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南炮台花岗斑岩成因与构造环境: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组成制约
1
作者 刘青占 蒋孝君 +2 位作者 王果 李天瑜 李东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68,共15页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多伦地区记录了强烈的早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构造环境的确立有助于解决其是受控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还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上的争议。本文对多伦地区南炮台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多伦地区记录了强烈的早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构造环境的确立有助于解决其是受控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还是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上的争议。本文对多伦地区南炮台花岗斑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元素组成研究。结果显示,花岗斑岩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1)Ma,代表南炮台花岗斑岩形成于早白垩世早期。锆石εHf(t)值变化于-8.1~+1.9之间,Hf同位素地壳模式年龄(TDMC)为1044~1680 Ma。南炮台花岗斑岩属弱过铝质钾玄岩系列,富SiO2(70.53%~72.72%)、富碱(K_(2)O+Na_(2)O=9.09%~9.48%)、贫MgO(0.19%~0.39%)、CaO(0.55%~0.67%)和P2O5(0.19%~0.39%),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Cs和Rb)、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Ti)及Sr、P元素,其(La/Yb)N介于22.10~57.67之间,Eu负异常(δEu=0.38~0.52)。综合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南炮台花岗斑岩为板内非造山伸展构造环境下的产物,属A型花岗岩,原始岩浆起源于古老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且存在幔源物质加入。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多伦地区早白垩世早期岩浆作用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的某个伸展环境有关,指示蒙古—鄂霍次克构造体系向南东的影响范围已波及至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内蒙古东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锆石U-Pb年龄 HF同位素 岩石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南岔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睿 孙丰月 +3 位作者 王文元 刘青占 刘汉仑 王可勇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9-56,共8页
吉林南岔金矿床地处辽吉裂谷系老岭隆起带西南端,为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中型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区内金矿化带(体)产于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质大理岩与花山组片岩接触过渡部位,其热液成矿作用经历了:Ⅰ黄铁矿石英阶段;Ⅱ黄铁矿黄... 吉林南岔金矿床地处辽吉裂谷系老岭隆起带西南端,为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一中型构造蚀变岩型矿床,区内金矿化带(体)产于中元古界老岭群珍珠门组白云质大理岩与花山组片岩接触过渡部位,其热液成矿作用经历了:Ⅰ黄铁矿石英阶段;Ⅱ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少硫化物碳酸盐石英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各阶段矿石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Ⅰ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180~260℃,盐度为4.78%~9.47%Nacl;Ⅲ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4~188℃,盐度为2.76%~4.94%Nacl,表明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NaCl H 2O体系热液。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Ⅰ阶段包裹体水δ18 O H2O SMOW値为3.3‰~5.3‰,δD V SMOW值变化范围为-90.5‰^-92.6‰;Ⅲ阶段包裹体水δ18 O H2O SMOW値为-6.5‰^-8.2‰,δD V SMOW值为-105.4‰^-117.7‰,反映Ⅰ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Ⅲ阶段成矿流体多来源于大气降水。岩浆来源流体温度降低及与大气降水混合可能是金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南岔金矿床 吉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黄柳条地区铀矿化元素迁移规律
3
作者 蒋孝君 王果 +2 位作者 剡鹏兵 刘青占 任全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61-162,共2页
近年来,沽源—红山子铀成矿带中段多伦火山盆地黄柳条地区取得了新的铀矿找矿突破,落实了黄柳条铀矿产地,深部发现了富厚矿体(1)。研究区周边在铀成矿时代、铀矿化特征、铀成矿作用等方面也取得了定的研究成果。关于地球化学元素迁移规律.
关键词 黄柳条 蚀变 地球化学 元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