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墨天牛OBP基因MaltOBP2和MaltOBP6的克隆、序列分析及组织表达谱和原核表达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钱凯 冯波 +3 位作者 巫诩亮 劳冲 沈幼莲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6-506,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嗅觉识别寄主植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的结构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得到的Malt OBP2和Malt OBP6基因序列和...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Hope在嗅觉识别寄主植物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气味结合蛋白(odorant binding proteins,OBPs)的结构及功能。【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得到的Malt OBP2和Malt OBP6基因序列和蛋白结构进行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Malt OBP2和Malt OBP6在松墨天牛雄虫不同组织和时空中的表达差异,利用p ET32a(+)原核表达载体对Malt OBP2和Malt OBP6进行了诱导蛋白表达。【结果】本研究得到两个松墨天牛气味结合蛋白基因——Malt OBP2(Gen Bank登录号:KP120891)和Malt OBP6(Gen Bank登录号:KP120892),ORF长度分别为402 bp和408 bp,翻译的氨基酸序列均含有4个保守的半胱氨酸位点,表明得到的两个OBP基因的编码蛋白均属于Minus-C OBP亚家族;推导的两个OBP蛋白均有6个α螺旋区域,且α螺旋区域在两个蛋白的位置非常相似,但是两个OBP蛋白推测的配体结合位点和位点极性却完全不同。组织表达模式表明,Malt OBP2和Malt OBP6在成虫头部、触角、下颚(唇)须、腹部末端和足中均有表达,表达程度不一,但都在头部显著表达,触角中的表达量相比其他组织中较低或只是持平。发育表达结果表明,Malt OBP2在蛹触角中的表达量最高,而Malt OBP6在幼虫头部的表达量最高。本研究成功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Malt OBP2和p ET32a-Malt OBP6,并进行了OBP蛋白诱导表达,低温(16℃和20℃)条件利于蛋白表达在上清液中,延长诱导表达时间(12 h)可以增加蛋白的表达量。【结论】本研究从松墨天牛体内得到了Minus-C OBP蛋白亚家族的两个基因Malt OBP2和Malt OBP6,通过配体结合位点推测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通过组织表达谱结果推测这两个OBP基因在松墨天牛中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嗅觉识别,或还有味觉感受、化学感受等其他生理功能。本研究结果为两个OB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为探索松墨天牛的化学感受机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墨天牛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谱 蛋白结构 原核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纹夜蛾触角叶神经元及其对植物气味和性信息素的反应 被引量:4
2
作者 万新龙 李江辉 +1 位作者 劳冲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3-236,共14页
【目的】探索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触角叶结构及其神经元对植物气味和性信息素的神经识别机制。【方法】利用共聚焦激光技术扫描斜纹夜蛾成虫触角叶结构,同时采用多通道电生理技术(multi-unit recording,MR)记录斜纹夜蛾触角叶对6... 【目的】探索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触角叶结构及其神经元对植物气味和性信息素的神经识别机制。【方法】利用共聚焦激光技术扫描斜纹夜蛾成虫触角叶结构,同时采用多通道电生理技术(multi-unit recording,MR)记录斜纹夜蛾触角叶对6种寄主植物气味化合物(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水杨醛、乙酸叶醇酯和己烯醛)及性信息素顺9反11十四碳二烯乙酸酯和顺9反12十四碳二烯乙酸酯的反应;并在风洞中测定分析斜纹夜蛾对上述化合物的定向行为反应。【结果】共聚焦激光扫描结果显示,雄性和雌性斜纹夜蛾触角叶内分别密集地分布有67和66个神经纤维球;而雌性斜纹夜蛾触角叶内的纤维球总体积和平均体积都高于雄性。负责识别和追踪性信息素的扩大型纤维球复合体(macroglomerular complex,MGC)只在雄性斜纹夜蛾触角叶内发现。MR试验结果显示斜纹夜蛾触角叶内神经元具有3种自发放电模式:稀疏放电(不规则的放电频率)、温和放电(宽而慢的放电频率)和密集放电(暴发性的放电频率)。同时,斜纹夜蛾触角叶神经元对所有刺激的气味表现出3种反应类型:兴奋性、抑制性和无反应。神经元对气味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反应以及无反应取决于刺激化合物的结构和浓度。雌虫的触角叶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和单一的植物气味表现出很小的反应,而雄虫对两种性信息素以及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和水杨醛具有很强的兴奋性反应。斜纹夜蛾风洞试验也显示绝大部分的斜纹夜蛾雄虫都选择停留在性信息素和芳香族化合物上,这与MR的结果一致。【结论】神经元的反应强度和刺激化合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根据不同的神经元和刺激化合物而有所不同。在测试的浓度范围内,雄虫触角叶神经元对性信息素的反应强度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加强,但是除乙酸叶醇酯外,对其他植物气味的反应强度在测试的浓度范围内没有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触角叶 神经元 多通道电生理记录 植物气味 性信息素 神经纤维球 风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雄蛾嗅觉相关基因abp,pbp和o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林欣大 劳冲 +1 位作者 姚云 杜永均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37-243,共7页
【目的】信息素是个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分子,研究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于增加性信息素作用机理的认识及其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探究在性信息素刺激... 【目的】信息素是个体之间传递信息的重要分子,研究性信息素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嗅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于增加性信息素作用机理的认识及其应用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实时定量PCR(qRTPCR)技术探究在性信息素刺激处理条件下,斜纹夜蛾成虫嗅觉相关基因abp,pbp和or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性信息素在田间诱捕斜纹夜蛾雄蛾,并通过自动计数器记录每小时诱虫量,从而间接显示其交配行为的节律性。【结果】斜纹夜蛾雄虫触角中嗅觉相关基因abp,pbp和or的表达具有节律特性。经性信息素化合物(Z9,Z11-14:OAc+Z9,Z12-14:OAc)刺激处理后,abp,pbp和or表达量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通过记录田间性信息素诱捕器在一天中不同时间段内诱捕的雄蛾数量,发现诱捕到的斜纹夜蛾也具有节律特性。【结论】基因表达水平上的节律特性可能与雄虫交配活动的节律相关联,说明性信息素处理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其节律及其对性信息素的神经反应。这一结果也首次从基因水平证明性信息素的刺激处理提高了周缘神经系统对性信息素反应的敏感性,有助于我们理解性信息素作用的分子机理,对迷向及性诱和测报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纹夜蛾 性信息素 信息素结合蛋白 气味受体 节律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除草剂防治加拿大一枝黄花的效果及其对青菜发芽率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徐绍清 劳冲 房聪玲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7期152-153,共2页
本试验以草甘膦+甲磺隆、草甘膦+使他隆、草甘膦、森草净、草甘膦+百草枯、清水对照6种处理,喷治加拿大一枝黄花老植株或割刈老植株后萌发的新植株。结果表明:森草净防效最彻底、最持久,中长期防效均好,草甘膦+甲磺隆的中期防效很好,草... 本试验以草甘膦+甲磺隆、草甘膦+使他隆、草甘膦、森草净、草甘膦+百草枯、清水对照6种处理,喷治加拿大一枝黄花老植株或割刈老植株后萌发的新植株。结果表明:森草净防效最彻底、最持久,中长期防效均好,草甘膦+甲磺隆的中期防效很好,草甘膦+百草枯的早期防效则较好;在单位面积施药量相同时,新株往往更容易防控。人工拔除费用为3320元/hm2,稍低于先割刈老植株再对萌发新株药防的3470-3870元/hm2,直接喷防老植株的费用为920-1320元/hm2,仅为人工拔除的1/3左右。8个月后,对上述施药区进行青菜播种试验,结果发芽率无显著差异,药防对后茬作物发芽不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一枝黄花 农药防治 青菜 发芽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材线虫病发生林地松树枯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周勤明 劳冲 +1 位作者 徐绍清 沈幼莲 《华东森林经理》 2016年第4期53-56,共4页
对马尾松-黑松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构成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松死亡率高于马尾松,两者比例为1:0.39;7月15日至8月15日是死亡高峰期,早期:中期:近期=1:0.22:0.10;枯死树径阶构成与林相自然径阶一致,平均为17.5cm;枯死木的质量... 对马尾松-黑松混交林松材线虫病疫木构成及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松死亡率高于马尾松,两者比例为1:0.39;7月15日至8月15日是死亡高峰期,早期:中期:近期=1:0.22:0.10;枯死树径阶构成与林相自然径阶一致,平均为17.5cm;枯死木的质量明显低于健康木,健康木重量:胸径=7.857kg/cm,而枯死木重量:胸径=2.647kg/cm,后者只及前者的3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黑松 松材线虫病 松墨天牛 松疫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东平原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初探
6
作者 王正加 劳冲 +2 位作者 章建红 陆明仙 吴仙花 《浙江林业科技》 2002年第3期59-61,共3页
对浙东平原林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探索思路。
关键词 问题 浙东平原 林业生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溪桔小实蝇发生规律与防控技术 被引量:5
7
作者 劳冲 沈幼莲 虞德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09年第16期118-119,共2页
通过连续2年对浙江慈溪柑桔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监测,结合气温、寄主及不同试验点等因素对诱捕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发生数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其虫口高峰期因寄主不同而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桔小... 通过连续2年对浙江慈溪柑桔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进行监测,结合气温、寄主及不同试验点等因素对诱捕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发生数量与气温密切相关,其虫口高峰期因寄主不同而不同。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桔小实蝇发生与为害,可取得较好的防控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桔小实蝇 发生规律 防控技术 浙江慈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沿海围垦区梨树栽培
8
作者 劳冲 蒋建绒 《林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沿海围垦区 梨树 栽培技术 建园 定植 园艺管理
原文传递
慈溪市蔗扁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 被引量:4
9
作者 沈幼莲 劳冲 冯林国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7-370,共4页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在浙江省慈溪市1 a发生3代,危害植物有14科25种,以幼虫在寄主内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到6月上旬,7月上旬到8月中旬,9月上旬到11月,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7月上旬至10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下... 蔗扁蛾Opogona sacchari在浙江省慈溪市1 a发生3代,危害植物有14科25种,以幼虫在寄主内越冬,成虫发生期分别为4月下旬到6月上旬,7月上旬到8月中旬,9月上旬到11月,幼虫危害期分别为5月上旬至8月上旬,7月上旬至10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下旬。成虫夜间羽化、活动,需补充营养。幼虫7龄,室内可以用生番薯Ipomaea batatas片为人工饲料进行饲养,幼虫有相互残杀习性。在幼虫期,用10%可湿性吡虫啉粉剂7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倍液喷雾防治蔗扁蛾,效果较好;用1.8%阿维菌素乳油稀释1 000倍浸泡受害巴西木0.5 h防治蔗扁蛾,3 d后平均死亡率达9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蔗扁蛾 生物学特性 药剂防治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杨梅虫害种类及其发生规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来燕学 沈幼莲 +1 位作者 劳冲 李百万 《浙江林业科技》 2003年第2期38-40,44,共4页
连续3a对慈溪、余姚不同杨梅林分的害虫种类调查及分类鉴定,结果表明,为害杨梅的害虫共有30种,分属5目20科26属。杨梅各害虫因不同的生物学特牲而在林间表现出不同的时空(时间和空间)规律。
关键词 宁波市 杨梅 虫害 种类 发生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蔗扁蛾综合防控技术规程初探
11
作者 劳冲 沈幼莲 虞德明 《安徽农学通报》 2009年第15期143-143,175,共2页
蔗扁蛾具寄主范围广、为危害隐蔽严重、易传播等特点,采取单一防治措施防控困难。在对蔗扁蛾生物学及为害特性研究观察基础上定相应技术规范,采用综合防控措施,控制蔗扁蛾发生与为害,有较好的防控效果。
关键词 蔗扁蛾 综合防控 规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梨园蚧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 被引量:1
12
作者 沈幼莲 劳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31,共2页
梨圆蚧为国内森林植物检疫对象 ,本文对梨圆蚧在浙江慈溪的发生危害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 。
关键词 梨圆蚧 危害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绒寄甲人工繁育及其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作用
13
作者 沈幼莲 徐绍清 +2 位作者 劳冲 周勤明 毛国尧 《现代园艺》 2016年第20期5-8,共4页
以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幼虫为寄主,对花绒寄甲在实验室的产卵行为、产卵量及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绒寄甲能被松褐天牛幼虫诱集产卵,卵产于紧邻松褐天牛幼虫的卵卡内;卵成扇形排列,每扇面卵量在26~115... 以松材线虫病的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幼虫为寄主,对花绒寄甲在实验室的产卵行为、产卵量及对松褐天牛幼虫的寄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花绒寄甲能被松褐天牛幼虫诱集产卵,卵产于紧邻松褐天牛幼虫的卵卡内;卵成扇形排列,每扇面卵量在26~115粒。花绒寄甲产卵量取决于成虫个体的大小,大个体花绒寄甲成虫平均产卵135.88粒/头,中个体平均产卵70.50粒/头,小个体平均产卵33.68粒/头,即,大个体∶中个体∶小个体=4.03∶2.09∶1;花绒寄甲卵孵化后,即可对松褐天牛幼虫进行寄生,寄生率达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绒寄甲 松褐天牛 松材线虫 成虫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小潜细蛾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杨梅树上的空间分布
14
作者 沈幼莲 劳冲 +2 位作者 郑世伟 胡利强 毛国尧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2,共3页
杨梅小潜细蛾是杨梅树上重要叶部害虫,在慈溪1年发生2代,以幼虫潜叶危害形成泡状斑。一头幼虫形成一个泡状斑,每叶一般有泡状斑1~5个,多达15个,造成叶片皱缩扭曲,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杨梅减产。杨梅小潜细蛾泡状斑主要分布在树体下部,与... 杨梅小潜细蛾是杨梅树上重要叶部害虫,在慈溪1年发生2代,以幼虫潜叶危害形成泡状斑。一头幼虫形成一个泡状斑,每叶一般有泡状斑1~5个,多达15个,造成叶片皱缩扭曲,影响光合作用,导致杨梅减产。杨梅小潜细蛾泡状斑主要分布在树体下部,与中、上部有显著差异,但东西南北方位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 小潜细蛾 生物学特性 空问分布 农业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溪栀子花病虫发生情况及其防治措施
15
作者 郑世伟 劳冲 《浙江林业科技》 2004年第2期53-54,共2页
介绍了栀子花在慈溪市的主要病虫发生状况,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栀子花 病害 炭疽病 褐斑病 黄化病 虫害 红蜡蚧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小细蛾在慈溪市的发生与防治
16
作者 毛国尧 董建国 +2 位作者 沈幼莲 劳冲 郑世伟 《植保技术与推广》 2003年第6期21-22,共2页
调查结果表明,杨梅小细蛾在慈溪市1a发生2代,世代重叠明显,以幼虫在叶部泡状斑中越冬。其发生分布与为害以树体下部叶片为主,在9~10月主治第二代幼虫是防治的关键,可选用20%杀灭菊酯2000倍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喷洒树冠下部,防效良好。
关键词 杨梅小细蛾 发生 防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