。根据有孔虫动物群的垂直分布特征与AMS^14C年龄,初步建立了时间被部分标定的全新世有孔虫化石组合,自上而下为Ammonia beccarii vars.-Cribrononion subincertum Asano组合、Ammonia beccarii vars.-Globiger-inira glutinata组合和Ammonia beccarii vars.-Elphidium magellanicum组合。组合2、3带的时间界线约为8.1ka cal BP,组合3带的下界至少是10ka cal BP。这3个组合带的特征与以珠海、上海地区为代表的中国东部沿海平原全新世有孔虫组合相似。若将前人全新世海侵的14C年龄做进一步的校正,并结合本文钻孔研究成果可初步推测,在8.5-8ka cal BP时长江三角洲地区达到最大海侵,形成以镇江、扬州为顶点的长江巨大河口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有孔虫组合 海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江扬中地区工程地质条件及其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于俊杰 王明路 +5 位作者 魏乃颐 蒋仁 劳金秀 马雪 张宗言 赵玲 《地质学刊》 CAS 2013年第1期127-131,共5页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江苏1∶5万扬中市、江都县、谏壁镇、泰州市幅区调"项目为依托,根据项目所完成钻孔岩芯资料,结合本地区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资料,镇江扬中地区覆盖层主要是全新世中晚期长江冲、淤积形成的新近系软弱土和砂... 以中国地质调查局"江苏1∶5万扬中市、江都县、谏壁镇、泰州市幅区调"项目为依托,根据项目所完成钻孔岩芯资料,结合本地区区域地质、工程地质资料,镇江扬中地区覆盖层主要是全新世中晚期长江冲、淤积形成的新近系软弱土和砂土。根据岩性组合、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结合地形、地貌特征,该区分为长江边滩相软土沉积区和漫滩相砂土沉积区两类。主要讨论各土层工程地质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扬中地区的工程地质适宜性及建筑施工适宜性进行了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组合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 工程地质条件 适宜性评价 江苏镇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宁德近岸海域海底浅层气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武彬 林丰增 +5 位作者 张艺武 彭博 王继龙 劳金秀 李崴 于俊杰 《华东地质》 2022年第1期87-93,共7页
近年来,在海岸带区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海岸带地质灾害问题,其中海底浅层气影响尤为严重,严重破坏海底沉积层结构的稳定性,已成为影响近岸海域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查明宁德近岸海域浅层气的分布特征及成因,通过... 近年来,在海岸带区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海岸带地质灾害问题,其中海底浅层气影响尤为严重,严重破坏海底沉积层结构的稳定性,已成为影响近岸海域工程建设施工安全的重要因素。为查明宁德近岸海域浅层气的分布特征及成因,通过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侧扫声呐等工作手段,在宁德近岸海域发现了多处呈层状、团块状分布的浅层气,分布深度一般为20 m以浅。在对该区浅层气分布特征、地震剖面分析的基础上,对比前人在邻区海域浅层气的成因分析,结合宁德海域地质演化以及沉积历史,基本确定宁德海域浅层气的成因为生物成因浅层气,同时讨论了浅层气对近海海洋工程施工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 海岸带 浅层气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洋口港地区埋藏古潮成砂脊年代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3
10
作者 蒋仁 曾剑威 +5 位作者 刘凯 劳金秀 于俊杰 彭博 赵玲 李长波 《华东地质》 2019年第1期11-18,共8页
江苏如东县洋口港地区普遍发育末次冰盛期(MIS 2)"第一硬粘土层"。全新世早期,该区暴露侵蚀,仅局部地区发育潮汐水道。全新世中期(7 000 a B.P.)以来,在最大海侵作用影响下,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以潮坪沉积为主;高海平面时期(5 22... 江苏如东县洋口港地区普遍发育末次冰盛期(MIS 2)"第一硬粘土层"。全新世早期,该区暴露侵蚀,仅局部地区发育潮汐水道。全新世中期(7 000 a B.P.)以来,在最大海侵作用影响下,研究区大部分地区以潮坪沉积为主;高海平面时期(5 220 a B.P.),研究区大部分地区处于水下沉积环境;随着海平面下降,北部地区发育古潮成砂体,属于滨海潮坪—潮成砂脊沉积体系。根据地层沉积特征,识别出4期埋藏古潮成砂脊。地层AMS14C年龄表明,4期砂脊是依次在5 220~1 000 a B.P.沉积形成的,反映了潮汐动力作用下古潮成砂脊的动态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成砂脊 岩相古地理 全新世海侵 洋口港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顶部冰后期地层的沉积特征 被引量:8
11
作者 魏乃颐 杨献忠 +5 位作者 于俊杰 蒋仁 赵玲 张宗言 马雪 劳金秀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0年第2期79-86,共8页
钻探证实,镇江市谏壁镇长江北岸高桥镇北部埋藏硬粘土层,之上为冰后期松散沉积物。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粘土质粉砂、砂泥互层,中部局部夹含细砾中细砂,顶部见淤泥质粘土;夹数十层植物炭屑层;以水平纹理为主,局部见小型交错层理、... 钻探证实,镇江市谏壁镇长江北岸高桥镇北部埋藏硬粘土层,之上为冰后期松散沉积物。沉积物主要为粉砂、粘土质粉砂、砂泥互层,中部局部夹含细砾中细砂,顶部见淤泥质粘土;夹数十层植物炭屑层;以水平纹理为主,局部见小型交错层理、波状层理。表明冰后期以来该地处于水动力较弱的河湖环境,为多期湖沼相沉积夹汉道河流相沉积,局部有海相沉积物加入。根据碳化植物碎屑^14C年龄,推测冰后期底界年龄约13000aBP,海侵到达该地的时间约为9000aBP,海侵最高位时间约为6500aBP。冰后期平均沉积速率约为4.9m/ka,湖沼相3.4~6m/ka,河流相10~15m/ka。对全新统的底界年龄和海相层的埋藏深度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冰后期地层 全新世 松散沉积层 14C年龄 镇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镇江——泰州段)崩岸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8
12
作者 于俊杰 魏乃颐 +4 位作者 蒋仁 劳金秀 马雪 张宗言 赵玲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3年第2期127-132,共6页
本文以长江镇江-泰州段岸坡岩土体变形破坏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崩岸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对长江嘶马弯道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确定镇江-泰州段江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洗崩、条崩、窝崩,以窝崩破坏性最强,条崩次之;成... 本文以长江镇江-泰州段岸坡岩土体变形破坏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崩岸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对长江嘶马弯道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确定镇江-泰州段江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洗崩、条崩、窝崩,以窝崩破坏性最强,条崩次之;成因机制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流水动力条件为主,气候、人类活动、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次之;总结了崩岸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提出该段长江江岸坍塌的防治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岸地质灾害 成因机制 防治建议 长江 嘶马弯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古环境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蒋仁 杨祝良 +4 位作者 于俊杰 劳金秀 柯学 曾剑威 彭博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4年第4期263-269,共7页
选取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分属东台和南通第四纪地层小区)的5个实测钻孔,以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共划分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Q... 选取长江三角洲北翼兴化-通州地区(分属东台和南通第四纪地层小区)的5个实测钻孔,以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和磁性地层为基础,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方法,对研究区第四纪地层进行初步划分,共划分出下更新统(Qp1)、中更新统(Qp2)、上更新统(Qp3)和全新统(Qh)4个地层单元。讨论了区内第四纪以来岩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及古河道变迁的过程。研究区内北部东台地层小区第四纪以来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南部南通地层小区第四纪早期以陆相河湖沉积为主,中晚期为海陆交互沉积。第四纪以来古河道在海安以南区域摆动,至晚更新世晚期南移接近现长江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北翼 第四纪地层 古河道变迁 岩相古地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中生代以来地层特征及其沉积-构造响应--以SHJ02钻孔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蒋仁 曾剑威 +6 位作者 刘凯 李长波 周效华 赵玲 于俊杰 彭博 劳金秀 《华东地质》 2020年第2期97-107,共11页
江苏泗洪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演化及现今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泗洪段多期构造活动。新近纪—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沉积基底起伏特征和沉积物堆积过程。文章以泗洪段SHJ02钻孔为例... 江苏泗洪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沉积盆地演化及现今地形地貌的形成,主要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泗洪段多期构造活动。新近纪—第四纪松散沉积物完整记录了新构造运动控制下的沉积基底起伏特征和沉积物堆积过程。文章以泗洪段SHJ02钻孔为例,在钻孔岩心特征分析及地层序列划分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区古地理环境及构造演化特征。SHJ02钻孔孔深246.00 m,自上而下揭示的地层包括:第四系(埋深0~47.43 m)、新近系(埋深47.43~239.52 m)、晚白垩世红层(埋深239.52~242.70 m)及早白垩世火山岩(埋深>242.70 m)。该区晚中生代—新生代地层序列和沉积格架特征,揭示了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晚白垩世断陷沉积、古近纪隆升剥蚀、新近纪伸展环境下河-湖相沉积,以及第四纪晚期挤压背景下快速隆升的构造演化过程。新近纪—第四纪河道演化变迁、河-湖相频繁交替等沉积体系的快速转换是对郯庐断裂带泗洪段新构造运动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系 第四系 地层序列 新构造运动 郯庐断裂带泗洪段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北翼ZKA4钻孔剖面第四纪磁性地层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4
15
作者 蒋仁 于俊杰 +2 位作者 劳金秀 曾建威 彭博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7期30-34,共5页
对长江三角洲北翼南通地区ZKA4钻孔岩心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302.7 m的岩心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Brunhes)、松山负向极性时(Matruyama)和部分高斯正极性时(Gauss)。在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处理和测试的基础上,应用磁性地层、... 对长江三角洲北翼南通地区ZKA4钻孔岩心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结果表明,302.7 m的岩心记录了布容正向极性时(Brunhes)、松山负向极性时(Matruyama)和部分高斯正极性时(Gauss)。在系统古地磁样品采集、处理和测试的基础上,应用磁性地层、AMS^(14)C加速器测年等方法,结合岩性特征,对ZKA4钻孔剖面进行了详细地层划分,分别确定了下更新统、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的埋深及沉积厚度,其中Q/N界线位于291.72 m处,Qp^1/Qp^2、Qp^2/Qp^3、Qp^3/Qh界线分别定位于189.39 m、132.44 m和26.14 m处。本项研究结果为该区域第四纪地层划分对比、古地理环境演化及岸线变迁等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地层年代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北翼 第四纪 ZKA4孔 磁性地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冰后期古河谷沉积特征及其沉积中心的变迁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献忠 魏乃颐 +5 位作者 马雪 蒋仁 于俊杰 张宗言 赵玲 劳金秀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0年第3期176-184,共9页
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大港)河段冰后期地层层序可分为早期海侵层序和中、晚期海退层序。早期海侵层序主要包括下部冰消期近源辫状河流相、中部河流相、上部河漫滩相,为一套海进式河床充填层序,在垂向上具有该河段独有的三层结构特点。... 长江三角洲江都-镇江(大港)河段冰后期地层层序可分为早期海侵层序和中、晚期海退层序。早期海侵层序主要包括下部冰消期近源辫状河流相、中部河流相、上部河漫滩相,为一套海进式河床充填层序,在垂向上具有该河段独有的三层结构特点。中、晚期海退层序主要包括前三角洲相、三角洲前缘相和三角洲平原相,在垂向上也具有三层结构特点。冰后期以来,古长江的江面宽度不断变化,沉积中心位置也随之发生多次较大调整:冰消期至全新世早期,中心位置曾不断向南偏移;从全新世中期开始,其中心位置开始北移直至最大海侵结束;最大海侵后,随着三角洲不断进积,其中心位置也开始节节南移直至现今位置;从最大海侵到现在,古长江中心位置可能向南移动大约15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后期 长江三角洲 地层层序 江都市和镇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冰后期孢粉组合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17
作者 于俊杰 蒋仁 +5 位作者 劳金秀 张宗言 曾剑威 彭博 赵玲 杨祝良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2期61-68,共8页
依据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典型钻孔CSJA6孔中冰后期孢粉分布情况,结合有孔虫分析以及6个样品的AMS^(14)C年龄,自下而上初步建立了冰后期3个有时间标定的孢粉组合,分别为:Ⅰ.Quercus-Lipuidambar-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早全... 依据长江三角洲古河谷区典型钻孔CSJA6孔中冰后期孢粉分布情况,结合有孔虫分析以及6个样品的AMS^(14)C年龄,自下而上初步建立了冰后期3个有时间标定的孢粉组合,分别为:Ⅰ.Quercus-Lipuidambar-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早全新世;Ⅱ.Quercus-Castanopsis-Cyperaceae-Pteris组合,时代属于早-中全新世;Ⅲ.Quercus-Ulmus-Artemisia-Polypodiacea组合,时代属于中-晚全新世。3个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古气候演变过程为凉干—热湿—温干,这与中国的气候大环境较为一致,且与本区前人研究成果亦做了相应的对比,依然具有较好的可对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古河谷 冰后期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刘圩幅1:50 000地质图数据库
18
作者 蒋仁 曾剑威 +5 位作者 刘凯 李长波 于俊杰 彭博 赵玲 劳金秀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2期42-52,共11页
江苏刘圩幅(I50E015017)1:50 000地质图数据集由系统库、地质图及空间数据库、成果报告及附图附表组成。该图幅在充分利用前人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地质解译、地球物理与地质钻探勘探、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大比例尺填图等... 江苏刘圩幅(I50E015017)1:50 000地质图数据集由系统库、地质图及空间数据库、成果报告及附图附表组成。该图幅在充分利用前人调查研究资料基础上,采用遥感地质解译、地球物理与地质钻探勘探、路线地质调查、实测剖面和大比例尺填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区内郯庐断裂带空间结构、新近纪与第四纪沉积特征、构造活动性等进行了详细的调查。通过构造地貌解析、构建地球物理和地质钻探联合剖面、露头尺度解剖,查明了郯庐断裂带泗洪地区深部及地表出露特征、新近系与第四系三维结构,结合年代学研究,发现F_(2)断层晚更新世活动证据。恢复了区域晚中生代以来构造和古地理古环境演化历史,划分了区域白垩纪断陷沉降、古近纪挤压隆升、新近纪伸展断陷和晚第四纪以来的再次挤压隆升共4期构造演化阶段。提出晚第四纪区域由伸展断陷向挤压隆升的构造转换事件。图幅数据库是刘圩幅区域地质调查的综合性成果,由主图和角图构成,并附简要说明,涵盖了区内新元古代、中生代、新生代沉积(岩)地质体及其构造属性特征,充分反映了该地区自中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与沉积响应过程、新构造与活动构造特征,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深部结构与构造演化、活动构造与地震防灾等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泗洪县 刘圩幅 1:50000 I50E015017 地质图 数据库 江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三沙湾90 ka以来沉积物来源及环境演变研究
19
作者 于俊杰 刘平 +5 位作者 林丰增 王继龙 丁大林 彭博 武彬 劳金秀 《华东地质》 2022年第1期30-39,共10页
三沙湾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湾,也是中国东部典型的基岩半封闭海湾,其冲淤变化受山溪性河流和潮汐输运泥沙量变化影响,明确物源演变特征对于研究湾内沉积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沙湾NDGK2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地层序列和年代框架研究... 三沙湾是福建省最大的海湾,也是中国东部典型的基岩半封闭海湾,其冲淤变化受山溪性河流和潮汐输运泥沙量变化影响,明确物源演变特征对于研究湾内沉积演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以三沙湾NDGK2钻孔为研究对象,在前期地层序列和年代框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重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揭示90 ka以来的物源演变特征,进一步揭示三沙湾在全球气候海平面波动下的环境演变规律。重矿物分析显示:MIS5、MIS3和MIS1高海面阶段以自生矿物为主,锆石含量相对较低,ZTR指数较低;MIS4和MIS2低海面阶段以褐铁矿为主,锆石含量相对较高,ZTR指数较高。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MIS5、MIS3和MIS1高海面阶段Ti、Ba、Ni含量相对较高;MIS4和MIS2低海面阶段Ni、Ba含量相对较低。重矿物特征及地球化学指标揭示了90 ka以来高海面阶段悬浮泥沙主要来源于潮流输入的海域泥沙,低海面阶段泥沙主要来源于亚热带气候下以霍童溪为代表的当地河流。相比内陆地区,沉积物物源指标及孢粉组合特征均表明宁德地区对全球降温事件的响应并不敏感,冰期河流仍较发育。轨道时间尺度上,相比陆源物质输入,海平面上升才是三沙湾泥沙淤积的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矿物 地球化学 三沙湾 物源 海平面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约束反演构建郯庐断裂带泗洪浅覆盖区隐伏基岩地质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长波 蒋仁 +6 位作者 曾剑威 刘凯 赵玲 于俊杰 彭博 劳金秀 周效华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5-435,共11页
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建立覆盖区的基岩地质模型往往需要大量的地质与岩石物性资料,同时受地质先验信息、人为因素等干扰严重。运用重力异常钻孔约束反演的方法尝试构建浅覆盖区基岩地质模型,探讨在人为介入较少的情况下快速高效构建包含基... 利用重力异常数据建立覆盖区的基岩地质模型往往需要大量的地质与岩石物性资料,同时受地质先验信息、人为因素等干扰严重。运用重力异常钻孔约束反演的方法尝试构建浅覆盖区基岩地质模型,探讨在人为介入较少的情况下快速高效构建包含基岩面起伏特征、断裂展布、密度分布等要素的地质模型的可行性。在郯庐断裂泗洪地区的地质调查实际应用中,对区内布格重力异常采用小波多尺度分解的方法进行基岩面异常场提取,随后联合运用小波断裂分析、线性回归反演、视密度填图等方法构建了该区域的隐伏基岩地质模型。结果显示,在不需要大量地质先验信息的情况下,该系列方法能够快速高效地构建覆盖区地质模型。结果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基岩面构造及物性特征,并且细化郯庐断裂带泗洪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对于郯庐断裂地区的构造演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同时为探索较少人为干预的地球物理数据反演覆盖区隐伏基岩的方法研究提供一定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 重力异常反演 小波多尺度分解 泗洪 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