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核心素养”研究现状及可开拓空间的文献综述 |
刘霞云
卢志刚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17 |
8
|
|
2
|
二、三十年代“典妻”题材小说主题的揭示 |
刘霞云
|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8 |
3
|
|
3
|
超越苦难与生死的高尚书写——评余华新作《第七天》 |
刘霞云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6
|
|
4
|
无意识的男权书写与有意识的女性观照——论刘震云写作中的男权意识及新作《我不是潘金莲》的女性悖论 |
刘霞云
|
《临沂大学学报》
|
2013 |
5
|
|
5
|
论《穆斯林的葬礼》影像叙事的精神内核 |
刘霞云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4 |
2
|
|
6
|
叙事、审美、立意:也谈《秦腔》的文备众体 |
刘霞云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4 |
2
|
|
7
|
论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的注释叙事——以《三个三重奏》为中心 |
刘霞云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8
|
试析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的“文体互渗”现象 |
刘霞云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6 |
1
|
|
9
|
论新时期以来长篇小说的“文备众体” |
刘霞云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CSSCI
|
2017 |
1
|
|
10
|
1+X证书制度背景下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师资培养体系研究 |
张军
刘霞云
|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24 |
2
|
|
11
|
形格势制下的影像构建与内核消解——谈影片《暖》对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的改编 |
刘霞云
|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1
|
|
12
|
是真情流露,抑或其他——比较研究凌叔华和丁西林的两种《酒后》文本 |
刘霞云
|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
13
|
第九届茅奖文体新取向:传统姿态下的“先锋”叙事 |
刘霞云
|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14
|
有意味的形式与表达——论《秦腔》文备众体的叙事功能 |
刘霞云
|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5
|
永恒的尖锐对抗与寂寞守望——刘震云小说主旋律题旨释读 |
刘霞云
|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6
|
遗憾的遗忘——论影片《穆斯林的葬礼》对原著的改编 |
刘霞云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5 |
1
|
|
17
|
清醒的意识与固存的掣肘——论《淮水谣》的文化意味与文体表达 |
刘霞云
|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7 |
1
|
|
18
|
存在哲学的理性探讨与精神家园的感伤追寻——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梦境释论 |
刘霞云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1
|
|
19
|
多舛的人生 真诚地表达——论张弦小说主题揭示的真实性与反叛性 |
刘霞云
孙嘉雯
|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
2012 |
0 |
|
20
|
“史统”兴衰与长篇历史叙述的发展 |
刘霞云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