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记》易学管窥 被引量:3
1
作者 刘银昌 张新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04-108,共5页
《史记》作为一部实录性历史巨著,记载了一些与《周易》相关的资料,这些记载既可以窥见中国易学发展的概况,又与司马迁的学术思想及情感体验相关,理解这些,对于全面把握《史记》的意蕴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棋类运动的文化内涵 被引量:5
2
作者 刘银昌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5-557,共3页
汉代是我国棋类运动发展的重要时期,汉赋等文献包含了丰富的棋类运动史料,且其描写体现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对汉代棋类运动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其中的棋类运动项目,阐释了其所蕴含的竞技性、娱乐性、宇宙哲学思想和儒家人格修养等文化内涵。
关键词 汉代 棋类运动 人文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思想渊源——兼谈其历史哲学及“天人”认识的矛盾性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银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25-29,共5页
“究天人之际”作为《史记》的创作宗旨之一 ,是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这一思想主要受司马迁的易学、师事董仲舒、道家思想及史官职责影响。但体现在《史记》中的“天人”之学 (天道、天命、堪舆之说等 )却由于其独特的遭遇与体验而充满矛... “究天人之际”作为《史记》的创作宗旨之一 ,是司马迁的历史哲学。这一思想主要受司马迁的易学、师事董仲舒、道家思想及史官职责影响。但体现在《史记》中的“天人”之学 (天道、天命、堪舆之说等 )却由于其独特的遭遇与体验而充满矛盾性 ,从而形成了《史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究天人之际 易学 史官 道家 天人感应 历史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氏易林》之《诗》学探微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银昌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7-112,共6页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涉及《诗经》之处甚多,其中包含丰富的汉代《诗》学信息。其《诗》学不仅仅局限于汉代四家《诗》中任意一家,而是四家《诗》兼采并收,且与楚竹书《孔子诗论》有一定关系,兼有作者个人独到见解。将其中的《诗》...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涉及《诗经》之处甚多,其中包含丰富的汉代《诗》学信息。其《诗》学不仅仅局限于汉代四家《诗》中任意一家,而是四家《诗》兼采并收,且与楚竹书《孔子诗论》有一定关系,兼有作者个人独到见解。将其中的《诗》学看作《齐诗》或《韩诗》都是不正确的。探究《焦氏易林》之《诗》学对于研究汉代《诗》学及《焦氏易林》文本本身的创作手法和特征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四家《诗》 孔子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避——作为对存在的守护——谈陶渊明的归隐与人生领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银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3期92-97,共6页
有关陶渊明的隐逸研究成果颇多,本文对此从他的饮酒、身体、性情、生死观等方面出发,结合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思想作了分析,认为陶渊明的归隐作为一种人生退避的决断,其实是对存在的一种守护。
关键词 陶渊明 退避 存在 守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氏易林》游仙诗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银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14-117,共4页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受楚辞等文学传统和汉代神仙思想的影响,《焦氏易林》中有大量游仙诗,这些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迷离的神仙世界,涵盖了后世游仙诗的三种类型,表现了作者...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受楚辞等文学传统和汉代神仙思想的影响,《焦氏易林》中有大量游仙诗,这些诗歌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奇幻迷离的神仙世界,涵盖了后世游仙诗的三种类型,表现了作者现实的苦闷与对理想生存境界的想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焦赣 游仙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虎地秦简《日书》“梦”篇考释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银昌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4期103-107,共5页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梦"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占梦文献,对于研究我国早期术数文化具有一定意义。其中的"瞢"、""、"绎"、"择"、"祷"、"皋"、"幅"、... 睡虎地秦简《日书》中的"梦"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占梦文献,对于研究我国早期术数文化具有一定意义。其中的"瞢"、""、"绎"、"择"、"祷"、"皋"、"幅"、"驷"、"畐"等字的释读以及残文部分,需要进一步地训释和补充;其中记载的食梦之神,正如学者所指出,与《白泽精怪图》中的伯奇有一定的联系。《日书》"梦"篇中的"推导理论"已经具备后世术数原理的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虎地秦简 《日书》 梦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前《焦氏易林》的传播与接受
8
作者 刘银昌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3-137,共5页
《焦氏易林》为西汉时期焦赣所著的一部衍《易》之作,其始被作为术数之作占卜吉凶,然其四言韵语的《诗经》形式蕴含有文学审美的特质,故其在成书之后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隋前《焦氏易林》的传播与接受,偏重于术数... 《焦氏易林》为西汉时期焦赣所著的一部衍《易》之作,其始被作为术数之作占卜吉凶,然其四言韵语的《诗经》形式蕴含有文学审美的特质,故其在成书之后的传播、接受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文本形态。隋前《焦氏易林》的传播与接受,偏重于术数方面,凸显的是文本的原始形态,但文辞方面的接受已露端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术数 隋前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李昊的《焦氏易林研究》
9
作者 刘银昌 《中华文化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87-188,共2页
汉代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因《汉书·艺文志》未曾著录,至《隋书·经籍志》方出现于正史记载,所以长期以来被怀疑为伪书,这是导致其不被重视的一大原因。又因为此书虽为汉代易学著作,但因为它演易的理论思路不甚明晰... 汉代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因《汉书·艺文志》未曾著录,至《隋书·经籍志》方出现于正史记载,所以长期以来被怀疑为伪书,这是导致其不被重视的一大原因。又因为此书虽为汉代易学著作,但因为它演易的理论思路不甚明晰,以至于后世徒以其文辞作占卜之用,被学者视为不登大雅之堂的术数小道,这是其不被重视的第二个原因。《焦氏易林》一书文辞古雅,言语简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艺文志 经籍志 汉代 原因 文辞 著录 汉书
原文传递
从《周易·需》卦看孔前之儒
10
作者 刘银昌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3期32-35,共4页
本文认为,从文字学的角度讲,“需”就是最初的“儒”字,它揭示了早期儒者的术士性。而《周易》中的《需》卦所示,正是先秦孔子之前儒者的写照。
关键词 周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绍攽《周易详说》的版本及其易学思想
11
作者 刘银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94-98,共5页
清代陕西三原学者刘绍攽博学多识,治学以程、朱为宗旨,旁涉多个领域,著述颇丰。其易学著作《周易详说》目前有三种刻本和一种抄本。三种刻本最早者为乾隆年间的“本衙藏板”,稍晚者为在其基础上稍作删节修订的“刘传经堂藏板”,最晚的... 清代陕西三原学者刘绍攽博学多识,治学以程、朱为宗旨,旁涉多个领域,著述颇丰。其易学著作《周易详说》目前有三种刻本和一种抄本。三种刻本最早者为乾隆年间的“本衙藏板”,稍晚者为在其基础上稍作删节修订的“刘传经堂藏板”,最晚的是晚清《清麓丛书》外编本,乃直接采用“刘传经堂藏板”。《周易详说》所反映的刘绍攽易学思想主要为尊奉程、朱,贬斥汉易,强调义理而不废象数,将寡过视为学《易》之鹄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绍攽 《周易详说》 版本 易学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姓日用而不知,透过服饰看文化——评张志春《中国服饰文化》
12
作者 刘银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75-78,共4页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无论是表面上的服饰现象还是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都耐人寻味。张志春先生的《中国服饰文化》不仅关注服饰现象,更重在阐释中国服饰流变背后的文化动因。张著研究视野开阔,视角独特,文辞斐然,让读... 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历经数千年的传承,无论是表面上的服饰现象还是其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都耐人寻味。张志春先生的《中国服饰文化》不仅关注服饰现象,更重在阐释中国服饰流变背后的文化动因。张著研究视野开阔,视角独特,文辞斐然,让读者得以窥见中国服饰文化的深厚积淀与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服饰文化》 张志春 研究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氏易林》咏物诗探析
13
作者 刘银昌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5期84-87,共4页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其文辞颇有诗歌艺术价值。《焦氏易林》的作者运用易学象思维的方式创作了大量咏物诗,所咏之物林林总总,包括虫鱼鸟兽、植物和无生命之物,与汉代咏物赋相映成趣,渗透着浓郁的生命意识和天...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其文辞颇有诗歌艺术价值。《焦氏易林》的作者运用易学象思维的方式创作了大量咏物诗,所咏之物林林总总,包括虫鱼鸟兽、植物和无生命之物,与汉代咏物赋相映成趣,渗透着浓郁的生命意识和天人感应的思想,有些作品与宋诗的某些审美取向仿佛相似。焦赣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咏物诗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咏物诗 焦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氏易林》咏史诗探析
14
作者 刘银昌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45-48,共4页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受《易》学象思维和占筮需要的影响,《焦氏易林》中有大量咏史诗,为我们考察汉代咏史诗提供了新的契机。
关键词 《焦氏易林》 咏史诗 焦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庙会中的灵籖信仰探析
15
作者 刘银昌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58-64,共7页
抽籖在众多庙会活动中颇为常见,是庙会活动中的重要民间信仰元素,担负着传播庙会信仰和占卜日常生活事件等多种文化功能。对灵籖信仰的概念、产生以及演变进行探析,分析了其哲学文化基础以及与道教、民间信仰的关系,认为在当今庙会活动... 抽籖在众多庙会活动中颇为常见,是庙会活动中的重要民间信仰元素,担负着传播庙会信仰和占卜日常生活事件等多种文化功能。对灵籖信仰的概念、产生以及演变进行探析,分析了其哲学文化基础以及与道教、民间信仰的关系,认为在当今庙会活动中仍在延续的抽籖活动随着庙会功能的变化已今非昔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会 灵蕺 民间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刘绍攽易学对“旧说”之商榷
16
作者 刘银昌 《安康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清代三原学者刘绍攽深于易学,在注解《周易》时旁征博引,力求给出合理的解释。对于某些错误的权威“旧说”,刘绍攽亦能在维护正统意识和先儒学术声誉的前提下,不点名地进行驳正,表现出实事求是的学术良知和不盲从权威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刘绍攽 易学 旧说 商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易》吉凶哲学发微
17
作者 刘银昌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第6期22-25,共4页
《周易》示人以吉凶以便于趋避,除了卜筮这种非常规手段外,还构建了基本完善的吉凶哲学体系。《周易》认为吉凶就是失得之象,吉凶产生的根源就是三才之动以及不同的组合关系,趋吉避凶就是要与时偕行、慎于组合,洞悟“几”的先兆性。《... 《周易》示人以吉凶以便于趋避,除了卜筮这种非常规手段外,还构建了基本完善的吉凶哲学体系。《周易》认为吉凶就是失得之象,吉凶产生的根源就是三才之动以及不同的组合关系,趋吉避凶就是要与时偕行、慎于组合,洞悟“几”的先兆性。《周易》的吉凶哲学认为,吉凶不是决定论意义上的宿命,而是在具体条件下形成的,消除或构建这些具体条件,为人们趋吉避凶提供了一种人文意义上的主体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吉凶哲学 趋吉避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氏易林》的天命五行观及术数记载
18
作者 刘银昌 《安康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47-50,共4页
西汉时期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是一个具有术数、易学和文学属性的特殊文本,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史和民俗学资料。其中的天命观念、五行思想以及相术、蓍龟占卜和日月五星占的记载,与《焦氏易林》一书的性质、作者的身份以及汉代... 西汉时期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是一个具有术数、易学和文学属性的特殊文本,包含了非常丰富的思想史和民俗学资料。其中的天命观念、五行思想以及相术、蓍龟占卜和日月五星占的记载,与《焦氏易林》一书的性质、作者的身份以及汉代社会文化背景具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汉代其他文献一起,共同反映了汉代社会的信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天命 五行 术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氏易林》中的鸟情风角术与式法及杂占
19
作者 刘银昌 《周易文化研究》 2015年第1期246-254,共9页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以四言韵语的形式推阐易理、易象,内容繁复,为汉《易》之代表性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民间术数占卜的内容。只有从术数本身这一视角对《焦氏易林》中这些内容进行解读,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焦氏易林... 西汉焦赣所著《焦氏易林》一书,以四言韵语的形式推阐易理、易象,内容繁复,为汉《易》之代表性著作,其中包含了大量民间术数占卜的内容。只有从术数本身这一视角对《焦氏易林》中这些内容进行解读,才能准确把握其含义。《焦氏易林》中记载的这些鸟情占、风角术以及式占及其他杂占,与汉代其他典籍一起反映了汉代丰富的民间社会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鸟情占 风角 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氏易林》哲理诗研究
20
作者 刘银昌 《安康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54-57,84,共5页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焦氏易林》的作者运用易学象思维的方式创作了大量哲理诗,涵盖了后世哲理诗的四种形态,标志着哲理诗的成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焦赣也成为我国文... 《焦氏易林》是西汉焦赣所著的一部占筮之书,但在文学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焦氏易林》的作者运用易学象思维的方式创作了大量哲理诗,涵盖了后世哲理诗的四种形态,标志着哲理诗的成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焦赣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创作哲理诗的诗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氏易林 哲理诗 焦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