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S病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其在发病进程和发病机理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1
作者 刘顺爱 戴旺苏 +6 位作者 张剑平 冯鑫 何忠平 姚均 董庆鸣 宋淑静 刘志英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5-377,380,共4页
目的 :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中的意义 ,初步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并为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 目的 :通过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动态变化 ,探讨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中的意义 ,初步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并为SARS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回顾性动态观察我院收治的已治愈SARS病例和SARS死亡病例外周血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 ,评估外周血免疫细胞在SARS发病进程及预后中的作用。实验方法为流式细胞术检测和分析免疫细胞表面特异性荧光抗体标记 ,T细胞表面标志组合为CD3 CD8 CD4 5 CD4。结果 :所有治愈的SARS病人的CD4 + 和CD8+ T淋巴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可逆性下降 ,而所有的死亡病例有不可逆性显著下降 ,直至死亡。T细胞下降程度和维持的时间与病情密切相关。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4 + T淋巴细胞数为 30 5± 15 0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39± 6 9cells μl(P <0 .0 0 1) ,普通型SARS病例最低CD8+ T淋巴细胞数为 2 2 3± 89cells μl(P <0 .0 0 1)、重型为 171± 92cells μl(P <0 .0 0 1)。所有普通型病例和大部分重型病例T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个别重型病例低于正常或接近正常 ,恢复后普通型平均为 991± 2 86cells μl,重型平均为 5 4 5± 2 2 5cells μl。恢复时间有所不同 ,普通型平均为 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外周血 T淋巴细胞 动态变化 发病进程 发病机理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AIDS与肝炎病毒感染者CD4^+、CD8^+淋巴细胞数的比较 被引量:4
2
作者 刘顺爱 秦靖 +2 位作者 张卫华 张启云 徐克沂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2期561-563,共3页
探讨HIV携带者或AIDS病人(简称HIV/AIDS)与肝炎病毒感染者的CD4+、CD8+淋巴细胞变化,并进行比较。方法:用免疫磁珠法(DYNAbeads)检测CD4+、CD8+淋巴细胞数,用双侧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探讨HIV携带者或AIDS病人(简称HIV/AIDS)与肝炎病毒感染者的CD4+、CD8+淋巴细胞变化,并进行比较。方法:用免疫磁珠法(DYNAbeads)检测CD4+、CD8+淋巴细胞数,用双侧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全部HIV/AIDS的CD4+T淋巴细胞降低,且幅度大,83.4%低于500细胞/ul。在病毒性肝炎中降低的百分比和幅度均明显低于前者,只有28.8%低于55细胞/ul,且24.2%大于800细胞/ul。与同一水平CD4+细胞相对应的HIV/AIDSCD8+T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肝炎,CD8+细胞水平随CD4+T细胞增加而升高。CD4+细胞平均水平较高的HIV感染者自觉症状与CD4+T细胞数之间无直接相关关系,说明只用CD4+T细胞数来估计病人机体状态或只根据病人症状估计机体免疫状态是不太准确的。结论:HIV/AIDS与病毒性肝炎存在不同程度的CD4+、CD8+T淋巴细胞异常;CD4+T细胞是HIV/AIDS的重要指标,但不是绝对指标;CD8+T细胞与病人病情的变化及预后之间可能存在着很重要的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AIDS 病毒性肝炎 CD4^+T细胞 CD8^+T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叠延伸PCR法克隆重组复合干扰素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顺爱 浅野龙太郎 +3 位作者 郭晶晶 刘志英 余康康 徐道振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79-483,共5页
目的:用重叠延伸PCR(overlap extension PCR)法获得人工优化的干扰素-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基因,用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表达,鉴定表达的cIFN活性.方法:根据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人工设计cIFN的高表达基因,用over... 目的:用重叠延伸PCR(overlap extension PCR)法获得人工优化的干扰素-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基因,用原核表达系统对其进行表达,鉴定表达的cIFN活性.方法:根据大肠杆菌的偏爱密码子,人工设计cIFN的高表达基因,用overlap PCR法合成cIFN全基因,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其原核表达载体pRA-cIFN,在大肠杆菌BL21中进行高效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cIFN表达,用GuHCl阶段透析法进行蛋白变性、复性,用TALON(His)6亲和层析柱进行纯化,用ELISA、MTS比色定量法及血凝抑制试验检测cIFN的免疫活性和生物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cIFN全基因,其DNA长度与理论长度534 bp相符;用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cIFN原核表达载体pRA-cIFN,并用大肠杆茵BL21进行了高效表达。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结果显示,表达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其分子质量符合理论值23-3 kDa;用GuHCl阶段透析法成功进行包涵体蛋白的复性,亲和层析法纯化后cIFN的ELISA、MTS比色定量法及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表达蛋白具有明显的cIFN免疫学活性、剂量依赖性PLC/PRF/5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和HBsAg分泌抑制作用.结论:重叠延伸PCR法是获得重组复合基因的有效简便的方法,我们通过重叠延伸PCR法获得并表达的cIFN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细胞增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复合干扰素 重叠延伸PCR 原核表达 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HBsAgscFv与重组复合干扰素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及活性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刘顺爱 浅野龙太郎 +3 位作者 王学 熊谷泉 工藤俊雄 徐道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629-632,638,共5页
目的 :制备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单链抗体 (scFv)与重组复合干扰素 (consensusinterferon ,cIFN)的融合蛋白 ,并鉴定其活性。方法 :把人源抗HBsAgscFv cIFN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pRA cIFNscFv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BL2 1之后大... 目的 :制备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 (HBsAg)单链抗体 (scFv)与重组复合干扰素 (consensusinterferon ,cIFN)的融合蛋白 ,并鉴定其活性。方法 :把人源抗HBsAgscFv cIFN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pRA cIFNscFv转化到大肠杆菌菌株BL2 1之后大量表达抗HBsAgscFv cIFN融合蛋白。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鉴定表达蛋白 ,经纯化并变性复性包涵体蛋白后用ELISA、流式细胞仪、MTS非放射性活细胞比色定量法及HBsAg血凝抑制试验等进行融合蛋白的抗HBsAg抗体活性和干扰素活性测定。结果 :SDS PAGE和Westernblotting结果显示 ,抗HBsAgscFv cIFN融合蛋白在BL2 1大肠杆菌中大量表达 ,表达量超过 10mg L培养基 ;ELISA和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 ,所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抗HBsAg和IFNα的免疫活性 ,且特异性良好 ;MTS和HBsAg血凝抑制试验结果显示 ,融合蛋白具有明显的PLC PRF 5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和HBsAg分泌抑制活性 ,表明所获得的抗HBsAgscFv cIFN融合蛋白具有抗HBV病毒活性和HBV感染细胞增殖抑制活性。结论 :用基因工程方法成功制备了人源抗HBsAgscFv cIFN融合蛋白 ,此融合蛋白具有抗HBsAg抗体活性和IFNα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人源单链抗体 cIFN 融合蛋白 原核表达 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HBsAg抗体Fd段和L链高效表达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顺爱 王学 +2 位作者 何玉先 田波 徐道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89-291,共3页
目的 :选用高效表达载体分别高效表达人源抗HBsAg抗体的Fd段和L链 ,经包涵体纯化和变性复性使Fd段和L链之间形成二硫键 ,最终制备有活性、高产量的人源抗HBsAg基因工程抗体Fab。方法 :用PCR法从可溶性表达重组质粒抗HBsAgFadComb3扩增F... 目的 :选用高效表达载体分别高效表达人源抗HBsAg抗体的Fd段和L链 ,经包涵体纯化和变性复性使Fd段和L链之间形成二硫键 ,最终制备有活性、高产量的人源抗HBsAg基因工程抗体Fab。方法 :用PCR法从可溶性表达重组质粒抗HBsAgFadComb3扩增Fd段和L链后分别构建高效表达载体PQE32 Fd和PQE32 L ,并分别导入大肠杆菌M15中进行表达 ,用SDS PAGE筛选出高效表达克隆。结果 :SDS PAGE筛选的高效表达克隆M15 PQE32 Fd和M15 PQE32 L经IPTG诱导后以包涵体形式表达 ,其表达量很高。从高效表达克隆重新扩增Fd段和L链后进行测序鉴定发现所得的序列与已报道的抗HBsAg抗体Fab基因吻合率为 97%。结论 :虽然已有表达可溶性人源抗HBsAg基因工程抗体Fab的报道 ,但因其表达量低而不能实际应用。筛选出高效表达人源抗HBsAg抗体Fd段和L链的克隆 ,因为包涵体形式表达需经变性复性 ,虽然变性复性后其产量会受影响 ,但因表达量很高 ,所以还是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其包涵体变性复性条件仍需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人源抗体Fab 高效表达 乙肝 抗体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一种新的免疫方法制备抗NPY单克隆抗体 被引量:6
6
作者 刘顺爱 毕无邪 杨贵贞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92-94,共3页
本文报道了在8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中采用脾内微量免疫及腹腔植入联合免疫方法获得了两株分泌抗神经肽Y(NPY)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法测定腹水McAb的效价为10 ̄(-3)~10 ̄(-5)。E... 本文报道了在8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中采用脾内微量免疫及腹腔植入联合免疫方法获得了两株分泌抗神经肽Y(NPY)单克隆抗体(McAb)的杂交瘤细胞系,用ELISA法测定腹水McAb的效价为10 ̄(-3)~10 ̄(-5)。ELISA交叉试验结果表明,该McAb不与ACTH反应,两种McAb的亲和常数(Ka)各为1×10 ̄9M ̄(-1)和5×10 ̄7mol/L ̄(-1),抗原决定簇分析结果表明此两种McAb针对不同抗原决定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 腹腔植入 神经肽Y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性粒细胞与组织免疫损伤 被引量:9
7
作者 刘顺爱 杨贵贞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35-239,共5页
嗜酸性粒细胞(EO)的特殊球颗粒中含有主要碱性蛋白(MBP)、嗜酸性粒细胞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的神经毒素(EDN)、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等强碱性蛋白,脱颗粒引起上述物质的释放.EO通过强碱性蛋白和活性氧引起组织细胞损... 嗜酸性粒细胞(EO)的特殊球颗粒中含有主要碱性蛋白(MBP)、嗜酸性粒细胞离子蛋白(ECP)、嗜酸性粒细胞衍生的神经毒素(EDN)、嗜酸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EPO)等强碱性蛋白,脱颗粒引起上述物质的释放.EO通过强碱性蛋白和活性氧引起组织细胞损伤,EO还可以产生PAF,LTC_4,LTD_4等炎性介质而引起炎症反应,因而多种疾病可能与EO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性粒细胞 组织免疫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滋病发病及病程进展中的几个重要标志 被引量:4
8
作者 刘顺爱 王学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1998年第3期95-96,共2页
关键词 艾滋病 病理 病因 病毒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GV NS_5区重组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9
作者 刘顺爱 何玉先 +3 位作者 高建恩 何忠平 徐克沂 徐道振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52-452,共1页
HGV是1995年新报道的一种肝炎病毒,学者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HGV的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HGV感染的致病机理还有待于更多的实验研究和探索,如HGV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等。本文报道了抗H... HGV是1995年新报道的一种肝炎病毒,学者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HGV的分子生物学、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HGV感染的致病机理还有待于更多的实验研究和探索,如HGV在肝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等。本文报道了抗HGVNS5区重组抗原McAb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GV NS5区 重组抗原 单克隆抗体 制备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的免疫学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顺爱 李兴旺 邢玉兰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5年第3期95-96,F003-F004,共4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一种新的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传染病,在SARS发病进程中免疫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SARS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检测、SARS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和外周血细胞因子测定及...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是一种新的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传染病,在SARS发病进程中免疫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介绍SARS的特异性抗体和抗原检测、SARS病人外周血免疫细胞和外周血细胞因子测定及免疫病理学检查等,并探讨SARS的发病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免疫学检测 特异性抗体 抗原检测 免疫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sAg×抗CD3 diabody-cIFN原核表达及活性鉴定
11
作者 刘顺爱 郭晶晶 +3 位作者 余康康 刘志英 冯鑫 徐道振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4-407,共4页
目的构建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源化抗CD3双特异双链抗体(diabody)与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的融合蛋白(抗HBsAg×抗CD3 diabody-cIFN,简称S×3Db-cIFN)的表达载体,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 目的构建人源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人源化抗CD3双特异双链抗体(diabody)与重组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的融合蛋白(抗HBsAg×抗CD3 diabody-cIFN,简称S×3Db-cIFN)的表达载体,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表达,并鉴定表达蛋白的活性。方法对相关的模板重组载体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和T4连接酶的连接,构建目的重组载体pRA-cIFNSHOL和pRA-OHSL,经测序鉴定后分别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进行表达鉴定,用GuHCl阶段透析法重新折叠获得目的蛋白S×3Db-cIFN。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进行S×3Db-cIFN的抗HBsAg抗体活性和抗CD3抗体活性。结果成功构建了表达载体pRA-cIFNSHOL和pRA-OHSL,并实现了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表达后的重新折叠,获得了目的蛋白S×3Db-cIFN,蛋白复性率为24%。用ELISA和流式细胞术初步鉴定融合蛋白的活性,结果显示S×3Db-cIFN具有明显的抗HBsAg抗体活性和抗CD3抗体活性。结论用基因工程方法成功制备了人源(化)抗HBsAg×抗CD3 diabody与cIFN的融合蛋白,此融合蛋白具有抗HBsAg抗体活性和抗CD3抗体活性,有可能成为有效的抗HBV免疫导向药物,有待进一步探讨其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BSAG CD3 双链抗体 cIFN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病人外周血NK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及发病机理初探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剑平 冯鑫 +6 位作者 刘顺爱 戴旺苏 何忠平 董庆鸣 宋淑静 刘志英 姚均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78-380,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NK细胞和B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发病进程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SARS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动态变化 ,使用的NK细胞表面标志为CD16...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血NK细胞和B细胞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发病进程及发病机理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SARS病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动态变化 ,使用的NK细胞表面标志为CD16 + CD5 6、B细胞表面标志为CD19。结果分析用BD公司的MultiSet自动分析软件。结果 :随着病程的进展92 %的SARS病人B细胞先降后升或持续升高 ,少部分病人B细胞无改变或下降。NK细胞显示不同的个体差异 ,73.7%的病人显示典型的抗病毒免疫现象 ,即发病初期NK细胞数升高 ,恢复期NK细胞数下降 ,也有部分病人NK细胞无变化 (15 .8% )或升高 (10 5 % )。结论 :在SARS发病进程中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外周血 NK细胞 B淋巴细胞 动态变化 发病机理 非典型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对CCI_4急性肝损伤大鼠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剑平 魏红山 +7 位作者 刘顺爱 郭晶晶 张黔英 石小红 张四平 刘志英 冯鑫 吕洪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2638-2641,共4页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组(10mg/kg,5mg/kg和2.5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皮下注射CCl4(用等... 目的:研究依那普利对四氯化碳(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肝损伤和抗氧化功能的作用. 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药物干预组(10mg/kg,5mg/kg和2.5mg/kg)、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药物干预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皮下注射CCl4(用等体积的橄榄油稀释),以制备急性肝损伤的大鼠模型,正常对照组用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注射,用高(10 mg/kg)、中(5 mg/kg)、低(2.5 mg/kg)剂量依那普利分别对SD大鼠灌胃给药.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胆汁酸(TBA)的活性;用比色分析法测定超氧化歧化酶(T-SOD)、黄嘌呤氧化酶(X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的含量. 结果:依那普利显著降低因CCl4所致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正常对照组685±63 nkat/L<10 mg干预组1 241±168 nkat/L<5 mg干预组1 705±83 nkat/L<2.5 mg干预组2 302±174 nkat/L<模型对照组3 531±776 nkat/L),AST (正常对照组1 240±158nkat/L<10 mg干预组2 430±386 nkat/L<5 mg干预组2 788±522 nkat/L<2.5 mg干预组3 151±917 nkat/L<模型对照组3 372±138 nkat/L), ALP(10mg干预组2 567±159nkat/L<正常对照组2 659±248 nkatL<5 mg干预组3 212±198 nkat/L<2.5 mg干预组3 231±261 nkat/L<模型对照组3 609±346 nkat/L)和TBA(正常对照组8.48±0.49 μmol/L<10 mg干预组16.35±5.43μmol/L<5 mg干预组16.92±2.68 μmol/L<2.5 mg干预组17.53±3.59μmol/L<模型对照组24.16±9.27μmol/L) 的升高.对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GSH-PX(模型对照组50±54 nkat/L<2.5 mg干预组149±111 nkat/L<10 mg干预组169±141 nkat/L<5 mg干预组1 70±91 nkat/L<正常对照组295±194 nkat/L)的活性有明显的升高作用及降低T SOD(正常对照组6006±639 μkat/L<10mg干预组7 135±1 560μkat/L<2.5 mg干预组7 538±938 μkat/L<5 mg干预组7 589±780μkat/L<模型对照组8 579±861μkat/L) 和XOD(正常对照组571±28 nkat/L<10 mg干预组724±18nkat/L<5mg干预组821±28nkat/L<2.5mg干预组868±58 nkat/L<模型对照组1 042±188nkat/L)的含量.以上均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P<0.05,bP<0.01. 结论:依那普利的保肝机制和抗氧化作用与其对抗自由基脂质过氧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CCI4 急性肝损伤 大鼠 抗氧化功能 天冬氨酸转氨酶 碱性磷酸酶 胆汁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凋亡因子PDCD5与Fas在肝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4
作者 余康康 刘顺爱 +4 位作者 李文凡 沈冰 兰孟东 郎振为 成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820-1824,共5页
目的:分析新凋亡促进因子-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4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包括24例肝硬化... 目的:分析新凋亡促进因子-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 5,PDCD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4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包括24例肝硬化和16例慢性肝炎)中的PDCD5和Fas蛋白表达.用等级资料Kruskal-WallisH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并用Spearman's等级资料的相关分析比较PDCD5和Fas的表达差异.结果:PDCD5在肝癌组织中多呈阴性表达,在癌旁肝组织中表达增加.肝癌及其癌旁肝硬化肝炎各组间PDCD5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χ2=46.03,P=0.000).Fas在肝癌组织及其癌旁肝硬化或慢性肝炎组织中的表达分布与PDCD5相似,各组间Fas表达有显著性差异(χ2=24.45P=0.000).PDCD5与Fas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呈正相关(r=0.839,P=0.001).结论:PDCD5是HCC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凋亡调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亡 程序化细胞死亡分子5 FAS 肝细胞癌 免疫组织化学 凋亡调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HLA-DRB1位点表达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融冰 周桂琴 +3 位作者 江宇泳 孙凤霞 孙静媛 刘顺爱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898-900,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医证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表达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方法用常规方法提取血液中白细胞DNA并用PCR方法对其相关片断进行扩增,用HLA基因分型芯片对HLA-DRB1位点进行分型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有HL...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中医证型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HLA-DRB1)表达是否存在内在联系。方法用常规方法提取血液中白细胞DNA并用PCR方法对其相关片断进行扩增,用HLA基因分型芯片对HLA-DRB1位点进行分型检测。结果健康对照组有HLA-DRB1*13表达,但在慢乙肝患者组未见其表达,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乙肝患者分型有湿热中阻、肝郁脾虚、瘀血阻络、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前三者为实证,后两者为虚证,慢乙肝辨证以实证居多。结论慢乙肝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在HLA-DR某些位点表达上存在差异,这一差异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证实,同时慢乙肝虚、实不同证型间HLA-DR基因位点表达可能存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实证 虚证 HLA-DRB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tPCR-RFLP检测HBV阿德福韦耐药变异-rtA181V变异 被引量:3
16
作者 闫杰 谢雯 +5 位作者 王磊 王晶波 冯鑫 宋淑静 刘顺爱 魏红山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14-717,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阿德福韦(ADV)耐药变异- rtA181V变异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HBV基因全序设计巢式PCR引物,使野生株(rt181 A)PCR产物中含有Blp Ⅰ酶切位点(5’GCTNAGC3’),而变异株(r...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阿德福韦(ADV)耐药变异- rtA181V变异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HBV基因全序设计巢式PCR引物,使野生株(rt181 A)PCR产物中含有Blp Ⅰ酶切位点(5’GCTNAGC3’),而变异株(rt181V)无此限制性酶切位点.选取4份应用ADV治疗1 a以上出现HBV DNA反跳的临床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经PCR扩增、Blp Ⅰ酶切、30 g/L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选择经该方法鉴定的野生株及变异株各一例进行 HBV RT区基因序列分析及对照质粒的构建.结果:自4份血清标本中检测到2例rtA181V变异.所建立的ntPCR—RFLP方法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103 copies/L的HBV DNA;特异性强,其 RFLP分析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应用ntPCR-RFLP方法检测rtA181V 变异具有灵敏、特异、简便的优点,适用于 ADV耐药变异的临床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 肝炎病毒 乙型 变异 ntPCR-RFLP 耐药变异 rtA181V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基因6型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7
作者 冯胜虎 杨松 +3 位作者 刘顺爱 王琦 张锦前 成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2期91-93,共3页
HCV是慢性肝病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病毒。HCV基因多样性程度高,分为至少6种基因型和至少83种基因亚型,这是HCV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HCV各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将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 HCV是慢性肝病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全球约有1.7亿人感染HCV病毒。HCV基因多样性程度高,分为至少6种基因型和至少83种基因亚型,这是HCV感染慢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了解HCV各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将有助于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HCV基因6型有多种亚型,同时特殊的传播途径又加快了这种基因型病毒的传播速度,因此了解HCV基因6型的流行病学特点显得越来越重要。现将相关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特点 HCV基因 基因型病毒 感染慢性化 基因亚型 HCV病毒 基因多样性 慢性肝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相关肝纤维化患者血浆microRNA的差异表达 被引量:5
18
作者 马艳华 韩铭 +6 位作者 冯胜虎 周利 刘晓民 刘聪 刘顺爱 成军 邢卉春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7年第1期20-26,共7页
目的探索microRNA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浆中的差异表达。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4年本院收治的经肝组织活检诊断为肝纤维化S2~S3期的患者1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例,另选取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HiSeq测序技术检测各组... 目的探索microRNA在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血浆中的差异表达。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4年本院收治的经肝组织活检诊断为肝纤维化S2~S3期的患者10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8例,另选取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IlluminaHiSeq测序技术检测各组血浆miRNA表达,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聚类分析和靶基因预测;对差异表达miRNA靶基因进行基因本(GO)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纤维化组筛选出104个差异miRNA,其中72个表达上调,32个表达下调;肝硬化组筛选出102个miRNA,其中70个表达上调,32个表达下调。两组中均显著上调的共22个,均显著下调的共24个,在上调的miRNA中,共9个miRNA在肝硬化组表达量高于肝纤维化组;下调的miRNA在肝纤维化组与肝硬化组的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纤维化患者血浆miRNA表达与健康组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在肝纤维化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可能参与肝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信号通路的调控,确切机制尚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肝纤维化 MIRNA 差异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基因型核心蛋白对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3
19
作者 冯胜虎 鞠威 +7 位作者 全敏 杨松 刘顺爱 张锦前 王琦 梁金秋 纪世博 成军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1期1-4,共4页
目的比较HCV不同基因型核心蛋白(core)在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构建6a基因型HCV core的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ore(6a)[pCore(6a)];分别将1b、3a和6a基因型HCV core质粒以及空质粒pcDNA3.1/myc-His(-)(pNC)瞬时转染He... 目的比较HCV不同基因型核心蛋白(core)在肝母细胞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构建6a基因型HCV core的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ore(6a)[pCore(6a)];分别将1b、3a和6a基因型HCV core质粒以及空质粒pcDNA3.1/myc-His(-)(pNC)瞬时转染HepG2细胞,48小时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发生的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检测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变化;利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胱冬肽酶-3的活性变化,比较HCV不同基因型core对细胞凋亡作用的差异。结果成功构建了6a基因型HCV core的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core(6a)[pCore(6a)];与pNC组相比,表达1b、3a和6a基因型HCV core的HepG2细胞中,Annexin V+细胞数均显著减少,其中6a基因型core较1b和3a基因型core作用显著(P=0.000、0.001);同时实验组中凋亡效应分子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及其活性较对照组均降低;其中与1b和3a基因型core相比较,6a基因型core显著降低胱冬肽酶-3的mRNA水平,而在抑制胱冬肽酶-3活性方面无显著差别。结论 HCV不同基因型core对细胞凋亡的作用不同;基因6a型core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HCV基因6型核心蛋白可能更易导致肝癌的发生,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丙型 基因型 核心蛋白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耐药变异-rtN236T变异 被引量:2
20
作者 闫杰 谢雯 +5 位作者 王磊 冯鑫 宋淑静 王晶波 刘顺爱 魏红山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阿德福韦(ADV)耐药变异-rtN236T变异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HBV基因全序设计巢式PCR引物,使野生株(rt236N)PCR产物中含有DraⅠ酶切位点(5′TTTAAA3′),而变异株(rt236T...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实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阿德福韦(ADV)耐药变异-rtN236T变异的快速检测方法。方法根据GenBank收录的HBV基因全序设计巢式PCR引物,使野生株(rt236N)PCR产物中含有DraⅠ酶切位点(5′TTTAAA3′),而变异株(rt236T)无此限制性酶切位点。选取4份应用ADV治疗1年以上出现HBVDNA反跳的临床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经PCR扩增、DraⅠ酶切、3%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并选择经该方法鉴定的野生株及变异株各1例进行HBVRT区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自4份血清标本中检测到1例rtN236T变异。所建立的ntPCR-RFLP方法灵敏度高,可以检测到103copies/L的HBVDNA;特异性强,其RFLP分析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应用ntPCR-RFLP方法检测rtN236T变异具有灵敏、特异、简便的优点,适用于ADV耐药变异的临床监测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德福韦 乙型肝炎病毒 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