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同步辐射类同轴成像技术在大鼠肝脏小叶结构微血管显微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刘骏桢 林江 +4 位作者 严福华 彭屹峰 吕巍巍 邓彪 杨群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2-118,共7页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类同轴X线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对大鼠肝脏样本进行成像研究,旨在评价类同轴相衬成像技术在肝脏细微结构成像方面的意义。方法随机将6只C57BL大鼠分为两组,一组麻醉后直接开腹取肝脏标本,另一组麻醉后经肠系膜上静脉插管,... 目的利用同步辐射类同轴X线相位衬度成像技术对大鼠肝脏样本进行成像研究,旨在评价类同轴相衬成像技术在肝脏细微结构成像方面的意义。方法随机将6只C57BL大鼠分为两组,一组麻醉后直接开腹取肝脏标本,另一组麻醉后经肠系膜上静脉插管,注入生理盐水置换肝脏血管内血液,结扎肝脏血管及胆管后取出肝脏标本,经4%甲醛溶液固定后在上海光源X射线成像及生物医学应用光束站线BL13W1上进行成像,并与病理图片比较,随后对两组血管成像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管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使用空间分辨率为0.37μm的电荷耦合感光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注入生理盐水置换肝脏血管内血液并经干燥后,同步辐射类同轴技术能清晰显示大鼠肝脏的肝小叶结构,能分辨肝小叶中央静脉、肝板、肝窦间隙等显微解剖结构。结论同步辐射类同轴相衬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大鼠肝脏血管及肝小叶微细解剖结构,对软组织脏器成像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在肝纤维化及肝肿瘤早期血管成像研究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 类同轴成像技术 相位成像 肝小叶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辐射X线相衬技术在肝血管成像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骏桢 林江 严福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935-937,共3页
X射线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随后广泛应用天医学临床诊断,给现代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传统X线成像技术,如X线透视、X线摄影及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均为吸收成像,对弱吸收、原予序数较低的组... X射线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随后广泛应用天医学临床诊断,给现代医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传统X线成像技术,如X线透视、X线摄影及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r tomography,CT)均为吸收成像,对弱吸收、原予序数较低的组织不能获得清晰的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位相相衬成像 放射摄影术 血管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螺旋CT用于体部动脉性病变的诊断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骏桢 林江 +1 位作者 王佩芬 陈刚 《中国临床医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8-730,共3页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MDCTA)及重建技术在体部动脉(除冠状动脉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2例患者(包括颈、椎动脉19例、肺动脉5例、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49例,双下肢动脉29例)行64-MDCTA检查,采用准直0.6... 目的:评价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64-MDCTA)及重建技术在体部动脉(除冠状动脉外)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2例患者(包括颈、椎动脉19例、肺动脉5例、胸腹主动脉及其分支49例,双下肢动脉29例)行64-MDCTA检查,采用准直0.625mm,层厚0.625mm,间隔0.5~0.625mm。应用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最大密度投影(maxi mum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显示技术(volume renderingtechnique,VRT)以及血管分析(vessel analysis,VA)软件进行图像重建及分析。结果:102例体部动脉病变中,CTA显示:颈动脉钙化斑块伴狭窄10例,颈动脉体瘤3例,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动脉鞘内神经源性肿瘤伴血管推移1例,椎动脉狭窄1例,椎动脉瘤1例,正常颈动脉2例,肺动脉栓塞4例,正常肺动脉1例,马凡氏综合征2例,大血管转位1例,胸、腹主动脉瘤15例,假性动脉瘤3例,夹层动脉瘤11例,夹层动脉瘤术后随访8例,脾动脉瘤1例,肾动脉斑块、狭窄2例,右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随访1例,腹主动脉瘤术后随访2例,椎体骨质增生压迫腹主动脉1例,正常主动脉1例,正常腋动脉1例,髂动脉瘤3例,股髂动脉血栓、闭塞4例,双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14例,下肢血管动静脉瘘3例,下肢动脉术后随访4例,正常双下肢动脉1例。以上几种重建技术均能显示病变发生部位、大小、形态、范围,对病变可从不同角度观察,VRT能三维立体显示病变,MPR、CPR、MIP均能显示血栓、钙化,MPR、CPR、VA能显示动脉管腔及支架腔内情况。102例中63例经手术或DSA证实。结论:64-MDCT能够全面清晰显示体部动脉病变,为患者提供快速及有效、可靠的诊断手段,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61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5
4
作者 沈洪 姚晨玲 +6 位作者 陶振钢 栾骁 宋振举 施东伟 孙湛 童朝阳 刘骏桢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 目的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减少急诊诊疗过程中的误诊。方法回顾性收集361例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以及诊疗手段。结果主动脉夹层发病年龄呈正态分布,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87.8%),非疼痛症状12.2%;首次阳性检查:冠脉造影0.8%,胸片4.7%,超声心动图19.9%,CT66.8%,MRI7.8%。胸片阳性率77.1%,超声心动图阳性率97.9%,CTA和MRI阳性率100%。异常心电图70.1%。结论主动脉夹层可发生于成人任何年龄段,临床以疼痛为主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可以作为初筛方法,CTA和MRI可以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临床表现 检查方法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超在评估急性肺栓塞患者预后中的价值 被引量:13
5
作者 黄君龄 陶振钢 +9 位作者 薛明明 刘骏桢 施东伟 姚晨玲 沈洪 宋振举 蔡映云 袁颖 童朝阳 舒先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98-402,共5页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心超表现,评估其在判断PE预后方面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97例经肺动脉造影或通气血流灌注检查的急性PE患者,其中有331病... 目的 观察急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的心超表现,评估其在判断PE预后方面的价值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97例经肺动脉造影或通气血流灌注检查的急性PE患者,其中有331病例进行了心超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2组,即右心功能正常或轻度受损组(normal and mildly impaired right heart function,No RVD组)和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组(acute 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RVD组).随访患者6个月的预后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331例急性PE患者中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例为95例(28.7%),未发生右心功能不全的病例为236例(71.3%).通过两组患者6个月的随访,发现RVD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No RV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心超表现中肺动脉高压(P=0.003,OR=4.13,95% CI:3.00~5.67),肺动脉增宽(P=0.005,OR=4.72,95%CI:2.70~8.26)和右室扩大(P=0.007,OR=163.92,95% CI:65.09~412.79)是评估PE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因子.结论 心超随访有助于急性PE患者的预后评价,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增宽、右室扩大可能是判断急性PE合并右心功能不全患者不良预后的心超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超声 肺栓塞 预后 肺动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3例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伟强 陶振钢 +5 位作者 施东伟 姚晨玲 童朝阳 林靖宇 刘骏桢 蔡映云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698-701,共4页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03-2012-03经我院急诊确诊的133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欧洲心血管协会制定的《2008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危险分层...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在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03-2012-03经我院急诊确诊的133例AP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欧洲心血管协会制定的《2008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的危险分层标准进行危险分层,并比较不同危险分层患者的心电图表现。133例APE患者中111例(83.5%)为非高危组,22例(16.5%)为高危组。结果V1-V4导联T波倒置、Ⅲ导联或V1导联sT段抬高及V1导联QR/qR型在高危组中更多见。多因素分析显示,V1~V4导联T波倒置(OR3.492,95%CI1.266-9.634,P=0.016)和V1导联QR/qR型(OR3.908,95%CI1.272~12.003,P:0.017)是预测APE患者高危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诊ECG有助于APE患者的危险分层。V1-V4导联T波倒置或V1导联QR/qR波是预测APE高危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栓塞(APE) 危险分层 心电图(EC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术前评估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6
7
作者 周旭 王建中 刘骏桢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61-667,共7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中重度阻塞性唾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术前评估远期疗效的价值,以提高中重度OSAHS患者UPPP...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中重度阻塞性唾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 OSAH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术前评估远期疗效的价值,以提高中重度OSAHS患者UPPP远期疗效的方法。方法38例经多导睡眠图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经过UPPP术前64排螺旋CT在平静呼吸相和Muller相两种状态下上气道三维重建及虚拟内窥镜处理后,根据各平面截面积的变化值分为3组,随访20-30个月,比较各组之间UPPP远期疗效、术前术后CT各测量值的变化,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探索UPPP最佳适应证。结果实验1组有效率100%、显效率83.33%、治愈率16.67%,实验2组有效率77.78%、显效率55.56%、治愈率11.1%,与1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3组有效率50%、显效率20%、治愈率为0,明显比1组、2组疗效下降。实验1组平静呼吸相和Muller相从鼻咽后区至舌根后区截面积的改善值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呈线性相关,最低动脉血氧饱和度改善值也与部分平面截面积的改善值呈线性相关。结论64排螺旋CT术前扫描对中重度OSAHS患者UPPP术前评估远期疗效具有重要价值,对于Muller相软腭后区或悬雍垂后区截面积较平静呼吸相减少≥75%或完全闭塞,且舌根后区、会厌后区、鼻咽后区截面积减少≤50%的患者,UPPP远期疗效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上气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材料镫骨赝复体术后听力效果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黄新生 姚文娟 +4 位作者 付黎杰 谢晓凤 刘骏桢 林江 聂喜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5-81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镫骨赝复体对镫骨置换术后听力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提供的人体正常耳CT扫描结果,用自编软件将CT扫描数值化并导入PATRAN重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动力学的传导振动原理,对正常的听小骨结构进行... 目的探讨不同材料的镫骨赝复体对镫骨置换术后听力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提供的人体正常耳CT扫描结果,用自编软件将CT扫描数值化并导入PATRAN重建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动力学的传导振动原理,对正常的听小骨结构进行动力数值计算分析,并与目前已报道的试验结果对比。对同种置换方式下采用不同材料(不锈钢、钛合金、生物陶瓷)的镫骨赝复体所重建的听骨链结构进行动力数值计算分析,并与正常的听骨链结构力学行为进行对比。结果本文所建立的中耳三维有限元模型形态符合人体中耳,由该模型计算所得频率响应曲线与新鲜颞骨测试所得频率响应曲线其大小及分布基本一致。钛合金材料的镫骨赝复体振幅和正常人体的镫骨底板振幅最为接近,生物陶瓷次之,而不锈钢镫骨赝复体最差。结论采用钛合金镫骨赝复体术后听力恢复最好。钛合金是一种理想的制作镫骨赝复体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小骨 有限元 赝复体 手术效果 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吞咽困难和言语含糊为表现的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4
9
作者 黄纯臣 王钦 +3 位作者 马昱 毛悦时 刘骏桢 张宇浩 《中国临床医学》 2012年第3期316-319,共4页
目的:通过个案报告及文献复习,企盼提高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以吞咽困难和言语含糊为主要表现的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VBD是一种以椎基底动脉的增长、增... 目的:通过个案报告及文献复习,企盼提高对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的认识。方法:分析2例以吞咽困难和言语含糊为主要表现的VBD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VBD是一种以椎基底动脉的增长、增粗及扭曲为主要特点的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除了脑干缺血或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干压迫所引起的症状以及脑积水以外,还包括吞咽困难和言语含糊。VBD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目前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抗凝治疗对部分患者可能有效,但有出血风险。结论:以吞咽困难和言语含糊为主要表现的VBD易被误诊和漏诊,临床医师应注意提高对VBD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 吞咽困难 言语含糊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容积扫描的时间域最大强度投影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供
10
作者 何思琦 方圆 +4 位作者 朱亚新 孙佳琦 刘骏桢 董智慧 林江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1-646,共6页
目的分析时间域最大强度投影(tim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MIP)用于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了16例拟行单腿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行术前单... 目的分析时间域最大强度投影(time 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t-MIP)用于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的可行性和可重复性。方法前瞻性纳入了16例拟行单腿干细胞移植治疗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行术前单时相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single phase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sCTA)、术前术后两次320排容积CT灌注(CT perfusion,CTP)扫描、踝肱指数(ankle-branchial index,ABI)测量及Wong-Baker FACES疼痛评分。t-MIP图像与sCTA图像上显示的血管质量差异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两名观察者分别独立测定术前、术后小腿的血管容积,应用组间一致性(intra-class correlation,ICC)分析两者的测定一致性,配对t检验用于检验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患者小腿的血流状态变化,Pearson相关性分析研究小腿CT血管容积和ABI的相关性。结果共评价16条小腿。t-MIP图像显示小腿血管的质量明显优于sCTA图像,包括血管CT值、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P<0.001)及主观评分(P<0.05);sCTA图像和t-MIP图像分别显示小腿侧支血管23支及45支,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管容积较术前增加(P<0.05),观察者间对术前、术后血管容积评估的一致性好,ICC值分别为0.897和0.906。术后ABI较术前增加(P<0.05),但术前、术后Wong-Baker FACES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腿CT血管容积与ABI之间未发现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t-MIP可以提升容积CT图像对血管的显示质量,通过计算小腿血管容积可以定量评估干细胞移植治疗前后严重下肢缺血患者的小腿血流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大强度投影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肢缺血 干细胞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üller状态下64排螺旋CT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周旭 王建中 刘骏桢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通过对平静呼吸和Müller状态下的中重度OSAHS患者行CT扫描,了解Müller状态下上气道阻塞塌陷的具体部位、程度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经PSG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分别行平静呼吸和Müller状态下6... 目的:通过对平静呼吸和Müller状态下的中重度OSAHS患者行CT扫描,了解Müller状态下上气道阻塞塌陷的具体部位、程度及累及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0例经PSG确诊的中重度OSAHS患者分别行平静呼吸和Müller状态下64排VCT扫描,并经上气道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处理,比较2种状态下上气道各平面横截面积和各径线长度以及咽壁厚度、软腭悬雍垂长厚度、软硬腭角度、舌骨硬腭距离等指标。结果:平静呼吸时吸气末和Müller′s动作吸气末各平面截面积和径线比较,舌根后区及会厌后区的前后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所有气道径线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平面软组织厚度比较,软腭后区、悬雍垂后区、舌根后区左右侧壁软组织厚度及软腭后区的后壁厚度、悬雍垂软腭长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软硬腭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骨的位置在Müller′s动作时有显著的下移。结论:通过64排CT上气道三维重建和仿真内镜技术,可推测中重度OSAHS患者打鼾时上气道塌陷阻塞的具体部位、程度、累及范围,以及上气道各平面软组织的变化情况,其临床应用价值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阻塞性 上气道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